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漢武帝當年沒有獨尊儒術,而是尊墨家,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I三餘先生I


儒家治世,其實也有法家,陰陽家。這才能更完整的治國。也許儒家更能適合社會統治,調節社會秩序,因為它要求統治者仁,以百姓為重,這就是很重要的觀點。平均思想。修身思想。比如反省。齊家平天下。這些都是寶貴的思想。儒家讓中國的古代產生了燦爛多彩的文化,比如詩詞。有積極意義。但是儒家更多是修身,治國,比較繁瑣的禮節,對民主,科學比較忽視。如果儒家思想之外還強調民主,科學,那就很好了,中國古代一定更強大,但卻不太可能,因為是君權制。在近代我們才重視


精思樂文


在所有諸子百家中,墨家很類似一個嚴密的軍事組織,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更像是下級和上級的關係。一旦加入,很難退出,學生如果從學術該換門庭,估計會被組織內部的人給暗殺掉。

有一個故事,一個鉅子的獨子殺了人,國君考慮到這個鉅子德高望重,不能絕後,決定赦免死刑。鉅子說,不能赦免,殺人償命,於是派人把自己兒子殺死了。在今天看來,主持正義是對的,大義滅親也是對的,但是這是用私刑。只有國家才有審判權和執行權。

樓下的朋友說的很對。這樣的一支組織進入政治,進入國家政治體系,會威脅到皇權。

別的流派,儒家,道家,法家,都是純粹的學術流派。老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社會公民。

儒家學者屬於文士階層。墨家屬於武士階層,各個都會耍槍弄棒,所謂是:路見不平,一聲吼,拔刀就砍。強調正義,輕視法律法規。法家的韓非認為,這幫人仗著武藝好,縷縷違反法律,應該被禁止。

墨家的核心理念是:兼愛。雖然格調比儒家的“仁愛”要高,但是不符合人性,不如儒家學說更容易被接受。隨著歷史進程,墨家逐漸淡出了政治舞臺,但是其理念沒有消失,進入民間成為俠士思想,被小說家力捧。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因為它們的特點決定了更加符合。


學而樂乎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看下什麼是墨家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這就是墨家的大概。

我們主要看到一點,那就是墨家區別於別的流派的方面,墨家是一個組織,而且規矩森嚴,組織嚴密。

假如大漢尊墨家,那麼墨家子弟將大量湧入漢朝政治體系,這些墨家弟子在政治上必定更聽墨家鉅子的話,在主張上肯定異口同聲推行墨家的主張。

如此一來

首先朝堂之上不可避免的出現黨派之爭

出於同一組織的墨家子弟必定口徑一致,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治黨派,這是政治大忌,墨家一黨的危害將遠甚於明代東林黨。

<strong>

其次,君威不再

鉅子的地位將高於皇帝,若朝堂上充斥了大量的墨家子弟,墨家鉅子必然凌駕於皇帝之上,國將是墨家的國,皇帝與鉅子必然出現類似西方宗教權力與世俗權力的紛爭,除非皇帝就是鉅子,那就政教合一了,想想都是很麻煩的事。

因此,充滿智慧的中國帝王和他的臣子們,自然不會把墨家招至朝堂之上,不但不會納入,還會處處限制壓迫,直至消滅墨家。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墨家?開什麼國際玩笑。如果漢武帝獨尊墨家,那麼中華帝國過去兩千年可能就是一個以墨教為國教的政教一體國家,教義凌駕於國法之上,兩千年後的中國又可稱為中華斯坦共和國。



可能孟老夫子一句“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使得墨家學說有了意淫的空間,但這只是孟子的一廂情願,墨家學說怎麼可能被封建統治者採納呢?

