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前天中午陪客戶到一家中餐廳去用餐,沒就餐高峰,餐廳裡客人並不多。

我們選了一張靠窗戶的桌子坐下。

“你好,女士您需要點兒什麼,這是菜單。”服務員邊說邊把菜譜遞給了我。

“誒呦,啊呀,咣噹,噼裡啪啦。”只見一位服務員已經摔倒在地,手中的盤子飛出去瞬間成為碎片,盤子裡的菜直接扣在了地板上。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你一定想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

離我們最近的一張餐桌是一家三口在用餐,媽媽在低頭看手機,爸爸剛剛從洗手間回來坐到座位上,小女兒在餐桌旁踢皮球。

當服務員端著菜品從處經過時剛好被小腳下的球給絆倒,服務員的視線在上面根本沒有注意到腳下的突發狀況。

服務員就摔在了餐桌邊上,小女孩的媽媽抬頭看了一眼小女孩,又看了一眼服務員繼續低頭看手機,小女孩的爸爸也看了一眼小女孩說:“別玩球了,快吃飯。”小女孩子看了一眼爸爸抱著球到一邊玩去了。

整個過程中一家人沒有一句道歉話語和一個表示歉意的動作。服務員用手支撐著站起來去找清潔工具,這時餐廳經理走過來了。

“先生,您的孩子在餐廳裡玩球,請您幫忙溝通一下,還有今天是餐廳的服務員摔倒了,我們不予追究,一旦是餐廳的客人摔傷問題可就不好解決了,請您配合。”餐廳經理表情平靜話語清晰。

小女孩的爸爸露出了不以為然的神情:“小孩子不懂事,我說她也不聽呀?”

餐廳經理走了,留下了一個背影。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小女孩爸爸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來了曾轟動上海灘的殺妻案。

2016年10月18日被告人朱某在位於虹口區的家中與被害人楊某發生爭吵,其間朱某用雙手扼住被害人頸部致其機械性窒息而死亡。2017年2月日朱某投案自首。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問到朱某的媽媽時,媽媽在法庭上說的一句話在當時引起不小的反響。朱某的媽媽說:“法官大人請您再給我兒子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他還是個孩子。”

正是這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徹徹底底地斷送了他的兒子的人生。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那些被忽視的才是孩子成長真正需要的東西。

每個人在未成年時都是社會的孩子,可是朱某已經長大成人結婚獨立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媽媽還能在法庭這麼莊嚴肅穆的地方說出:他還是個孩子。很顯然不是在開玩笑,這是她潛意識裡根生蒂固的,吳某永遠是個孩子,這難道不是家庭教育的悲哀嗎?

她一個人帶著孩子長大成人自然是經歷了不少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然而這就是她作為媽媽慣縱孩子的一個理由嗎。

同出一轍,令人震驚

有人說這都是不完整家庭惹的禍,那麼我們再來看一起更為慘痛的一起發生在北京大興黃村的鎮的滅門案。

2009年11月23日北京大興區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滅門慘案,犯罪嫌疑人李磊在自己家中殺害6人,父母、妻子、兩個兒子、妹妹和妻子的小姑子均被利器致死。

11月28日李磊在三亞被抓獲,初審時據李磊交代他家教甚嚴,從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對他最親最疼他,他結婚後妻子王美玲過於強勢處處受到約束。事發當晚喝了酒回到家中,先是提刀殺了妻子來到妹妹房間將其殺死,又將聞訊而來的父母殺害,最後走進房間殘忍的將兩個年幼的兒子殺害。

案發後很多人不理解,不明白為什麼可以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能下的了手,人常說虎毒不食子,他怎麼就能做出喪失人性的事情呢?

李磊,吳某都曾經是天真可愛的孩子從嬰兒到翩翩少年再到成年。在這個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生長階段恰恰是幼年,幼年時期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

吳某在單親媽媽偏執的溺愛下長大,從小養成自己怎麼做都是對的思維習慣。李磊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直到上小學才被爸爸媽媽接到身邊。這個時候他根本接受不了父母的管教,他和法官說的一句話是:我父母管教我太嚴厲了。

因為從小沒管過,稍加管束他就受不了。從而產生怨恨認為是父母和自己總過意不去,心中存積不滿,時間久了一旦遇到激發自己情緒的事情就會採取強烈的報復心理。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她在《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違法犯罪預防中的作用》一書中提到: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在三歲前,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再去管教,就太晚了。

嬰幼兒時期還沒有上幼兒園因此,所謂的嬰幼兒教育也就是家庭的早期教育。這個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培養、規則建立、思維意識的形成的關鍵期。

開篇提到的一家三口在餐廳裡發生的一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由於爸爸媽媽認為自己的小女兒還小還不懂事,所以根本沒有管的必要,殊不知已經錯失了一次極好的教養孩子的機會。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其實,孩子的眼睛會把這一切都儲存在大腦裡,在餐廳踢球闖禍爸爸媽媽不說我,明天我在遊樂場欺負小朋友也一帶而過,後天我在小區裡隨地大小便,大後天我就在超市裡拿東西。孩子會一次次試探,一次次試驗。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些小的細節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管教,上學了就會厭學、逃學、偷東西、搶劫乃至危害社會,這些令人意想不到事件,都是在嬰幼兒時期細節的培養。

