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沈华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编者按】正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力量日益增强、影响日益扩大,作为一支新兴的社会力量,其在历史舞台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吴中才子唐寅所生活的江南地区,正是商品经济最为发达、市民阶层力量最为强大的一个地区。他虽然是文人兼画家,但他不但出身于小市民家庭,而且自受"科场案"牵累后即决意远离仕途,与所谓的缙绅社会保持着相当距离;此外,唐寅的大半生都以卖文鬻画为生,与市民阶层接触较多,因而在他身上体现出鲜明的市民意识和特色。


唐寅与市民阶层的渊源

唐寅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市民阶层势力日益壮大的历史时期,他虽然是一个文人,却与市民阶层渊源颇深。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清·李岳云绘《唐寅像》,南京博物院藏

明成化六年(1470),唐寅出生于苏州吴趋里,父亲唐广德,史称“贾业而士行”。“贾业”之说恰如其分,唐广德是一家开在皋桥附近的小酒店业主,生意不错,家境殷实,这也是唐广德后来能为唐寅不惜重金、延聘名师的物质基础。唐家几代单传,唐氏在苏州绝非名门望族,甚至连书香门第也说不上,所以唐寅在那封向世人剖明心迹的《与文徴明书》中自称:“计体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士行”说明唐广德虽为生计所迫而经营酒店,但亦有习儒之愿,因而日常生活中常以儒家士人的道德伦理、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由此也可见,将长子唐寅培养为一个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从而跻身上层社会,即“(唐广德)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师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冒”,这是唐广德的一贯心愿。毕竟在他那个时代,科举功名仍然是光耀门楣的主要途径。正因为如此,唐寅虽然出身于从事小酒店行业的市民家庭中,但他从小就不曾接受过做买卖的商业训练,而是和文徵明等年龄相仿的朋友一起,接受正规的文化训练。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绘制的《步溪图》

除了出生于市民家庭之外,唐寅与市民阶层的更重要联系在于他以卖文鬻画为生的独特人生经历。弘治十年(1499),正是而立之年的唐寅卷入了科场丑闻案,这是唐寅人生历程中的一大转折点。此后,唐寅毅然选择了以卖文鬻画为生,即靠手中的一枝画笔兼诗笔为生。唐寅在诗作中从不讳言自己是靠卖画为生,如《言志》诗非常自豪地称:“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日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民间关于唐寅有很多趣闻逸事也可为佐证,如一则“典衣换酒”的故事称,唐寅和朋友外出饮酒,酒兴正酣,囊中酒资却已告磬,于是“悉典诸友人衣”,然后与朋友喝了个通宵,并“乘醉涂抹山水数幅”。第二天,“得钱若干,尽赎诸典衣而返”。此处“得钱若干”,当指将数幅山水画拿到市场上去出售所得。这虽是唐寅的一则趣闻,但唐寅的画作在市场上之走俏由此也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唐寅为他人撰写表,铭、志、记的润笔收入当不菲薄,也是他养家糊口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绘制的《柴门掩雪图》

而唐寅能够以书画谋生,除了他的书画作品确实才气弃放,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外,还得益于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书画市场日趋成熟。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喜欢购买古玩字画、哪怕是附庸风雅的市民阶层。他们的文化鉴赏力虽然不高,财力也不雄厚,但由于人数众多,同样是明代书画市场的主要购买群体之一。这种情况,在明清小说中多有体现。如《初刻拍案惊奇》载有一则故事,成化年间苏州府长洲县门外的文实,坐吃山空将祖上遗留产业消耗尽,有一天听闻“北京扇子好卖”,于是置办扇子,“上等金面精巧的,先将礼物求了名人诗画,免不得是沈石田、文衡山、祝枝山拓了几笔,便直上两数银子。中等的,自有一样乔人,一只手学写了这几家字画,也就哄得人过,将假当真的买了,他自家也兀自做得来的”。扇子上只要有沈周、文徵明或祝枝山的字画,立刻身份倍增、销路大畅,可见以吴中四子为首的吴地书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行书《醉舞狂歌诗》

