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与贵妃有什么区别?

谈文论史


皇贵妃的地位只在皇后以下,这一妃嫔等级设立于明宣宗时期。



在后宫之内,皇后是众妃嫔之手,而皇贵妃的地位如同副后,相比于贵妃而言,无论是在享受的待遇,以及礼制规格上,皇贵妃都稳压贵妃一头。

皇贵妃的出现,意味着皇后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皇帝册封皇贵妃,其目的大多是为了彰显对于某个女子的宠爱,贵妃的尊荣已经不足以显示出尊贵,而皇后之位轻易不能动,因此皇贵妃这种特殊的等级就出现了。

而且在此之前,只有皇后才有金册和金宝,后宫的其余妃嫔只有金册,贵妃也是如此。


册封了皇贵妃之后,这一等级的妃嫔不但有金册,而且有金宝,这样的尊荣不是一般的妃嫔可以拥有的。

在封建礼制之下,男子的正妻只有皇后一人,就算是贵妃也不例外,但是皇贵妃不同,这种等级的出现,严重的挑衅了正妻的地位。毕竟皇贵妃和皇后享有的待遇几乎没什么差别。

从等级的角度来看,贵妃比皇后低了整整一级,而皇贵妃只比皇后低半级。

最重要的是皇贵妃一旦在妃子生前设立,就代表着皇帝已经有了废立皇后的心思。但是贵妃却不同,这一等级虽然也是彰显妃嫔地位的一种象征,不过对皇后的威胁并不大。


东方大史


皇贵妃和贵妃的地位差别还是很大的,下面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皇贵妃

皇贵妃始于明朝,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续后孙氏。孙氏在明宣宗继位后被封为贵妃,按照惯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但因为宣宗极为宠爱孙氏,破例让她同皇后一般享受金册金宝,由此皇贵妃从她开始,清朝也一直沿用。到了康熙时期,开始正规化,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皇贵妃为众妃之首。

贵妃

贵妃则比皇贵妃出现早得多,南朝宋孝武帝开始设有贵妃的位份,后面的朝代也一直沿用。唐宋时期,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正一品的四个封号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贵妃为四妃之首。到了明清时期,大部分时候贵妃还是众妃之首,除非皇帝立了皇贵妃。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个说法:“皇贵妃地位尊贵,位同副后。”正因为如此,所以皇贵妃一般不轻易设置,因为它随时有可能威胁到皇后的地位。除非皇后失宠、被废或者死亡,皇帝才可能册封皇贵妃。比如乾隆帝的富察皇后病逝,他便晋封娴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顺治帝不喜孝惠章皇后,独宠董鄂氏,便将其册为皇贵妃;乾隆帝的继后被收回金册金宝后,他便晋了令贵妃为皇贵妃,当时继后还未过世,但是后宫大权便已到了令皇贵妃手上。皇贵妃在非常时期,有权利和资格代理皇后职责,但是贵妃却没有,贵妃更多情况下只是皇上特别宠爱的妃子之一。


浮生若浅


皇贵妃是明代开始设置,等于是在贵妃这个等级上单独设置的更高级皇妃。清代延续。正因为如此,皇贵妃基本属于次后,与皇后不会同时存在。所以,皇贵妃就是没有皇后身份的代理皇后。

贵妃于南北朝时期出现,与贵嫔贵人合称为三夫人,是皇后之下最高等妃嫔。唐代,贵妃成为皇后之下四妃之一,与德淑娴等平级,但由于特殊的贵字隐约成为更高皇妃。如不能被公开封后的杨玉环实际代理皇后多年。明代开始贵妃成为独立皇妃等级,仅次于皇后。明宪宗另设皇贵妃,贵妃降为皇后之下的第二等的皇妃,高于普通妃。


四川達州


在清朝后宫中,皇贵妃位同副后,当皇后病逝或者身体不好不能执掌六宫之时,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

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众妃之首,一般只有在皇后失宠、皇后被废、皇后死亡,或者是妃子被晋为皇后之前的预备这几种情况下设立。

而贵妃却相差甚远,贵妃仅是一个封号,因为受到皇帝宠爱多一些,等级比一般妃子要高,贵妃与皇贵妃之间可以说是鸿沟般的差距。


爱历史的小曹气


区别就是等级不同,生活质量不同.拿清朝为例,后宫按名位、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月银、服饰、伙食标准、服务人员数额、住房面积及其装修水平,还有仪仗的规模等等,都各有相应的规格。

清朝总分为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皇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且和皇后一样只能有一个.没有皇后的时候后宫的管理之权就落在皇贵妃手上了.