事情小到孩子在商場裡哭鬧,只要媽媽多些耐心

孩子在商場裡為了買一個玩具的時候,也是培養孩子性格的好時機。

孩子在玩具櫃檯前大哭大鬧時,媽媽不要急也不要直接指責,一定時蹲下來把孩子抱起來。如果你說孩子鬧根本抱不起來,那也要先抱起來離開玩具櫃檯。抱著的孩子應該是一直在哭的,就讓孩子哭不要勸說。

孩子爬在媽媽的肩上一直哭,直到哭累了不哭了為止,其間媽媽不說一句話。讓孩子知道無論怎樣在公共場合媽媽是不與他爭辯的。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回到家,媽媽可以給寶寶洗手倒水切水果。寶寶這個時候是安靜的,媽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廚房做飯讓寶寶在邊上玩,保證在視線內就可以了。

到了晚上快睡覺的時候,你把寶寶叫到臥室,此時只有你和寶寶兩個人。你可以說:“今天在商場裡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對嗎?”

寶寶可能會不說話的看著你,這個時候你繼續說:“你喜歡那個玩具,媽媽知道的也理解你,只是你知道嗎,這個月家中的支出裡沒有買玩具的這項計劃。”

這時媽媽可以看看寶寶的表情,如果寶寶低頭玩手或者是不說話的看著你。

媽媽可以繼續說:“車的模型玩具你已經有很多了,對不對,所以媽媽不支持你買。”

如果是寶寶很不解地看著你,你還可以說:“如果,你就是要買那件車的模型玩具的話,這個月就小去一次遊樂場,這樣就可以節省下來一樣的費用,到月底的時候媽媽陪你去買。”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這個時候寶寶會明白了,買新玩具和去一次遊樂場在媽媽眼裡是一樣的。

想想媽媽每週帶自己去遊樂場的快樂時光,孩子自己會作出選擇。如果孩子決定這周不去遊樂場遊玩了,那麼媽媽在月底的一個週末就要兌現,帶著寶寶去買心儀的那件玩具。寶寶也對自己的少玩一次遊樂場的決定得到了自我的認可。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告訴孩子游樂場遊玩和買玩具的費用是一樣的,給孩子植入價值意識,同時闡述出因為沒有這個沒有計劃買新玩具,做事情是要有提前規劃的,不能想怎樣就怎樣,那樣是不可以的行不通的。

第二:說明媽媽是尊重孩子給孩子選擇權的,無論孩子選擇哪一項媽媽都是支持的。這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說話算數的形象,正所謂言出行,行必果。

媽媽的確是按照事先談好的去實施了,潛移默化中這些細節都會在孩子記憶庫中存儲,一旦形成記憶,他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媽媽曾經和他一起經歷的這些事情,對他日後處理問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餐廳裡踢球的小女孩子,可以很好的吃飯

那麼,回到小女孩子在餐廳裡踢球玩耍。小女孩和爸爸媽媽很可能是去運動場玩球了到了餐廳還餘興未消,想繼續玩。這個時候媽媽就應該和孩子說:“餐廳是什麼地方呀?是不是吃飯的場所,我們太累了吃過飯休息一會兒再去外面的公園玩球好不好呀?”

小女孩聽到媽媽這樣說也許還是不能控制好自己,爸爸這時可以說:“太餓了,來看看點沈某好吃的呢,媽媽說的對,這裡是餐廳不能玩球甚至都不能跑動。”

我想通過爸爸媽媽耐心的講解,小女孩一定不會做出與餐廳完全不和諧的踢球遊戲了。

在餐廳裡踢球玩,哭鬧打滾,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方法對嗎?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一句話我感觸頗深: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家長不要以為說過了做多了孩子都不懂,其實你只要用心說用心做孩子的心裡是非常清楚的,他會在日常生活中受爸爸媽媽耳濡目染的影響。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從娃娃抓起是從每一個不正確的行為抓起從每一個任性的萌芽抓起。每一個新生兒出生的瞬間都是給家族帶來希望的,是那麼可愛,爸爸媽媽溫柔地看著小銀兒的時候心中寄予了無限的願景。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怎麼就變了呢,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了呢?試問他第一次在家裡為吃一塊糖和你撒潑打滾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當他屢試不爽的時候你又是怎麼做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悔恨,這些點點滴滴造就了無法挽回的局面。

一幕幕令人髮指的案件在提醒著我們對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不能忽視,每個人在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是來自家庭的教育。

我是David媽咪育兒經,育兒達人長期關注嬰幼兒心理健康及生長髮育。多家平臺邀約原創作者,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相關知識的經驗。願與大家無私地分享,喜歡我的朋友們記得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