以卖文鬻画为生的唐寅,具备了和传统土人相比较而言更贴合市民阶层的特点,这也是唐寅和同为吴中才子的文徴明、祝枝山等人之间的一大差异。传统士人只要获得功名,不用考虑谋生,但唐寅与功名利禄无缘,为了生计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他选择了以卖文画为生。由此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他心甘情愿地成为了一个面向商品市场的商品生产者和商品交换者。只不过,和普通的工商业者提供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品不同,唐寅提供的商品是书画作品。甚至可以推测,唐寅出于生计的考虑,在出售画作时很可能会考虑市场的需要,迎合主要购买群体即市民阶层的欣赏口味和爱好。二是极大地增多了唐寅与市井社会、市民阶层的接触和交往,在有关唐寅的诸多逸闻趣事中,可以屡屡看到唐寅不拘一格地与僧侣、道士、术士、婢女甚至乞丐的来往。这在与他同时代的文人阶层看来是无法接受的,但正说明了唐寅与市民阶层的亲近性。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绘《江南农事图》

将接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曾经试图走科举道路的唐寅,归入市民阶层显然是不合适的,但从唐寅的家庭背景和以卖文鬻画为生的经历看,唐寅与普通市民阶层之间当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唐寅身上的市民意识

唐寅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市民阶层。实际上,他是一个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但是又与市井社会有着紧密联系、对市民阶层持有深深同情的一个士人。因此,唐寅身上与市民阶层相契合的市民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唐寅关注和同情市民阶层的疾苦安危。唐寅的诗文中,有不少反映吴地经济发展、民生疾苦的作品,这在和唐寅交往密切的多数文士群体中,都极为罕见。唐寅的《阊门即事》对明代后期苏州门的工商繁华景象描写生动,诗云:“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干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在描绘苏州阊门地区工商繁荣的同时,唐寅亦一针见血地指出,吴地百姓由于赋税负担过重,日子过得很不轻松。在《姑苏杂咏》之二中唐寅先描绘了苏州的一些民俗风情:“长洲茂苑占通津,风土清嘉百姓驯。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市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最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称“四百万粮岁充办,供输何处似吴民?”江南地区自宋元以来,普通民众所承担的赋税就日益沉重,明朱元璋更施以带惩罚性质的沉重赋税,于是江南重赋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唐寅对此深为关注,“供输何处似吴民”的发问直接代表吴地民众的切身利益。唐寅在为数不多的两首词也有类似的发问,即《谒金门·吴县旗帐词》的“赋税今推吴下盛,谁知民已病?”《鹧鸪天・吴县旗帐词》中的“九重夜半虚前席,定把疲癃仔细陈”,体现出作者对吴地社会民生的强烈关注。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自题《王蜀宫妓图》

其次,和市民阶层一样,唐寅追求个性解放。理学定于一尊后,就日益成为压抑人性的一种工具,宋明理学将天理、理等同于当时的等级秩序,从而将等级秩序神圣化,要求“存天理、灭私欲”,这自然受到市民阶层的强烈反对。在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市井文艺小说中,市民阶层大胆追求婚姻自由、提倡满足人性欲望的价值观体现得极为清晰。与之类似的是,唐寅喜用市民阶层容易接受的俚语、俗语等通俗文字,并填有多首描写男女情感的词曲,诸如《踏莎行·闺情》《皂罗袍》《好姐姐》《香柳娘》《醉扶归》《黄莺儿咏・美人浴》等等。唐寅还在《焚香默坐歌》中直接反驳灭私欲之说,“头插花枝手把杯,听罢歌童看舞女。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为耻。乃至心中与口中,多少欺人没天理。阴为不善阳掩之,则何益矣徒劳耳”。在唐寅看来,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根本无需掩饰,所以千年前的孟子就曾经说“食色,性也”,但当时的所谓道学家们却表里不一、阴奉阳违,对此唐寅深恶痛绝,对这些假道学们作了无情揭露。纵观唐寅的一生,可以用风流不羁,任情自放来形容。当然,唐寅的风流,主要并不在女色,而在于生活中落拓不羁的鲜明个性,尤其是晩年的唐寅,筑室桃花坞,与宾客好友相聚,“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俨然一副不为礼法所拘的魏晋士人风度。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绘制的《沛台实景图页》

