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武器装备秀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说历史能够重来并且修正其犯下的错误,德国有可能会赢,但是赢面不大,如果以下几点能够修正并且做的更好的话。



一、如果德国能够趁早就进行战争总动员,这很可能会成为德国取胜的关键因素,德国直到1943年才进行全国总动员,之前的经济只能称得上半混合型经济,还没有完全进入战时经济体制,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总兵力不过320万,到后期德国最高总动员能力达到了700万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动员兵力的潜力,从当时西线还有超过一百万的陆地部队戍守防止英国登陆来看,说明巴巴罗萨计划实在是对苏联掉以轻心了。

二、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并退守到敦刻尔克地区,如果希特勒没有下命令停止前进,而是彻底把英法联军逼入死角,不让英法联军有机会撤退,如果这三十多万正规军没了,对于英国有可能是致命的。


三、德国如果足够重视北非的战略意义,尽快控制中东,拿下英国控制的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保证石油资源,德国在进攻苏联时或许就可以有很大的改观。

四、德国如果尽量避免或缓和与美国开战的话。德国与苏联对战已经把每一点人力资源都用上了,是彻彻底底赌上国运的战争,德国与苏联和美国同时对战,就已经标示其失败不可避免,美国在战争期间并没有竭尽全力。

不过可以预料到德国最好的局面就是控制苏联的东部领土并能够成功守住,德国的潜艇切断了美英运往苏联的补给线,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失去反抗能力与德军处于僵持状态。

不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德国还是赢面不大

对于二战来说,战略层次的重要性要大于战役层次,有人会说如果德国早些时候进攻苏联躲过严冬会如何,如果在1942年春季进攻苏联合如何,但是认真来说,德军混乱而低效的后勤使其始终无法对莫斯科发动有效的冲击,莫斯科附近的部队早已对苏军形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原地等待补给,直到十月,足以发动进攻的补给才被送到前线,但进攻发起数日就被消耗殆尽。



公路运输效率低,而重要的铁路运输却因为各种问题几乎瘫痪,在这样的窘境下,不管是增援还是提前发动进攻都会导致补给困难,而早在二战前,斯大林就已经在西伯利亚一带进行了工业转移,苏联在大后方仍然有足够的力量组织人力和工业产能组织反攻,所以说德国脆弱的补给线和缺乏冬季装备依然会成为致命伤。

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并不逊于德国,虽然苏联高层军官在前期有诸多指挥失误,不过苏军的装甲技术出色数量众多,人力雄厚装备齐全,空军在中后期也不处于劣势,一旦进入城市巷战德军的优势就更不明显了。



德国的空军对付英国尚且吃力,而且德国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也没有大规模的登陆能力,美国一旦参战以后,德国就很难遏制美国和英国,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同时与德国作战,资源匮乏的德国就很容易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形!德军既无法穿越英吉利海峡,也无法短时间内击跨苏联,又无法在非洲夺取更多土地,对于贫穷的德国来说,胜利太过遥远!


挚滗画畫紅尘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德国答应二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大概为百分之0.000000001%。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打赢二战不光是军事征服这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德国在二战中如果不犯错误,比如不在敦刻尔克放走33万英法联军,不在6月22日才进攻苏联,不在北非扩大战场,德国就有可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也就赢得了二战。

但是,二战的胜利不单单是建立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战争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搏杀

战争的表面是士兵的砍杀,背后却是综合国力的比拼。

而德国加日本、意大利以及一干仆从国,在综合国力上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美国、苏联以及英国的。

这就意味着德国和这些大国刚正面一定是没戏的。所以德国对苏联采用了闪电战,日本偷袭了珍珠港。

不过这种偷袭的套路只适合于战争前期,帮助德国和日本在敌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但是此时距离战争的胜利还有十万九千里。

而美国、苏联等大国在遭受德日的攻击时,就如同一个被猛然拍到地面的乒乓球,在触地后,只要这个乒乓球没有爆裂,那么它会弹跳地更高!产生更为强大的能量!

