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於裝懂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最近《權力的遊戲》最新一集被吐槽鏡頭穿幫,一個咖啡杯赫然出現在龍母面前的桌子上。而權遊官方Twitter現身承認:“這集出現的拿鐵是個失誤,龍母其實點的是花草茶。”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有網友評論說,這下名字長到咖啡杯完全寫不下的龍母又多了個名字:南瓜拿鐵飲用者。而老藝術家覺得,這其實不怪龍母,劇情太緊張了,喝杯咖啡壓壓驚。

在全世界都在叫囂奶茶上癮的時候,老藝術家默默端起了一杯咖啡。要什麼奶茶自由,有咖啡內心就有peace & love。

不管你是速溶、掛耳還是手衝咖啡,尤其對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沒有咖啡的早晨,是不完整的。能喝上手磨咖啡,蘇大強都可以變成吳彥祖。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咖啡儼然當下年輕人邁入中產的標籤式象徵,即使坐在家鄉的土炕上,杯中有掛耳,就能感受一種“只要心中有咖啡,哪裡都是羅曼蒂克”的情懷。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在這以茶文化覆蓋千年的版圖下,咖啡還能獨佔一席,還能生長出獨有的本土咖啡,這癮我們早就沾上了,現在要戒,可比戒奶茶戒酒還難。

咖啡癮,一百多年我們就沾上了

咖啡癮大戶伏爾泰早就被告誡別喝這種飲料,說是一種慢性毒藥,喝了等於慢性自殺。伏爾泰一句雲淡風輕,就搪塞了一切:你說的很對,它一定是慢性的,要不然為什麼我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

咖啡要是有癮,在一百多年前,我們就已經沾上了。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喝咖啡的民國女郎

咖啡傳到我們這,最古老的傳說是在明代末期,傳教士和荷蘭西班牙等商人往來時。等到鴉片戰爭時期,

當時在唯一一個通商口岸廣州,丹麥人開了一家咖啡館,也就是中國的第一家咖啡館。

但當時基本上給老外們解解癮,清政府拒絕接受洋人文化,所以都沒有什麼華人前來消費。當時的咖啡在查嘉慶年間的《廣東通志》裡還被喚做是“番鬼的黑酒”。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以前老上海的咖啡店

早年還沒定“咖啡”這個官方名字前,譯名五花八門,

“考非”、“加非”……甚至在早期介紹西洋飲食小冊子《造洋飯書》裡還翻譯成了“磕肥”,都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吸引那些想要控制身材的姑娘們。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民國女學生喝咖啡的腔調

20世紀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館在外灘,那時候的咖啡被上海人稱作“咳嗽藥水”。後來咖啡尤其是民國時期,融入海派文化的文人先驅們的社交圈子裡,更是風風火火。

在咖啡館裡喝著咖啡,已經是上世紀30年代上海電影的重要場景,男女角色約會時,在咖啡館對男招待來一句:“Boy,兩杯咖啡。”當然更多出現在辦公室和客廳,以咖啡招待親友的聚會場合。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色戒》中王佳芝坐在凱司令的那一幕,是受到這張咖啡館老照片的啟發

即便是資源匱乏的年代,老上海人家裡的爐灶上,仍會煮著咖啡。上海人愛磕咖啡的程度,是連困難時期都不放過的,1961年上海發明的低成本“咖啡茶”,就是將下腳料的咖啡豆研磨成細粉,鋪上糖粉一起烘乾壓制而成。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摩登小資的海派kol張愛玲最愛牛奶咖啡:“別人看我翻海明威的小說,以為我和他一樣喜歡美式,其實這是誤解,我喜歡喝奶咖,最好放低脂奶,這樣奶腥氣少些。”

洋咖啡恰如其分的和上海那代人的摩登追求貼合,從中產階級以上群體擴散到普通職員市民階層。咖啡早就不是咖啡本身,它更像是一種洋氣摩登的象徵,一種小資文化圈子的磁場。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電影《花樣年華》還原了那代上海人的神韻

本土咖啡版圖

比你想的還要龐大

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咖啡嗎?有的,我們本土咖啡版圖,其實比想象中的更要龐大。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早在1884年,英國茶商首先將咖啡樹引進了氣候適宜的臺灣,臺灣開始種植咖啡。尤其是到了日據時代,臺灣咖啡開始盛行。

