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没人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


刘禅这个人虽然智商不低,但还是比较昏庸的。这里说的昏庸指的是刘禅只顾享受,宠信小人。虽然历朝历代的名君都有享受和宠信小人,但是不一样的。人家的宠信小人是用其才人,运用自如。也是大量任用贤能。刘禅能稳做四十年皇帝跟他的聪明才智是毫无关系的。论贤能吴主孙亮、魏主曹芳那个比他差?还不是一样让权臣赶下台。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刘备在四十多岁才有这么一儿子。刘备常年征战在外,底下的人自然事事顺着刘禅的意。公元223年刘备去世遗诏中讲: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就是说刘备从射君口中得知诸葛亮夸奖阿斗。真是这样的话,我就不用担心了。(说明刘备还是知道自己儿子的)交待阿斗要以德服人,有空时多读书。诸葛亮也曾给哥哥的信中讲到自己儿子聪慧不是件好事。三国志: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我认为原因在于:

刘禅虽然昏庸但并不残暴。刘禅当皇帝四十年间主要是广选美女、增广声乐、频游观等。 魏人张璠评价:刘禅懦弱,心无害戾。 孙盛评价: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蜀汉并没有东吴曹魏那般大的政治动乱、争权夺利。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能当三十年皇帝还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出师表讲: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就是说蜀汉大臣保刘禅是为报答刘备厚恩。也可以说是报诸葛亮厚恩。夺皇位的话一般是权臣废帝另立刘备的其他儿子。(魏国司马师、昭,东吴孙綝就是这样干的)有机会夺位的就是刘禅的两个弟弟刘永和刘理,但也要得到权臣的支持才行。诸葛亮死后内阁:蒋琬、费祎、董允、马忠、吕乂、陈祗、姜维(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姜维常年北伐,朝政基本上不管)董厥任、樊建、诸葛瞻。除了陈祗诸葛瞻外,其余皆是诸葛亮重用提拔的人。蒋琬、费祎还是诸葛亮临终定的接班人。曹魏、东吴都发生了权臣废帝另立的事,蜀汉却没有。



公元262年黄皓阴谋夺姜维兵权,姜维知道了向刘禅上书请求诛杀黄皓。据华阳国志刘禅的回应: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如果换成司马昭孙綝早就率军进京废帝另立了。

蜀汉灭亡时赵广(赵云儿子)、黄崇(黄权儿子)、李球(李恢侄子)、诸葛瞻诸葛尚(诸葛亮儿子、孙子。宋人郝经:及其遂亡,昭烈之一孙、孔明之一子及孙慨然赴义,与国俱灭,巍巍义烈,高视两京,五百年所无有也。司马炎: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张遵(张飞孙子)、傅佥(傅彤儿子,司马炎: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 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等官二三代皆为蜀汉战死。反观魏吴亡时何曾有慨然赴义,与国俱灭。当刘禅投降的命令传到姜维军中,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蜀汉灭亡后霍弋(霍峻儿子)坚守南中拒降。在魏国伐蜀时霍弋准备从南中率军北上入成都勤王。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刘禅投降后,部下劝霍弋速降。据汉晋春秋霍弋讲: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公元264年刘禅到了洛阳,封安乐公好日子照旧。霍弋才率南中六郡上表投降。汉晋春秋: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刘禅对霍弋并不是很好。霍弋是为报刘备厚恩而已。霍弋的父亲霍峻率军随刘备入蜀,以八百守守葭萌城。守了一年并斩杀敌军主帅。公元217年去世,刘备率群臣祭拜并留宿。三国志: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蜀汉灭亡后姜维亦密谋复国,利用邓艾钟会间的矛盾先除掉邓艾。诱钟会造反,杀尽魏将,再反杀钟会。华阳国志曰: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当时钟会已经把魏将都抓起来了,钟会犹豫不决。结果让魏将反杀,姜维亦战死。裴松之认为: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姜维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报诸葛亮知遇之恩。姜维公元228年投降蜀汉。三国志: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二十七岁封侯,黄忠七十才封侯。诸葛亮非常欣赏姜维对蒋琬讲: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永南是李邵,季汉辅臣赞:永南耽思,济济脩志,蜀之芬香。季常就是马良。季汉辅臣赞中马良跟庞统、习桢、殷观并列。习桢、殷观并称楚之兰芳。习桢在蜀汉的地位在庞统下,马良之上。姜维到蜀汉后其母写书信让他回来。孙盛杂记: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所以说刘禅能坐稳皇位是因为众人报刘备、诸葛亮厚恩而已。