所以莫斯科会战后的苏军越打越强,而珍珠港之后的美军则很快在中途岛海战中获胜!

因为综合国力强,这些大国能够经得起德日的突然打击,然后在付出比德日数倍的代价后,依然能够取得胜利。用一句比较夸张的说法:“我有源源不断的士兵冲上来,而你却已经没有了子弹”。

因为综合国力强,在战场上美苏可以以损失多名士兵杀掉敌军一名的交换律作战,而德日则不可能从一比多的巨大优势中取得胜利,反而是越打越萎靡,最后被耗死。

二战打到1943年,德国已经筋疲力竭,不得不进行全国动员。因此,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德国不可能取得二战的胜利!

2、法西斯战争具有不可持续性

法西斯上台是希特勒的阴谋,更是资本大鳄的阴谋。

“凡尔赛体系”给德国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屈辱,让所有德国人都充满仇恨,这种仇恨被希特勒利用起来!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德国也遭受重创,超过800万人实业。危机的蔓延让所有阶层充满了失望,所以各种各样的思潮开始涌动,来自苏联的无产阶级思想开始趁机在德国壮大。

此时的德国民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失望的资本大鳄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带领德国防止被苏联赤化,于是他们选择了极端的法西斯领袖希特勒。

应该说,希特勒很符合这样的要求。他团结无产阶级,拉拢小资产阶级,镇压工人阶级,使共产主义在德国失去根基。随后希特勒以国家担保发行债券,要求资本家购买,获得大量资金。

在获得资金后,希特勒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经济的恢复中,很快德国修建起了高速公路网,军队大规模扩编,军事工业欣欣向荣。

经济的恢复让德国人看到了希望,所以希特勒的支持率更高,通过大型工程的建设和军队的扩充,德国的失业率不断下降。

但是疯狂开动的工业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这是德国国内无法满足的,所以德国开始想周边扩张,于是吞并奥地利、兼并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

不过敲诈勒索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不是谁也吃这一套,所以在碰到波兰这颗石头时,希特勒不得不动用战争。

而一旦开战,就只能不断打下去。

  • 首先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土地、人口和资源,解决了当下的资源和市场问题,刺激了国内经济,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就让德国不得不继续扩张,维持这个链条的循环。

  • 其次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致使国内劳动力大幅减少,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国内的生产将会处于严重困难的局面;

  • 最后战争转移了国内的矛盾,但是一旦国外战争受阻,或者遭遇了巨大的失败,不能为国内获得更多的市场和资源,矛盾就会重新回到国内,且更加猛烈。类似于庞氏骗局,一旦底层会员无法满足上一层的要求,整个链条就会轰然崩塌。

所以,德国的战争是不能失败的,但是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德国的失败是必然的,所以这对于德国来说就是个死循环。随后的结果只能是玉石同焚,大家一起完蛋。

3、德国的对手是全世界

希特勒维持自身地位和德国凝聚力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战争,且是不断取胜的战争。

但是,一旦战争受阻或者遭遇失败,希特勒的地位就会变得岌岌可危。

  • 首先是资本大鳄们对希特勒感到失望,因为战争没有带来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

  • 其次是小资产阶级的失望,希特勒的战争不仅没有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反而因为战争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会选择离开;

  • 最后是工人阶级,希特勒承诺的工人福利是建立在对外掠夺的基础上的,而一旦掠夺受阻,这些福利就难以落实,工人阶级自然开始离心;


所以不用美英苏等国来消灭希特勒,本国的各阶级就会革了希特勒的命!

希特勒的发展模式,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缓解也不可能,而是典型的饮鸩止渴,希特勒能做的,就是通过战争,让这场更大的危机推迟几年发生,越晚越好。

战争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德国发展的困境,比如资金和资源,但是却加剧了国内的供求矛盾,导致危机蕴藏了更大的能量!