妃子的地位就太低了,没见康熙王朝里演的惹怒了康熙就被派出刷马桶到死吗?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妃子的地位.至于那些答应常在什么的就更别提地位了,就比宫女强了那么一点点!只能强一点点!反正是肯定去不了二仙桥了.


侃洗雷门


这两个等级差别还是很大的。皇贵妃这个称号始于明朝,是明宣宗朱瞻基为了自己的小老婆孙贵妃而增设的一个后妃等级,位在皇后之下,贵妃之上。朱瞻基的原配皇后胡氏是由爷爷明成祖朱棣指婚,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感情。加上胡皇后一直无子,明宣宗又是个性格活泼的皇帝与皇后恬静的性格完全相冲,导致明宣宗对这个皇后完全不喜欢。孙贵妃早年被养育宫中,算是与孙贵妃青梅竹马,孙贵妃相貌出众,而且与宣宗志趣相投,都是活泼好动的性格。这样一样宣宗心里就有了废掉胡皇后,立孙氏为皇后的想法。

增设皇贵妃这一后妃等级就是为立孙氏为皇后做准备。孙氏本来于宣德元年就已经封为贵妃,孙贵妃又在宣德二年生下了明英宗,随后就被封为皇贵妃,此时孙贵妃就只差一个皇后的名号了。宣德三年明宣宗最终下令废除了胡皇后,至此孙贵妃成了孙皇后。以后后宫中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中宫皇后还在,皇贵妃之一等级是空而不设的。

后来的清朝也继承了明朝的这一传统,虽有皇贵妃这一名号但是空而不设,就是不想给皇后造成太大压力,让人有觊觎之心。

乾隆30年,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无故被废。对于这一清史疑案,其中有一种猜测就是乾隆想要立嘉庆的母亲也就是延禧宫攻略中的魏璎珞为皇贵妃,打破了中宫建在不立皇贵妃的传统,导致了皇后的激烈反对,最终皇后断发明志,惹怒乾隆最终被废。

可以说皇贵妃是和皇后半步的之遥的存在,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皇贵妃就可以代行皇后职权,乾隆废掉皇后以后,魏佳氏(魏璎珞)就是以皇贵妃身份掌六宫之事,比贵妃拉风太多。

回答完毕。


小川说史


皇贵妃自明代开始设立,是皇帝专宠的妃子。在清代,除了早期特例,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只设一位,一般不会和皇后同时存在,如果有皇后的话则不设皇贵妃,没有皇后则从贵妃中选择一位名位最居前的,封为皇贵妃,代摄六宫事。

皇贵妃的朝服为金黄色,贵妃只有在经过皇帝的特旨允许后,才能服用金黄色朝服。

皇贵妃在皇帝驾崩新皇帝即位后是了不起的存在,新皇帝会将其尊为“皇考皇贵太妃”,而皇贵太妃在后宫里,是仅次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存在,地位甚至还在皇后之上。皇帝本人见皇贵太妃也要下跪请安,逢年过节还要行两跪六叩大礼。

后宫后妃等级的高低排位大体是这样: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贵太妃

贵太妃

皇后

皇贵妃

太妃

贵妃

……


译路若扬


皇后是皇上的正妻,是后宫中权力最大的女人,而皇贵妃只能算是一个侧室,虽然权力也很大,但也还是在皇后之下。

皇后名称自秦汉沿用至清末。皇后在后宫的地位等同于皇帝在前朝的地位,而且每一位皇后几乎都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身份十分尊贵,并且皇后还拥有管理后宫事务的权利。而皇贵妃则是除了皇后和太后以外后宫中最尊贵的女人,一般只会立一个,相当于是侧皇后,如果皇后病重,皇贵妃有处理后宫事务的权利。在有些情况下,如果皇后去世,皇贵妃就是下一任皇后。 我也是网上看的


白开水


古代皇宫中,皇帝的正室妻子立为皇后。皇贵妃一般指侧室,就是指皇后下面的册封。一般皇贵妃也是一人,或许有的帝王是两位皇贵妃。皇贵妃要比贵妃等级要高些。是说,如果皇后去世,皇贵妃才机会当上皇后。


路遥lgy


皇贵妃和皇妃区别少一贵字,哈哈说笑,不过差一字待遇差千里,贵妃在后宫地位权利远高于妃子,可以说仅次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