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在东京大学演讲时,为何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张静琪


1924年辜鸿铭在日本发表了《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strong>》,通篇似乎在歌颂日本,尤其是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日本仅仅是为了保持本国以及从中国继承过来的民族精神而去利用西方现代文明的利器的话,那么非但不会让日本西化,同时还可以防止中国的西化,并且最终凭借着日本的努力将明治之前日本保存着的纯粹的中国古代文明重新带回到如今的中国。这也是历史赋予日本的伟大使命。

如果仅阅读辜鸿铭先生的《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一文,会认为这是和汪精卫一样的精日分子,可是了解他的其他著作和从事的一些行为,可以理解辜鸿铭在作这篇文章时内心的唏嘘与“恨铁不成钢”的慨叹。

辜鸿铭是清末哲学家、国学家,学冠中西,精通、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生于马来西亚,出过国,留过洋,先后在德国、英国学习过西方的文化,拿下了13个博士学位,可以说辜鸿铭的前半生接触的就是西方文化。

25岁的时候遇到马建忠,长谈之后,细想180度转变,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从此直至先生去世,依然孜孜不倦的为发扬“中华文化”而努力,曾将《论语》《中庸》《大学》翻译为英文在海外发行,誓将国学文化发扬到世界各地,可惜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幻梦。

29岁的时候来到中国,成为张之洞的秘书,也就是《走向共和》中我们熟悉的“汤生”,看电视剧时很多人一定觉得这位“和英国领事对‘侵略’一事的对与错进行辩论”的文人是个迂腐,甚至会觉得可笑,然而了解了辜鸿铭的一生,更多是觉得“可敬”。

命题人问道“辜鸿铭在东京大学演讲时,为何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能断章取义的看这一句话,现将演讲重要段落摘录如下:

1、如果将这朵美丽的蔷薇花比为日本的话,那么,培育出这朵花的肮脏的泥土就可以说是中国,而那朵一度陶醉于自我的蔷薇及其被插入其中的花束就是现代的欧洲文明……小瞧法国人的英国人也不去想一下,如果追本溯源的话,他们那些所谓最优秀、最高雅的仪态风度,其实还是从法国传过来的;

2、如今的日本人也瞧不起中国人。事实上日本之所以可以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完全应当归于向中国人学习的功劳,虽然有很多日本人不承认这一点。现在日本人也认为他们不管是在气质还是在人格上都要优越于中国人,实际上这些却并不是日本人本身固有的东西,而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

3、其实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当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保持着,但在中国却已经失传大部分了。中国的文明在唐代就如同是盛开的鲜花繁盛到了极点。后来到了元朝,因为蒙古人的侵入,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被蒙古同化了,他们接受了蒙古人那些粗野龌龊的东西。而在今天的中国,真正继承了中国文明的精华的就只是浙江和江苏这两个省区,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在蒙古军入侵时,宋朝皇帝和一帮贵族逃到了浙江的杭州一代,这就让纯粹的中国文明在这两个省份里得以保存下来。

4、为什么中国人在西方国家入侵的时候,连一点点招架之力都没有了呢?那是由于在所谓共和国的当代中国,中国文明里的“精忠报国“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那儿只剩下”忠“、”孝“那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枯燥乏味的文字了。而在日本则不一样,日本受过教育的阶层(也就是所谓的”士“),真正地吸取并且保留了中国文明的精神以用来“尊王攘夷”;

5、与其说明治初年的武士们奋斗的目标是使用西方现代文明的利器,倒不如说是为了阻止住欧洲人侵入的脚步,以免日本遭受他们的践踏,以免日本遭受西化;

6、 有人曾问过我,为什么我如此讨厌西方文明。在这里我要公开说明一下,我讨厌的并非是现代的西方文明,而是现代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现代文明中的利器这一方面。欧美人所使用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科技成果的途径,完全是错误的,是不应当受到赞誉的;

7、最后我要告诫一下如今的日本,使用现代西方文明的利器绝对不能是唯一目的。我已经多次说过“这样与其说是要让日本西方化,还不如说日本的目的刚好与此相反,是为了让日本的国民免受欧洲人的践踏。不单单是为了保护真正的日本精神即大和之魂,也是为了让东方精神得以永存”。