所以,希特勒的泡沫迟早有被戳破的一天,这是希特勒无法避免的结局!

另外,由于希特勒的对外掠夺的本质,导致希特勒几乎和全世界成为敌人。日本作为德国的盟友,并没有对德国的扩张形成实质上的帮助,反而是处处掣肘,时时帮倒忙。比如在莫斯科战役期间偷袭珍珠港。

至于猪队友意大利就更是如此了。

而即使希特勒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美英苏等国都被打服了,希特勒还是需要面对和日本等盟友的火并。加上占领区此起彼伏的反抗,希特勒赢得二战胜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历史已经证明德国输掉了二战,所以,这种打赢整个二战的可能性太低了,基本为零的,其实这个题目可以换成德国打赢苏联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如果德国能打赢苏联的话(不用彻底干趴,能把苏联彻底赶出欧洲,并且保证自己的绝对掌控就行),占据地利、人和,然后整合整个欧洲的资源,逐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那么是有可能以欧洲大陆为基础,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势力的,不说一定能打赢,但是保住整个欧洲应该时有可能的!

然后再来看看德国有没有打赢苏联的可能,额,历史已经证明了没有,我这里说的再多也仅仅是假设,真要说有打赢苏联的可能,也是在莫斯科战役之前(巴巴罗萨战役虽然是个失误,但是起码没有苏军打得那么难看吧),在此之前德国看起来还真的有干掉苏联的可能,而德国对苏战争的失败,其实就是在莫斯科失利之后开始的,德国从那时起的对苏战争基本上就是举步维艰了,然后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又打的一塌糊涂,完全失去了所有的优势,再加上盟军的介入,就注定了德国在和苏联的战争中失败的后果!

其实德国对苏联的失败是注定了的,前期打的还好,把苏联红军各种花式吊打,(这个也跟苏联红军经历了大清洗有关),后期的德军就感觉开始飘了,自身就出现了各种战略失误、战线又拉的太长,完全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打个锤子哦,科尔松和库尔斯克战役,这是老天不帮德国,失了天时;而在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战役中的一塌糊涂,是德国佬没了地利;至于最后的人和都没了,则是元首自己的独断专行,比如巴巴罗萨战役、冬季风暴行动等,这些失利加起来,强大的德意志军队最终还是扑街了!

因此,德国佬注定是熬不赢苏联的,有人会说苏联没有盟军的援助肯定打不赢德国,省省吧,苏联开始反推的时候盟军的援助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因为盟军(主要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签订相关的援助协议是在1942年的6月11号,在此之前也就只有英国给了苏联一点帮助,所以,盟军对苏联援助的大头,都是在正式的战略大反攻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苏联,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盟军的援助,苏联也不一定会输给德国,因此,德国同样没有打赢苏联的可能性,也就没有赢得二战的任何可能了!


哨兵ZH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为30%吧,毕竟德国如果能够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五国之后就自己停止扩张的话,那么在防御作战中抵抗苏联的打击并没有太大问题,只要不去主动的招惹苏联和英国、美国,德国或许还有机会获胜。

图为二战德国的势力图,蓝色部分是德国占领土地和德国的盟友。


但是实际上,历史并不能假设,历史有他的偶然,也有他的必然,德国的扩张失去了限制和上限,并非是因为德国的力量太强大,而是因为德国的需求难以填满,德国想要去主动的进攻苏联,因为德国认为就算是德国不进攻苏联,苏联也会攻击德国,而实际上苏联也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如果德国不趁着苏联在比较虚弱的时候就去率先进攻,那么等苏联在1943年做好战争准备后,就难以对付了。

