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赵国风采


若大的一个湖,光游两个鸳鸯多没意思,什么鹅呀鸭的一块游多热闹热闹。别以为来湖边的都是看鸳鸯的,人家那是看的热闹。还真没听说过,哪个用字精绝的大家就不让别人说废话。你就看看那个大集上吧,买的多还是卖的多,买的卖的加起来没有看光景的多。这就是了。你除了吃瓜群众,你看吧,你是能买还是能卖,没了人气别说买也别说卖,连这个集市恐怕就没有了。所以,懂与不懂都没有那么重要,几千年的历史,不就是出那几十个几百个诗人吗!一个盛世大唐也就是留下那几百首诗而已!所以,何必珂求呢!容不得人了你写诗又有何用呢:!

有道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懂得归懂得,不懂得归不懂得。不懂得又不会去坏你懂得事。正是这些不懂得人垫基懂得人走向巅峰的!这个你得懂!


秋歌988


我不同意,

写诗不懂格律、平仄就不要写诗,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汉字文化,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有什么不行的?

不懂格律与平仄,我们也没用社会资源去学习,同时也没浪费社会上的一点时间,只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个人爱好。

文化多源化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请不要用专业水准去衡量每一个创作者!每一个业余爱好者,虽然在写诗的格律、平仄、押韵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也是一种个人兴趣与爱好。

现在诗与古诗有很大的区别,古诗对格律、平仄、押韵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古时候,没有飞机、没有航母、同时也没有航天事业,现在写诗就可以加进去。



沧海129345295


看了这个提问,哑然而笑。格律诗始于建安之后盛于李唐,若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的话,那么从《诗经》到建安间近两千年历史长河中便没有诗人了。这么简单的现实与道理,不待辩便知其谬。

需要说明的是,既然有这样的提问,必有其滋生的士让,也拥有以此种理念为傲视诗坛,自为至尊的阳春白雪之人群,在他们眼中无格律即不为诗,自以为掌握了诗歌入门之锁钥,舍余者谁?客观的看格律诗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诗坛上放射出灿烂的异彩,尤以杜甫的《登高》为凌绝之作,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对仗之工整,意境之沉郁,旷世绝代,无出其右者。

说罢格律来历,再看今人格律诗作,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频的感觉。我曾看过当今一著名诗人的诗集,其中之格律诗,从头到底,就一个调子,格律没有问题,韵脚也无问题,也有部分对仗,读起来也还顺口,就是味同嚼腊,不要说一杯老酒,淡茶都算不上。如果格律诗都写成这样,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人一等,指点诗坛的优势。

我认为,诗舒情诗言志,一首诗的优劣只要压韵无问题,重看内容,情调,意境,起承转合即可。不必以格律之枷锁桎梏,无病呻吟,为合格而削足适履,为合律而刻舟求剑了。


双樵\n


不同意!

谁定的破规矩?

我就不懂格律,还平仄不分,但我写我的,碍着谁了?

没扒拉开你眼皮强迫你看吧!没拉着你舌头非让你评吧!没握往你拇指非让你赞吧!

什么,说写得太差硌应看您了,那您长得太丑吓着我了咋算?

别觉得会格律就高人一等,摆一副说教的嘴脸。人家就算胡写,又关你啥事?吃你家饭还是睡你家床了?

以此谬论往下推:是不是说话不好听就不要说话?写字不好看就不要写字?那您都没有鲍鱼燕窝吃,还吃饭干嘛?

呵呵,怼得漂亮!

(重新配图,三分钟速成,不足之处,望海涵)



歪诗邪对劣酒廉烟


 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你问我这个观点赞同不?

如果是课堂上老师提的作业要求,恕我愚钝,我真的不懂格律,那好老师我不写了。

如果说这个观点搁在秦始皇“焚书坑儒”那会儿,我一定叩头如捣蒜地高呼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草包……不不不不不是草包是草民不敢写了,求你给草民留一条生路,别把草民扔大坑里给活埋了!

现在而今眼目下,这个观点我不赞同!