小鸿哥


刘禅在位42年,不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皇帝也没几个,刘禅是其中之一。而且,刘禅在位期间,权力还在不断加强,越往后权力越向他手里集中,这和曹魏、孙吴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曹魏从曹叡去世后,曹爽和司马懿就先后以辅政的名义,实际上掌控了曹魏政权,司马氏更是历经三代四个人,最后完成了皇权转移。但即便是最后完成了三国归一的司马氏,权力也没有完全集中起来,门阀士族在两晋都是影响非常大的。东晋如田余庆先生所说,是门阀以皇权为点缀,但即便是在皇权相对稳固的西晋,门阀士族的影响也非常大,司马炎也一直在搞政治平衡。

孙吴就更不用说了,从孙权死后,就权臣迭出,先是诸葛恪,后是孙綝、孙峻兄弟,都是权侔人主的权臣,并和曹魏在司马懿时期一样,经历了皇帝废立,皇帝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一直到孙皓继位,权力才相对比较集中一些,没有再出现影响比较大的权臣了。除了权臣,包括朱张顾陆四大家族在内的孙吴其他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也始终非常大。

只有蜀汉始终是个例外。虽然诸葛亮也以托孤大臣的名义实际掌控蜀汉政权十多年,但诸葛亮并没有在辅政期间过多的培植个人势力,而是尽心竭力的忠于王室的。到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安排的接班人蒋琬、费祎虽然也先后辅政,但权力并不集中,他们也和诸葛亮一样忠于王室,并没有培植个人势力。所以,费祎去世之后,刘禅自己亲政,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刘禅能够迅速掌权,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在于,此前蜀汉具备权臣潜力的两个人都被诸葛亮先后设计除掉了,这就是魏延和刘封。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但曾经被刘备视为继嗣,在蜀汉的地位类似曹真在曹魏的地位。如果刘封不死,而刘禅也早死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像曹真受遗诏辅政的局面,蜀汉的皇权也可能会受到威胁。魏延也一样,如果诸葛亮临终时真的安排他接掌兵权,那么魏延就有可能成为蜀汉的董卓。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偶然性的因素,这就是刘禅本人身体健康,在三国时期算是比较长寿的。他继位的时候只有十六岁,最后蜀汉灭亡的时候五十八岁,当时他的儿子都已经成年了。假如刘禅也像曹丕、曹叡一样短命,不断出现必须依赖辅政大臣才能维持政权运转的情况,那么蜀汉的皇权也不一定能够持续的稳固。而司马懿能够篡夺曹魏皇权,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他长寿,熬死了曹氏三代人。

此外,益州在东汉时期开发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并没有形成太多的当地门阀世家家族,仅有的一些当地豪强实力,也在和刘焉、刘璋父子的对抗中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到刘备入蜀的时候,益州当地豪强的势力并不强大,也就没有类似曹魏那种门阀世家和孙吴的朱张顾陆那种当地门阀势力,并不能威胁蜀汉皇权的安全。有意思的是,反而是在蜀汉后期,益州境内相对安定的环境下,当地反而开始逐步出现了一些门阀势力,比如谯周家族就是一个例子,后来还建立过谯蜀政权。


萧武


一、蜀汉的江山是刘备打下来的,刘禅作为法定继承人,有很大的合法性。



刘备和天下群雄斗智斗勇,笑到最后,赤壁大战曹操后,分得荆州的一片土地,又开疆拓土,攻益州、熬汉中,先晋汉中王,在汉献帝被曹丕逼退位后,刘备趁机更上一层楼,登基上位。作为中山靖王之后,他有地盘、再上位,还是挺能忽悠你的。同期的曹操一代奸雄,纵横江湖几十载,拥有天下地盘的十分之七,在孙权拥他称帝时,笑曰:这是把孤放在火上烧烤!曹操只称孤不称朕!同期的孙权尽管也得位于父兄,在江东极有人脉,又有地盘,但仍羞答答了好多年,才称帝。刘阿斗作为皇太子即父皇位,名正言顺,符合《古代帝位继承法》(大笑!)