墨家是一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需向團體進獻。

先別管墨家到底主張什麼,這套墨家行事辦法,難道各位看不出端倪?妥妥的宗教組織,並且是獨立於王權國法之外自成一體的組織。墨家自有刑罰體系,“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根據這個原則,墨家鉅子把自己兒子殺了,而沒有經過司法體系審問。



墨家最主要的思想主張就是“兼愛、非攻”。

兼愛就是完全、不分彼此、無差別的博愛,聽起來很美好很共產,怎麼可能實踐開來?儒家的親疏有別、尊卑有別,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好不啦。

什麼是非攻?反對侵略戰爭,這個和平思想和不錯。實際執行時呢,墨家是否擁有墨家軍還沒有證據,但是墨家擁有很多奇人異士,經常以個人身份出現在戰爭中,通過兵法、器械等手段幫助弱勢方。至於幫誰、為什麼幫,純粹憑個人判斷、墨家組織直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別說要聽皇帝老兒的指揮了?漢武帝要去北伐匈奴,搞不好墨家就站到匈奴那邊去了...

墨家學說有其進步性,但是沒被漢武帝採納,歸根到底還是其學說根本不適應當時社會,不能促進社會安定發展。其實也別說歷史,就是墨家那套放到現在,說輕了是個黑社會組織,說重了就是個邪教恐怖組織...


正品足球


漢武帝獨尊儒術形成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假如當時漢武帝獨尊墨家,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們知道,墨家主要的思想是“兼愛”,人與人之間平等相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節用”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明鬼”相信鬼神之說以及重視科學技術研究等等。

如果漢武帝獨尊墨家可能會出現以下的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尚鬼

墨家著作《墨子》中有明鬼一篇,全篇講述的天下其其實hi有鬼神存在的,而且墨子在其中批判無神論者,認為這些人是不道德的,正是因為些無神論者的存在才導致的天下大亂。“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

減少戰亂

墨家的思想中反對戰爭,主張人人平等。若是墨家思想從西漢開始紮根中國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之後,也許將會減少很多的戰亂。

科學技術空前發展

墨家重視科學,講究實業,獨尊墨家,前年之後也許會出現一個科技盛世,傲視全世界,中國會更早的走完近代化的進程。


歷史小呆瓜


就喜歡在悟空上看各種腦洞大開的問題。小編也必須要來湊熱鬧。

黃老、法家和儒家是怎麼回事

中國就是這麼務實,總是先有需要才有思想。漢帝國初創,帝國的需要就成了最大的需要。而帝國的需要是什麼呢?第一需要就是讓帝國存活下去,讓姓劉的坐穩江山。

難道劉邦建國還不算坐穩嗎?不算,因為之前有了個二世而亡的秦帝國。

完成了軍事征服,未必就能完成政治征服。於是,必須得找一套哲學來時實現這種政治征服。

兩個學派站了出來:

一個是黃老,它給出的方案是小政府大社會。帝國政府能少管就少管、能不管就不管。其他的事情全讓老百姓自己幹,讓社會自行發展。等時間夠久了,老百姓自然也就能夠認同劉氏江山了。

二是法家,它給出的方案是嚴格的社會管控。帝國政府不能無所作為,必須要插手到社會事務中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體現自身的存在。邊地的問題要解決,諸侯王的問題要解決,財政經濟的問題要解決,法家就是一個時刻堅持問題導向的學派。

可以說,漢初政治是以黃老為主,以法家為輔。

這個時候儒家再幹什麼?它被晾在一邊了。因為他插不上嘴,啥也幹不了。

為啥就突然要獨尊儒術了

黃老和法家幹得都很好,因為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國家也有錢了。但是,有一件事很不好,那就是沒有解決為啥劉氏做皇帝的問題,沒有整明白皇帝是個什麼東西。

黃老和法家的目的就是:不用證明皇帝是啥,大家都過好了,自然就會覺得帝國挺好、皇帝還行、姓劉的不錯,於是也就不會再糾結了。

這種消極的建構,當然不能滿足劉氏皇帝們的需要。照這個意思,皇帝是可有可無的,甚至誰當皇帝都可以,甚至只是沒有更好的所以就這樣了。那劉氏江山也太不牢靠了。於是,儒家出現了,它要幹什麼?造神,神化皇權。

此時的儒家已經變成儒教,春秋已經變成公羊,武帝朝就開始各種胡亂折騰。

《史記•武帝本紀》確實是後人補作的,但看一看上面的孝武皇帝都幹什麼了,也就知道當時的統治者最需要什麼:淫祀濫祭。

正是有了這種迫切的需要,儒家才重裝登場的。

如果尊墨家會有什麼樣形勢

上帝擲骰子,歷史就要任性地偶然一下。

所以,不管啥需要不需要的,漢帝國就出了這麼一個皇帝,非要尊墨家,會是怎樣的形勢呢?