其中包含了“崖山之后无中国”的一些日本人创作出来的理论,通篇虽然在“奉承”日本,但是通篇结合外国友人的理论和《圣经》的引用,更多的是对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无奈,以及对西方蛮夷文明的摒弃,这是辜鸿铭的“中国文化中心论”的侧面表达方式。

个人是这样理解的:辜鸿铭敬奉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由谁传承不重要,甚至是不是中国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承的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只要从内心引至外在都是奉行的中国文化,那么他就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不分国度,代表中国文化本身。

所以《走向共和》中慈禧对英法美德等十一国宣战,张之洞派辜鸿铭一个人与英国领事谈判。辜鸿铭以一孱弱文人的身躯,孤身赴会,在是非的问题上和英国领事针锋相对,但是却忽略了“两国实力相当,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实力悬殊,力量就是外交”的人性之道,可以说是文人的悲哀,也可以说是令世人最值得尊敬的气节。

最后谈一点自己的想法,网络上遇到不管是演讲中辜鸿铭先生偏激的讲到“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还是鲁迅先生也曾讲过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看似荒诞不经的论调,大凡都是鄙夷摒弃之声,进而对此二人进行攻讦。属于以今观古,时代局限性不同,代入辜鸿铭和迅哥所处的那个时代,那种无力感如巨浪滔天般袭来,就不会随便冠之以“精日”“精西”之论调了,其本身都是为了“救中国(文化)”。

史味人生


其实这句话的原话出自辜鸿铭《中国文明的复明与日本》:

“其实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当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保持着,但在中国却已经失传大部分了。”   

要弄清楚这句话的出处,首先推荐去看一看这篇演讲的全文,而且应该弄清楚辜鸿铭其人。

辜鸿铭是晚清时期在文化上极其独具一格却也颇有造诣的学者,在新文化与旧文化激烈碰撞交互的思想混乱时期,他主张维护帝制,尊崇儒家思想;但他同时也熟悉英、法、德等十国文字,年少时旅居异国,英语写作水平极好,是一个“与西方文化倾情交欢以后选择回归中国文化”的人。   

而想知道辜鸿铭为什么要这样说,就还要了解他对于中国和日本在文化血统关系上的看法。辜鸿铭的想法是非常典型的汉族中心论,对于蒙古和满蒙的入侵视作对中华文明的侵略和破坏,认为宋朝君民最后逃到的江苏和浙江才保留了“真正的中华文化”。

简而言之,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这种意思;而日本的文明从唐朝学习继承而来,没有后来被游牧民族侵害,从而能一直以中国文化的学生身份长期存续下去。   

他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如,从唐朝传播过去的饮茶习惯在他们的国土上发展出精致完整的茶道,这项艺术被日本锻炼出了温文尔雅的灵魂;围棋起源于华夏,棋道光大于日本。日本棋手下棋时不离手的折扇也是唐朝的习惯;又如辜鸿铭在此次演讲中举例提到的,我们春秋战国“田横五百士”的精神,被他们以此为基本发展出了武士道。


日本流传至今的众多古典文明精华之中,有许多原汁原味的、具有汉唐风貌的习俗与精神仍然存在于他们的生活,这不仅在辜鸿铭的时代可以看到,也可以在当下甚至未来看到。

所以,辜鸿铭首先是相当地承认,从他视角看来日本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身上的“正统性”的。但在他这场演讲中,他用另一个例子解释了在他眼里中国和日本真正的关系:英国当时的绅士风度和文明程度是高于法国的,所以英国人觉得自己高法国人一等,却忘记了是法国人把文化、风度通过战争带到了不列颠岛;中国日本正是如此。

日本其实是忘记了自己身为学生的身份,作为一朵盛开的蔷薇,它忘记了哺育自己的泥土;如果花朵抛弃泥土,必定会迅速凋零。   

这才是辜鸿铭说这句话的真正目的——向日本人、日本华人、在日本的中国人,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因为他托出的重点之一是日本文化即使依靠西方进步飞速,却来源于中国。

此前说过辜鸿铭是奇才怪杰。精通西学的辜鸿铭,在潜心精研国学后,就此产生了一个持守终生的定见……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