二、刘阿斗极有政治谋略。

孔明是刘备在白帝城的托孤之臣,极为骠悍、极为能干、极为忠臣,相父在日,阿斗尾巴夹紧得不要不要的。

刘备到另一个世界编席做草鞋之后,孔明奉旨开府监国,他把另一位托孤之臣李严晾在白帝城,军政大权全控后,又兼任司隶校尉(负责纠察文武百官),孔明接过刘备的烂摊子,击退多路围攻,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抚平南中,把孟获带回中央当官,稳定后方、搞好生产后,又马不停蹄五伐中原,诸葛大爷仿佛恢复了第二春。阿斗以假父、监国重臣视之,曾明言:政由葛氏,祭由寡人!爷儿俩分工明确,阿斗利用这段时光跟相父学习治国韬略,礼遇有加,和平共处,传为君臣佳话。

相父呕心沥血,病死五丈原。刘禅对孔明身后事处置极为高明,率成都几十万子民出郭几十里迎接孔明灵柩;对相父幼子诸葛瞻礼遇有加,袭爵赐官招女婿,让孔明部属极为感动。但孔明之后,阿斗深知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掉丞相一职,设大将军、大司马,隶尚书事。而且一直是两人并设,如前期蒋琬、费祎,后期费祎、姜维,互相制约、互相分权。

后主延熙十二年春正月,魏国诛杀大将军曹爽,右将军夏侯霸降蜀,夏侯霸是夏侯渊之子,当年蜀魏争汉中,定军山一仗夏侯渊被刘备部将黄忠杀掉。刘阿斗对夏侯霸一席话极显政治才华:当年杀死我老丈人平方的夏侯渊(夏侯渊的侄女兼养女嫁张飞,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阿斗先后做了皇上)是黄忠,他早已死了,且无后,我和将军是亲戚,将军论辈份是我舅舅。感动得夏侯霸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后来以车骑将军之职随姜维北伐,战死沙场。

钟会、邓艾伐蜀,邓艾偷袭阴平,又在绵竹打败“老子英雄、儿子混蛋"的卫将军诸葛瞻,后主见大势已去,干脆投降。尽管装逼过了头,留下“此间乐、不思蜀”的政治笑话,但也保全了刘氏家族。其弟北地王刘谌哀伤国家灭亡,先杀妻儿子女,随后自尽,尽管青史留名,但刘备儿子都这样干,刘备就没后代了。他降魏后,被赐封为安乐县令。后主子孙担任三都尉和被封侯的有五人余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刘备、孔明素有识人之能,到蜀汉亡国时,几无叛乱之重臣。

魏延也无反叛之心,他作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符节、南郑侯,他一心想着兴复汉室,孔明死后,仍想挂帅北伐,后来的人生悲剧一是因为性格太骠悍太狂傲,二是和杨仪不和、不愿为他断后,最终被杀、被诛三族,他的一生证明了一句名言: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李严亦无反心,杨仪是狗肚子里装不下四两猪油。

至于后孔明时代三大亨:蒋琬、费祎、姜维,都恭忠体国,降将姜维在刘禅投降亡国后,仍想复国,这等忠臣对大汉赤胆忠心!三人间也实行了分权,不像孔明时代政务、军事一把抓!刘阿斗还有国舅吴懿、张翼、廖化、王平等大将分军权!总之一是重臣们是忠臣,不想反;二是大权分散,无法反!

四、蜀汉政权派系林立,不造反尚有利益冲突,哪派真的造反,授人口实,必成箭耙,何况造反成功率极率、犯罪成本太贵。

诚如网友言,蜀汉有原从派(刘备起家相从的)、荆州派、益州派,三派互相牵制,如孔明这等牛人也要通过北伐等统一全国全军思想,谁想造反而蜀汉全国影从那是做梦娶媳妇一尽想美事啊!