第一個結果,黃老之術繼續大行其道,甚至為主而墨家為輔。

黃老和墨家沒啥太大的衝突,大家都有小政府大社會的歸向,就是政府別折騰。所以,黃老和墨家並行不悖,而黃老已經運行幾十年,所以慣性力量極大,於是就可能黃老為裡而墨家為表。

第二個結果,法家和墨家要對峙,但法家不會死。

啥時候法家都不會死,因為法家的對象是權力運行的問題。真正解決問題,就得靠權力,權力怎麼玩?法家最有發言權。但是法家很酷烈,就是但求目標而無論過程,所以必然會跟墨家幹上一仗。獨尊儒術後,是儒家講故事、法家幹事情。所以尊墨家之後,仍舊是墨家講故事,而法家幹事情。

第三個結果,墨家必須講一套故事。

這個故事會是什麼故事?這個問題當真不好回答。但它必須得講。作為統治思想,它的這個故事得有三件事要做,一是老百姓都信;二是劉氏皇帝得滿意;三是能夠整合社會。推測一下吧:這個故事可能是黃老的故事,但會更有邏輯;這個故事得把劉氏皇帝跟三皇五帝扯上關係;這個故事要把墨家的兼愛、節儉的理念融合進去。

第四個結果,中國的哲學思辨和科學技術可能會發展起來。

因為墨家玩得就是邏輯名實,也比較重視奇技淫巧。所以,哲學思辨的問題和科學技術的問題,應該會好起來。

順著這個思路想,墨家會發展成或發展出什麼樣的哲學?墨家會支撐中國的科技走向何種程度?當真就不好揣測了。

所以,大家就一起想吧。腦洞大開的問題,就得腦洞大開這琢磨吧。


減水書生


提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說一下但是的社會背景和墨家的學術思想

墨家倡導兼愛非攻,兼愛,就是大家人人平等的相愛,愛一切事物,非攻就是反對侵略戰爭。但是墨家的思想不僅於此,我們梳理一下。還有尚賢,就是推薦有才的人,無論身份貴賤;尚同,就是大家要統一思想,心往一處;天志,就是要按章辦事,按照章程來操作,以天為尺度計量自己的行為;明鬼,把自然事物的發展探索清楚,明白道理;非命,就是人的一切都是自己奮鬥出來的,不要相信命運;非樂即廢除大型音樂和繁瑣的禮法,專心發展生產;節用,就是節儉;節葬,就是薄葬。

不難發現,這些思想和現代西方福利社會的國家制度有很多相同之處的,但是這和當時漢朝統治階級的要求是不符合的。當時屬於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人們都吃不飽,思想上能達到墨家要求的少之又少,如果遵從墨家的思想,首先不說統治者的思想覺悟能不能達到,肯定會觸碰士大夫的利益,遭到反對,國家肯定會動亂,這肯定不能接受,而且墨家的人人平等也不利於皇權的統治,但是當時如何用一種思想統治人民已經成為當時統治者的當務之急,這個時候看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強調禮法,主張秩序,人人之間貴賤、尊卑、長幼親疏之間都要有別,君臣父子,而且對待百姓的政策上也符合了當時鞏固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所以董仲舒才"獨尊儒術",而不是"墨術"。

但是到了現在,我們不妨重新拿起墨家的那一套思想,在現在共和制的國家體系當中,整個國家制度不自覺的符合了墨家思想,生產力大大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時人們的道德水平也在提升。慢慢,每個人都能做到像墨子所說的,人人生而為聖。


