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一線是幹事創業的“比武場”

□ 本 報 記 者 楊國勝 張 鵬

本報通訊員 耿 娜

兩個村446戶居民,一個月動員成功,半年內全部拆遷。

日前,記者站在諸城市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郝家村社區辦公樓走廊內,透過玻璃窗望向小郝家村和李家莊子村舊址,深挖的地基,往返的卡車,這裡將建設郝家村新社區,同時吸引老年大學、市民中心、東方寶庫、中壇大廈等重點項目落戶。

郝家村社區位於城郊地區,加之社區內工業園有近20家企業,還有500多畝承包地同時流轉出來,在外人看來,這兒的拆遷本是“鐵板一塊”,為何卻平穩又迅速?

包靠該處拆遷的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副科級幹部王立軍道出了其中緣由:依靠村民自治。原來,拆遷過程中,王立軍等人指導這兩個村成立了拆遷委員會,17名成員既有知名度高的鄉賢,也有熱心村內事的老人,還有耍潑撒橫的“邪頭”。

“在一個統一賠付標準的大框架下,其中的細節多是拆遷委員會成員商定的,單是一個環節,複雜的成員之間往往要商討多次。”王立軍告訴記者,本來對村務事不關心的年輕人,也加入進來,給予了不少好意見。

拆遷委員會成員李京華、鄧金山、劉靜華三人,年齡都在60歲以上,他們平時對村裡的事就熱心參與,在說服工作期,他們走街串戶,騎著三輪車入戶宣傳政策,往往早上五點就出門,晚上十點才回家。在他們的努力下,兩個村整體拆遷,騰出800多畝儲備用地。

而這並不是該區的最快紀錄。在此前,涉及600多戶、883畝地的楓香小鎮拆遷,30天內全部完成。范家莊子社區黨委書記在患病的情況下堅守工作崗位,帶領社區黨員幹部群眾流轉土地2000餘畝,引進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2個,完成常山東路、村內道路等民生項目建設,贏得了黨員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這些都被諸城市稱之為“南湖速度”。

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成立於2013年4月,人員少,任務重。區裡目前副科級以上幹部14名,過千萬項目54個,除去分管工作外,平均每人包靠3個以上過千萬大項目。

該區堅持黨員幹部在項目一線錘鍊作風。全區黨員幹部把工作陣地從機關推到田間地頭,除值班人員外,80%的人員下沉一線,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服務。

“為確保項目及時開工建設,我們將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社會穩定等工作作為黨員幹部轉作風、燃激情、優服務、促發展的‘比武場’。黨員幹部主動擔當、勇挑重擔,當好企業的‘服務員’‘辦事員’,幫助企業跑手續、辦證件,能代辦的代辦,不能代辦的領著企業辦。”該區管委會主任孟慶忠說。

該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夕富長年辦公室、工地兩頭跑,在他牽頭下,20天完成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項目土地流轉1608畝並清除所有地上附屬物,7個月實現項目順利投產,帶動現代果業發展面積10萬畝,拉動農民增收20億元。以孵化器為帶動,該區重點發展常山萬畝果品產業園,在供應鏈貫通、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積極發展採摘觀光、民俗旅遊、果品加工、倉儲物流、東坡文化探究等“農業新六產”,有效推動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為強化一線服務意識,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以棚戶區改造、土地流轉、項目建設等難事要事淬鍊幹部作風,實現正向激勵與反面警示“雙管齊下”。對整體完成棚改拆遷、土地流轉工作或年內招引重點項目並落地開工的村居,績效工資上浮20%-30%,先後整頓了5個後進村居班子和1個社區班子,對相關幹部進行了調整。

該區朱泮一村原班子老化僵化,新班子上任後,帶領黨員幹部通過清理“三大堆”、整修村內道路、粉刷牆壁等舉措,使村莊舊貌換新顏,還將拖欠2年之久的涉及700畝地、171戶、700餘人的中歐工業園朱泮一村調地工作在1天內全部完成,該村“三清一增”工作也勢如破竹、迅速清零,2周內收回各類欠款120餘萬元,拆除違章建築13處,收回及規範集體土地資源110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