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先说说俄罗斯现状吧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俄罗斯地图

俄罗斯,全名俄罗斯联邦,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1.45亿,由194个民族构成,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也就是东斯拉夫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苏联时期,属于两大超级大国之一,领导华约一帮小兄弟和美国斗了近半个世纪,最终把自己斗垮,一夜之间一分十五。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苏联

苏联之后,俄罗斯基本继承了苏联的领土、政治和军事遗产,依旧是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旧是五常之一,依旧是世界上的超级核大国之一。苏联的解体让俄罗斯元气大伤,恢复往日荣耀是不大可能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军事实力上,无论是核武还是常规力量,俄罗斯都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强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让俄罗斯人对自己的“大拳头”充满自信和自豪,虽然华约早已不复存在,可是俄罗斯挑战美国的雄心斗志依旧不减,上至总统下至普通民众,无不挥舞大拳头宣誓着俄罗斯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可见,战斗民族称呼名不虚传。

然而,与强大的军事实力不相匹配的是撇脚的经济,这应该是俄罗斯最大的一个痛点了。关于这点还得说回苏联,20世纪初苏联成立后,为了快速追上欧美,苏联开始了计划经济,重点发展军工和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下来,国家实力迅速提升,很快就跻身于世界一流工业大国。尝到甜头后的苏联一发不可收拾,深信这绝对是一条通往康庄大道的最佳之路。

二战后,苏联百废待兴,同时两大格局形成,为了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苏联几乎把全部资源都用来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结果,国家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轻工业和制造业几乎呈空白状。一个核武器和航天飞船都能造出来的国家,竟然不会造洗衣机冰箱!?这就是当时的苏联,产业畸形到无可附加的地步。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饱受制裁的俄罗斯

如今,俄罗斯独立已近30年,产业失衡的状况依旧没能得到很好的调整,能赚钱的项目除了卖军工产品就剩能源出口了,所以国家经济好坏也完全取决于国际能源的价格。价格高,经济就好点;价格低,经济就恶化。加上俄罗斯的强硬,处处与美国作对,再不能打仗的前提下,美国人就跟它玩经济,拉上西欧日韩,不停地制裁俄罗斯,所以俄罗斯的经济压根就没好过。


再说说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

在谈论俄罗斯人的特点时,世界各国总有一种神密感。正如19世纪俄国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无法衡量他,在他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建立在这里,并且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建成世界超级大国与美国抗衡、争霸世界;而上世纪末,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这座社会主义大厦却轰然坍塌、自动解体;在解决和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国会议上,俄罗斯总是面对各种压力却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不”。总之,俄罗斯经常会以始料不及的行为使国际社会和世人惊讶不已、困惑不解。显然,俄罗斯人的个性特征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虽然,他们不像中国人的精明、日本人的勤奋、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精确和美国人的梦想等特征这样明显,而实际上,在俄罗斯人的性格中既有精明和勤奋、浪漫和梦想,还有勇敢、坚强、善良、直率、热情好客、幽默感和富有同情心等多重性。

俄罗斯人多重性的个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英勇顽强和善战;两面性突出;文明程度较高;处事方式极端。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的雕像

英勇顽强和善战这一特点已世界有名。彼得大帝率领俄国经过二十年的北方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为保住胜利果实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打开了通向欧洲的“窗户”。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的跨台。在二战中,无论是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还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总之,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俄罗斯人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二战时苏军总司令朱可夫说:“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

两面性突出的特征明显。凡是与俄罗斯人打过交道的都有同样的体会:他们很热情、慷慨,但时隔不久又会让你对他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一般情况下,初次相见就能感受到一种诚挚的友情,与你握手时不把你的手握疼了不松手;与你拥抱时不把你挤得喘不过起来不罢休;与你交谈时不把你赞扬一番不开场,然后便是许诺。无论在个人交往中,还是在事务性合作中,俄罗斯人最擅长的就是满口答应,事过之后并不因为没有兑现而感到羞愧,而是当面认错,并寻找各种理由搪塞,甚至还会做出新的承诺。

俄罗斯人的两面性也会体现在对外关系上。50年代初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中国实施了大规模援助计划,在不到10年时间里建立了156个大型项目,这对于刚刚摆脱100多年战争创伤、现代工业几乎等于零的中国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当然,他们在向中国慷慨解囊的同时,要求中国对它“慷慨”地回报。由于苏联地处北温带,无法种植本国汽车轮胎生产所需的原料,因此他向中国提出划割一块橡胶园给苏联,当时,周总理很巧妙地回答说,准备把台湾岛上的一块儿地划给他们。显而易见其目的不在橡胶园上,而是看上了中国的海南岛,用以开发海外军事基地来抗衡美国。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自觉排队的俄罗斯人

