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天不怕地不怕,为何却怕一个小小的女子张首芳?

312588158


张作霖(1875~1928年)是土匪出身,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从小练就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能让老张害怕的人不多,但我就知道张作霖怕一个小女子,她的名字叫张首芳(1898~1954年)后改名张冠英。

常言道:有一种怕叫做“内疚的怕”;有一种怕叫做“父爱般的怕”。张作霖怕小女子张首芳就出自这两种原因。

张作霖怕的这个小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大女儿张首芳。老爷子为何怕自己的姑娘呢?这事还要从张作霖的原配赵春桂(1874~1912)说起。


▲张作霖和赵春桂

赵春桂是新民县赵家庙村大地主赵占元的二姑娘,在张作霖落魄当兽医时二人相爱了。当时赵占元不同意这门婚事,毕竟此时老张身无分文。但赵姑娘慧眼识人,相信张作霖并非池中之物,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讲真这是一个姑娘第六感应。

赵春桂不惜和老爸闹崩为代价,于1895年七月嫁给了张作霖,闺房是赵地主家的配房,张作霖入赘了赵家。这一年张作霖20岁,赵春桂21岁。

小俩口婚后生活虽然很简朴,但很快乐。张作霖虽然好赌,但对赵春桂言听计从,赵春桂是个很能干的女人,泼辣有计谋。张作霖后来做了土匪,幕后军师就是赵春桂。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作霖一步步从土匪洗白做了清朝巡防营队长,随着身份的提高,他看上了“辖区”内的一枝花卢小姐寿萱了,卢小姐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有文化而通情达理。张作霖连哄带骗,把卢小姐娶到了家。

当时赵春桂已经为张作霖生下一女两子,长女张首芳,长子张学良和次子张学铭。赵春贵虽然一万个不高兴,但在清朝那时,男人纳妾很正常。所幸卢小姐进门后为人低调,是事不争不抢,慢慢的赵春桂和卢小姐很投缘。最后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常言道:“男人有权就变坏”。随着张作霖的官越做越大(当时老张是奉天师长),其好色程度也越来越大。没过几年,老张又迎娶了第三个夫人——戴宪玉。

这时候赵春桂实在不能忍受了,当初和老张患难打拼来的江山被“雀占鸠巢”。赵春桂一赌气带着三个孩子,从奉天搬回新民杏核胡同旧宅居住。老张此时正忙着打仗,也顾不上接回赵春桂,老张认为婆娘呕气过几天就回来了。


▲赵春桂和姐弟三个

谁知赵春桂是个烈性女子,老张派二夫人卢寿萱去接她,赵春桂说什么也不回来,无奈之下卢夫人返回了奉天。

1912年,赵春桂一病不起,此时15岁的大女儿张首芳成了家中顶梁柱。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看护两个弟弟张学良和张学铭。此时张首芳心疼母亲,恨透了父亲张作霖。

其实不是张作霖不管其母子,老张一方面忙于打仗,一方面觉得赵春桂原来没有大病,也许是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过几天就好了。

等大女儿发电报让父亲回老家后,张作霖才得知赵春桂已经病入膏肓,没几天赵春桂就去世了,从此大女儿对父亲恨之入骨。张作霖对原配赵春桂怀有深深的负疚感。



随着时间的消失,大女儿对父亲的恨并没有消失。

有一次,张学良淘气捉弄了学堂老师,张作霖知道后用皮鞭教训张学良。此时张首芳见到这情景,愤怒的抄起一把斧头,冲出去对着张作霖吼道:“你再动一下我弟弟一手指头,我砸烂你的脑壳”。

张作霖一看,女儿愤怒的像一只护犊的母狼,心中五味杂陈,过去和原配恩爱情景闪现眼前。心想,我确实愧对这娘四个。想到此,张作霖两眼充满了泪水,这是一个慈父内疚的泪水,老张生生把眼泪“咽”了回去。

“莫道男儿不垂泪,只是未到伤心时”。谁说老张怕小小的女子,我看来是对女儿深情的爱。是一个负疚父亲想取得女儿宽恕的爱。这种怕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此以后,张作霖再没有动过姐弟三人一手指头。


