在職場上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你好,我是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很早以前就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定位的問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是一個討喜的人、一個做事的人、一個按本色出演的人……”這裡其實也有一定之規,更多時候,不是你想怎麼做,而是你該怎麼做。

今天,我們就聊聊應該怎麼做。

01人人都喜歡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根本不可能

這不符合事物發展的本身規律,《易經》裡講“陰陽”,《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都在講辨證的矛盾論,子桓在很早的分享裡也講過,一個人往往是譽滿天下的同時,也毀滿天下。

李陽是一個有教育心的教育工作者,但同時也打自己的老婆,之前的名滿天下到現在的“臭名滿天下”,搞得自己現在還在一線靠自己的講演拉收入。

他其實是很自律,很有天賦的人了,做為一般的職場人來講,如果也想試圖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我建議還是趁早死了這條心,這是一個很不成熟的想法。


在職場上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我倒是在職場也遇到過這樣的人,很喜歡與人交淺言深,恨不得見人就將自己的“心掏給別人”,給人很大的壓力,其實是一種很討好別人,讓別人喜歡自己的行為。

想讓別人接納自己這本身沒錯,但不需要以這種方式,更不可能讓大家都認可你,我們要做的是“價值引力”,儘可能讓更多的人接納自己,成為自己的合作伙伴,不一定是朋友。

我後來也問過,受到“把心都掏出來”這種服務的人的感受,他的反饋是:太過了,壓力好大啊,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很不舒服。

其實,在職場中,很多時候不麻煩別人,就已經很好了。

02不麻煩別人是基本素質

能自己解決的,一定不要麻煩別人,特別是非常基礎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就可能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我們在對一般信息的獲取能力都已經很好了,很多答案就在網上有,我們不需要麻煩別人,這樣,也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麻煩精,不願意和你打交道。

出了校門,就沒有人會真正意義上的手把手地教你、哄你、帶你玩轉職場攻略,你為什麼會看到這篇文章?往往也是因為身在職場中,不會有人講這些東西,需要你自己悟,悟到了就能生存下去,不行就會被淘汰。

你剛進入一團隊,最先要展現的不一定是你做業績的能力,誰都需要有磨合期,但一定要展現你不拖團隊後腿的能力!你的快速學習、你的努力、適當地從你角度給出的建議,慢慢地獲得信任的能力。

老人一般都更信老人,而不太願意花更多精力和新人打交道,時間成本挺高的,老人們對彼此的思考、行為模式都有一種確定性,對新人就不一定了。

很多時候,我在進入一個新隊伍時,基本上不問人任何問題,這一點也與我本身的個性有關,也因為我本身的信息搜索與研究能力,以及底層邏輯的疏通可以幫我很快適應新事物。

很早入職場的時候,領導其實也很奇怪,一般人都會有問他,我不問,但幹出了很好的成績,領導反過來會大加讚賞,心裡也會想“此人可培養”。

同事看到很出彩的戰績,也會慢慢地親近你,和你發展聯盟關係。這也是我要談的下一點。

03一定要幹出成績來

一旦你的戰績是拖了後腿,團隊所有人都會拿你開刀提問,你任何的辯解都沒有意義,大家不會聽,只會覺得這是藉口。

拖了後腿,意味著領導要花更多時候在你身上,領導也是有領導的,幹不出成績,他也會被問責,事情幹不好,總是要有人背鍋的,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你。

“學習能力不行”;

“不夠努力”;

“和團隊關係搞不好”;

……

很多你可能想像不到的帽子都會扣在你身上。

“成王敗寇”,贏了歷史由你書寫,別人會屁都沒有,輸了你的歷史由別人說。

“幹出成績”是任何人都不可逃避的基本功,可能不一定要到100%,但一定不能在60%以下,就這點而言,沒人能幫到你,只有自救。

當然,最好要有那麼幾次200%的戰績,這樣的你,會是別人不得不關注的“榮光”。

04要展現出自己的高價值感

在有了良好的基本功後,就要多維度地展現自己多維度的高價值感,這裡的價值感就不是單指你做業務的專業能力了。

比如,你看問題的角度、高度;

比如,你的資源人脈的廣度;

比如,你為人處事的隨和度;

比如,你在關鍵時鍵幫助人的行為;