文明程度较高体现在各个方面。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例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叮嘱: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尤其在1998年金融危机卢布持续贬值时,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要不是亲眼所见,笔者根本无法相信,当正在排队时,自己的血汗钱正在迅速化为废纸却无一人提出抗议,而是耐心地等待、保持良好的秩序。在文明礼貌方面:俄罗斯人在各个场都习惯用礼貌语,哪怕是在家里面依旧如此。凡是在俄罗斯呆过的中国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总之,俄罗斯人的素质很高,在当地不讲文明礼貌会被人瞧不起。在社会道德方面:在地铁、公交车、火车上,他们遵从“女士、儿童、老人优先”行为准则。

处事方式极端的情形屡见不鲜。去过俄罗斯的人都知道,一个个人的小商店在12:01,即下班时间去买东西,会被礼貌地告知下班了(这在中国会被认为这个人神经有问题,有钱不挣不是傻瓜吗?),但在俄罗斯这很正常,因为时间概念不同。另外,就五十年代的中苏关系而言。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对我国进行了一百多个大型工业项目的援助,那种无私援助的规模和力度在国际关系史上是很罕见的。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分歧之后,俄国人很快就撤走了所有的专家,撕毁所有的项目合同,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五十年代末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很多人,自然灾害是一个原因,苏联的背信弃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国家能在几年前那么无私地援助你,几年之后又能那样撕破脸皮对待你,这种左右摇摆、忽冷忽热的性格真叫人捉摸不透。


最后聊聊俄罗斯悲催的文明追赶史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俄罗斯的出海口扩张路线

俄罗斯民族是东斯拉夫民族中的一支,进入文明时代较晚,当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结束了所谓“轴心时代”的文化辉煌之后,俄罗斯人才刚刚踏进文明时代,迎来文明的曙光。造成滞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农奴制。俄罗斯很长的历史中是封建制和农奴制并存,结果导致整个国家大部分的人口处于文盲状态,而贵族阶层又崇尚先进浪漫的法国文化,所以很长时间里,俄罗斯文化几乎就是法国文化的复制,这样的一个国度,自然不可能产生文艺复兴的文化大爆炸时代;二是出海口,有人说俄罗斯的扩张史就是纯粹的找出海口。别的沿海国家大航海都玩了好几轮了,俄罗斯还在悲催的给自己找出海口。打到北极,北极是冰封的海洋;好不容易打到波罗的海,结果是个内海,通往大西洋外海的通道只有几公里宽,又被丹麦瑞典给控制了;继续往南跟奥斯曼帝国抢夺克里木黑海出海口,千辛万苦打下后,发现竟然又是一个内海,出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又是几公里的宽度,又被奥斯曼控制住了……但是,这个悲催的民族不甘落后,勇于进取,他们不断以各种跳跃或超越方式推动自己的社会前进,终于在19—20世纪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甚至一度被称为“超级大国”。

这里所说的世界一流大国,不仅指它是当代世界政治军事强国,还指它在几百年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一个文化奇迹——开创了一个以俄罗斯为主体的独立的文明区域——东正教文明或称俄罗斯文明。东正教文明在当代世界,足以与历史悠久的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东方文明(儒佛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并驾齐驱,成为当代世界最能发挥作用的文化能量实体。仅从这一点来说,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足以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东正教风格的莫斯科圣巴西尔大教堂

俄罗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公元988年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后称东正教)为国教,俄罗斯人称这一历史事件为“罗斯受洗”。应该说,接受了基督教的俄罗斯,才逐渐形成了“以拜占庭基督教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从而形成了以这一价值观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凭借这一文化飞跃,俄罗斯的历史才进入文明时代。而这时期,发生在西方的所谓“轴心时代”的文化辉煌,已经过去近1000年了。骄傲的俄罗斯人自认为,俄罗斯由于加入拜占庭基督教而成为东罗马帝国成员,由东罗马又可上溯成为古罗马文化的继承者,所以俄罗斯是欧洲文明的正统继承者之一。这种历史逻辑改变了俄罗斯被孤立于欧洲之外的状态。正是在接受东基督教之后,俄罗斯人有了古文字(古斯拉夫字母),并用这种文字完成俄罗斯最早的历史典籍——《罗斯法典》《往年纪事》《伊戈尔远征记》等。

