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草根皇帝朱元璋?

人间正道陈德立


朱元璋被称为“千古一帝”。他重情重义,惩恶扬善,整治吏治,为明朝的276年基业夯实了基础。



今天我就来说说这位草根是怎样对待少年友谊的。

据说,朱元璋的乳名叫“重八”,从小无父无母。 他给财主家放牛时,结识了五六个小伙伴。 他们常在一起捉迷藏、摘山果,日子一长,大家都舍不得离开。

一天,一个小伙伴说:“重八哥,咱们就结拜兄弟吧!”

“好咯,”朱元璋满口答应。


按年岁,数朱元璋最大,伙伴们都称他为“重八大哥”。 朱元璋说:“我们现在虽然结成了兄弟,但今后总要各奔东西的。分开年头长了,若碰到一块时不认识怎么办?得有个证物才好。” 大家连声说“好”。 他们找来找去,找到一块木块,把锯成七块长方形,每人一块,保存起来,作为今后对证的凭证。

许多年过去了,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小时候结拜弟兄的那块长方木块,仍用绸缎一层一层包裹起来,交给皇后娘娘珍藏在箱子里。

朱元璋那六个结拜弟兄有两个做了官:一个成了朝里的将军,另一个当了七品县官。还有四个,一个当郎中,一个做和尚,一个染布,还有一个说书。


这六个结拜弟兄经常相互往来,旧情如常,可就是打听不出重八大哥的下落。那个在朝里当了将军的,总觉得皇帝有些面熟,好像重八,但不敢说出来。

有一天,朱元璋的夫人生病,御医医不好,就贴出皇榜,推荐民医进宫为皇后治病。这个将军把这事和他的猜疑向其他几个结拜兄弟说了,大家一商量,就叫将军举荐当郎中的兄弟去给皇后治病,并向他交代:一定要将那块长方形木块带在身边。

朱元璋正在后宫为皇后的疾病焦急,掌宫太监前来禀奏,说是有一位郎中为皇后治病来了。朱元璋一听,高兴极了,马上传旨进宫。 郎中给皇后看病,有意将那块长方形木块压在处方笺上。朱元璋就坐在对面,看他怎样写处方,一见那块木块,顿时勾起了他小时候回忆,连忙进入御书房,拿出那块木块与压纸的木块一比照,果然一模一样。弟兄俩久别重逢,可高兴极了。


当年的兄弟知道重八大哥如今已当上皇帝,都进京向朱元璋讨官做。朱元璋说:“不行啊,你们几个没有战功,哪能受禄?”

他转念一想:“小时候结拜的弟兄!照顾一些也不失结拜情谊嘛!”

于是,要他们第二天到正殿相见。

次日,六个结拜弟兄都来朝见皇上。朱元璋说:“我们各人都有各自的职业,还是各人干各人的行当好。我就封一下这些木块吧,大将军经常打仗,有猛虎下山之勇,就封那块木块为“虎威木”;县官要审理案子,做大堂,不给点厉害,罪犯不会从实招供,就封为“惊堂木”;郎中给人看病号脉,用方木块压纸,就封为“压方枕”;和尚云游四方,敲着长方木,四处化缘,就封为“云板”;说书艺人,怕听书的睡着,一边说书,一边敲打,就封为“醒木”。给人染布要在布头上扎上牌号就封为“染牌”。”朱元璋自己这块呢,您经常用来镇压奏章、呈子,就自封为“龙镇木”。

每年中秋佳宴,朱元璋都会派人将六位结拜弟兄接到宫里把酒言谈,他们的兄弟感情被民间传为佳话。


枫桥夜泊的水五代


对于历史中的朱元璋,我们应该怀有不同的看法,既应该肯定他的功,同时也应该看到他的过。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待一个人,我们应该从全面看待。

