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李世民很牛?

夜緣夢


唐太宗在歷代君主中享譽盛名,不論文治還是武功,無出其右者,幾乎是完美的一代君主。既然李世民是如此英明神武,我們就來看看他牛在哪些地方?

英武善戰

李世民雖說不是開國之君,但他在唐朝立國的路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起義之初,李淵還是有所猶豫的,正是李世民軟磨硬泡,運用各種手段,才使得李淵下定了起義的決心,或許其中有些許不實,但李世民居功至偉。

大軍進兵到賈胡堡,由於恰逢雨季,加之糧草供應不及,李淵打算回撤太原,再另做打算,李世民強烈要求:“本興大義以救蒼生,當須先入咸陽,號令天下;遇小敵即班師,將恐從義之徒一朝解體。還守太原一城之地,此為賊耳,何以自全!”

最後好不容易,在李世民的建議下, 李淵才決定繼續進兵,這才攻佔了長安。隋末群雄逐鹿,李淵的佔據長安,但立足未穩固,此時李世民再次充當了軍隊統帥,率領唐軍大殺四方,這才打下了諾達的天下。

李世民平滅薛舉、攻破宋金剛、劉武周,收復大量地盤。公元620李世民奉命進攻王世充的割據勢力,洛陽城城池堅固,武器齊備,唐軍攻城數月都無法攻克。王世充糧草唐軍所斷,城內危機四伏,於是王世充求援竇建德。

竇建德很清楚唇亡齒寒的道理,發兵十萬要救洛陽城,李世民分兵三千五百人,據守虎牢關,大部分唐軍繼續攻城,李世民僅用三千五百人,採用疲敵之法,一舉洞穿竇建德十萬大軍,王世充得知竇建德潰敗,也獻城投降。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的威望到達頂點,不僅如此,李世民每次戰爭多親臨戰陣,多次以少數兵力犯險,常常是九死一生,正是因為他的勇武、機智,將士對其皆願以死相報。

從諫如流

馬上皇帝很多,而上馬能統兵,下馬能治國的皇帝少之又少,偏偏李世民就這是那種文官兼備的優秀君主。

唐初,如果是功臣烈士的後人,國家有相應的恩蔭政策,或能封官進爵。於是很多人偽造資歷,騙取朝廷的恩惠。有一個叫柳雄的人,偽造履歷,被查實,李世民憤怒異常,下令要求處死。


大理寺少卿戴胄,負責審理此案,上疏道:“按照律法,此人應處以流放,不能判定死罪。”李世民大怒:“你是按照法律來判決,難道讓朕失信於天下嗎?”戴胄回答:“陛下的決斷取決於一時的喜怒,但法律適用於天下人,陛下把案件交於法司審理,臣就不能違背法律!如果陛下執意要殺,臣只能表示遺憾!”

李世民猶豫了,皇權的威嚴當然要維護,但法律的公信力如果受到懷疑,君主的權威又從何談起。李世民仔細思量之後,竟然妥協了,他對戴胄道:“朕的做法有誤,卿能如此執法,朕也就放心了!”這是史上皇權和法權之間的罕見衝突,最終法律的尊嚴得以保全。

李世民曾說過:“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在弘揚法治精神方面,李世民可是後代的楷模。魏徵諫言李世民更是被傳為千古佳話,魏徵上疏諫言數百次,是貞觀之治的大功臣。

摒棄前嫌,知人善任

但凡政變,大多會斬草除根,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卻沒有濫殺李建成同黨,大量原太子舊臣被重用。原來魏徵就是太子集團頭號智囊,還曾著力要求李建成先下手幹掉李世民,太子覆滅後,魏徵反而受到重用。

史料記載“初,洗馬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徵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禮之,引為詹事主簿。”

李世民曾要求封德彝舉薦人才,封德彝卻長時間沒有推薦什麼人,李世民問其原因,封德彝卻道:“不是我不盡力,而是現在的確沒有什麼奇才。”李世民道:“用人如同用物品,要取之所長,這當怪你沒有識別人才的眼光,怎麼能汙衊整個時代?”


貞觀五年,李世民要求百官諫言朝政得失,武官常何抓耳撓腮,不知道如何寫這份奏疏,門客馬周執筆刷刷點點幫他寫了二十多條,常何以為就此就可以交差了。李世民看到常何的奏摺,十分驚異,便讓常何覲見,常何不敢隱瞞,便說出此奏摺是門客馬周代寫。

李世民馬上召見馬周,並提拔為高官,併成為一代名臣。李世民的不拘一格和知人善任著實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九魚亭


李世民肯定是牛人,也是一個很牛的皇帝。

一般來說,唐太宗李世民近似半個開國皇帝,而其他朝代如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時已經54歲,光武帝建立東漢時30歲,隋文帝建立隋朝時40歲,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時已經52歲,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朝時33歲,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半個開國皇帝,登基時37歲,明太祖建立大明時40歲,明成祖登基時42歲。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幹掉兩位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並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禪位之時,不過28歲而已。