1892年法國傳教士將咖啡從越南帶到了雲南,是中國大陸最早關於咖啡種植的記載。

其實這些國外傳教士更多是為了一解自己的咖啡癮,而作為世界茶原產地的中國,大家對咖啡種植這件外來飲品多少都存在著水土不服的現象,所以都沒有規模化。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目前我們中國的咖啡種植產地主要集中在臺灣、雲南、海南部分地區

,四川、兩廣地帶也有少部分屬於咖啡帶,可以種植。

真正商業化種植生產大約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時為了滿足東歐和蘇聯國家的外交需求,雲南的保山市潞江壩成為了全國第一個阿拉比卡種咖啡生產基地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現今的雲南咖啡,已經扛起了中國精品咖啡的大旗。咖啡產量總值佔到全國的98.3%。雲南咖啡屬阿拉伯原種的變異種,經過長期的栽培馴化而成,一般稱為雲南

小粒種咖啡。

雲南自然條件與哥倫比亞十分相似,即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出產的小粒咖啡屬醇香型,其質量口感類似於哥倫比亞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海南咖啡也是我國咖啡版圖上不能被替代的一塊,最早是由華僑引進咖啡苗種植的,經過海南島的風土條件馴化而成其獨特的芳香。

最負盛名的要數興隆咖啡和福山咖啡,當時周恩來來海南視察,就曾喝過興隆咖啡,贊起為佳品一流。福山咖啡的創始人來源於廣東開平的華僑,從印尼經商回來引進咖啡生產的。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海南咖啡雖然產量不比雲南,但品種多為大粒種和小粒種雜交而成,咖啡豆飽滿圓正,當地人喝咖啡的習慣,更偏向於南洋風情

在海南,約人喝茶叫“老爸(老伯)茶”,約人喝咖啡也有入鄉隨俗的叫法:”要不要一起去打鍋 B 針?“

鍋 B,是海南人對咖啡的口頭稱呼,馬來語和閩南語的雜交,英文裡寫成 Kopi。

現在市面上的“白咖啡”,大多是用混合咖啡豆、加糖、加脫脂奶製成的三合一咖啡,也是南洋華人們怕深度烘焙的咖啡燥熱而創造的。

在海口興隆等地的早茶店,如果你說來一杯興隆咖啡,就默認是咖啡加煉乳,只加糖應該叫咖啡歐。這裡的人一壺茶、一杯咖啡、一個麵包,就是一頓南洋風味的早茶。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早餐中國》裡海南海口的一家老爸茶館

而早早萌芽的臺灣咖啡,種植在亞熱帶,又有明顯的雨季。大多種植在嘉義阿里山、臺南東山、雲林古坑的荷苞山、惠蓀林場等地。荷苞山的咖啡豆風味接近中南美洲豆,有柔和的酸味,口味均衡。

臺灣人喝咖啡就像是全民運動一般,不只是咖啡館,連速食店都可迅速喝到咖啡。據說在惠蓀林場附近國姓鄉的路邊咖啡館喝一杯“臺灣咖啡”花的錢,甚至比在目前全球最高的臺北101大廈喝正宗的意大利Lavazza咖啡還要貴。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香港雖然沒有自己的咖啡生產種植地,而且長期受英派薰陶下的港風,咖啡卻能生長出獨有的文化。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在香港茶餐廳可以叫“咖啡走糖”,也可以叫“飛沙走奶(即黑咖啡)”也可以叫“鴛鴦”,香港獨創的鴛鴦精彩之處,是居然能把中國紅茶和西方咖啡,混雜碰撞出一股濃烈又醇厚的香氣。

盛在精緻的白瓷碟端起來配菜。無論嘆茶還是嘆咖啡,都是市民在忙碌的日常中偷得一日閒的享受。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香港人還創造了全世界最難喝的咖啡——ICAC廉政公署咖啡。一句“請你到ICAC飲咖啡"無論是香港電影作品還是真實情況,都已經融進了香港人的咖啡情趣裡。

無論你是香港富豪、坐擁大權的政府高官、還是一個小小的公職人員,都得小心警惕這杯咖啡。懂的人知道這咖啡到底有多難喝,但就算再難喝,也不是你有錢就能喝得起。

△廉政公署咖啡有多難喝,看看就知道了

當代青年,全靠咖啡花式續命

你為什麼戒不掉咖啡?

