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元器件是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又是电路原理分析计算的最终结果。在电路原理分析中,要知道每个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参数,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整个电路产生的影响;在电路参数计算中,每个元器件参数又是电路计算的最终结果,便于合理选择元器件的规格、型号。

正确选择元器件是实现电路功能的关键,选择方法与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元器件的选用

元器件选择的依据是标准化、通用化和国产化。选择符合电路参数需要的合格元器件;使用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把选择的元器件应用到电路中去,实现设计电路的各项技术指标。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元器件选用的重要性

电子元器件是执行预定功能而不可拆卸分解的电路基本单元,如电阻器、电容器、半导体分立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微波元器件、继电器、磁性元器件、开关、电连接器、滤波器、传感器、纤维光学器件等。实践证明,在电子设备中,由于元器件选用不当引起的失效占总失效数的44%~67%,而元器件本身质量引起的失效只占33~46%,如下表的统计数值。因此,元器件选用在电路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计算、精心设计。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电路上标明的各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参数,是电子元器件选用的依据。已经定型的产品,其原理图上各元器件是经过设计、研制、试制后投入生产的,各项参数是根据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实验调整的方法确定下来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更换或变更的。但对于电子产品的研制者、业余爱好者、维修人员来说,由于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符合技术要求规范的条件下,若用量少,可机动灵活的选用元器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有了原理图,但由于有些元器件标注参数不全,如电解电容只标电容量不标耐压值,在电源电路中就要重新考虑;产品使用现场条件与技术资料不符,可调整部分元器件以适应实际环境;个别元器件当地买不到,可选用符合要求的元器件代用;在维修过程中发现个别元器件有不合理之处,就需要换上合适的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元器件选用的原则

1)选择有发展前途并有良好信誉的厂家生产的,并经实践证明质量稳定、可靠性高的标准元器件,不能选用淘汰的或劣质的元器件。

2)元器件的技术性能、质量等级、使用条件等应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

3)在满足性能参数的情况下,应选用低功耗、低热阻、低损耗角、高功率增益、高效益的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4)国产元器件的优选。选择经过认证鉴定的符合国标的元器件,经过实用检验的、符合要求的、能够稳定供货的元器件,以及有成功应用经验的,符合要求的其他元器件。

5)进口元器件的优选:选用国外权威机构的PPL(优先选用产品清单),QPL(合格零部件清单)中的元器件,生产过程中经过严格筛选的高可靠性元器件;使用经过国内考核,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元器件。

6)选择应按照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元器件是优选的,复合型号的优选手册或国外权威机构公布的PPL,设计人员应制定准确明了的采购元器件的技术规范,为保证可靠性要求,规范应明确筛选(含二次筛选)和质量一致性检验的措施和方法。同时应按照型号规定制定合格的元器件采购请。对于影响元器件可靠性和质量的因素必须在采购清单中明确,如质量等级、环境条件、失效率、技术标准、封装形式、特殊要求(抗静电特性、芯片保护工艺等)、生产厂家等。

采购规范应按照规定经审批后方可实施。元器件在产品中的应用确定后,应预计其可靠性,并考虑是否满足电路对元器件可靠性的要求。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元器件的选购方法

在选购前,根据电路设计的要求,应将选购的元器件列成清单,清单上应注明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参数要求、尺寸(面积、体积等)、重量、耐压、功率、数量、预估单价和生产厂家等内容。见下图的参考清单。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选购方法

1)首选国检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系列化元器件,保证元器件是合格的。

2)如果选购元器件较多,可对元器件进行抽样检验,如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参数,检查元器件的质量、好坏,以免购买到不合格的元器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可先买少量元器件试用,如果元器件质量好,且符合电路要求,再批量购买。

4)注意生产日期。电子元器件有一定的有效期,例如电容的有效期是5年。元器件本身质量失效占电路总故障率的33%~46%,因使用不当失效占电路总故障率的44%~67%。

5)如选用元器件无货,可灵活掌握,根据代用原则购买

6)索要发票和三包凭证,一旦发现坏的元器件可及时更换。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选购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