苍茫大地顾炜斌


三分天下魏、蜀、吴,其中蜀国血统最纯净,是大汉皇室后裔,同时蜀汉的实力最弱小。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再兵败夷陵,诸葛亮六出祁山,一个弱小的国家遭到两次重创,然后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多次与人斗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国家离灭亡不远了。当皇帝固然好,但是当亡国之君不如当普通大臣,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死后,蜀汉没有人夺阿斗的君位的原因所在。<strong><strong>

三国中魏国最强大,三分天下他占有两分,且占据的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北方大地,关中平原,华北平原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吴国占据江南地区,虽说富庶程度不及北方大地,但是他有长江天险阻隔,又最不爱发动战争,因此实际国力是强于蜀国的。蜀国占据巴蜀二郡,荆州部分与汉中之地,当时巴蜀虽然得到开发,但是富庶不及北方大地。

蜀国领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余万,共历二帝,国祚四十三年。刘备当皇帝两年时间,刘禅当皇帝四十一年,刘禅作为皇帝约有十二年时间是诸葛亮在主政,也就是说刘禅亲政的时间约有三十年。刘禅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篡位呢?原因在于刘备只有阿斗一个儿子,蜀汉的政权也牢牢掌控在荆州功勋集团手中。蜀地本土人士也看出蜀国国运不长,不愿意背负弑君之名再当亡国之君。

为了延长蜀汉国运,诸葛亮殚精竭虑兴复汉室,他不顾年老力衰,亲自领军六次远征魏国。诸葛亮累死后,姜维又领军先后十一次北伐魏国,这前后十七次伐魏严重损伤了蜀国的实力。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又在《后出师表》中写道: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蜀国君臣在“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之中选择了北伐,精英丧尽之后,就选择“坐而待亡”,所以邓艾孤军伐蜀入境,刘阿斗就开城投降了。反正迟早要当亡国之君,不如早降,混个封妻荫子也是很好的;比如刘阿斗降魏后受封安乐公,日子过得很安逸。面临亡国之时,很多皇帝都会传给儿子,这样免得当亡国之君,比如宋徽宗亡国之前,就将皇位传给了儿子钦宗。



大秦铁鹰剑士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誓“继之以死”来效忠“汉天子”。

我们无须去论证刘禅昏不昏庸,只须去查看辅佐他的几位蜀汉重臣,就可以明白,弱如刘阿斗这般的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却无人想要夺位篡权。

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全力辅佐后主。集蜀汉军政、财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升级为“相父”!

诸葛亮以“偏安一隅,不可久持”的理由,先后六出祁山,举兵伐魏。然人算不如天算,蜀汉丞相最终未能完成“中兴汉室”的宏愿,积劳成疾,五丈原回天乏术,一命归西!

刘禅自17岁继位以来,一直以来都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蜀汉朝中,丞相长史杨仪素来与征西大将军魏延不和,相互之间争夺权利。诸葛亮逝后,魏延被杨仪所杀。军队里的不安定因素解除了。刘禅升任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蒋琬为尚书令。军、政大权分工管理。

刘禅亲政之后,贬杨仪为庶民。听从诸葛亮生前所荐: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遂升蒋琬为大将军。

蒋琬,忠厚老诚,属于谦谦君子之流。其他无须多说,单凭一个谥号——恭!就可以证明,蒋琬别说反刘禅夺位,可能就连夺位的心思都没有过!

蒋琬过世后,费祎、董允先后主政,此二人从刘禅做太子时就开始辅佐,也属于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费祎,性格谦和,廉洁奉公,死后家无余财!对于这样的权臣,夺位的事,根本就无从谈起!

董允,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宦官黄浩惧其严厉正直,不敢造次。作为一国之重臣,不贪不惧者,绝对不会有什么“夺位”、篡权的想法。

姜维,这位无须多提。刘禅投降之后,姜维还一心想要光复蜀汉,如此军中庭柱,对蜀汉的忠心就可见一斑了。

这几位,在蜀国都是有一定的实力“夺位”的权臣,但也是对蜀汉、对刘禅忠心耿耿的人。

至于说黄浩、陈祗之流,有谄谀弄权之心,却无夺位篡权之力。属于典型的小人!蜀汉最终过早灭亡,也是栽在了如此祸国殃民的宦官之手。






上善若水36526


时至今日,还有人觉得刘禅昏庸无能,也是一件挺奇怪的事。刘禅当然不见得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但至少在权谋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有限的史料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也就根本不会轻易被人抢走皇位。


先说说“有可能”抢刘禅皇位的人,也就两个弟弟刘永和刘理。这两个人在历史上记录寥寥无几,年龄也要比刘禅小七八岁,又都是庶出。所以他们要夺位,唯一的可能是获得大臣支持,并且刘禅不得人心。事实上,不可能。

