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為不敢隨便「犯錯」,而錯過了許多成長機會

很多人,因為不敢隨便「犯錯」,而錯過了許多成長機會

最近生活中的很多細節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去思考,人和人之間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不同,有了一些想法。我就隨意地聊聊,你也請輕鬆看看~

1. 想一下,性格怎麼決定的命運?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我最近越發覺出很有幾分道理,只是這裡面的道理太抽象,一直沒能拆解出其中的邏輯,最近好像明白了一些。

以前我們會說投胎決定命運,但是年紀大了一點之後你就會發現,是一個人一次次的選擇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但是,什麼時候一個人會做什麼選擇?最近我想,這很大一部分是性格決定的。

說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我有一個長我幾歲的朋友,名校畢業,大企業大平臺的光環,結婚生子, 看起來一路順風順水。我們面基喝茶的時候,他說:真羨慕你,年輕,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現在想辭職創業都不敢,老婆孩子都有了,收入剛好維持開銷房貸,沒有一點空間。

因為當對方是君子之交的朋友, 我就耿直了一把說:咦,這跟年齡沒太大的關係的吧,如果我今年三十五歲,或者四十歲,有看好了有一心想做的事情,我也會去做的。

我當然知道,年齡在他那裡只是一種託辭,他想說的可能是生活的壓力,讓他沒有犯錯的空間,也不敢去犯錯。但是,我卻不是這種思維方式,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對現在的狀況不滿意,也不覺得開心,那麼我就會想去改變它,去嘗試一些新的事情,探索新的可能。大不了最壞也不過是再回到原來的狀態嘛...

而這位朋友,他一直走的是一個標準化的路線,從讀書到工作到結婚生子,過著穩穩當當的生活,簡直是一張完美的人生標準答案。

習慣了標準答案的人,會對「犯錯」這件事情,有一種本能的痛恨:如果脫離軌道,鬼知道會碰到什麼事情?按照標準答案安安心心地來不好麼?就好像讀書的時候買習題冊,沒有給標準答案的習題冊都不敢買:不是按標準步驟答的題,能給分麼?得分點要怎麼踩?

而只要答案是按照標準來的,肯定就能考高分、上名校、得表揚,於是一切都有了,一切都利索當然了。按部就班、穩紮穩打,沒必要為不確定性而煩惱,而擔驚受怕。

很多人,因為不敢隨便「犯錯」,而錯過了許多成長機會


2. 但是,生活並沒有標準答案

我多次跟大家聊過一個詞,叫「秩序」,如果你開始用這個詞去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沒有什麼秩序是不能被打破的。

好像,說得有點宏觀了,下次專門再談論宏觀問題的時候,再深聊這個詞。我們又回來生活這個話題。

標準答案,就是一種「秩序」,是被人為地設計好了的遊戲規則。教育體系、考試規則、試卷考題,都是被人設計的。但是遺憾的是,設計這些試卷、教材、教育體系的人,他們也許很優秀很專業,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只是從自己的「任務範圍」內做事而已。給出的標準答案,也只是在這一小塊試卷上有效而已。

最近我在考駕照(是的,我一個前汽車工程師,現在還沒有駕照...啊!!!),國內考駕照就是標準的技能應試考試了。為了通過科目二的場地考試,教練在練車的時候,會教你看點,比如車身的門鎖對應場地那個根線的時候,方向盤打幾圈,諸如此類的...

絕大部分人都會記住這些點,然後按照教練說的標準方法去操作,但是其實越是這麼死記標準答案的人,通過率越不高。為什麼?因為一旦錯過這些標準點了,就沒有調整應變的能力了。

我練車的時候,是把標準操作練熟了之後,就會把所有的可能的犯錯模式都試一遍,然後自己調整總結應對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這種感覺很爽的,因為真的會獲得對車的操控感,指哪兒打哪兒,而不是戰戰兢兢、手忙腳亂。

中間也被教練罵:為什麼不看點,為什麼瞎開?我就嘻嘻哈哈:哎呀,我就試試,挺好玩兒的。反正全仗著自己臉皮厚...

因為我知道,看點開車這個標準答案,只在這一個考場適用,換到實際應用中,甚至是換一個考場,這個遊戲規則就不適用了。而如果我只是為了來記一個標準答案,我幹嘛每天浪費這麼多時間?拿到駕照並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只是讓會開車這件事,給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多一個選擇而已。

生活就像開車上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難以預料和突發情況,而拿到駕照只是一張入場券,

學車的時候把能犯的錯誤都犯了,判斷力就訓練出來了不是麼?