……

你要開始成為一個能幫助別人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助人達己。

這裡,你可以適當主動幫人,但更多時候,得學會在合適的場合,自然地體現出你的價值,讓別人有求於你。

我這裡一個詞“自然”,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要將事情做到自然,是一件對能力要求極高的智能行為。


在職場上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從歷史上看,清朝乾隆皇帝時代的和紳就是一個頂級高手。

和紳自幼飽讀詩書,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親近皇帝,一般人的思維方式會是:十年寒窗後的金榜題名,然一步步從小官做到大官,一直到朝堂之上。

以他的實力,其實完全可以這麼做,但是他沒有,這條路太長,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他選擇很多讀書人不願意走的路,給皇帝抬轎,近距離地和皇帝在一起。

乾隆皇帝其實對漢文化是有敬畏之心的,面對漢臣,乾隆也想展現下自己的文化能力,皇帝也是人,也可以理解。

乾隆皇帝也有忘詞的時候,比如,在說到孔子的某句論語時,說了上句想不起下句的情況是肯定有,但如果說不出,就太尷尬了。這時候和紳就在乾隆耳邊,以只有乾隆才能聽到的聲音提示了2個字,然後乾隆立即就反應過來了,避免了尷尬。

和紳的做法妙就妙在讓大臣看不出來:咦,吾皇原來是有提詞器的呀,哈哈。

這樣恰到好處地將事情處理得“自然”的能力就是和紳最厲害之處,一連串這樣的行為後,乾隆就開始重用了和紳,到後來的故事,我們就都知道了。

那你在職場中,又有沒有這樣“自然”地體現過自己的高價值感呢?

05要有意識地突顯出格局

有格局的人往往會突顯出自己很優秀的品質,比如,不為蠅頭小利而爭吵不休、也會是一個很有自律能力的人、能看清事物的態勢、不會是個糊塗蛋任人當槍使、不隨意嚼舌根……

對於這樣的人,絕大多數人都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親近他”。

至少想將他發展成自己的聯盟夥伴,不管是領導還是同事都是這樣。

他們會有主動想和你靠近的衝動,這樣的你,就開始贏得了主動權,你說的話也開始有了份量,而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背鍋人”。

只是在突顯自己格局的過程中,就不免要裝逼,也會有人看不慣,不過沒關係,你必須要懂得“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你深交”,“更不是每一個人你都要交”


在職場上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學會放棄,真的是一種美,你就不必再為不屬自己的觀眾,演繹自己不值錢的人生。

這並不是說,你要高高在上,你的行為屬性還是要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心有夢想,但有時還需要“隨波逐流”。

內方外圓比內方外方是更高的處事境界。

06要努力被貼上“靠譜”標籤二字

靠譜也是一件非常難獲得的標籤。

靠譜意味著什麼?

不亂講話、做事有分寸、可依賴、“這人不會賣了自己”……

被貼上“靠譜”標籤的好處太多了。

領導會給你更多資源,因為他可能只相信你能辦好這件事;

同事會更願意和你合作,因為他們更相信你能解決問題,還給他們臺階下;

如果有提拔機會時,他們更願意找一個可信賴,也能依賴的人;

……

但是要獲得這二字,可沒那麼簡單。

在於日常一點一滴的積累。

我曾經在一個群裡看到一個小年輕在評論別一個人很隨性地處理事情的態度——

“哈哈,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老孃不爽,就會刪除好友,人生苦短,我不想迎合別人。”

這一看就是沒見過世面、沒怎麼受過挫、混底層的思維方式。

“不想迎合別人”是一句很好的為自己很low的行為找一個合適理由的話,但實質上,是這個人沒有能力處理好很多要與人打交道的過程。

真正的隨性不是肆意妄為,而是在遵守“人之道”裡的規律情況之下自在處理能力,更不是一種自我。

我們可能按本色做人,但做事情時,你就不再是你,而是你所處的角色,得按角色辦事

就算是“天之道”的隨性,其實也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比如,我們吃蔬菜時,最好是吃應季蔬菜,而不是大棚蔬菜,這種想吃就吃的“人之道”,其實有違“天之道”。

人很多時候的不健康、疾病的產生都是如此。

重要的話,重複三遍:要做一個靠譜的人,而不是一個隨性的人,隨性的人其實是一個很沒有責任感的人的託詞。

在職場上,我們如果能被貼上一個標籤“靠譜”,你的人生也終將越來越靠譜。

繼續關注子桓說,我依然是那個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