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寶寶在黑暗的屋子裡嘶聲裂肺地哭泣,媽媽躲在門外獨自落淚,爸爸則拿起手機開始計時,30秒、1分鐘、2分鐘……在痛苦的煎熬下,終於等夠了5分鐘,媽媽趕緊進屋去抱寶寶,而此時的寶寶嗓子都哭幹了,漸漸沒了力氣,睡著了。聽上去荒唐又恐怖的場景,像極了“科學實驗”,卻曾是風靡朋友圈的育兒大法——哭聲免疫法。

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跨越90年的“哭聲免疫法”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這就是“哭聲免疫法”宣揚的神奇魔力。

1928年約翰·華生出版了《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在這部書中,他倡導了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華生認為對待兒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脫情感因素,以免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這本書改變了美國兒童的養育實踐,影響了整整一代兒童。

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具體到“哭聲免疫法”,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完整睡眠訓練法,孩子哭的時候不管他、不安慰,也不擁抱,等孩子不哭的時候,就抱抱他,一次來告訴孩子只有乖才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愛。如今過去90年了,在美國已經被拋棄的育兒理念,卻被很多中國父母奉為圭臬。

見效快,省時省力,這是該方法最顯著的“療效”。莉莉曾是該理論的實踐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到別人介紹這個方法,就想著用來試一試。面對3個月的寶寶,莉莉不再對她有求必應,半夜哭了忍一忍,有時孩子哭著哭著就睡了。她還掐時間給孩子餵奶,3小時一頓,早一點都不行。

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按照莉莉的說法,這樣做能養成寶寶睡完整覺的好習慣,有利於生長髮育,而且寶寶的獨立性更強了,不再像以前那樣黏著媽媽。表妹也是1歲寶寶的媽媽,她在看過莉莉的“實驗”後大為驚訝,外甥女的確是“乖”了很多,不過她很少咯咯大笑,對親人也比較冷漠,有時喊她半天也沒反應。表妹好心提醒莉莉,莉莉卻不以為然……、

另一位寶媽琪琪說,雖然她小時候媽媽不知道什麼叫“哭聲免疫法”,但做法卻差不多。因為要照顧大三歲的哥哥,媽媽對琪琪總是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次琪琪哭的時候,媽媽都放任不管,任由她哭,任由她睡。後來還是爸爸下班後發現琪琪滿臉通紅,及時叫停了這種行為。

可是或許是小時候哭得太多了吧,長大後的琪琪嗓音一直沙啞,對媽媽的做派也頗有微詞。如今自己有了孩子,琪琪說:“每次兒子哭的時候我都能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就趕緊抱起來哄一鬨,喂喂奶,我不讓姥姥帶外孫子,因為覺得她太狠心。”

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哭聲免疫法“免”掉了啥?

面對孩子哭這一本能反應,父母截然不同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天差地別的。“哭聲免疫法”究竟“免”掉了啥?先來看看馬伊琍怎麼說的。

馬伊琍是兩個女兒的寶媽,從大寶堅決適用“哭聲免疫法”到二寶生下後徹底拋棄該方法,進行深刻反思,她都經歷了什麼?在微博中,馬伊琍曾這樣描述自己如何和大女兒的關係:“姐姐小的時候特別依賴我,總想讓我摟著睡到天亮,而我在愚蠢的獨立育兒理念影響下,堅持在她睡著後,哪怕自己睡著了也會半夜醒來把她抱回小床……”每次大女兒深夜裡哭著求抱抱,馬伊琍都強忍著衝動,認為不抱她才能讓她獨立,然後大女兒就哭著睡著了。

但結果卻讓馬伊俐大呼後悔,她的大女兒有嚴重的分離焦慮症,並且對媽媽更是黏得緊,而且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恐懼感。痛定思痛後,馬伊俐在養育二女兒時給予了足夠的愛與關懷,而且發文反駁了“哭聲免疫法”。

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實踐表明,這種方法免掉的是父母的愛,也免掉了寶寶的自我存在意識。把兒童當作機器一樣來操控,用機械的方法止哭,強制變乖,最終培養的是先天不足的產品,而非活潑可愛偶爾調皮的“愛的結晶”。

這種方法與其說是育兒誤區,不如說是教育騙局,看看該方法創始人約翰·華生的親身經歷,你就知道有多愚蠢了!

在他的養育下,大兒子雷納多次自殺,最終在30歲時自殺成功;

另一個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

女兒Mary易怒、酗酒、多次嘗試自殺,大部分時間沉默不語;

外孫女Mariette 自己也是酒精成癮者,並多次考慮自殺;

再追溯到華生童年,父親脾氣暴躁,拋妻棄子,華生受同學欺辱,並因暴力行為而兩次被捕。

因為得不到父母之愛,哭聲免疫法毀了三代人。華生親手打造的“祛除感情影響的程序化王國”,可以說害人害己。在這種方法下養大的孩子,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一聽到寶寶的哭聲,寶媽的奶陣就來了,這是為母的本能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忍著、憋著,任由寶寶哭泣而坐視不管,掐著秒錶計算哭泣時間,這種連母性的生理反應都能克服的“虎媽”,還期待什麼親密的母子關係呢?

還渴望能把寶寶養成勇敢又溫柔的男子漢嗎?挫折教育變成對孩子的折磨,你推遲餵養的5分鐘,對孩子來說坍塌的是整個世界。

父母育兒別跟風,“時髦免疫”快叫停

《正面管教》認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審視一下你的行為是否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所歸屬或沒價值感,相信會有幫助。”

對於小孩子來說,餓了、拉臭臭了、害怕了,他都會以“哭”這一簡單的形式來表達出來,寶寶尤其渴望得到母親的慰藉和幫助,就像在子宮裡一樣能得到舒適的、隨時隨地的母子聯繫,從而獲得歸屬感。但是“哭聲免疫法”卻人為切斷了這種聯繫,在孩子最敏感、最脆弱的時候卻要訓練他泯滅天性,就有可能對孩子造成終生的無法彌補的傷害。

寶媽們青睞的“哭聲免疫法”,真那麼有效嗎?答案真的不一定

關於寶寶睡覺哭泣,崔玉濤就曾說過寶寶在夜晚哭有可能是因為腸絞痛、斷夜奶等,這種哭泣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的需求,用哭泣免疫法置之不理完全不科學!特別是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請遠離哭泣免疫法

哭泣是寶寶最初的語言,除了訴說自己的生理需要外,他們更是在表達一種渴望擁抱和愛的訴求。父母的舉動,會影響著寶寶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識和判斷。也許這種感受很模糊,但它會在孩子長大後以性格、行為、語言等形式越來越清晰地表現出來,惡魔、膽小鬼還是自信滿滿的陽光少年,和父母對孩子幼時的養育密不可分。

也不用怕寵壞了孩子,想想孩子能如此依戀父母的時間,充其量只有3年。對寶寶的哭聲及時做出反應,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回應,辛苦但不會心酸,你說呢?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