於奠基後世的其他皇帝來說,這個年紀實在是太年輕了。

在這樣的年紀下成為皇帝,熱血仍然在他的胸膛流動,在位二十餘年間,數次對外對內用兵。

因其功績,毛主席高度讚賞李世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貞觀二年,滅掉割據勢力梁師都建立的梁國,統一全國。

貞觀四年,滅掉突厥,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自貞觀中四夷君長請太宗為天可汗,是後夷人率謂天子為天可汗。--《資治通鑑注》

之後又對高句麗用兵,隋煬帝是數次用兵都告失敗,而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取得大勝,為之後在唐高宗時期成功滅掉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入高麗境,凡百餘戰,無不捷。攻石城,拔之。進至積利城下,高麗兵萬餘人出戰,海岸擊破之,斬首二千級。--《資治通鑑》

貞觀二十年,又設立多個都護府管理漠北漠南,極大的擴大了版圖。

另外唐朝的“開放”之風也可以說是從李世民在位時期開始的,他本著內外一視同仁的理念得到了周邊各族的擁戴。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在治理國家上,唐太宗李世民又能夠從諫如流,選賢任能,並能完善和開創制度,如發展科舉制、租庸調製、府兵制等等。

再者如唐朝對待藩王的制度上不同於此前朝代的制度,宗室藩王只有爵位而不裂土。

本來李世民是想要對宗室子弟們全部封為世襲的刺史,最後在以長孫無忌等大臣的勸阻下而放棄了。而且這些爵位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其他的兒子也不過是個平頭百姓,想要步入仕途仍然需要通過科舉。

此後宋朝建立,宗室的對待方式也是類似唐朝,也就因此歷代只有唐宋兩朝沒有大規模的藩王之亂。

明朝建立後,以漢朝晉朝元朝為榜樣,分封藩王,結果導致朱棣的“靖康之役”,但朱棣也沒有徹底解決明朝的藩王問題。

最終使得藩王成為明朝在財政上的蛀蟲,間接的成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我的拙見,歡迎批評指教。

關注南嶺說史,瞭解更多歷史趣聞軼事。


南嶺說史


不是別人說很牛,的的確確是非常牛!列舉一下毛主席和錢穆對他的評價

毛主席:“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錢穆: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一個傑出的君主,自稱:年十八便為經綸王業,北剪劉武周、西平薛舉、東擒竇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內又安。古來英雄撥亂之主,無見及者,貞觀之治,尤為後世所望。太宗即英才挺出、又勤於聽政。太宗一朝賢臣,如王珪、房玄齡、杜如晦、溫彥博、李靖、魏徵、戴胄之類,指不勝屈,其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齊一努力之精神,實為中國史籍古今所鮮見。

因為大家不管從影視作品,還是歷史書籍等各方面,都對他有一個大致瞭解,我就不細講他的經歷

主要講他比較特別幾個方面

第一,少年軍事天才,基本上開國戰爭都是在他二十四歲之前就完成了,在對比整個中國封建王朝歷史,沒有一個開國君主戰爭能在他這個年紀就完成的,雖然他不是開國君主,但是他在唐朝開國時期,也差不多是這樣角色。

第二,中國從秦漢到隋唐經歷四百年的長期的分裂,雖然隋朝重新統一,可是隋朝非常短暫的又陷入天下大亂的局面,而又能夠重新統一起來,這個少年軍事天才貢獻最大。對比西方,羅馬帝國滅亡,就無法像中國這樣又重新統一,開始分裂到至今。如果李世民無法在統一起來,我們中國後面歷史難以想象

第三,在治理國家,創建了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後面歷朝歷代都是延續這套制度,只是有的朝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輕微的修改,甚至到今天我們國家一些制度也是延續他。

第四,對外方面,秦朝對北方匈奴是建長城防禦策略,漢朝初期劉邦被匈奴圍困,對匈奴以和親嫁公主政策,經過文景之治修生養息,到了漢武帝主動進攻打了一二十年才把匈奴打趴下,最後整個國家都打的一窮二白。而反觀李世民剛開始國家非常窮困也是用國庫錢財收買了突厥才換來休養生息機會,可是短短几年,立馬就把北方突厥給打趴下,而且都是降服的服服帖帖,後來他也做草原的天子,稱“天可汗”,他沒有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代子孫,在整個國家百廢待興時候征服了突厥,到了後面的朝代,宋被遼金威脅,明朝被北元威脅,在整個中國封建王朝漢人建立政權對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征服只有他是全勝,而且國家付出代價也最小。

如果還有不足的,希望小夥伴們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