第三,唐寅有着一种强烈的人格独立与平等精神。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说,市民阶层的人格独立与平等诉求来源于其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那么唐寅的人格独立与平等诉求则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唐寅生性不喜受拘東,死板枯燥的八股科举他本来就非常反感,只是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才不得于而立之年步人科场。唐寅一度下功夫于八股文,以他的才华,八股制义文章也做得相当出色,但正当登仕之路春风得意之际,“科场案”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一挫折,在他看来更是所谓的上流缙绅社会强加给他的莫大耻辱,于是,心高气做的唐寅决意从此超然功名、漠视权贵。唐寅在著名的《桃花庵歌》中大声唱道:“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把酒对月歌》又道:“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两首诗都鲜明地表达了他视富贵如粪土的志向。应该说,经历科场起伏巨大落差后的唐寅,常常对所谓的缙绅社会采取一种蔑视嘲讽和玩世不恭的傲慢态度,藉此来排遣心中块垒,但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源于他对人格独立与平等的珍视与追求。所以,唐寅宁愿以卖文鬻画为生,生活经常处于饥寒困窘的地步,但他对自己的这一人生选择从未后悔,就是因为这一选择让唐寅在经济和物质层面保障了自己的自给自足,从而保证自己的人格独立。


市民阶层对唐寅的喜爱

在吴地众多的才子中,没有一位才子像唐寅那样得到吴地百姓那么多的喜爱。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本文认为,唐寅身上所具备的上述市民意识,或者说唐寅身上具有的一些与市井文化相契合的特质,使得自明代后期日益繁荣的市井社会和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唐寅,甚至将唐寅视为自身的代表者。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绘制的《桃花庵图》

以吴地百姓最津津乐道的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和徐祯卿“吴中四才子”为例,四子中徐祯卿后北上京城,成为复古派“前七子”,晚年方归故里,暂且不论。文徵明与唐寅年相仿,互相引为知己挚友,但文徵明的个性却与唐寅相差甚远。文徴明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文徵明大器晚成,生性温和,堪称谦谦君子。文徵明性格中亦有耿直一面,他和唐寅同样不愿意折腰事权贵,但他多采取一种相对温和的拒绝方式,与唐寅的激烈态度迥异。所以,《明史》本传概括他为人是颇为精当的“和而介”三字。介者,耿介也。显然,文徴明的个性与形象与市民阶层的口味相差甚远。四子中,与唐寅最相似的是祝允明。祝允明同样少负才名,同样有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特点,在吴地的民间故事中,他也经常和唐寅一同成为主角。祝枝山诗歌中的狂放程度,和唐寅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自号“枝山老子鬃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日日饮醇聊弄妇,登床步人大槐乡”,但是,祝枝山缺少了一份唐寅对市民阶层生活疾苦的关注,缺少了一份唐寅对科举仕途毅然而然的决裂。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书写《落花诗倡和》卷(节选)

实际上,市民阶层对唐寅的心态是不同于文士阶层的。与唐寅身份类似的其他文人,包括官僚士大夫,他们对唐寅的际遇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和倇惜,尤其是对唐寅卷人科场丑闻最为同情,因为这在事实上断送了唐寅的锦绣仕途。然而对于吴地众多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虽然也同情唐寅的遭遇,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唐寅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更是一个真真切切、敢于并勇于大胆袒露人性、率性而为的才子。这样,吴地百姓对唐寅来说更多的是一份喜爱和欣赏。


【第336期】唐寅的市民价值观: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

唐寅绘制的《秋风纨扇图》

不仅如此,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市井文化甚至对去世后的唐寅进行了改头换面的再加工,使得后世的唐寅这一形象更契合于市民阶层。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点秋香”的故事搬抄到唐寅身上,并且演绎得越来越完整、丰满、生动。现存以唐寅点秋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源头主要有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卓柯月的杂剧《花舫缘》,尤以《唐解元一笑姻缘》流传最广,并铺陈为著名的“三笑”故事。但据学者考证,《唐解元一笑姻缘》故事来源至少有九处,不但点秋香者各不相同,甚至秋香一人也有多种版本,可见唐寅点秋香之说纯属文学虚构。但是,点秋香的主角为什么会演变成唐寅?显然,这一现象正说明了市民阶层对唐寅的喜爱,市民阶层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喜好,将一个为了爱情不惜卖身为奴的浪漫故事安插在唐寅的身上,虽然与历史真实无涉,却与上述唐寅的市民形象颇为一致。难怪自冯氏《唐解元一笑姻缘》后,唐寅点秋香的故事就不胫而走,成为江南区域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故事之一,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市民阶层对唐寅完完全全的认同、毫无保留的喜爱。(作者为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本文原载《中华书画家》第6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