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在全网刷复联的间隙,我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另一部同档期的电影,这部片子连获奥斯卡、金球奖、金棕榈奖提名,主角虽是素人,超真实的表演却足以引起世界性的共鸣。

豆瓣评分8.9,看完内心五味杂陈,与复联的热血不同,这部电影是在对你的灵魂发出叩问。如果最近不知道看什么电影,那选择看它一定错不了。

<strong>

本文含有大量剧透,请悉知~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就是这部《何以为家》,虽然内地已经译的很不错,但我更喜欢原名《迦百农》。在首映时,该片导演娜丁.拉巴基曾为片名解释道:

在法文当中,包括英文当中迦百农都解释为“乱”,意为不规则的、混乱的东西,大家看了电影之后,就能了解片名为何如此。


迦百农是混乱无序的地方,但也是圣经中耶稣传教的起点,是耶稣的第二故乡。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名字了,整部影片由乱开始,全片充斥着脏乱、灰暗、绝望,没有打打杀杀的战争场面,带给人的震撼却直击心灵。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故事发生在一个中东小国家——黎巴嫩。



你12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应该在享受孩子应有的童年,烦恼孩子应有的烦恼。而主人公扎因的12岁,制毒、捅人、坐牢,告亲生父母。

控诉的理由是: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绝望到指控父母?

主人公扎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 破旧的房子脏乱又逼仄,却住着一家快十口人。

七八个孩子挤在一起,头脚交叠的睡在地铺上,帘子另一边,能清楚的听见父母还在用力的造人,孩子们就伴着床板的晃动声入睡。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孩子们年龄各不相同,却同样的营养不良、衣不蔽体,头发乱糟糟,身上脏兮兮。

父母抽着烟,脏话连篇,无暇顾及吵闹的大孩子,更管不了一岁多的小孩子,她们用铁链拴住小孩的脚,任其哭闹。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扎因也是这样长大的,像一根臭水沟里冒出来的野草般地野蛮生长,在这里,孩子们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而是父母的赚钱工具。

白天,扎因要拿着各种处方笺去不同的药店撒不同的谎,这样他才能买回违禁药品,回家后孩子们用简陋的方法制毒,然后将毒品通过衣物送给坐牢的大哥,让他可以在监狱里贩卖。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所有的孩子都没有上过学,虽然上学“管吃喝,还能拿东西回家”让母亲动过让孩子们上学的念头,但她还是觉得让孩子们出去挣钱更划算。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扎因除了送煤气罐、在便利店打工,晚上还要去街头卖果汁、兜售口香糖,尽管这样,他的父母对他说过最温柔的话却是:“滚开,你这个杂种。”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他讨厌便利店的老板,因为他在打妹妹萨哈的主意,于是当他发现萨哈来了月经时,他决心帮她隐瞒,因为便利店老板也是房东,而父母会把萨哈卖给他。

他用自己的背心做成了萨哈第一条卫生棉,并策划带她一起逃走,然而父母很快就发现,并按计划用萨哈换来了几个月的免租,还有几只鸡。萨哈走了,等待扎因的却是父母的一顿毒打。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没什么好留恋的了,扎因决定离家出走。

逃离的途中他被一座游乐园吸引下了车,他爬上一座巨大的女性雕塑,把雕塑的衣服用力扒开露出了整个胸部。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看起来既好笑又心酸,他不是恶作剧,他只是在怀念被母亲的胸喂养的婴儿时代,他和其他孩子一样,第一次认识这个世界,是源于母亲的胸。


他太渴望爱了。


扎因被黑户拉希尔收留,拉希尔是二十出头的单亲妈妈,和儿子尤纳斯相依为命,拉希尔工作时扎因就负责在家照看尤纳斯,和扎因的父母不同,拉希尔很爱她的孩子,在离家出走之前,扎因体会到的是父母的剥削、听到的是无止境地谩骂,他从未被爱。