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学术专家,写诗只是为了抒发感受寄托心情,没有占用你的资源又没浪费你的时间更没有给你灌辣椒水也没有让你坐老虎凳让你必须读我们写的诗。

我们读任何一首诗,首先感受到的当然是诗的语言、韵律等形式方面的东西,或平铺直叙,或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但是当我们读完后品味,只有诗的意境才能让我们的内心波澜起伏回味无穷。

诗词的格律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啦,诗词的格律就像我们身上的衣服,文明社会法制社会我们都要穿衣服不可能在大街上裸奔,当然行为艺术家和精神失常者除外。

如果格律是诗词的衣服,那么意境就是诗词的灵魂了。

给稻草人穿上衣服,它还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稻草人,更不可能跑大街上裸奔,因此诗词的格律重要但意境更加重要!

绝不是因为诗词的平仄韵律让读者和作者心意相通,而是诗词的意境让读者和作者因共鸣而心有灵犀。

也不是说一首诗意境重要我们就不讲究格律了,如果你有天赋有底蕴眼里有物腹中有墨,那么你当然可以写出骨格俱佳的诗词来,问题是你食古不化拘泥陈法只有格律意境全无的大作晒出来岂不是东施效颦让古人贻笑大方?

不能推陈出新就不要一味因循守旧,削足适履的后果就是人人都裹着三寸金莲一瘸一拐地追赶现代化进程边跑边喊司机师傅刹一脚刹一脚哀家实在跑不动了!

如果你是专业人士诗词大家,请你帮我修改一下我写的几首小诗,改成你认为有格律的样子,谢谢啦!

《咏柳》

望断春山不是秋,

立尽东风恨难留。

总是多情伤离别,

怕折长条独自愁。

《咏柳》

相忘如何忆江湖,

长亭别后泪成珠。

我把伤心细细裁,

留与春风慢慢梳。

《咏柳》

肯定西风又笑我,

长条折尽泪更多。

只怪当时无心错,

不系归舟乱扬波。

《咏柳》

撩乱春风损细腰,

人前无奈显苗条。

痴狂未必因惆怅,

轻浮如何怕寂寥。


今宵别梦寒


《七绝.月夜梦嫦娥》

偃月凄清碧宇茫,双星冷寂桂宫荒。

嫦娥应悔舒长袖,后羿堪悲痛寸肠。

我欲乘风飞皓月,随君一舞望南乡。

迷离幻影情难禁,独醉黄梁意未央。

格律诗自有它的独到之处。首先它很规范,增加了美感。其次它又像马蹄声一样两两交替,形成抑扬顿挫感。

如果不讲平仄,写成全仄或全平,试问还有美感,还能朗朗上口吗?例如:一去几载恨洒泪,仄仄仄仄仄仄仄。绕不绕口?有美感否?但如果按格律去写,就会变成:一去经年恨断肠,仄仄平平仄仄平。同样的意思,哪个表现更好?显然是格律诗表现得更好!

诚然,格律诗中也有出律的,但只是极少数。就算是出律也是少数几个字,也不是通篇出律。也许是诗人为了意境舍不得换字而故意为之。正所谓瑕不掩瑜,只要通篇不出律仍然不失为是一首好诗。

有人说古体诗不讲格律是对的,但是你会发现就算是古体诗,它也不会犯严重的错误,比如全平、全仄、五连仄或五连平。它也会顾及尊重朗朗上口的美感!

话又说回来,不懂格律不是不可以写诗,而是要区分。如果不按格律来写就不要冠X绝、X律,这样就会被欣赏者也包括讲究格律的人归纳于古风体。因为古风体不受限制,可自由发挥,但前提是必须押韵。写古风体时也要尽量注意和规避全仄、全平或四连仄、五连仄、四连平、五连平。


寂寞高手独倚栏


不懂格律可写古体诗,因为古体诗本身没有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则限制。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不胜枚举!例如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崔颢的《黄鹤楼》、诗仙的《静夜思》、诗圣的《复愁十二首》其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孟浩然的《春晓》……

不懂格律写诗,不必张冠李戴标示“X 绝”或“X 律”。因为律绝和律诗有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则。

其实,律绝和律诗的格律也不难。只要了解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的用字组句原理和启功先生“平仄杆”截句法的基础上知道“替对粘韵”基本规则即可快速掌握平仄格律了。我已有专章图文详解,感兴趣者可关注“诗联创作审美”文化领域创作者号,进入主页有诸如此类的常识免费分享,恕我不再赘述!