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

”他以英文发表了一系列向世界论述中华文化的文章,翻译中国传统典籍,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引起了极大反响。“

而在此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

他托出的另一个重点,则是中华文化是日本乃至其学习的西方文化中所缺少的重要部分。

  辜鸿铭的为人其实颇有争议。出于自身的文化立场,他崇尚复古反对西化,辛亥革命以后硬把潮流带走的辫子接在了自己身上;然而他也极坦然:“我的辫子是有型的,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他一生坚信孔孟哲学、儒家道义,有正天下气的力量,是中国的解药;包括在他翻译典籍的生涯中,意译的使用非常之多,体现了他大量的个人见解和褒贬用意。虽然这一切引起了诸多争议,而且在那个年代,他的想法并非时代的答案,但他却真切地用生命和学识践行了我们现在人人呐喊的“做自己”。  

 辜鸿铭用他自己的方式,宣传他内心中认可的中华文化,这些举动又建立在他个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独特见解的基础上,所以他的个人看法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可,但他真正的目的和为之付出的持久努力则应该得到我们国人的承认和尊重。


历来现实


辜鸿铭于192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的演讲,而这句“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正是出自于这次演讲。如果将这句话单独列出来,显然令人愤慨,让人觉得狗屁不通,但要将其放回原文再看,则不得不承认,辜鸿铭先生说的却有几分道理。

△辜鸿铭

辜鸿铭极为推崇国学,推广中国文明的重要人物

辜鸿铭出身于华侨家庭,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其从10岁开始便断断续续在欧洲求学,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不过由于其因观点言论通常很是奇特,故而获得了“清末怪杰”的称号,人民网则曾将其称为“狂儒辜鸿铭”。

△《建党伟业》中的辜鸿铭

辜鸿铭长期在欧洲求学,精通英、法、德等近十国文字,回国后曾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文案,也曾在清政府中身居高位。不过,留学虽使辜鸿铭眼界开阔,但在政见上,他却趋于保守,对所谓的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极为反感。

辜鸿铭过于保守的政见,或许与其极为推崇国学有关,他认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因而他便自觉承担起了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责任,他先后将《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儒家典籍翻译并推向了西方世界,成为了推广中国文明的重要人物。

△《走向共和》中的辜鸿铭

甘地曾评价辜鸿铭是“最尊贵的中国人之一”,英国作家毛姆也称他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西方甚至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在那个时期,一个中国人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已经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辜鸿铭为何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搞清楚了辜鸿铭的思想主张,再来回头看看他题为《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的演讲,对于这句看似有些离经叛道的言论,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说出这句话之前,他还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为何中日两国百姓之间存在如此强烈的敌对情绪,他认为“这是一对同胞兄弟正在因为争夺父母的遗产而激烈地争吵”。可见,辜鸿铭认为,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源头是一致的。为此,他还举了法国人和英国人的例子,他认为如果追本溯源,英国“那些所谓最优秀、最高雅的仪态风度,其实还是从法国传过来的”。

辜鸿铭接着又说,“事实上日本之所以可以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完全应当归于向中国人学习的功劳”。他认为,当时的日本人无论是气质还是人格,其实都不是日本人本身固有的东西,而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正因为日本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日本能够强大。

紧接着,辜鸿铭便说出了那句“其实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当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在辜鸿铭看来,唐朝时代的中国精神,因为蒙古的入侵,已经被蒙古化的极为严重,而随着宋朝皇帝和贵族逃到浙江、江苏一带,使得中国文明的精华在中国已经失传了大部分,只在浙江和江苏两个省区还有所保留。再加上清兵入关后,在江浙一带大肆杀戮掠夺,文明几乎破坏殆尽,有骨气之中国人,不愿投降为奴,不愿剃发易服之国人尽皆遭到屠戮。而忽必烈去攻打日本时却先后两次遭遇失败,因而中国文明在日本得以保存。

综上所述,辜鸿铭在这里谈的其实是中国文化的问题,而不是狭隘的人种问题。他认为日本的强大,不仅是因为获取了现代欧洲文明的利器,还因为其继承了中国的文化精髓,而中国则由于元朝和清朝的两次全面入侵,则已经失去了这种传统的文化精髓,故而才在西方列强的进攻下无法招架。