德国工业发达,可以在二战就制造出虎式坦克这样的重型先进坦克。


当然,德国和英国的作战也是很那避免的,首先法国是英国的主要盟友,用来制衡欧洲大陆上的德国,而法国自己还建立了小协约国组织来对抗德国,这是一战后法国建立的小型军事同盟组织,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三个环绕德国的中等国家,本来这样的国际秩序是德国难以打破的,可是德国竟然吞并了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小协约国国家,而且还把罗马尼亚纳入自己的阵营。

德国的工业能力强大,但是战争的后劲不足,因为德国还是很匮乏各种战略资源的,比如钢铁和石油。


因此,德国必然严重的打破了欧陆平衡,英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必然采取对德国强硬的措施,英国可以仰仗自己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封锁德国的海域,使德国被困在欧洲大陆上,这样的局面下,德国想要打破封锁就必须要想办法在海上和空中和英国决一死战,这都是国家战略利益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必然的结果,是难以避免的。

德国很难收手,因为如果德国不去进攻,别人也会进攻德国。


所以,德国也许想在吞并五个国家后收手,但是德国周边的几个军事强国和历史是不会允许德国这么安然和平稳的就消化掉战争果实的,因此,德国二战战胜的可能性只有30%,不能更多了,而如果考虑到历史必然性的规律的话,那么德国的战胜可能性就只能为0了。


海事先锋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众所周知,上个世纪20年代那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遭逢劫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政府头头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这时候法西斯势力趁机在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上台,三国联手,想以对外战争,人种屠杀的的方式结束国内的颓势,这既是二战爆发的原因。

当然结果大家都清楚,在轴心国的压迫下,中苏美英法等国组成同盟国,经过数年苦战,付出5000万人的生命之后终于大败了法西斯集团,挽救了最后一点人类文明,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二战是德国胜利,或者说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德国胜利?那是作梦

所谓打仗,其实打的是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先后对法国、英国、苏联、美国开战,盟军这四大国随便拉出一个,国力都不在德国之下。盟军还团结了加拿大、印度等国出兵参与对德军作战,而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除了可爱的意大利人至少还有数量相对可观的军事实力外,就只剩下比方芬兰、罗马尼亚此类何足挂齿的仆参军。一对四,你说德国有胜利的可能吗?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难道到现在为止,还有人认为德国🇩🇪有机会赢得二战吗? 必须要明确一点,像世界大战这种规模的战争,拼的就是国力,尤其是在战争进行到相持阶段之后,谁的肉厚,谁就能取得胜利。

那么,在此不妨列举一下法西斯一方和盟军一方的综合实力对比:






由于法国在一开始就被德国用闪电战击垮,所以不算入排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仅仅战斗机的数量,美国一国的数量就多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而坦克的数量方面,仅美国一国就多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苏联一国也多于德意日三国的总和。而这仅仅是军事装备方面,还不包括兵源数量。 所以说,在硬实力上,盟国是远远要强于德意日的。

除了纸面的数据之外,战争潜力也很重要。众所周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纪上收到美英法等战胜国的抑制,但后来美国为了保持欧洲大陆的平衡,英国也为了防止欧洲大陆上法国一家独大,所以两国大量对德国投资,使得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经济的恢复,完全依赖于美国英国资金的注入,换言之,其对外依赖性很高。一旦外国撤资,其经济将受打击,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的确受到了眼中的冲击,而希特勒之所以能上台,二战之所以能发动,也是因为经济危机中德国收到很大冲击。 所以,德国走的路线就是用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用抢掠别国,来缓解本国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其所有的战力都是即战力,而根本没没有后备力量,战争潜力极弱。

反观盟国的美苏两国,美国由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再加上战争初期大量倒卖军火,经济实力全球第一,再加上其齐全的工业链,虽然美国在开战前只有10万陆军,坦克飞机等装备数量甚至不如英国,但一旦开展,其可怕的生产能力便显露出来,仅仅一年时间,其装备数量暴增几十倍;而苏联由于其体制,也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而且其生产效率极高,所以在战争初期,苏联虽然一度败退,但其拖拉机厂能在一夜之间变成坦克生产厂并大量生产坦克,这种生产能力也是德国无法匹敌的,所以,尽管德国的坦克质量远强于苏联,但凭借数量优势,苏联还是占了上风。