第一,刘禅少年聪慧仁德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是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当然,诸葛亮说的话可能有一定水分,不见得刘禅真的非常出色。但诸葛亮也不至于颠倒黑白,所以,刘禅肯定不是那种蠢笨的弱智,这点毫无疑问。至少,刘禅心智正常,并且不是那种荒淫无度的昏君。况且,自古夺嫡之争常见。刘备入蜀后,又有了二子刘永、刘理,如果刘禅真的很荒唐,自然会有别有用心的大臣(尤其是益州本土势力)拥护另两个儿子,但这都没有发生,可见刘禅至少没有犯过明显错误。

第二,刘备死后对诸葛亮绝对信任


刘备死后,刘禅对诸葛亮采取百分百的信任态度,这是不容易的。因为诸葛亮长期不在朝中,他先后南征及五次北伐,不可能一直在朝中做到面面俱到的掌控。有人可能会说曹操也经常南征北战,汉献帝也翻不了天,但二者有本质区别。汉献帝的朝廷,是曹操一手建立,而刘禅的朝廷却是刘备打下的基业,不少大臣资历比诸葛亮更老,更有益州势力(如李严、吴懿等)有地利优势。如果刘禅想借机扳倒诸葛亮并不难。但是,刘禅识大体、懂大局,在诸葛亮掌政期间对其充满信任,即使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刘禅依然让他仍行丞相职权,并在几个月后就恢复丞相职位。可见刘禅不是一个昏庸添乱的君主。

第三,诸葛亮死后平稳过度,火速收权


诸葛亮病逝于第五次北伐途中,杨仪、魏延争权,杨仪命马岱杀魏延,回朝后自诩为诸葛亮接班人。刘禅能够分辨真伪,立刻将朝政委于蒋琬,并对不安定因素杨仪及时废杀,展现出公正。而诸葛亮死后,刘禅废掉丞相职位,对大臣们的职权进行了明显的限制。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其继任者蒋琬只是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掌兼益州牧相权,直到四年后238年才加大司马开府,权势与诸葛亮时期远远不能相比。而由于蒋琬身体不好,243年费祎就接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不久又接替了益州牧职务,呈现蒋琬费祎共同掌权局面。246年蒋琬去世,247年姜维就以卫将军录尚书事,共分相权,直到252年费祎才获得开府资格,却于次年遇刺身亡。所以,从诸葛亮死后,再没有一人像诸葛亮当年那般能够大权独揽。

第四,蜀汉后期的政治三角平衡


费祎死后,姜维开始主持大规模长期北伐,故而不在朝中,诸葛瞻、董厥以平尚书事身份主持政务。另外,宦官黄皓崛起,三股势力形成鼎足之势。姜维在外对敌,诸葛瞻、董厥在内主政,黄皓则是刘禅的代表,监督平衡两派。诚然,黄皓不算什么好人,但他也没有很明显的迫害大臣行为。姜维是鹰派,诸葛瞻、董厥则是鸽派,一直反对姜维的穷兵黩武。所以有黄皓的存在恰恰是给了双方一个缓冲地带。诸葛瞻曾说自己“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就是很好的证明。虽然朝中有多股势力不利于对外,但却能确保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保证皇位稳固。这充分说明刘禅的政治水平。

第五,著名的乐不思蜀自保之策


刘禅骨头不硬,这点很清楚,但是他很聪明。对着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现在都明白他是很高明的自保之策。所以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之后对刘禅再无担忧。要知道,被残杀的亡国之君多如牛毛,刘禅却能获得安乐公爵位善终,着实不易。尤其是姜维还怂恿钟会发动了成都之乱为蜀汉复国,这样都没有让司马家怀疑刘禅而除掉他,又岂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综上,刘禅具有超高的政治智慧,绝非只靠诸葛亮而已。诸葛亮死后,根本无需别人,就可保证皇位稳固。


伊耆角木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说说刘禅,历史上对于这个人的评价是两面的,一面说他昏庸无能,既没有他父亲刘备的才干与沉稳,也没有诸葛亮的智谋;另一面说的是他大智若愚,他在位时间将近有30多年,比他的父亲刘备在位时间还长,他若真的是这么无用的人,在当时不仅仅是政治上斗争激烈,军事上也是如此的环境下,不可能能当这么久的皇帝,那么在厉害的皇帝也会有人想要夺他的皇位,更何况是传说中昏庸刘禅的皇位呢,可是偏偏刘禅在位时确实没有人夺皇位这是为什么呢?