在接受东基督教240年之后,俄罗斯又迎来了一个转折点,即东方蒙古的入侵。蒙古“游牧帝国”对俄罗斯的殖民统治又恰好是240年。鞑靼蒙古的统治,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方向,也改变了它的文化取向。东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使俄罗斯文化不再是单一的、基督教的西方文化,而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体。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蒙古统治俄罗斯期间

鞑靼蒙古240年的统治,使东方文化大量涌入俄罗斯文化中,这种文化渗透包括总结为两个:一个是:蒙古式专制的渗入,极大强化了原来的拜占庭专制制度,使俄罗斯的专制具有了东西方两种专制形式特点,同时极大地改变了俄罗斯人的生活习俗,生活习俗上也大量采用蒙古人习俗;第二是国家意识的渗透,蒙古统治让俄罗斯人有了一种强烈的恐惧外来族入侵意识,为抵御入侵,就要追赶发展,这使俄罗斯形成一种长期追赶发展、超越发展的“动员性”社会意识。

蒙古统治在文化上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切断了俄罗斯与西方和拜占庭的文化联系,俄罗斯的文化开始转向东方。从此,俄罗斯文化不仅具有基督教欧洲的特征,也具有亚洲文化的特征;蒙古统治的另一个后果是催生了莫斯科公国的诞生。莫斯科公国是今天俄罗斯国家的直系祖先,它建立在两个文化基础之上,一个是拜占庭文化,一个是蒙古文化,两种文化的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莫斯科文化。如今俄罗斯的国徽是双头鹰,就是莫斯科文化的象征,一面俯视东方,另一面俯视西方。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莫斯科公国诞生

莫斯科公国建议后,为了反抗蒙古统治,不断联合或吞并其他公国,间接推动了俄罗斯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在这个艰难的反抗和统一的过程中,俄罗斯东正教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各公国联络的纽带。东正教作用的强化,说明俄罗斯国家的文化再次偏向西方。证明这一时期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三罗马”理论。这一理论的发明者是东正教普斯科夫一个修道院院长菲洛费伊,他于1510年给大公瓦西里三世呈奏折,提出世界基督教中心正在转移的学说。他提出,第一罗马(罗马城)和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已衰落,只有第三罗马(莫斯科)巍然屹立,永远不倒,而第四罗马是不存在的。这一理论除吹捧瓦西里三世外,意在强调莫斯科是西方世界的中心,是古罗马文化的正统继承者,也是欧洲基督教正统继承人。第三罗马说大大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彼得大帝铜像

到彼得一世之后的帝国时期,俄罗斯文化包括整个俄罗斯国家都彻底西化了。彼得一世的西化改革——行政改革、军事改革、实业改革、教育改革、宗教改革等等无一不是向西方靠拢,造成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分裂:俄罗斯文化的上层不断向西欧文化靠拢,其下层(主要是农民)则固守中世纪的传统。两种文化鸿沟极深,造成俄国文化上下层的二元性。这是俄罗斯形成所谓“西方派”(启蒙主义者)和“斯拉夫派”的原因。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历史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史,俄罗斯文化虽然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同出一源,但因其已融入很多东方文化的内容,自成一体,从而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独立的大文明实体。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既非东方又非西方的独特二元性。正如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俄罗斯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不断在东西方之间来回摆动。

俄罗斯:一部横跨千年的悲催史

双头鹰:自信还是迷茫?

最后说一点,结合上面所述俄罗斯人两面性突出和处事方式极端的民族性格,根源就是俄罗斯的二元性文化特征。俄罗斯人骨子里是崇尚西方文化而蔑视东方文化的,因为在历史上,西方从来没能在军事上征服过俄罗斯,所以俄罗斯人对西方没有仇恨,而西方恰恰又是近现代几百年里的世界文明中心,先进的文化更是加深了俄罗斯人对西方的亲近感;东方则不同,蒙古人用武力统治了俄罗斯人两百多年,强行改变了俄罗斯的文化,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本来可以成为西方文明中心的一员,都是因为蒙古这个蛮横又落后的草原民族,把它和西方拉的远远的。到如今,这个鸿沟依旧巨大,西方人从来没把俄罗斯看成是西方的一员,而俄罗斯又不承认自己是东方国家。国徽上的双头鹰,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依旧迷茫在东西方之间,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属于西方呢?还是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