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总是和设计师吵架,这样的企划部,存不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昨天下午的时候,我们的一位设计师朋友,因为一组活动海报的问题,第三次和老板吵了起来。

老板说她做的东西太花哨,没有突出卖点,根本起不到销售产品的目的。

而年轻气盛的她则表示,是你让我弄的漂亮一点、高大上一点,全都是按要求来的,到头来却责怪我,我还觉得很冤呢。

结果就是二人不欢而散,而她们准备的这次活动,可能又要推迟上线时间了。

老板总是和设计师吵架,这样的企划部,存不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说实话,现在的企业,只要是超过15个人的规模,基本都会自己成立一个“企划部”或是“市场部”,虽说成员不多,但是文案、设计、渠道推广也是一应俱全,而且他们大都是由老板直接管理的服务部门。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把一些创意内容的工作外包出去,因为自己人才是对自家产品、卖点最清楚的人,还有譬如一些活动策划、图文编排等工作,也可以随时由自己人来完成。

但是相应的,有一些棘手的问题也紧随其后。

很多老板喜欢做这样的比喻:把一线的销售人员比作深入战场的兵,企划部门则是生产炮弹和武器的后方补给,这个比喻看似合理,但是你发现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了吗?

我们说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打胜仗,就必须要口径一致,指哪打哪,但是身处战线后方的企划部,仅仅靠着前线传回来的信息,生产他们需要的弹药,这样的企划部,它和你去外面找的图文广告公司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要命的是,做企划和营销的人,对产品、对市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解读和前线人员传来的解读,可能完全是朝着两个方向去的,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产生矛盾。

假设销售人员产品应该主打A卖点,企划部则认为B卖点更好,但自己是服务前线的部门,只好去做A卖点的宣传工作,可是回头围绕A做的方案折戟,企业追究责任下来,等待老板的,就是企划部和销售部的无休止甩锅环节。

老板总是和设计师吵架,这样的企划部,存不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包括昨天我们老板和设计师吵架这件事在内,都引发了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

中小型公司的企划部,究竟该如何发挥作用?


事实上,如果我们来分析一下老板和设计师吵架的原因,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因为被定义成“为前线服务的部门”,所以设计师往往会用自己的职业视角和职业技能来看待问题,当老板和他说把页面设计成高大上,或是吸引人注意时,他会本能的选择向自己从事的职业标准看齐。

这时候,设计师的诉求就变成了页面美观、突出视觉效果,营销转化的任务自然就被下放到了其次。

而我们再看老板的视角时,就会发现,这个诉求刚好是反过来的,销售计划首当其冲,页面是否美观则是第二需求,但是他在和设计师交流的时候,却把他当成了图文广告公司的一员,而并非自己公司的员工。

如果换成你是老板,你会对设计公司说自己的业务要翻三倍吗?

肯定不会吧,因为你只会向他们提要求,要把页面做成什么样子,怎么样突出产品,这样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海报做到最后,最有效的两招就是“Logo放大”、“产品放大”,因为只有这样的办法能满足老板的诉求。

所以说,想要让企划部更好的为公司服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员工”来看待,而非一个老板直接管理的服务部门。

那怎样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员工呢?

老板总是和设计师吵架,这样的企划部,存不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很简单,在沟通的时候,向他们讲述目标,而不是提出要求。

大家在一起工作,一定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的,假如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完成10万元的销售任务,那么大家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完成销售目标。

至于活动页面做成什么样,完全不必去要求,让部门成员自己讨论完成,或者是让设计师自己去找,吸引流量的海报应该具备什么元素,等需要改进的时候,再围绕目标提出要求。

这样就避开了大家在工作时,会不自觉的向自己职业的标准靠拢,进而把公司的目标放在首位。


其次,我们说前线和后方分离的作战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身为企划营销工作者,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在家中“严阵以待”,深入市场,走入一线,这样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换句话说,保持前线和后方的步调一致,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和工作。

我在上一家公司做主管的时候,一周至少保证去一次市场,如果工作不忙,我还会带着伙伴一起去,这是我们了解产品卖点、了解用户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和销售人员沟通的一种保障,确保我们在交流时,没有臆想和猜测的成分。

老板总是和设计师吵架,这样的企划部,存不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最后一点,我想对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企划部成员招聘工作,给出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对于企划部成员的招聘,特别是文案和设计师的引入,一定要用点心,只看工作经验、作品以及专业能力,往往并不能成为录用的关键。

一来是能出来应聘的人,专业技能水平都不会很糟糕,二来则是,即便他们讲了一些专业知识,我们也未必听得懂,比如设计师,在面试的时候和你说一堆PS、AI之类的技巧,可能你的感觉就是“不明觉厉”。

我在之前面试文案和设计师的时候,通常都会问这样几个问题:

你带来的这么多作品中,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一个?他们通常会回答我是这个或那个,接着我会问,为什么最满意它呢?

如果对方的回答是,因为我用了某个最时尚的元素,或者是用了什么技巧完成了之类的,我肯定还会继续追问,那它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效益或改变呢?

说实话,我经历的80%的面试者到这里会突然愣住,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把文案写的很漂亮,把画册做的很精致,而企业的目标诉求,他们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老板总是和设计师吵架,这样的企划部,存不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职业标准是对自己技能水平的要求,但想要在公司自己的企划部门工作,就务必要把公司的目标放在首位,说白了,我们要招的人,并不是一个专业技能很牛的人,但一定要是一个能把企业目标放在首位的人。

其实话说回来,我们每个人都想去一家大公司发展,就像我吧,心中始终都有一个进入“4A公司”的梦想,了解并学习一下高段位的人都是怎么工作的,但实际上大公司的门槛都很高,不是谁都有契机进入的。

但是俗话说的好,“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玩法”,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是由小规模,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大多数人,能为一家有潜力、并且发展好的中小型企业工作,就已经是一件幸事。

这些中小企业的企划部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我将会继续以一个从业者的身份研究下去,而且我也相信,当一家公司的管理和优化能逐渐向好的方向倾斜时,这家公司的发展,必将会迎来曙光。

老板总是和设计师吵架,这样的企划部,存不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