刘备为其扫除障碍

刘备当然不只刘禅这一个儿子,不过大多都还很小,没有竞争力,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刘封。刘封也确实是个厉害的角,虽然他是刘备的养子,但是他却是个靠军功吃饭的家伙,跟随刘备很多年,立下了不少的军功,刘禅与他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但是他却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性格太刚烈。为此诸葛亮十分担忧,就在刘备面前说了袁绍灭亡的故事,因为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儿子们争权引起的内讧。于是刘备开始慢慢提防刘封,最后将刘封给除掉了,保证没有人能够撼动刘禅的皇位了。


诸葛亮为其扫除障碍

诸葛亮这个人对蜀国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前期忙着帮刘备打天下,刘备死后不但要忙着帮刘备的愿望给实现,还得尽心辅佐刘禅,为了自己死后刘禅这个皇位能坐稳,他生前一直为蜀国大臣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并且自己一直以身作则,而且这些大臣们还都是诸葛亮的膜拜者,所以蜀国的大臣们根本不会造反刘禅。



蜀国当时的环境

诸葛亮死后蜀国是内忧外患,内忧是蜀地派与荆州派不和,两地是水火不相容;外患是魏国与东吴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蜀国,所以这时候的蜀国根本没有精力去争夺皇位,而且蜀国的大臣一个比一个精,他们心里都很明白蜀国照这个趋势下去迟早是要灭亡的,这个时候谁当皇帝都不会有好的下场的,所以没有哪个傻瓜会上赶着去送死的,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人去抢刘禅位子的原因。


刘禅自己本事

第一从刘禅在位的时间就可以看出刘禅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第二诸葛亮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不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但是他却夸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如果不是刘禅自己本身十分出色,按照诸葛亮的性子是不可能这样去亏刘禅的。

第三诸葛亮死后,刘禅就马上停止了北伐战争,并全力发展蜀国的经济,使蜀国的经济得以恢复,呈现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

第四诸葛亮死后,刘禅就颁布了废除丞相制度,彻底解决了蜀汉多年来事无巨细全部由丞相决定的政局,并把军事和政治大全都独揽过来了。

第五诸葛亮死后,有些大臣为了迎合刘禅故意诋毁诸葛亮,而刘禅将这些小人全部打下地牢处置,这也证明了刘禅的政治能力,因为一旦君臣不和了,必有内变。

所以说刘禅并不是昏庸无能,这也是诸葛亮去世后,没有人出来争夺刘禅皇位的原因


招财猫侃历史


刘禅,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年登基称帝,在位四十一年

12年后,也就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所以刘禅实际统治蜀汉29年

这29年,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从234年到258年,此时的刘禅是很有能力的

234年,诸葛亮病逝后,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因争夺权力不和,领兵互相攻打,魏延兵败逃走;杨仪斩杀魏延,统率各路兵马撤回成都

杨仪多次跟随诸葛亮出征,制定规划、筹措粮草,在诸葛亮病逝后能打败魏延,其实力不容小觑,刘禅仅隔一年就拿下他(流放,后来自杀),虽然此人是咎由自取(口出狂言“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前就魏氏,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不得不承认事实确实如此)但当时在蜀汉居然没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

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刘禅的丈母娘,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氏,夏侯渊的侄女、夏侯霸的从妹)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

短短两句话,先说明战争无情,个人没有恩怨,再拉近关系,搞得夏侯霸不像是投降,更像回家,这面子给的,不“感激涕零”都说不过去

面对这种谋略的皇帝,谁敢夺权?