橙爸講歷史


墨家在文藝作品中非常火紅,網文中也多灌於科學之光等稱號,反正給人一種中國如果獨尊墨家,那麼早就發達國家了,可能工業革命也在中國,但這些是事實嗎?這裡就從五個方面介紹一個不一樣的墨家。

一、尚鬼

墨家發源於宋國,宋為商之遺民,從祖宗的角度看墨子和孔子的祖宗都是商人,但孔子從周,故尚禮,墨子則生於宋,仕於宋,整個人都極端尚鬼。

《墨子》中有《明鬼》一篇,全篇闡述的內容就是一個無神論不對,鬼神真的存在,我知道好多例子了。其實這樣還只是義氣之爭,但墨子認為無神論者道德低下,甚至認為當時天下大亂都是因為無神論導致的,說“由此始,是以天下亂。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

二、不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

如上文中的尚鬼,墨子就要批判不同思想者的道德水平,在《尚同》中墨子是點名了我不許有不同觀點。認為不同的觀點是導致動亂的原因,所以按照墨家看法,這世上只許一一種觀點,如果當年是獨尊墨術,那麼今天諸子百家的書籍除了墨家的,其他家的我們都看不到了。

三、無情

墨家兼愛,儒家道家是等次之愛,我們粗看會覺得兼愛的人真有情啊!但這種是最無情的,如果你身邊有人說自己誰都愛,那麼必然會誰也不愛。所以歷史上層有墨家鉅子兒子殺人,國法赦免後,鉅子依然執行私刑之事。

四、反對娛樂

《墨子》有《非樂》,這個正好懟儒家的禮樂文化,墨子認為必須要禁止音樂!同時按照墨家思想人是不應該娛樂的,莊子就曾諷刺墨家,說他們因為崇拜大禹,經常下地幹活小腿上都沒毛。

五、墨之衰

當然除了上文中的內容,墨家中很多思想和儒、道、名、法都有相同的地方,上述的觀點可能讓你不舒服,但這也是墨家思想中和現代人觀念衝突最大的地方!很可能也是為什麼墨家作為一個思想學派在歷史上滅亡的原因。

因為這些觀念雖然在墨子的描述中非常好!簡直是救世靈藥,但這些觀念都太反人情了,依照墨家觀點,你對兒子的愛應該和陌生人一樣,這個可能有人敢說,但推廣而來,你對陌生女人的愛應該和你媳婦一樣!有老婆的男人絕大部分說都不敢說,更別說做了。

墨家的尚鬼是商之尚,就是大商那種沒事都要占卜的尚,當然墨家可能不學大商燒人了,但依舊保持和大商一樣的想法,認為一切以鬼神意志為意志,認為人是沒鬼神聰明的。同時墨家反對命運觀念,儒家則認為世上有天命的存在。

再者不怎麼熱愛娛樂,一味喜歡勤勞儉樸,這些都挺讓人難受的,所以墨家的衰落是必然!


全真道士梁興揚


看似百家齊開,實際上漢武帝只能選擇獨尊儒術,無論你如何的假設和相信,儒家是當時漢武帝的唯一選擇。

若天命在我,我想跑也跑不掉——孔子如是說!

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是後人對於先秦思想流派的總稱。

司馬遷父親司馬談總結為六家: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

班固歸納為十家: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

現在的劃分大致有十三家:名、儒、法、墨、道、陰陽、農、縱橫、小說、雜、兵、醫、方技等流派。

能夠有治國能力和方案的有:道、儒、法、陰陽、縱橫、兵、雜等家。其他的:

名家,就是搞哲學的;墨家,就是搞無政府主義小團體的,走的是治國的對立面;農家、小說家,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是做什麼的;醫家和方技家,都是搞物理、化學、醫療等的專業人士,治國他們可沒有興趣。


對有治國方案流派的評價和分析

這個評價 和分析是以漢武帝即位之後的時間為標準,春秋戰國時期就自動忽略:

1、道家,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的小國封建方案。西周初年大量分封的小諸侯是最理想的狀態,都沒有爭王爭霸的資格和能力,各自過各自的生活。

西漢初年的道家無為而治成功的前提是劉邦、蕭何、呂后等繼續沿襲秦國律法。高層無為而治,中下層是以秦法為基礎的法治,這才是西漢無為而治的本質。

到了漢武帝,覺得手中有點錢了,於是就不想繼續無為而治了,於是道家就成為了漢武帝第一個排除的對象。

什麼無為而治,老子要的是建功立業的有為而治!


