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线是干事创业的“比武场”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耿 娜

两个村446户居民,一个月动员成功,半年内全部拆迁。

日前,记者站在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郝家村社区办公楼走廊内,透过玻璃窗望向小郝家村和李家庄子村旧址,深挖的地基,往返的卡车,这里将建设郝家村新社区,同时吸引老年大学、市民中心、东方宝库、中坛大厦等重点项目落户。

郝家村社区位于城郊地区,加之社区内工业园有近20家企业,还有500多亩承包地同时流转出来,在外人看来,这儿的拆迁本是“铁板一块”,为何却平稳又迅速?

包靠该处拆迁的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副科级干部王立军道出了其中缘由:依靠村民自治。原来,拆迁过程中,王立军等人指导这两个村成立了拆迁委员会,17名成员既有知名度高的乡贤,也有热心村内事的老人,还有耍泼撒横的“邪头”。

“在一个统一赔付标准的大框架下,其中的细节多是拆迁委员会成员商定的,单是一个环节,复杂的成员之间往往要商讨多次。”王立军告诉记者,本来对村务事不关心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给予了不少好意见。

拆迁委员会成员李京华、邓金山、刘静华三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他们平时对村里的事就热心参与,在说服工作期,他们走街串户,骑着三轮车入户宣传政策,往往早上五点就出门,晚上十点才回家。在他们的努力下,两个村整体拆迁,腾出800多亩储备用地。

而这并不是该区的最快纪录。在此前,涉及600多户、883亩地的枫香小镇拆迁,30天内全部完成。范家庄子社区党委书记在患病的情况下坚守工作岗位,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流转土地2000余亩,引进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2个,完成常山东路、村内道路等民生项目建设,赢得了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些都被诸城市称之为“南湖速度”。

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成立于2013年4月,人员少,任务重。区里目前副科级以上干部14名,过千万项目54个,除去分管工作外,平均每人包靠3个以上过千万大项目。

该区坚持党员干部在项目一线锤炼作风。全区党员干部把工作阵地从机关推到田间地头,除值班人员外,80%的人员下沉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

“为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我们将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等工作作为党员干部转作风、燃激情、优服务、促发展的‘比武场’。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办事员’,帮助企业跑手续、办证件,能代办的代办,不能代办的领着企业办。”该区管委会主任孟庆忠说。

该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夕富长年办公室、工地两头跑,在他牵头下,20天完成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项目土地流转1608亩并清除所有地上附属物,7个月实现项目顺利投产,带动现代果业发展面积10万亩,拉动农民增收20亿元。以孵化器为带动,该区重点发展常山万亩果品产业园,在供应链贯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发展采摘观光、民俗旅游、果品加工、仓储物流、东坡文化探究等“农业新六产”,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为强化一线服务意识,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以棚户区改造、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难事要事淬炼干部作风,实现正向激励与反面警示“双管齐下”。对整体完成棚改拆迁、土地流转工作或年内招引重点项目并落地开工的村居,绩效工资上浮20%-30%,先后整顿了5个后进村居班子和1个社区班子,对相关干部进行了调整。

该区朱泮一村原班子老化僵化,新班子上任后,带领党员干部通过清理“三大堆”、整修村内道路、粉刷墙壁等举措,使村庄旧貌换新颜,还将拖欠2年之久的涉及700亩地、171户、700余人的中欧工业园朱泮一村调地工作在1天内全部完成,该村“三清一增”工作也势如破竹、迅速清零,2周内收回各类欠款120余万元,拆除违章建筑13处,收回及规范集体土地资源110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