朱元璋是贫苦家庭出身,为地主放过牛,也当过和尚,最后因为生活所迫,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起义军反元,最后经过战争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之初,朱元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严查严惩贪官污吏。军事上,实施卫所制。经济上,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奖励耕织。社会中,减免税负,清查户口。文化上,重点抓教育,兴科举等。海外加强文化交流等。朱元璋通过了这一系列改革,使大明王朝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社会局面,史称“洪武之治”。此为朱元璋之功。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屠杀有功之臣,制造了很多的冤案,如: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等,成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而这些机构的肆意妄为和大量冤假错案,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发展,也造成了大明王朝的退步,人们在大街上不敢大声说话,官员不敢大胆进言,致是整个社会人心惶惶,民心所背。在冤案中,被无辜牵连的人数不胜数,往往一人放错,全家或全族受累,致使几万人一起被屠杀。也因如此,最后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灭。这是朱元璋之过。

所以,对于朱元璋,我们应客观的评价,既看到他的过失,同时也看到他的功绩。





孤清冷影


1,先说主席的评价:毛泽东:“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2,要是我说,按个人能力,李世民也要稍逊朱元璋一些:因为李世民是世家,父亲李渊是太原统领,李世民的成功很大程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朱元璋则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家人大多饿死,他给人家放牛,后来饥荒中父母死去,无奈去做和尚,谁知庙里也没有吃的了,大家只好散伙,各奔一方逃命,再后来,加入农民起义军,凭自己的精明和胸怀打出一片天地,直到吞并了陈友谅后,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颠覆元朝,建立并稳固大明帝国,再后来,洪武之治,火烧庆功楼,等等一系列内政外交,无不显示其聪明才智。可以说,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出身卑微低贱,历经艰难困苦,九死一生创建帝国基业的,朱元璋应该说是一个另类。别的帝王,或多或少都有些传承和军队支撑,只有朱元璋,真正从底层上来。

3,毛主席对朱元璋就很佩服:“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就是脱胎于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4,当然,朱元璋也有他的缺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妥善安排孙子朱允文的帝位,以至于后来儿子朱棣和孙子开战,生灵涂炭。

5,这样看来,总体评价朱元璋,一代明君,开国皇帝。在所有古代帝王中,应该属于前几名。


才辰日月


朱元璋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帝王。如果将古代的皇帝做一个排名的话,我认为朱元璋应该名列前三甲。下面将理由做一汇总:

一、起点最低的皇帝

中国历代大一统的王朝一共出现过两位平民皇帝,分别是刘邦和朱元璋。严格来说,刘邦算是一名小官吏,朱元璋是起点最低的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给地主家放牛,后来父母大哥被饿死,朱元璋无奈之下到皇觉寺做了和尚。做和尚期间也被迫外出化缘,风餐露宿形同乞丐。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朱元璋竟一步一步登上了皇帝宝座,堪称奇迹。

二、从士兵到元帅,天生的战略家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义军,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因为作战勇敢,富有谋略,逐渐得到了重用,最后竟成为义军的统帅。随后在群雄逐鹿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多次展现了一位战略家的风采。比如在对抗陈友谅和张士诚的问题上,大部分人主张先进攻实力较弱的张士诚,而朱元璋则认为先打陈友谅。朱元璋的观点是:陈友谅素性骄傲,而张士诚器量狭小,两相比较,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后来的事实证明朱元璋的选择十分正确,如果当时按大多数人的主张,最后夺得天下的可能不是朱元璋而是陈友谅了。所以,朱元璋能从众多起义军领袖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绝非偶然,他是一名天生的战略家。


三、驱逐蒙元,恢复中华

元朝时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它将各民族分为四类,汉人处于最底层,饱受压迫。朱元璋结束了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只是这一份功劳就能称得上伟大二字。

当然,朱元璋建国以后有妄杀功臣的争议,影响了他的形象。

以上是本人浅见,如有不当,望请海涵,如果赞同,请点赞和关注,不胜感激!


淡墨残烟


居功至伟,光泽千秋!