秉烛读春秋


他是张学良唯一的姐姐,也是张作霖的大女儿。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却是一个十足的辣妹子。曾经要砸破张作霖的脑袋,晚年生活凄惨,没有经济来源。



张作霖对不起老婆,临死前没见上一面

世人只知张作霖是东北王,但是很少知道张作霖以前是土匪出身。然而在做土匪之前,他还参加过甲午海战,在军队里面做个兽医。后来甲午战败,张作霖回了老家。

两袖空空的张作霖,可谓是半大穷小子一个,就跑到了当地赵地主家。赵地主有个女儿,名字是赵春桂。年龄也不小了,到了该出嫁的年龄。

于是赵地主就想让张作霖入赘,张作霖这可是捡了个大便宜。但是一听到入赘,有点不乐意。就想让老丈人给点钱,给点人和枪,自己跑到山头当土匪。

当时世道比较乱,“土匪”在张作霖看来是正当职业。正好这边有人给推荐,所以张作霖就索性是落草为寇。

后来碰到清政府诏安,张作霖一想家里面还有个老婆,土匪也不是长久之计,索性下山吧。虽然他下山了,但是山上还是到处都是土匪。

既然他做不了土匪生意,那就找点正当行业。由于当时各地土匪横行,每过一段都会有土匪下来打家劫舍。张作霖心想不如收点保护费,保护周围几个村子。


还别说张作霖生意还真火爆,刚开张就有几个村长来找到。后来是越做越大,光保护的村子就有将近二十个。

再说另外一边,这几年过去了,赵春桂的肚子也没闲着。虽然第一胎是个女儿,但是三年后给张作霖生了个儿子张学良,没多久又生了个三小子张学铭。

后来张作霖是越来地风生水起,从山上的土匪做到了东北王。但是男人有钱,就管不住了裤腰带。再加上时间长了,总感觉赵春桂配不上自己,想再找个姨太太。

而赵春桂肯定是不愿意,我陪你白手起家,到头来你要抛弃糟糠之妻。所以只要张作霖一说纳妾,赵春桂就开始哭闹,连带着孩子也闹。但是张作霖大男子主义,管她闹不闹,先娶过来再说。

赵春桂一看你有种,既然你娶了小小妾,我在家里面也没意思了。于是收拾了行李,带着三个孩子回了娘家。屋漏偏逢连夜雨,到了娘家没住多久,赵春桂病倒了。

眼看着病情越来越重,张首芳就想着赶紧跑回去找爹,让爹带着母亲去大医院。于是赵春桂急急忙忙的跑了回去,把母亲的病情告诉了张作霖。

张作霖根本就不相信:走得时候还好好的,这么快就病的站不起来了?肯定是让我去接她,我堂堂东北王,怎么可能给女人低头。传出去岂不是说我怕老婆,到时候怎么见人?
▲右一张首芳

张首芳一看:“得,这爹不把娘当一回事,死了都别想见娘。”于是之后的时间,她和张学良、张学铭三个人,对母亲细心照料。也不知道生的什么病,只是照料的再好,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最后没多久,便撒手人话。老丈人看着女儿走了也很心疼,让大女儿赶紧去叫张作霖来看看。张首芳还在呕气,说什么也不愿意叫。老丈人叫又不合适,于是发了加急电报。

你要是敢打弟弟,我砸破你的脑袋

张作霖一看老丈人发话了,肯定是真事,就跑过去看看。到了的时候,发现三个孩子趴在母亲身上痛哭,张作霖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大女儿。但是自己拉不下脸道歉,因此两人也埋下了芥蒂。

当时赵春桂去世的时候,张首芳15岁张学良12岁。但是一想到以后几个孩子要和小妾一起住,心里面就不是滋味,临死前拉着张首芳的手说:

“你是做老大的,我走的早不放心你们三个。你要好好的看着你的两个弟弟,千万不要受小妾的气。”张首芳哭着答应母亲,自己一定会照顾好两个弟弟。

张学良年龄也是越来越大,也是越来越调皮。有一次调皮捣蛋惹了祸,被张作霖知道。拿起皮鞭就要抽张学良,闻讯赶来的张首芳,夺下了张作霖的鞭子。
▲剧照

来的时候手里还拿了把剪刀,护着弟弟看着张作霖:“以后你要是再这么打弟弟,我就砸破你的脑袋。”张作霖也是要面子的人,就骂了张首芳几句。

张首芳一看,这个气不能受,要不然以后会越来越排挤姐弟三人。于是开始坐在地上大哭:“我的妈妈呀,你走的早。你看看爹是怎么对待我们姐弟三个的,你当初怎么也不带我们走啊。”

张作霖一看把赵春桂都搬出来了,又感觉对不起这个老婆,索性就转身走了。张首芳一看这个办法可以,因此以后但凡是张作霖一打张学良,张首芳就拿母亲挡箭。

一两次还好,后来张作霖也烦了,想把她赶紧嫁出去。而这个时候讲武堂军长的儿子鲍英麟也该结婚了,因此就把张首芳嫁了过去。然而鲍英麟也是个纨绔子弟,拈花惹草再正常不过。

然而看在张作霖的面子上,还是有所收敛。可惜后来张作霖被炸死,张首芳没了娘家人撑着,日子越发不好过。幸亏弟弟张学良也会敲打鲍英麟,还算是过得去。

后来张学良出事,鲍英麟终于露出真面目,要把张首芳休了。娘家人没了,婆家人也没了。孤苦伶仃的张首芳,想去看看弟弟但是又没办法。


后来张首芳由于没有工作,吃饭都是问题。国家知道后,给他分了房子还有各种津贴。一直就这样度过了晚年。


史之策


张作霖怕张首芳?搞笑呢?作为张作霖长女,她的幸福是被张作霖通过联姻亲自毁掉的。

张首芳又叫张冠英,是张作霖的长女,是张作霖和原配夫人赵氏在1898年所生,也是张学良唯一的姐姐。

张作霖“害怕”张首芳,是因为对她的母亲一直有愧疚。张作霖发家后犯了男人都会犯得错,纳了五房姨太太,这是张学良的生母赵春桂最为反对的,一气之下回了老家。

然而在旧社会一个女人哪能执拗过一个男人,赵氏最后郁郁而终,死的时候形容枯槁,十分凄惨,睡在一个土炕上,只有几床薄被子,连口棺材都是别人凑来的。

尽管后来张作霖给原配又进行了厚葬,但是赵春桂生的这三个孩子,包括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姊妹三人对母亲临死前的惨状永远铭记,尤其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张学良,始终不原谅父亲对母亲的绝情,经常故意冲撞张作霖。

每每张作霖想要发怒暴打张学良之时,张首芳就会冲出来护着她的这个亲弟弟,在护弟方面绝对的有霸气,甚至和张作霖开怼要砸破他的头。

张作霖本就怀有对赵氏的愧疚之心,对和赵氏的这几个孩子更是感到惭愧,张首芳才能这样肆无忌惮的怒斥张作霖。

在万恶的旧社会一个女人是很难掌握自己命运的,无论她性格多么刚毅、霸道、泼辣,作为张作霖的长女张首芳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张首芳后来被张作霖许配给了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儿子鲍英麟,结婚后她随着丈夫一起驻扎在营口。张作霖死后鲍英麟对和张首芳的这段婚姻非常不满意,提出离婚再娶。

张首芳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同意离婚,但和她的母亲一样,根本拗不过自己的男人,最终鲍英麟还是另娶新人,张首芳对这件事一辈子都挂记在心,成为心里的一根刺,整日郁郁寡欢。

“九一八”事变后,张首芳移居到了天津,“七七”事变后迁往西安,日本投降后又再度回到了沈阳。新中国成立前夕她迁居北京,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度非常困难。周恩来总理知道后,特意调拨一处住房给她,还给她发放定期补助,让她安度晚年。

(张作霖的几个女儿)

张首芳和张学良姐弟之情非常深厚,生母赵氏死的时候,张学良只有12岁,而张首芳只有15岁,立马担当起了照顾弟弟的生活责任。因此张学良被幽禁期间,张首芳也特别思念弟弟,曾托人带信给张学良。

然而1954年张首芳病逝在了北京,终年56岁,张学良再也见不到这个一生都在维护他的姐姐了!