2、儒家。既然是歷史的答案,就不多說了。儒家其實也不算是有為而治,因為真正的儒家是用回到從前的治理方案,自然也不能被漢武帝 接受。但漢武帝獨尊的儒術,其實是叔孫通等西漢儒家改良派所改造過的儒家,並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

秦始皇泰山封禪不用儒家,就意味著原始儒家治國方案被徹底否定。但是巧合的是,西漢末儒家再次意圖實施原始儒家的治國方案,成立了新朝!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王莽從聖人變成了奸臣,秦始皇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中受重視程度走勢圖

3、法家。從商鞅變法之後就一直在秦國和秦朝佔據主導地位的法家,即便在西漢時期也沒有完全被放棄。當然,西漢時期的法家只是法令的代名詞,並非原本的法家。

法家是諸子百家中最積極有為的流派,想要有為而治的漢武帝為什麼不重用?原因肯定不是所謂的秦法暴虐,否則西漢也不會繼續採用。

漢武帝不採用法家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歷史教訓:當年秦朝用法家治理,導致了法家和儒家兩大流派的爭議和對立,最後引發秦末戰亂。重用法家,就意味著得罪天下一半的人。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歷史在秦朝之後法家再也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說句老實話,法家和儒家都是提供良好穩定社會架構的流派,它們真正的區別在於對待特權:法家中只有國君一個人有特權,其他皇子、大臣、貴族、士大夫等都沒有特權,都和平民一樣;儒家中國君、皇子、大臣、貴族、士大夫都有不同的特權,只有平民和奴隸沒有特權。

從秦朝法家治理的儒法對立,到西漢的道法和諧,漢武帝等人就發現,一個閹割版的法家,比一個完整版的法家更有利於穩定統治。從此,完整版法家消失,閹割版法家繼續成為各個王朝運行的現實秩序。

從這個角度而言,漢武帝也沒有完全放棄法家。


4、陰陽家。五德始終是陰陽家給出的治國方案。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本意其實就是和法家的世異則變法思想是一樣的,要順從趨勢。陰陽家,本身並不是神秘論者,更多是趨勢引導者。善於駕馭趨勢並從中獲利,這是陰陽家對治國的建議。

只是後來董仲舒的移花接木功夫實在了得,硬生生的把原本是基於現實趨勢獲利的陰陽家解釋為基於天命輪轉。於是陰陽家就成為了神秘主義者了!

漢武帝獨尊的儒術,其實也包括了陰陽家的五德始終,因此陰陽家也算是被獨尊了。以天命為核心的占卜,從西漢一直流行到隋朝,才由於占卜書籍的滅失而衰落。


5、縱橫家。縱橫家講究的是如何利用盟友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紛亂的戰爭年代,才有縱橫家的生存空間。漢武帝時期,基本上沒有什麼戰亂,要打也是周邊的民族。縱橫家沒有用武之處,漢武帝也不需要用什麼縱橫家去搞什麼聯盟——out!

6、雜家。這個真不好說,因為雜家本身就是糅合幾家而成。一般的雜家,主要是呂不韋(《呂氏春秋》)、劉安(《淮南子》)、屍佼(商鞅變法時商鞅的師傅兼助手,商鞅死後逃到楚國。)

其他的像:叔孫通的改良派儒家,取消儒家恢復古代治理圖景、加入現實關注讓儒家更有實用性,算不算是雜家?

西漢初道家以法家為基礎的無為而治,算不算雜家呢?