虽然不愿承认,但从文化继承这方面来讲,似乎辜鸿铭先生的观点也并非没有道理。当然,对于其最后所谓的“最终凭借着日本的努力将明治之前日本保存着的纯粹的中国古代文明重新带回到如今的中国”这个观点,我是无法认同的。这与日本之后所谓的“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借口,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辜鸿铭《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


香茗史馆


辜鸿铭这个人很有意思,虽然看起来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人,实际上他是一个反叛者,他反对的是西洋文化。

少年时代的叛逆,剪辫子,说英语,穿西服

辜鸿铭出生在英属殖民地,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这为他的留学生涯很有帮助。在英属殖民地辜鸿铭目睹中国人遭受的歧视,内心充斥着“西方至上”的想法,对西洋文化非常崇拜,喜欢沙士比亚和培根的作品。

庄园主布朗夫妇没有孩子,对辜鸿铭非常喜爱,回国时想把辜鸿铭带回欧洲,辜鸿铭做自己父亲的工作内心对欧洲非常向往。辜父告诫他:“无论你深处何地,身边是法国人德国人,还是英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年少的辜鸿铭对欧洲文化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辜鸿铭早就把父亲的嘱托扔到九霄云外了。没有请示家里人,辜鸿铭大胆的走到了所有中国人的前列,剪辫子,脱掉长袍马褂,穿西装革履,除了肤色之外,辜鸿铭跟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

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

辜鸿铭的学术水平非常高深,蔡元培去德国留学的时候,辜鸿铭已经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了。林语堂去德国学习的时候,辜鸿铭的著作已经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籍了。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这一下子吓坏了同乡人,家族人对辜鸿铭很痛恨,但是他在英国殖民政府任职,家里人对他没有一点办法只能任由他去了。

一朝顿悟,回清国学习经史子集,留发辫穿马褂,一辈子再也没改过。

1881年,马建忠受李鸿章差遣赴印度同英国人谈判鸦办专售事宜,偶遇辜鸿铭,一见如故,谈话非常投机不休不止说了三天,辜鸿铭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马建忠告诉辜鸿铭,在南洋是学不到正统学问的,辜鸿铭决定去大清国看看,学学“道德文章”。

1885年辜鸿铭来到大清国,得到张之洞的赏识,就这样辜鸿铭在晚清权臣张之洞的幕府里任职了二十多年。张之洞是慈禧太后钦点的探花,学问水平不必多说,辜鸿铭非常佩服张之洞。在西洋报刊发表一系列的文章,昂首走上传播中华文化的道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贬低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称中国人有劣性的根”,(先生说的不错,贬低的背后是深深的爱)。辜鸿铭则不然,他是鼓吹中华文化,非常推崇中国精神,甚至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中国人的精神》。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少年时期的遭遇让他有些啥,有些病态的偏激。一个受伤的孩子被嘲讽根基浅薄的孩子,突然发现

1924年清朝都灭亡了,辜鸿铭还是一副晚清遗老的模样,辫子,长袍。他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道:“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该说今天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台下人一片哗然,纷纷骂他是日本人的舔狗。

他自己做出了解释,日本人传承的是唐朝的精神,我们自己却丢失了。至今还有这样的论证,二战时期日本人借此对中国文化入侵声称“崖山之后无华夏”,这是日本人的断章取义了。

我认为辜鸿铭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第一,对中国的精神的推崇,认为中日文化同源。第二,也有标新立异的层面在。看其一生都在标新立异,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官在北洋。


逸谦吧唧吧


我是历史星河君,我来回答


其实,辜鸿铭原话是这样的:“日本人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

唐朝初期,中日之间在朝鲜半岛,爆发了一场白江口之战。该次战役让日本人见识到了中国唐代堪比碾压试的强大,再加上日本向来敬畏强者,



所以继该次战役后,日本彻彻底底的崇拜上了中国,不仅崇拜,他们还全方面的学习唐朝先进的东西,无论是经济、文化亦或是制度、建筑、饮食、服装等等。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遣唐使。而且日本人对唐朝的长安与洛阳这两座城更是喜爱无比。为此,他们甚至在自己的国土上防建了这两座城市。