莫山主说历史


才13岁的张作霖,他爹就被人给整死了,勇猛的他便跟二哥气冲冲跑去报仇,可是仇没报成,二哥反被抓了去,他两腿跑得快,才逃了出来。

谁料,他这一逃,竟“逃”向了辉煌之路。

开始的时候,为了生活,他当起了货郎,并在赵家庙卖货时认识了赵春桂姑娘。张作霖想娶赵姑娘,怎奈赵家嫌他穷。

1894年,张作霖在营口参加了宋庆的毅军,并且凭着自身的努力,很快当上了一个小小的军官。于是乎潇洒的他赶到赵家来提亲。赵家立即刮目相看,满口答应了婚事。

1898年,赵春桂给张作霖生下了首个女儿。此时当了“胡匪”的张作霖便给首个女儿取名“首芳”——张首芳。

如果说张作霖惧怕这个女儿,那是因为感觉有愧于赵春桂母女俩。

所谓“成家立业”,张作霖正是先成了家,然后立了业,而立业过程中,赵家起发挥了关建性的作用。

1900年,张作霖在岳父的帮助下成立了“保险队”。这保险队可是起家的资本,但是如果没有赵家的资助,光靠他自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因为张作霖脾气急,又比较专断,以致于常常跟他的拜把子兄弟时有吵吵闹闹。这时赵春桂就起作用了,她说:“他那个牛脾气,你们还不知道?好兄弟,你们别跟他一般见识,3天之内别理他,自然会好!”

赵春桂这三言两语的缓冲作用还确实有效,因此,张作霖的一般兄弟们一直都很尊敬她。

没有赵春桂这个老婆,可能也不会有日后的老帅。

汤玉麟曾经说:“赵春桂嫂嫂多么贤惠,雨亭兄成就了这么多大事,,多亏了我嫂子!”

张作相也说:“大帅能成功,离不开我大嫂。”

由此可见,赵春桂在张作霖崛起的过程中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然而,张作霖发家之后,有了些钱和势力,便开始沾花惹草了,看着那些男人三妻四妾的,自己回来看到的却是个黄脸婆,因此娶小之心日渐坚定。

1900年,张作霖认识了一个私塾先生的女儿卢寿萱。尽管赵春桂多么反对,张作霖还是接了回来。

卢寿萱倒也贤惠,因此嫁给老张后,跟赵春桂合作得很好。可是张作霖的娶了卢氏后,又接着娶了戴氏,许氏,寿氏和马氏,这么多夫人之后,张作霖渐渐疏远了赵春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作霖打着为清政府镇压革命的旗号进驻了奉天省城,可是赵春桂没有随他而去,而是留在了新民,好不容易去一次,也是看到张作霖的黑脸色,没过多久赵春桂便气得病倒了。

然而病倒之后的赵春桂,竟被张作霖误认为是跟自己闹脾气而骗他的,因此张作霖不去理会。到了1912年,赵春桂已经危在旦夕了,老张还是半信半疑,于是要卢夫人去看看真假。卢夫人到新民后不久,赵春桂就伤心地去世了。

临近将死的赵春桂,却见不着丈夫最后一眼!这让张作霖的追悔莫及,而赵春桂一死,他的这份愧疚便转移到了赵春桂生的儿女身上。

赵春桂为什么老张生了一个女儿——张首芳,和2个儿子——张学良及张学铭。赵春桂死的时候,张首芳已是一个14岁的,懂事的姑娘了。她心里知道张作霖对不起妈妈。

有一次,张首芳看到父亲狠心打弟弟张学良,几番劝不了之后,张首芳拿起菜刀对张作霖说:”你再打我小六子,我砸碎你的狗头。”

从此后,张作霖尽量地对她们三姐弟好一点,也略有纵容之意,以致张首芳娇惯了起来,这也许是张作霖被认为是“惧怕”女儿之故吧。

实际上,张作霖为了政治利益,仍然不管张首芳和卢夫人,张学良等人的反对把张首芳嫁给了鲍贵卿的儿子鲍毓才。


对于赵春桂的愧疚和亏欠,张作霖还是抵挡不住政治利益的诱惑,因此张首芳也只不过是其父亲在创业生涯中的牺牲品,又何来害怕之说?