综合实力以及战争潜力的巨大差距,注定了德国在这种旷日持久的世界性大战中无法取胜。即使德国趁着欧洲的英法苏毫无准备,曾经一度大败这三国,但其国力的透支,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德国东线失利开始,已经说明其转移国内矛盾的失败,因为这种转移矛盾的战争,只能胜,不能败,于是,出现了施陶芬堡等人刺杀希特勒的事件。

可以说,德国自从选择与整个欧洲(包括苏联)为敌,并且将意大利这种水平的国家当做队友时,失败就已经是百分之百注定了。东线失败之后,虽然每场战役打得都异常激烈,但各国领导人都知道,希特勒已经在做最后挣扎,虽然盟国还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是,胜利,已经注定。


庭州行者


如果按照历史中的战略的话,打赢二战的可能性为零,怎么调整战术打赢的可能性都是零。

客观来讲,英、法如果战术得当,单独拿出来跟德国是可以拼一拼实力的。苏联和美国的实力要比德国强很多,而二战德国居然一挑四,就这个还能撑上好几年,已经算是个奇迹了。

除非德国在1945年之前搞出原子弹,否则没有任何战胜的可能。而盟军会拼尽全力阻止德国的核计划,所以打赢的概率还是零。

德国想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只能依靠改变战略。

德国在二战中的战略简单的讲分为几步——

1.蚕食欧洲:包括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荷兰等国家。

2.闪击英法:迅速灭掉法国,跟英国开战并差点团灭了英法联军。

3.闪击苏联:从这里开始,德国走进了无底洞,德国根本打不过苏联。

4.对美国宣战:珍珠港事件之后,德国对美国宣战,两大阵营正式形成,二战全面爆发。

5.被围殴:东面刚苏联,刚不过。西边被英法美爆菊花,两下夹击,终于凉凉。


其实复盘一下德国的战略,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在于进攻苏联。

很多朋友说德国应该在西边搞定英国之后再进攻苏联,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德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主动进攻苏联!


二战中一个德国军官,带着他的情人在本土度假,面前一副世界地图。他的情人问:“亲爱的,德国在哪里?”,军官给他指出来德国在欧洲的一小块。他的情人又问:“那苏联呢?”,军官给他指出了亚欧大陆北部的一大片。他的情人惊呼:“我的天啊!!元首看过这幅地图吗?!”

苏联比德国大太多了,战略纵深横跨半个地球,战争潜力无与伦比,德国根本吃不下苏联。

虽然一直有人说苏联想主动进攻德国,但是从苏德战争前的分析看,苏联数次阅兵向德国示强,为的是让德国知难而退不打他。苏联能让德国不主动打他就很高兴了,主动进攻德国,在当时大概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德国不跟苏联开战的话,专心对付英国,,,很难说结局会如何。

英国靠着强大的海军,反登陆也许能成功,反攻欧洲大陆是不用想了。

而就算美国参战,没有东面苏联的牵制,靠着英国美国想搞一个诺曼底?门都没有啊!

诺曼底登陆时,德国绝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对付苏联上。而德国军队对于抵抗盟军也没有多么上心,德军内部有一句话叫做“向东死死顶住,向西直到美国人踢我们的屁股”。德国对西线的防御远远没尽全力。就是这样,西线现场打的也不是十分顺利,德国甚至在穷途末路之时组织的一次阿登反击战,差点又制造一次敦刻尔克,并造成了美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伤亡。

如果德国全力防守太平洋沿岸,盟军根本不会有机会登陆的,更不可能光复欧洲。


那如果苏联主动进攻德国呢?