第二,从258年到263年,此时的刘禅,解放天性了

258年,正是太监黄皓权势滔天的一年,这一年黄皓开始专秉朝政(从246年开始,黄皓就已经参与政事)

262年,姜维上书,启奏刘禅将其处死,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姜维害怕黄皓对自己不利,跑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由此可见,刘禅是知道黄皓的所作所为,但他的生活重心已经不在政治上

263年魏国大局攻蜀时,刘禅派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并且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十余万是什么概念,诸葛亮北伐最多也就十万,很明显,刘禅执政多年,蜀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不是不能与魏国一较高下

但刘禅主降,可能诸葛亮去世后的这些年,让刘禅慢慢的发现,自己更合适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吧

这个阶段,不管刘禅自愿与否,表现出来的都是宦官干政,这种时候如果夺权,历史上更多的表现为诛杀奸臣,而不是推翻统治

总结一下:小编一直认为刘禅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天性如此,投降之后的“乐不思蜀”,感觉并不是什么策略,就像上面他对夏侯霸说的一样,哪有什么个人仇恨,战争而已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挺对,就关注转发一下呗!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不对,就留言讨论一下呗!


飞哥讲历史


人们常把软弱无能的人称作抚不起来的“阿斗",其实后主刘禅还是有几把剧子的,三国几个皇帝中刘禅在位时间最长,达四十年时间,诸葛亮死后,还独掌国政三十余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刘备乃厚黑学大家,甚至不惜摔孩子收买人心,刘禅亦深谙权力平衡之术,严防一家作大。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尊他为相父,军国大事全都委拖给诸葛亮。无论是南征孟获,还是北伐中原,刘禅都鼎力支持作好后勤工作。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在五丈原,刘禅立刻停止北伐,不再设丞相一制,军政大权由蒋宛和杨仪分別掌握,避免权臣出现。


姜维是诸葛亮遗志的继承者,开始的时侯并没有成为蜀汉政权的中坚力量。费祎任大将军时每次让姜维带兵都不超过万人。费祎被刺以后,姜维才逐步成为大将军。刘禅权力制衡的另一个棋子是宦官黄皓。黄皓没什么根基,刘禅是他的唯一靠山。


黄皓竭立维护刘禅的利益。姜姜维是魏国降将,信任度不高。黄皓想用亲信阎将军取代姜维大将军之位,两个人关糸势同水火。
这是刘禅乐意看到的,手下两个权臣争斗的越历害,自己的龙椅才能做稳。当姜维主张要把宦官黄皓杀掉时,后主刘禅竞不为所动。姜维看自己在成都呆下去恐怕凶多吉少,便带着十万大军去沓中屯田自保去了。 ←后主刘禅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为邓艾大军兵困成都时献城投降。此时蜀汉人口已不足十万户,再打下去人都死光了,罪莫大焉!成都城没有毁于战火,刘禅有力焉,当地百姓非常感激刘禅的恩德。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颇思蜀否?”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冖司马昭感叹:人之无情以至于此。"

刘禅因此被嘲笑了一千多年,实际上刘禅怎么不想故国家园呢?但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人为刀Z俎,已为鱼肉,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强装笑脸,保住身家性命是第一位的。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了还东风啊,流水的遭到猜忌中毒而死,因此,刘禅有很高的人生哲学和智慧,更有能力驾驭群臣,才能稳坐皇位三十余年,至于亡国实在是大势所趋。


关东侠客


大家好,我是师哥讲史,刘禅昏庸吗?大家应该都是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忽悠了吧,还是被央视版的三国演义给忽悠了。要知道刘备不止一个儿子,如果刘禅真是那么无能,刘备会看不出来。而且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存在了二十九年,刘禅无能吗?

刘禅在刘备建立蜀汉之后立刻被立为太子,刚开始继位的时候刘禅没有什么权利,蜀国的大小事情都是诸葛亮在处理,但是在诸葛亮死后,首先贬了统帅全军的杨仪,而后独掌朝政,并且升蒋琬为大将军,同年还有少数民族归附蜀汉,而且刘禅初期还是比较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比如蜀国攻打上庸等地的时候,刚开始刘禅认为蒋琬计谋不行表示反对,但是经过姜维、费祎的劝说也同意,从这点上看刘禅还是有能力的。

刘禅那又是因为什么后期变成“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呢,就是因为镇东将军陈祗死了以后,宦官黄皓开始参与朝政,但是当时因为刘禅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只有黄皓一个,所以黄皓经常的进行谗言离间,刘禅的亲弟弟刘永因为黄皓的离间十多年都见不了刘禅,可以想象的到刘禅身边有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后期变的不昏庸呢。

所以说刘禅只是后期被蒙蔽变的昏庸,但不是无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