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米高空吊筷入瓶!火箭吊裝指揮員一身功夫報效祖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49年來,成功將150多顆航天器送入太空,為我國建設航天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一枚枚火箭騰飛的幕後,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心血與付出。林國建作為一名西昌航天人,像螺絲釘一樣“鉚”在航天崗位奉獻自己的力量。

13米高空吊筷入瓶!火箭吊裝指揮員一身功夫報效祖國

林國建正在指揮吊裝火箭

在西昌發射場見到林國建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他正在和同事一起處理火箭發射的後續收尾工作。就在幾個小時前,長三甲系列火箭圓滿完成了第100次飛行。

作為火箭吊裝指揮員,林國建主要負責的是火箭衛星吊裝指揮和塔架勤務保障工作。他說,每次發射前,都要查看是否滿足發射條件,設備狀態是否良好。每次發射,由於塔架震動強度非常大,衝擊波也很強,所以還要對塔架進行捆綁和固定。

火箭發射型號從單一到多型,發射次數從幾年一發提升到一年十幾發……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密度的發射任務背後,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工作強度。在火箭發射前的幾個小時,林國建所在的塔勤分隊必須緊盯每個環節,任何一個細節出錯,都會影響火箭的順利升空。

13米高空吊筷入瓶!火箭吊裝指揮員一身功夫報效祖國

林國建正在塔架維護檢修設備

他們需要提前準備許多預案以防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比如迴轉平臺是否能夠正常打開,如果出現卡阻的情況,迴轉平臺就會很長時間打不開,從而影響後面火箭發射的時間。

直到今天,林國建依然對多年前的一次險情記憶猶新。當時距離火箭發射只剩下兩個小時的時間,發射場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在隆隆的雷鳴聲中,他毅然選擇帶領隊員們爬上塔架,一項項核對細節。雨天塔架溼滑,高空作業對人身安全也造成威脅,為了開平臺時不對火箭造成碰撞、刮蹭等傷害,林國建和他的同事們要求一定要觀察到位,不能因為外部環境影響到火箭的發射。


13米高空吊筷入瓶!火箭吊裝指揮員一身功夫報效祖國

林國建正在塔架維護檢修設備

工作中的林國建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為了確保吊裝精準,他早已練就了從13米高空把筷子吊入瓶內的硬功夫。如今,林國建已經從操作手成長為一名指揮員,他更樂於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新一代的航天人。他教導新同志必須將專業技術學好,因為航天事業技術含量高、工作量大,只有把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包括髮射流程的知識都掌握好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如今,林國建儘管已經參與了一百多枚火箭的發射任務,但他坦誠地說,每次發射前,仍然是自己心情最緊張、最複雜的時刻。

林國建說,火箭就像自己悉心培養的一個孩子,每次發射,都像自己的孩子要出門工作離開自己,雖然依依不捨,但仍舊要放手。自己付出了這麼多,每次發射成功,心情都無比高興。


13米高空吊筷入瓶!火箭吊裝指揮員一身功夫報效祖國

林國建正在指揮吊裝火箭

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25年,林國建親身見證並參與了“北斗組網”、“嫦娥探月”這一系列中國航天事業迅速發展的軌跡。他說,老一輩航天人艱苦創業、攻堅克難,讓一項項工程圖紙、一個個美好願望變成了現實;如今他將繼續秉承“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西昌航天精神,將航天事業繼承好,傳承好,用實際行動為建設航天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李攀奇 宋鵬超 王銳彬

主編:朱西迪

監製:孫 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