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灭掉日本,为何刘伯温极力阻拦?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为何刘伯温极力阻拦?

首先澄清一件事,也是答案。朱元璋确实想灭掉日本,但不存在着太祖经刘伯温劝阻,而不征日本之事。

此事缘起于大明遣日使被杀,继尔惹怒了太祖。但太祖乃开国帝王,虽拨于草庐阡陌,但精于纵横之术、擅用捭阖之道,是个高瞻远瞩、用兵谨慎的明君。

只是没象成祖皇帝朱棣一样,胸怀海权观念(这是历朝历代帝王的见识缺陷)。所以,虽对日本不臣之举恨之入骨,却仅以与日本断绝来往的防御性策略,即“以海禁绝之”。一句话,小打小闹,不搭理你,爷还有大事要办。

根据洪武28年之反复斟酌出台的《皇明祖训》的内容,有15个国家是不可“轻兵兴伐”的,其中就有日本国。

理由是“诸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为何刘伯温极力阻拦?


大意是,此等蕞尔小土,路途遥远,征伐不便,即便灭其国占其土,也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言,况且还难以收服异族的不臣之心。

不过不讨伐,有个前提条件,”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详。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详也。”

大意是,你不侵扰我边境,我也不打你。若滋事寻衅,定结兵征之。实际上,这项告诫后君的祖训,早在洪武2年便出现在《明祖皇训录·箴戒》里了。

可能大家有个疑问。日本杀我遣使,桀骜不驯而不奉表称臣,太祖忍让日本尚有可说,毕竟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征伐岛国没什么经济效益。

但倭寇自元朝至今就屡屡犯边劫财掠物、烧寨焚屋而无恶不作,依《明祖皇训录·箴戒》所言,若不自揣量来犯我边,我天朝上国不是必伐之的么?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为何刘伯温极力阻拦?


这个,咳咳,这个,应该这么去理解太祖的帝王心术了。说到底,太明甫创、尚有北元虎视眈眈盘踞北漠。北元可是前元朝啊,与大明可是有夺国之恨、不共戴天,断无转寰之余地。

所以,北元政权明显是大明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而且,明朝还要先巩固国内政局等诸事要办,再一个,元帝忽必烈曾集结重兵、远涉重洋,半途忽遇神风、功败垂成之前车殷鉴犹在眼前。

是可忍,不是也可忍,何不先忍之,先防住陆上宿敌再说。后来的事实证明,太祖的判断是对的。双方互为攻伐,未果,明朝遂重修长城,沿边设立重镇、卫所而拒北元。


还是明人高岱说得好呀,“夫以当时熊虎之将,席百战之威,其于蕞尔小夷,岂为难克?然于敝中国多矣。彼既不足为中国患则已,又何必涂炭吾赤子而邀无益之功邪?”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为何刘伯温极力阻拦?


其大意是,蕞尔日本落后于天朝上国太多了,不要以为你不可攻克,不过是你的小打小闹不足为患尔,大明不愿意搭理你而已。何必牺牲我中华儿女之宝贵生命,去做打小日本的这档子的赔本买卖呢。

但不要不识相,惹怒了我天朝大明,旦出虎狼之军、夕席百战之威,还不弄你个死翘翘,你奶奶的小日本!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为何刘伯温极力阻拦?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