期待关注,欢迎评论!


史里淘声


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少帅》,是著名导演张黎执导的有关张学良的电视剧,在电视剧中似乎就讲述了为何张作霖害怕她的女儿张首芳的原因。<strong>

张守芳其实也叫张冠英,出生于1898年,是张学良的姐姐,也是张作霖与原配赵夫人唯一的女儿,是张作霖的长女。

在《少帅》中,张作霖的原配赵夫人,在首芳和张学良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父亲是东北军阀,身边有很多姨太太,张首芳出于保护弟弟的目的,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泼辣的性格。<strong>

从新民老家接往奉天张作霖府之后,张作霖原配的三个孩子对张作霖的4位姨太,心存极大的敌意,

张作霖要教训张学良的时候,张守芳竟然拿着火钳赶来,要敲碎张作霖的脑袋,表现的泼辣淋漓尽致,母亲去世了之后,他便以张姐的身份,保护弟弟。

张作霖因为对他们母亲的愧疚,所以对这位大女儿也无比纵容,这似乎就形成了张作霖很怕张守芳的形象,其实他只是愧疚而已。

再说历史上真实的张首芳。

她虽然是东北王的女儿,但毕竟他的父亲是草莽出身的,

没什么文化的大老粗,在当时的民国,即便是林徽因,梁思成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也要奉父命成婚,何况是军阀家里的女儿呢?

张作霖在自己的家规中第10条这样写道:子女的婚姻不得自主,由张作霖一人包办。

张首芳长大之后,便听从父命,嫁给了当时黑龙江督军的儿子鲍英麟。事实上,这种婚姻无疑是一种亲上加亲的军阀之间的联姻,其根本目的是在稳固张作霖东北王的地位。

但是对于张首芳而言,这段婚姻并不幸福。

作为张作霖的长女,张首芳无论是在家还是在东北,地面上都是呼风唤雨的存在,自小也就跋扈惯了,加上张作霖很宠她,连各房的姨太太们都要让他三分。

虽然拗不过父亲,嫁给了这位从来没见过面的军阀公子哥,但她自然不会那么的心甘情愿,婚后的生活也让她非常不满意,鲍英麟和很多当年民国时代的军阀子弟一样,风流成性,而且在结婚之后仍不知收敛。

但好在张首芳的父亲是张作霖,即便不知收敛,他也不敢对自己的老婆怎么样,顶多是两个人虽然心不合,但是面上还说的过去。

可是在皇姑屯事件之后,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鲍英麟一看张守芳没有了靠山,自然有恃无恐的把张守芳给休掉了,说的好听一点是叫离婚。

张首芳成为孤家寡人之后,便回到娘家去找张学良。

但是此时由于东三省已经沦陷,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后又被扣押,张守芳知道之后悲痛不已,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拜托东北军去带一点东西给张学良,而自己则也只好选择寄居各地,流离失所。<strong>

抗战爆发,张学良和姐姐张首芳更是失去了联系,直到1947年的时候,张守芳才再次有了张学良的下落,并且两人联系上,但此时的张学良已经被运往台湾,虽然张守芳百般请求,到台湾去看望弟弟,但是没有获得批准,就此姐弟两人,竟成诀别

再后来,张首芳一直在北京生活,由于曾经是贵族小姐,在后来,生活极其艰难,但她毕竟是张学良的姐姐,所以在周总理得知她生活过的很凄惨的时候,特意调拨了一处房子,给张首芳居住,还每月给她发放生活补贴。

最后在1954年去世于北京,遗憾的是最后也没能再见弟弟张学良一面。


韦庄谈史


张学良唯一的姐姐,曾高喊要砸碎张作霖的脑袋,晚年很凄惨。

文|秦姐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作霖占有一席之地。

他一生娶过5位夫人,育有8个儿子、6个女儿。其中,长子张学良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其他几个儿子,如张学思、张学等,也都是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其实,张作霖的女儿们尽管极少曝光,但也都是个个有故事。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张学良唯一的姐姐,她叫张首芳。