诗联创作审美


不懂诗词格律就不要写诗,这句话跟不会画油画就不要画画、不懂微积分就不要做数学题、不会弹钢琴就不要拉琴一样荒谬可笑。

格律诗词只是古典诗歌的一小部分,代表着古典诗歌发展的小高峰,只是诗歌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并非全部。所谓的格律其实也并不深奥,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不脑残,肯下功夫,三周两周就能弄明白;如果有良好的诗歌素养,一月两月,勤学苦练,也能做得象模象样,风生水起。

笔者个人在入住头条以前,从未写过诗,对格律也只似懂非懂。去年入住头条后,在与头条朋友天天玩对联的过程中,努力恶补格律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离诗人水平还相距甚远,但总算能哼几句。

所以我只想说,不论诗歌诗词,并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胸中有爱、心中有情、眼中有泪,任何人心底就一定有诗,就算脑瘫也不是障碍,只需把她化成文字,一定能动人心弦,与人共鸣,收获快乐!

山高休仰止,

路险亦从容。

一介背包客,

今朝我是峰。




云卷飞山


不懂韵律就不能写诗?那嗓子左能哼歌吗?现在诗的形式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也没规定只有中国古诗体、近体诗体才是诗呀?从国外传进的现代诗、散文诗他也是诗呀!如果你不用中文的四声韵去颂读近体诗,只用英文的两声调去朗诵,近体诗的韵律会如何?又有人说了,左嗓子哼曲只是自娱自乐。那么写诗的也都成仙成圣了吗?诗词歌赋,只是一种文字的表现游戏,什么专家呀学者呀只是阿谀和自封的游戏,因为凡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总之,不管有无韵律,只要不做出冠以“律”“绝”的格律就不会被贻笑!不是从沽名钓誉的观点出发,就尽情去享受自乐的游戏!


孤星伴残月103


最近,92岁的妈妈病得厉害,胸腔积满液体,还是1月份抽干净,才三个月时间,又积满胸腔。医生对家属说,老人肺、心脏均已衰竭,已无药可吃,现在排干积液,过一段时间又会积满。我明白:老人的寿辰已不多了,所积的液体全部是体内的精化营养,因无法吸收而成为废水滞留。母女俩坚强面对,沒有悲伤,谈生与死,谈余生,谈逝后,我对老人说:不火化,人家香港沈殿霞死后出巨资拉到加拿大土葬,还有邓姨在美国逝后土葬,我们县委书记爱人逝后土葬等,老人非常果断:不,就火化,一切从简,不通知任何亲朋好友,包括你远在北京大哥一家和上海二哥一家,叫他们不要回来,他们有他们的事。火化后装一盒埋土就了结。听后我感到自愧,还不如一位高龄老人的思想境界,我想等到我90多岁可能更简单,火煅成灰就了事。人的生与死从复杂走向简单,归结于社会进步发展,人们看清明白许多事,不要把自己活得太累,人生一条命,人死一个病,人死一了百了。此时恰逢看到此题: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不觉感觉好笑,这是一个扭着"格律"不放的呆秀才所出之题,可能只会写格律诗歌,对于世间人情,气侯冷暖都无从所知,50年代的气侯与现在比有变化,现在的红白喜事与过去比简单得多,总之现在社会变得人们生活舒心,顺畅简捷,唯有少数秀才们叫嚣诗歌讲格律,对联讲平仄。但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旧的阳春白合则少,人们跟随时代发展已喜欢最简单的生活、学习、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