但在拉希尔身边他却体会到了家庭该有的温情,这是全片中最温暖的片段,也让观影者直观的体会到,父母的责任不应该是只生不管。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可好景不长,拉希尔被强制拘留了,扎因又变得无依无靠,他独自带着尤纳斯生活,从这里,他的身份由孩子转变到了“家长“,他要独自抚养尤纳斯。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因为年龄太小找不到工作,他们没有钱、食物、甚至没有水,并且尤纳斯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他拿着最后一张处方笺,再次制毒贩卖。十分讽刺,本以为逃离了曾经的家就能换种活法,最后却还是要用父母教他的伎俩活下去。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命运一直都爱开玩笑,他们又被棚屋的房东赶了出来。赚来的钱也没有了,扎因希望有人收留尤纳斯,他用绳子把尤纳斯栓起来困在路边,就像扎因的父母对待年幼的弟弟那样。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在这一刻,扎因在某种意义上和自己的父母重叠了。他努力逃脱一个困境,却又面对另一个差不多的困境,他无助、绝望、愤怒、不舍。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面对生存问题,他把尤纳斯卖给了别人,他心中的善良和残酷的现实一直在做斗争,在摧枯拉朽的命运面前,还是输了。从这一刻他认定,

自己的出生就是个悲剧,而生活是个婊子,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和父母不同,最后却发现自己甚至没有权利选择做一个好人。

他再次回到家中,得知萨哈因为怀孕流产大出血,已经悲惨的死去。

扎因愤怒地拿起刀捅了自己的妹夫,但扎因知道真正害死妹妹的其实是贫穷,以及明知贫穷依然要生一大堆的父母。

于是扎因愤怒地将父母告上法庭,但愚昧无知的父母却振振有词的为自己开脱: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他们认为“越穷就越要生孩子”,这样能改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面对萨哈的死亡,父亲也坚定的认为自己已经做了最好的选择,没人有资格批评她们。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口口声声说自己不容易,因为贫穷才没有选择的机会,“只生不养的生育是父母的原罪”这个道理连扎因都懂,这两个成年人又怎么可能不明白?怪命运不公平,明明可以选择不生。

扎因最难得的地方,是他经历了和父母一样的选择后,没有理解或原谅父母,恰恰相反,他能往更深处看,看到这背后真正的原因。

扎因不希望父母再孕育出另一个自己,法官安慰他,她们不会再有孩子了。

可下一句,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绝望。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是的,扎因的母亲又怀孕了。


电影最后有个扎因的卷宗被放上档案架的镜头,繁多的档案告诉我们审判结果不一定乐观,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城市,早已有过无数个扎因,但这正是电影想要表达的精神——在混乱又失控的社会,总有人清醒的保持着自我判断,你的善良和勇敢不会被残忍的生活磨灭,也许摆脱困境逃离原生家庭很难,但不要放弃,你仍旧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做出一点改变。


主演接受采访时说:“演戏很简单。”因为他演的就是他自己,扎因本就是黎巴嫩生活的12岁难民,片中情节大部分是他的亲身经历,所以从未拍过电影的他,才贡献出了浑然天成的表演。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扎因是幸运的,可世上还有无数个扎因在绝望中挣扎,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小到愚昧父母的“繁殖癌”,大可以追溯到社会体制和战火纷争。

世上有很多悲剧我们无法亲身体会,好在有人愿意用镜头去记录、捕捉,电影虽然治不了世界的疾病,但我们每一次观影所受到的震撼,都能成为一种爱和关怀,生出一些可能改变它的力量。

扎因在狱中时,曾打电话到全国直播节目里说了段话,警示我们每一个人: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看完影片后久久没有言语,影片里残酷又严峻的生存考验是我们不曾见过的,因为陌生,所以更加触动。不是每个孩子都幸运,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太多的孩子被虐待、剥削,像臭水沟里的野草那样长大。

虽说做父母无需考试门槛很低,但恳求大家做父母前想一想,是否能给这个小生命庇护,是否能护他周全,是否可以提供正常的生活条件,如果做不到,那别生了。

孩子没法选择父母,请不要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去生孩子,因为生孩子改变不了你的命运,却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被父母强迫,制毒贩毒、有一群孩子,像臭水沟里的野草一样长大


家有三岁牛宝,擅长用漫画记录宝宝的日常和带娃心得。更多有趣、感人的母婴漫画,可以关注我:echo小茵茵 常来找我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