洪武皇帝的一生是相当励志的,因为他是我国历代大一统王朝中,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而且没有之一。从一个忍饥挨饿,沦落到讨饭吃地步的小和尚,成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明皇帝,开创长达276年之久的大明江山。朱元璋一统天下之艰辛,可想而知。

朱元璋当年击败汉族群雄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又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元驱逐出关外。他派徐达北伐,一举收复丢失四百余年的燕辽故地。而洪武北伐,更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北伐战争。朱元璋一举扫除了汉民族自两宋以来的孱弱,建立起一个自立国起便无比强大而刚强的帝国。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此外,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他的后世君臣,自始至终都承载着他的骨风!立国后,他废除了推动近两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进一步推动中央集权的发展。

此外,朱元璋更是铁腕反贪的急先锋。他在位期间,颁布《大诰》,首开民告官之先河。为了根治贪腐,朱元璋不惜连自己的女婿欧阳伦都给砍了。经过朱元璋三十年的苦心经营,明王朝吏治清明,国力强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是为洪武之治。


这些历史要读


历史上的明朝是一个很奇特的朝代,从朱老大(朱元璋)开始就没怕过谁。从张士诚到陈友谅到王保保,他们无一不是被朱元璋踩在脚下。朱老大想跟历史决斗,想超越历史制定了一系列的他认为只要子孙后代严格遵守就能直到永远的规章制度。然而他终究不能超越历史,相反,他越想怎么样历史越往他希望的反方向发展。从废除丞相制度到明朝权利最大的内阁;从宦官不能参与朝政到王振,魏忠贤一手遮天。朱元璋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首先他是一个好父亲、好爷爷。因为自己童年的生活很悲惨,所以他规定自己的子孙不能出去工作,有朝廷养着。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却因为子孙太多有的因为不能出去工作没有饭吃而被活活饿死。尽管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依旧不能否认朱元璋是个好父亲。好爷爷体现在在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把皇位传给皇孙朱允炆,虽然最后结果并没有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往下发展。

其次他是一个“劳模”,从废除丞相制度开始他就在“劳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天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幸好朱元璋同志从小身体素质就不错。可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不行了,内阁就产生了。

锦衣卫相信大家都熟悉,就是朱元璋时代的产物。虽然在后来他一度废除了,但是他的子孙后代用起来特别舒服。飞鱼服,绣春刀,长得还必须帅,这是锦衣卫的形象。之前有一部电影叫《绣春刀》就是讲的锦衣卫的故事。锦衣卫在朱元璋时代是无孔不入,包括大臣们和妻妾们在床头的悄悄话也难不倒锦衣卫。锦衣卫人员出身比较复杂,有和尚、商人、流氓、官员等等。如果被抓到锦衣卫的“诏狱”中,不死也要扒层皮。明代有名的才子解缙就是死在了锦衣卫手中。

在朱元璋时代的官员命运是悲惨的,这跟朱元璋同志小时候的遭遇是分不开的,从小朱元璋同志就不相信官员,而且特别痛恨贪官。朱元璋规定贪污六十两就要杀头。每天官员上班之前就要把后事向妻子儿女交代一下,因为不知道有去还有没有回。相传如果当天朱元璋的腰带在肚子下面那朱元璋就该大开杀戒了。

总之朱元璋的时代,老百姓生活还是不错的,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朱元璋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也为明朝后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忠实粉丝


重八的生平有好几位大佬都说了,本熊也就不废话了。只是简单地说说自己的认知。

朱重八到称帝为止都是与天斗的存在,每个对手都比他当时的实力强,但他手上的好牌太多,最终登上大宝成为一朝之祖。也是历史上首个开创“全民福利”的皇帝,更是全力反贪的皇帝。那么他是不是所谓的“完人”呢?不可能的,毕竟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自身的经历导致其极度重农轻商,他所制定的种种政策直接导致明朝在一百年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收支不平衡,从而埋下“结业”的伏笔。虽说一个朝代的兴衰有太多的客观因素,但他在位时所立的祖训却变成后世所有变革的桎梏。历史上最牛宰相张居正也没能绕过祖训这座“大山”,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守竹园的老熊


不世出的皇帝。虽然有缺陷,比如小心眼睚眦必报,诛杀功臣等,但是纵观在位三十一年,确实是关心民生,以猛治国的开国皇帝。顺便说一句,有些功臣确实自己捉死,不怨朱元璋大开杀戒。朱元璋结束乱世,使国家重新归于一统,以猛治国,使明初政治清明。还是值得肯定。矫枉过正,也杀了一些无辜清廉的官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