董仲舒以儒家和陰陽家糅合出來、被漢武帝獨尊的儒家,算不算雜家呢?

中國歷史各王朝的外儒內法,算不算雜家呢?

其實,從《史記》中秦始皇東巡時所刻石碑文字中的信息可以得知:

秦始皇時的秦朝,也不是單純的法家治理,也開始提倡王道價值了。

秦始皇設置72博士,也是給了諸子百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秦始皇並沒有一棍子打死百家。


董仲舒移花接木下的儒家

董仲舒的理論看似非常複雜,但實際上很簡單,他自己也說得很清楚:

“天令之謂命,命非聖人不行;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慾之謂情,情非度制不節。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下務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別上下之序,以防欲也:脩此三者,而大本舉矣。”

董仲舒在回答漢武帝關於如何讓西漢永遠統治下去的問題時給出了答案:

順天命,明教化,正法度。做到了這三點,你就是萬世之國。

順天命,是陰陽家鄒衍的五德始終;

明教化,是儒家的仁、義、禮、樂;

正法度,是去除改革只剩法令的閹割版法家。

因此,董仲舒所謂的獨尊儒術,其實是陰陽、儒、法三家的融合。而中國歷史也是以這個為標準進行治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不明白都他媽沒落了為什麼還有人詆譭墨家。

墨家如果在漢代被尊崇,世界都不會是現在的世界。當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當時統治者沒有任何一個能接受這種先進的概念,說白了對封建統治沒好處。

既然說的是如果,那就設想一下。墨家兩大閃光點,一是墨家的理論,二是墨家的科技。

理論最出名的就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這些觀點十分先進。兼愛非攻,說的是人人平等互敬互愛,不去侵略和諧共處。尚賢尚同,這是什麼,這就是民主選舉啊。大家尊重尊敬賢德有能力的人,推舉為領導,而後層層服從,統一指揮。天志明鬼,天志說的是敬畏大自然,多行不義,必受天譴。大自然會懲罰你,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周邊的環境了。自然正在對人類進行懲罰。墨子相信鬼神的存在,但他並沒想讓所有人相信,明鬼只是明確墨子認為的鬼神是有的,它並不會干預人的命運。它只是在你做壞事時出來懲罰你。墨子曾與孟子談鬼神,孟子認為鬼神不存在,但是又要堅持祭祀和禮儀。墨子說,堅持祭祀侍奉你們完全不相信的鬼神。就像在招待不存在的客人。自相矛盾。

非命非樂,非命是在前面理論基礎上提出的針對儒家“天命”理論的相對觀點,人定勝天,事在人為。沒有誰的命運是生下來就被安排好的,非樂是最極端的一條,墨子認為音樂是不好的,要禁止音樂,音樂會貽誤生產。使人荒淫。但當時來說,一是普通民眾也享受不了音樂,二是在那個除了唱歌跳舞沒有其他娛樂活動的時代,音樂確實與荒淫有扯不清的關係。另外,墨家的規矩只針對墨者有制約作用,隨時代發展不會對天下百姓要求嚴格。執政者不觸音律也不一定就是壞事。節葬節用沒什麼好解釋的,基本就是字面意思,要生活清苦,不可驕奢淫逸,人死了,好好安葬就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儒家最早的喪葬禮儀。家中父母死亡,守孝27個月,因為儒家認為母親哺育孩子要27個月,父母去世要還給父母。守孝是什麼,哭喪啊。孔子覺得父母去世君子要內心悲痛,茶飯不思哭滿三年。三年!一棟大樓都蓋起來了。

綜上,墨子提出的觀點包含民主,自由,節儉,自律,和平。完全就是現在的主流社會思想。如果當時墨家成為主流,一直髮展幾千年,現在一定是更先進的社會制度。

再說墨家的科技,算了我懶得說了。。。。

打仗是提升科技最快的一大因素,墨子與魯班一個守一個攻,研究出的那些高精尖你們自己看書去吧。

後來雖然墨家沒落,但墨家精神沒有沒落,所謂俠,就是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