那更不用担心了,因为那时候西方的威胁就不存在了。

英美各国,对苏联的担心远强于对德国的担心。二战中跟苏联联合只是因为德国太生猛了而已。如果苏联主动进攻德国,那么“反人类的法西斯政权”的帽子一定扣在苏联头上。英美支持德国死顶苏联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据说铁血宰相俾斯麦死前,曾经嘱咐兴毛奇和鲁登道夫元帅——无论如何不能让德国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结果他死后十几年,德国在一战中就陷入了两面作战。结果二战中又不吸取教训,再一次陷入了两面作战。只能说德国的战术水平虽然高,战略水平还是要学习一个啊!


小约翰


有人说德国不可能赢得二战,这句话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很简单,假如德国不打苏联,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德国已经赢了?

要讨论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先明确达到何种战略目的才算赢?

以下不妨来进行条件假设:

一、如果要打赢美国才算赢,那么可以说德国毫无胜算,德国不可能赢。

二战最关键的转折点在于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直接向轴心国宣战,轴心国的失败成为必然。

二、如果德国和日本东西合击前苏联,德国打赢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几乎已经触摸到了胜利了。无奈,最后时刻功亏一篑。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与苏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也跟英美的牵制和直接的援助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英美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苏联是撑不过去的。如果没有英美的援助,德国很可能赢了 这场战争。

再来一个假设,假设日本选择跟德国一起摆平前苏联,那么前苏联极有可能无力在东西两端对抗德日的进功,前苏联失败将是大概率。前苏联之所以最后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跟前苏联从东线抽调大量兵力支援西线有关。斯大林之所以敢赌,他赌得就是日本不敢进攻苏联,斯大林赌对了。

德国的失败在于胃口太大了。如果德国在取得一定的战果之后选择巩固已有成果,德国胜率是很大的,毕竟德国在战争前期几乎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可能正因为前期太顺利了,导致德国胃口越来越大,野心越来越膨胀。另外,轴心国之间合作也出现问题,战场分配,利益分配都出现问题。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过早参战,这对于轴心国是十分不利的。可以说,是野心的过度膨胀导致了轴心国的失败。

二战也给全世界提了个醒,摧毁世界的不是天灾,不是人类的无知,而是人类的贪婪。只有有效抑制人类的贪婪,世界才能和平,社会才能和谐。


手机用户中华人168


看到前面的几个回答,充满了各种计算。

如果依靠单纯的数学计算,就可以判断出战争的结果,那么拿破仑对俄国的战争,志愿军在朝鲜的奋战,都将会毫无意义。在前者,拿破仑是集中了整个欧洲大部分的资源,而沙皇只用一个不靠谱的英国盟友;至于朝鲜战争中,双方的实力差别更大,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志愿军那点可怜的物资和装备,对比起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属于是叫花子和龙王爷斗宝。

战争不能靠数学计算,在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战争论》,以及若米尼所著的《战争艺术概论》中 ,在19世纪中期的军事理论家,都明确的指出,依靠数学的计算,是不可能判定战争结果的。

在德国发动的二战中,希特勒等法西斯狂人,也不是单纯的傻瓜,人家就不会做计算?希特勒还号称自己精通“军事经济学”呢。恰恰相反,希特勒已经在多次被认为不可能的战争中,保持了全胜了记录。

消灭军事强国波兰,德军只用一个月,英法两国保证的对波军事支援,还没来得及出发,战役就结束;德国消灭世界第一陆军强国法国,只用三个月时间,其实在德军突破马斯河防线的那一刻(战役第四天),战斗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如果回到当时,还有几人敢于大言不惭的说,德军也就这样,没什么了不起。

依靠在19世纪时,就被证明不靠谱的数学计算,是推不出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的。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回到当时的历史时刻,估计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概论上至少也要超过三成。

可是丘吉尔应该不太同意三成这个估值,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如果美国不参战,我们大英帝国就亡了;如果美国参战,事情也许还有转机。