但是,目前的駕校考試這個遊戲規則,並不是完全為了服務於「開車」這件事,它只是為了服務於我國現有的駕照考核需求而已,背後主要考慮到的是這個體系運營的成本。比如在美國考駕照,就沒有科目二這種考試對吧?

而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都和考駕照一樣, 中考和高考,只給了你一個升學的通行證,一個漂亮的簡歷,只給了你進去大公司工作的敲門磚。但是它們和你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你真正想要過的生活,並沒有絕對的相關性。

是22歲結婚好,還是32歲結婚好?是本科出國好,還是工作幾年再出國好?是去體制內好,還是自己創業好?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是,如果你一直習慣了標準答案,那麼做選擇的時候,就會陷入一種慣性依賴:大家都想要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大家多數人都去做的事情,肯定是沒錯的事情。

有問題麼?沒問題啊,只要你真的開心就好~只不過如果你嚮往真正獨立的思考,自由的靈魂,那麼標準答案裡是找不到真正的答案的。

要脫軌、要探索、要撕掉標準答案去犯錯,才會能積累經驗,把事情做好。就好像,創業這種事情, 看起來九死一生,但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磕磕巴巴地做著做著,把能犯的錯誤都犯完了,事情也就成了。

重點是享受犯錯的過程,就像不斷升級打怪,積累經驗。犯的錯越多,應變能力越強,越對事情有掌控感。

很多人,因為不敢隨便「犯錯」,而錯過了許多成長機會


3. 只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不敢「犯錯」?

我想,答案其實很簡單:大多數人都被別人的評價所束縛了,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如果我錯了被罵了當眾出醜了怎麼辦?

如果我沒像大家一樣結婚生子而是被剩下了別人怎麼看我?

如果我賺了很多錢,如何讓別人看到我?

如果我創業沒成功,灰溜溜的,昔日同事怎麼看我?

........

在集體教育環境中長大的我們,總是很容易陷在周圍的評價當中。考第幾名?誰最漂亮?同學間,誰發展得怎麼樣?結婚了麼?房子買沒買?孩子幾歲了?哎呀,還是你發展得好,還是她結婚得早....這種比較,就是生怕被落下,掉出圈子,跟不上節奏,怕跟別人做得不一樣。

我曾經一度也是這樣,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青春期的孩子的普遍心理就是開始尋求外界認同的時候嘛。但是,後來怎麼發展出這種「老孃才不在乎你怎麼看我」的厚臉皮的?

我和另外一個朋友,有過相似的經歷。

他說,他讀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離開了原來的生活,在一個小鎮上給他叔叔的維修店鋪看店,小鎮里人很少,也幾乎沒有人認識他。在那個小鎮上,他的時間就像靜止了一樣,與世隔絕。如果他就此從世界消失了,也沒人會知道。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他再回到原來的環境,發現根本沒有人在意他這段經歷,也沒有人注意到他消失了這麼久....

原來,真的是離了你地球照樣轉,原來你的存在,除了少數的幾個人,其他人一點都不在意。明白這一點,需要經歷巨大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會給你帶來一種衝擊:茫茫天地間,我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而我呢從小開始,就在不同的地方生活,每次換地方都是人際關係的徹底洗牌。除了家人,從前的同學、朋友都沒有了關係和羈絆。更別提這麼些年,南南北北、國內國外地晃盪,看多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文化狀態,發現確實沒有什麼規則是絕對正確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是一定要這樣的。

既然沒有絕對的正確,那就也沒有絕對的錯誤了,那也就不存在絕對地犯錯了。所以,也沒要必要在不敢犯錯的「性格里」被困住了。

最後,我知道,一定還有一種人:那是因為你有犯錯的資本,我們窮人家的孩子,不敢走錯一步, 因為任何一步錯了就是深淵...

以前對於這種觀點,我還會回覆:我也曾歷經貧窮、見過疾苦,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但是,後來我知道這沒有用的,這種「我弱我有理」的人,是喚不醒的,他只是想找一個安慰自己的藉口罷了。

所謂求仁得仁,難的是,真的知道自己所求為何。

願看到這篇文章的所有人,都有一顆自由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