現代的年輕人只會嚷嚷著要戒掉咖啡,早應該把魯迅先生的名言——“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據魯迅教過的學生許欽文回憶,魯迅平常喜歡喝茶,很少喝咖啡。郁達夫在《回憶魯迅》中寫過,吃完飯,茶房端上咖啡,魯迅向正在攪咖啡的許女士看了一眼,對她說:“密絲許,你胃不行,咖啡還是不吃的好,吃些生果罷!”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貓在內心os:為什麼我不是加菲

但老藝術家猜測,魯迅先生只是與咖啡相愛相殺,《魯迅日記》亦有多次關於咖啡的記載,不過打了馬賽克,寫作“加非”。也許他只是在別人工作的時候把咖啡給喝了,還喝夫人密絲許的咖啡。

這句座右銘肯定還會被咖啡癮患者diss,因為現代的人,不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而是喝咖啡和工作完全就是天造地設,要同步進行的一對兒。

沒有咖啡,一天的清晨沒法開啟,工作就進行不下去,讓社畜聞著落淚,熬夜黨再也無所遁形,甚至還有整天把咖啡當水喝提前骨質疏鬆,咳斷3根肋骨的新聞。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喝咖啡,從小資小眾到如今成了現代都市人最in的日常儀式。有的當健身減肥的最佳飲品,有的當最能入口的社畜良藥,有的是真的愛喝咖啡到上癮,有的只是為了迎合當下一飲而盡……不管是哪一類人群,咖啡或多或少地在宣示著有品中產的主權。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曾經以為速溶咖啡就是咖啡全部的我們,直到越來越多的咖啡廳,還有港式茶餐廳的引入,我們才懂得原來咖啡還可以不是粉衝出來的,甚至流傳著當代咖啡圈的鄙視鏈

——你說靠奶茶續命,身上90%的奶茶和10%的水做成的。

咖啡精們會告訴你:不好意思,我是靠咖啡續命的,哪天要是缺了咖啡就渾身難受。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而在咖啡圈內,這種鄙視鏈battle得比圈外更加激烈。喝手衝的>喝美式的>喝奶咖的>喝掛耳的>喝速溶的。

站在咖啡鄙視鏈最高端的,秉承著又苦又濃的黑咖啡都是原汁原味的真諦,喝無糖的鄙視微糖的,微糖的鄙視半糖和all in的。

當代人都是越苦越高級,越虐越抖m越高級。

你還跟我裝什麼格調——“拿鐵太老套,要選就選馥芮白”,不好意思,無論什麼拿鐵馥芮白,還是焦糖瑪奇朵、卡布奇諾和摩卡,統統都是濃縮咖啡+蒸奶罷了。

一杯好咖啡,講究衝煮的器皿才是他們在乎的。在他們看來,喝手衝的>喝虹吸的>喝意式特濃的>喝美式的>喝奶咖的>喝掛耳的。手衝咖啡才是當今精品咖啡時代最流行的咖啡沖泡方式。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不好意思這裡沒有速溶,要知道在他們世界裡,速溶咖啡就是咖啡因,跟咖啡完全是兩碼事兒。

然而作為當代職場辦公室必配的咖啡修養,真正大多數還是處於鄙視鏈最底端,混合了奶精和糖精的三合一速溶咖啡,慰藉的是長期熬夜加班的小白領們;真正能有閒為一杯咖啡等上兩個鐘的,不是摸魚黨,就是能給全公司發工資的人。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再奇特再稀少昂貴的貓屎咖啡,也不過是用來炫富,實則夾雜著有些殘忍的自然真相,不見得有比速溶咖啡高貴到哪去。

那些各種程序都精準貫之的精品咖啡,比真正地道的路邊攤野生咖啡,貴的可能不過是手工和時間成本,還有看似高檔次的包裝而已。

我們對咖啡的追求愈來愈精緻高標準,但無論如何,個人喜好不分高低,這種鄙視鏈你可以當玩笑視之一笑。無論哪種嗜好,都是一種追求更舒適更自由的生活方式,適合自己當下的心境,比什麼都重要。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當你帶著一身疲憊,遇見一間能讓你暫時透透氣的咖啡廳,坐下來偷得哪怕只有十分鐘的閒。

你會覺得,一座城市的街角有一間咖啡館,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不說了,老藝術家要去泡杯速溶咖啡壓壓驚。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1]中國第一家咖啡館出現在廣州 羊城晚報

[2]畢竟不算太壞,還可以吃吃考非 河馬旅居

[3]咖啡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每日咖啡資訊

[4] 早期上海電影中的咖啡文化與Party社交

[5] 中西思維方式比較——以茶與咖啡兩種文化為例

[6]尋遍海南,只為那一杯最平民自在的南洋咖啡

今日作者

鍾無豔

排版 | 蘇麗珍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中国人可以不懂喝咖啡,但要敢于装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