嗯,在丘吉尔心中,可能是五五开吧。


圆窗观点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这要看怎么定义“赢”,如果到英、美、苏都己对德宣战的程度,德国不可能赢,失败是注定的。这不用多说,历史已经证明。

现在很多军迷议论的,有几个战略节点,如果德国做到了,可能不是最终失败,能“赢”二战,那么分别列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和日本结盟或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不向美国宣战。

与日本结盟,德国战略考虑是用日本这个在亚洲己先于德国“搞事情”发动战争的亚洲第一军事强国牵制苏、美,让德国在欧洲的战事减轻压力。美在亚太有重多利益,日本的扩张会让美国小心的提防着日本,而无暇或至少分散兵力。苏、日之间有深刻历史矛盾,就算不夹击苏联,让苏联有后顾之忧,也是好的。所以结盟是上选之策,德国并没有犯错。偷袭珍珠港之举,不是德国控制得了的,但偷袭之后德对美的宣战也没有错,一是美德之间实际对立己形成,宣战不宣战,只是一层纸,宣战后对美之商船、军舰就可以给予攻击,对英国形成巨大压力,让美形成两线作战,同时让日本方更全力攻打美在亚洲地区利益,让美形成两难选择。

而美国的选择有二点出乎德的想像,一是参战后选择先欧后亚的战略顺序,二是与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结盟,并给予苏联大量援助。这些都是德国方掌控不了的,与德宣战与否并无关系,战争走到那里了,这是必然结果。

二,不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或提前几月发动,不要拖到冬天,输给莫斯科的严冬。

这都是用二战结果反做的“事后诸葛亮”的推演。灭掉法国后,进攻苏联成为德国必然选择。苏联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高速发展,如不在攻下西欧,军力几无损伤,士气正旺时进攻苏联,而是让苏联再备战几年,德国就算把占领区的能量全部消化为已所用,依然无法和苏联对抗,(这点上看看地图就明白),趁苏联备战不足,军队受肃反影响严重受损时,灭苏联正是时候。这是战略决策方面的问题,德国也没犯错。

战术方面,初期对苏战役的顺利,超出了德军指挥部想像,后勤补给出了问题,但推迟两个月进攻苏联并不是其主因,只是推崇德国的一些人找的借口。其次就算是攻下了列宁格勒、莫斯科,也不意味着灭了苏联,赢得了战争。先不说拿破仑也攻战了莫斯科这样的历史,就说斯大林也做出了放弃莫斯科的决定,一度就差点登上了撤离的汽车。为备战德国,苏联早有准备,将大量工业搬到了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莫斯科就算失守,只是相持阶段来临会晚一点,战线停在那里的问题,这是苏联拥有巨大战略纵深所决定的,如同中国抗战,丢了上海、南京、武汉、太原,还有西安、重庆、昆明等一样。德国无法通过战争来消灭苏联政权,或消灭苏联的抵抗意志,就注定会输。

三,先灭英国,再攻苏联。还有不放走敦刻尔克英法撤退回英国等言论。

这更不值得一评,这是对二战情况根本不了解的人的YY。德之能力,是过不了英吉利海峡的,不多说,自己去补知识。敦刻尔克那点人马,在二战的战役规模看,更不值得一提。

德国发动二战,就注定失败。如果说要“赢”,也许有几个时点或条件,一是与苏联瓜分波兰后,停下侵略脚步,与英法苏溝和,成为英法抵御苏联的桥头堡,如同现在欧洲一样。好处是基本恢复了一战前,德国的领土和国际地位,慢慢发展也许会成为西欧“领袖”。

二是战领西欧后,与苏联取得战略互信,保留英国为条件与美国签订和平协议。可这个条件能否达成,并不在德国一方,要看美、苏怎么想。最可能成功的协议是联英、美,抗苏联。结果可能几年后,苏德仍有一场大战,苏联对耗后,英、美得利,法国复国,德国退回原点。不知这样算不算“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