张首芳,即为张冠英,1898年出生,是张学良的姐姐,张作霖与原配夫人赵春桂的独生女,也是张作霖最大的孩子。

赵春桂是张作霖发迹之前娶的发妻,一直跟随其左右,患难与共。后来张作霖地位高了,对赵氏渐渐疏远,赵氏则忧愤而死。赵氏育有长女张首芳,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她去世时,首芳才15岁,她承担了照顾两个弟弟的任务。

赵氏和首芳 中,学良 左

张学良小时候,深受姐姐的疼爱,姐弟俩的关系也非常好。每次张学良受到欺负,姐姐都会为他出头。张学良对姐姐也深深的依恋和信任,晚年的张学良提到姐姐时,满脸露出一种感激之情。

电视剧《少帅》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张作霖枪决了自己的小舅子戴宪生。而张学良得知后,认为戴宪生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于是,他对外表露出各种不满,并把私塾老师气得发了病。张作霖听闻此事后,大为恼火,对张学良大打出手。

姐姐张首芳看到父亲在痛打弟弟,就举着菜刀冲到了张学良面前护住他,恶狠狠的对张作霖说:“你要是再打六子,我一定砸碎你的脑袋”。她还说:“你这里不是我的家,我要去找我的妈妈。”

一提到原配夫人赵氏,即使铁骨铮铮的汉子张作霖,也立刻弯下了腰,转身就走了。赵氏是他永远无法面对的女人,一生愧疚。

张作霖虽然是民国时期的军阀,但脑袋里依然是封建礼教思想,尤其在教育儿女方面,更为突出。比如,他曾制定了十条家规,在家规的第十条这样写道,“子女婚姻不得自主,须由张作霖一人包办。”。

也正是这条严格家规,注定了张作霖的女儿们的婚姻最终沦为其政治牺牲品。

张作霖的6个女儿分别是长女张首芳、次女张怀英、三女张怀瞳、四女张怀卿、五女张怀曦、六女张怀敏。在张作霖被炸死之前,前面4个女儿都被其包办了婚姻。

张家6个女儿

张首芳嫁给了其结拜兄弟鲍毓麟的哥哥鲍英鳞。鲍英鳞的父亲是黑龙江督军鲍贵卿。鲍英鳞和张学良曾一起在东北讲武堂学习骑兵科。

鲍英麟与张首芳结婚后,自然成了张作霖的大姑爷、张学良的姐夫。这桩婚事可谓是亲上加亲,张作霖也因此稳固了东北王的位子。

作为张作霖的长女,张首芳从小性格乖张跋扈,泼辣刚烈,就连张作霖和张作霖的几个姨太太见了她都要让三分。作为张家的女儿,她服从了父亲的命令,嫁给了一个从来都没有见过面的男人。

鲍英鳞和其他军阀公子哥一样,风流成性,婚后依然在外面拈花惹草。两人原本就没有感情基础,加上日久生厌。不过,张首芳的思想还是相对传统,觉得如果离婚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就这样一直坚持着这段破碎的婚姻。

张作霖去世后,鲍英麟立即提出离婚,之后再娶了他人,张首芳也因此郁郁寡欢。

无奈之下,张首芳只好去投靠了张学良。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扣押,张首芳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她拜托东北军和西北军给弟弟张学良带点补品和土特产,让张学良感觉到一丝安慰。

后来,姐弟俩一度失去了联系。一直到1947年,张首芳才收到张作霖旧部莫德惠从南京转给她的一封信,信中交代了张学良的下落。时隔十年,张学良与张首芳终于联系上了。张学良在信中告诉张首芳,自己的身体很好,精神也不错,就是眼睛有点花。

张首芳捧着张学良寄来的信,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对于张首芳而言,父母都已经去世,弟弟张学良的安危最是重要。得知弟弟并没有去世,只是被囚禁在台湾了,张首芳的一颗心终于落下了。

