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4个月,30岁的我还想一次过三科?我是疯了吗?

距离2019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仅剩4个月!2019年,我有机会考过三科吗?当然!一定!必须!

私信回复“资料”或点击文章下方“了解更多”即可免费领取10G中级会计资料包!

01

4个月过三科经验分享

生活总是推着我们不断向前,有些没想到的事情可能就顺其自然地发生了。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选择学习会计,没想过会在会计考试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更没想过能在4个月内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没错,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位4个月过三科的同学经验分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首先,心理战术。

还没有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进度缓慢无非就是心理作祟,给自己找了很多的理由和接口让自己松懈。最常见的理由无非是没有复习时间,每天学习时间太有限,周末想休息;考试本来就有运气成分,赌一把,去裸考,反正复习了也没用;内容太多,开什么玩笑,已经来不及......

其实我们缺乏的无非是一种动力与压力,而这种力要么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可能我们并没有),要么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选择参加一些培训班或者在一些微信群和QQ群里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多探讨,也许讨论过的某个知识点就会出现在考卷上,当然参加培训的效果会好一些,更多技巧的传授与重难点的把握,可以节约部分时间,其实也多一些有效的学习时间和相互的监督。

2、其次,学习经验分享。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自己考中级的时候,对于《财务管理》的内容与公式,真的是醉醉了,但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重点的把握能力比较强,如看书的过程中觉得股票价值估算的公式很重要,就会暗暗想出一些小方法记住,避免自己死记而在考场回忆不起来,尤其是在客观题做题时技巧性更强,也是得分的关键。

而在方法学习上,除了大量做题之外,更需要共同的讨论和交流,当然一些网络课程和面授课程能够交给我们一些方法,但是一定要在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练习,才能化为己有。

3、最后,单科学习。

《中级会计》更注重的是主观题,因为客观题也是在主观题的基础上去得分,有些相对来说较难的难点,如报表合并等,考试的概率小而且花费的时间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一些易错点还是要加以把握,如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转化等;

《财务管理》更注重公式的运用,很多公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记忆上一定要注意方法,而且公式数量众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重点公式加以记忆与练习,对于一些文字性的知识点一定要理解性记忆,这样客观题的得分率会大大提高,就减少了做主观题的压力;

《经济法》一定要注意区别记忆和大量练习,这也是最无奈的一门科目,如果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看过书,建议报个培训班学习下,不然记忆压力太大,真的是很伤神,还会大大影响其他两科的复习。


02

这么学习,中级三科妥妥的


4个月过三科看似很有诱惑力,但有个前提,你需要做好如下规划,才能妥妥地实现目标:

1、储备充足的学习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考中级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时间和精力的积累。

建议计划拿出240个小时准备三科:

其中,140个小时准备逐章学习阶段(2个半月),即基础学习阶段,此阶段是备考的关键攻坚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大的,也是能否过关的决定期。

70个小时准备习题阶段,此环节着力于查缺补漏,基于基础阶段的知识点积累,以练题的方式进行跨章节知识点串连、系统、对比整理;

最后30个小时留给模拟阶段,最低模拟五套试卷,此环节是临考前的关键热身期,其目标在于将前两个阶段积累的知识点调整为考试模式,为最终的临门一脚摩拳擦掌。

2、坚持每天学习

坚持每天至少学习2个小时,不要搞集中突击,会计这门课的知识点过于的繁琐杂乱,经常记前头忘后头,记后头忘前头,必须抓住遗忘周期规律及时巩固记忆效果,而常态化的时间储备是唯一法门。

哪怕临睡前翻上一眼,既可落实计划图个心安,而且还有助于睡眠,何乐而不为呢?


只剩下4个月,30岁的我还想一次过三科?我是疯了吗?



3、树立必胜信心

大家都是普通人,谁也不比别人多出一个脑子,凭啥人家能过,我就不能过?这又不是神舟飞船选宇航员非得万里挑一的折腾,我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下去,水到渠成,成功只是个时间问题,这跟炖牛肉一个理儿,想炖熟炖烂,那就慢火一直咕嘟着,我就不信它不软!

4、会计晋级是一种社会担当

无论企业是干哪一行的,其经营活动本质上是资金在运动,而会计就是这个资金运动的记录者、传播者,即本质上,会计就是一门经济语言,负责这个经济社会的沟通职能。

小到一个企业的财报信息,大到一个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离开我们会计,全社会就相当于聋了,如此关键地位赋予我们崇高的职业荣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