1947年新春刚过,张首芳准备前去台湾看望张学良,却未获批准。

5月,莫德惠获准去台。张首芳把一些生活用品、全家人的几十幅照片和一封家书托莫德惠带给弟弟。莫德惠回来时捎来了少帅的亲笔信,信中说要一部《明史》。为此,张首芳专程去了趟北平,买到书后寄到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张首芳定居在北京。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日子过得很凄惨。当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特意调拨了一处住房给张首芳,还每月发放生活补助,使其安度晚年。

张首芳一生育有三女二子。1954年,她在北京病逝,终年56岁。

因为是东北王的女儿,张首芳享尽了富贵荣华;却也因为是张作霖的女儿,她命运多舛,晚年生活甚至比平常百姓更为凄惨。

也许,这就是上天的公平:得到许多,注定要失去更多。


低调19618326


张作霖是个性格很硬的人,他年少时就曾拿着枪去给父亲报仇,结果还闯了祸。后来当了东北老大哥的张作霖更是天不怕地不怕,可是张作霖在外什么都不怕,回到家中,却害怕自己的大女儿张首芳这是为何呢?

张首芳性格强硬,曾拿刀指着张作霖,张作霖心中有愧。

(张作霖剧照)

说到敢拿刀对着张作霖,在张作霖的家中,张首芳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张作霖起初家境不好,十分贫穷,可是就是在他最为穷困的时候,地主家的女儿赵春桂看上了张作霖。张作霖本身也确实是个美男子,加上他身上的那股男人味,让当时的赵春桂深深爱上了他。

后来,赵春桂不顾父母反对,与张作霖做了患难夫妻。起初张作霖的生活经常都要受到老丈人的接济,张作霖也是很感激自己的丈人。


(张首芳剧照)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当时东北的那种混乱,也正给了张作霖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张作霖开始慢慢拉起了一支队伍,清政府拿他没办法,就选择了招安。张作霖一下从土匪变成了正规军,也就更方便招兵买马了。

随着东北局势的复杂,张作霖的势力逐渐增大,最终成了东北老大哥。张作霖是个有本事的男人,但是他也是个好色的男人,张作霖后来又娶了多房姨太太。

赵春桂自然是不愿意张作霖娶那么多女人的,一气之下就和张作霖两地分居。张作霖也放不下自己的脸,一直没有去找赵春桂。
(张作霖剧照)


后来赵春桂病重,张首芳多次给张作霖带信,但是张作霖以为赵春桂并没有什么事,只是闹脾气,所以没有理会。最终当张作霖再次见到赵春桂时,赵春桂早已经断了气。

张首芳因此十分痛恨父亲,张作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觉得心中有愧,所以对赵春桂生的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格外疼爱。

后来有一次张作霖因为一些事,打了张学良,谁知道张首芳竟然拿着刀保护弟弟,她拿着刀要拍碎张作霖的脑袋。

所以说,张作霖怕张首芳很大程度是因为心中有愧,想要补偿。所以张作霖才会对张首芳处处忍让,而并不是真的怕她。

当然,结婚后的张首芳,确实有些让张作霖觉得害怕的地方,不过其中还有更大的愧疚。
(张首芳剧照)


张首芳婆家权势很大,张作霖心有忌惮,而且张作霖对张首芳婚姻心存愧疚。

张作霖在东北虽然是老大哥,但是他也并非可以一手遮天,张作霖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想要结交当时的黑龙江督军。最终张作霖决定把大女儿嫁给督军的儿子鲍英麟,与督军结成儿女亲家。

张首芳嫁进了鲍家,她的婆家可是当时东北有名的权贵。而张首芳本人又一直与张作霖不和,并且她对父亲安排的婚姻也不满意,所以此时张作霖对她是有些忌惮的。因为张首芳的一句话,很有可能让亲家变成仇家。
(张首芳剧照)


当然张作霖对张首芳更多是内疚,因为他做主的这门亲事,并没有带给女儿幸福。鲍英麟就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张首芳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张首芳与张作霖这一对父女真的是一对冤家,张作霖对张首芳愧疚了一辈子,张首芳也一直与父亲之间存在着隔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