因为中国朝代更换频繁,所以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容貌,也逐渐发生了很大改变。而日本,自身政治比较稳定(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相比中国古代,因政治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很少,造成的破坏也比较少,所以当年在唐朝学习的很多东西逐渐保留并且稳固下来。比如,榻榻米、相扑、唐式建筑、穿华服、吃生鱼片、吃寿司等等



这些我们自己都丢掉的唐朝文化,竟成为了日本国的代表文化,其实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了。所以,当今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比如今的中国人更接近唐朝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所以,说日本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人,也未免不可。毕竟,人家的文化传承确实比中国做的好。

其实,辜鸿铭说日本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人,不止是因为日本保留了大量盛唐遗风,还有更深一层的道理。

首先,让我们结合时代背景,1919年,新文化运动已经打响,这个运动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彻底抛弃了辜鸿铭所最赞赏的“士”的精神,开始走向西方文化中心论。在德先生和赛先生赛高的旗帜之下,“国粹如脓疮”之论风靡一时;



1920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入超严重,西化的日本,正向中国伸出早已经饥渴难耐的爪牙。而这一年,正是辜在东京大学发表此段演讲的时间。所以,辜能体会到日本上下对中国深深的敌意。所以,辜只能以这种似抒情的方式,来唤醒包括中国在内的听众。

日本当时已背弃东方文明,而步步走向极具侵略性的西式陷阱。那么彼时的中国呢?是被背弃它的日本所蚕食,还是同样全盘西化,两者撞个头破血流?

辜是一位顽固的中国文化中心论者。在他眼里,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最难能可贵的。他不愿因为西化运动,把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抛掷一弃。



所以,辜鸿铭是在为华夏文化的传承者与延续而哀嚎和悲哀,同时也是希望中国与日本不能片面极端的接受西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而是要继续传承并把东方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曾有西方人说,来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是不能不看辜鸿铭。辜老,被人称为清末怪杰”,学贯中西,精通9种外语,有13个博士学位。

我们应该怀念、崇敬这样一位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出巨大努力的人。


星河128


这话讲得不好,大概没经过大脑。只对这句话,不对人。

日本在公元7世纪向当时的中国学习,有名的《唐六典》被搬到日本,确实对日本影响很大。但是明治维新就向德国学习,明治宪法确定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立宪),君主受到了制约,但是还保留了一定实权。内核完全变了。唐朝不管吹得怎样发达,它还是君主专治。二元君主制也算法治制度,也强调人权,只是容易产生军国主义。所以现在很少有国家采用这个制度。

当时日本有个福泽喻吉,说过“脱儒入欧”“脱亚入欧”的话。标志着日本全盘西化。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币上。

如果只从服饰,建筑,文化,生活习惯上比较,只是表面的,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比清朝还不如。这是抓住了皮相,不顾实质。

二战战败,麦克阿瑟大元帅给日本强加了君主无实权的君主立宪,虽然还有天皇,也是世界上唯一还有年号的国家。不过更进一步全盘西化了。

虽然它西化很严重,不过还保留了家长制作风的陋习。倒是这点与传统中国一样,不强调人之间的平等。

辜鸿铭学问不错,但时有诡辩,比如他说“西方人用脑思考,而中国人用心”。这话如果放到今天,是科盲的特点。


猪猪大师


身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对于日本侵华历史自然难以忘却,当佑子听到“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时,心中有一股怒火在熊熊升起,忍不住骂一句:不知道哪个精日的孙子说的混账话!


如果真的深究这句话的话,说这句话的人还真让人骂不起来,这个人就是辜鸿铭。

辜鸿铭在东京大学时做了一个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提出“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这个观点。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就收到了在场所有中国学生的反对,辜鸿铭俨然成了他们眼中的狗汉奸。那么辜鸿铭为什么这么说呢?


十三岁那年,辜鸿铭在欧洲求学,学成归来后在张之洞的手下做文案。辜鸿铭在清政府中担任很好的官职,并且对新文化运动以及革命运动非常的反感。不过,辜鸿铭在文化上的造诣是无法忽略的,他精通英、法、德等十几个国家的语言,不仅林语堂等人对辜鸿铭非常的推崇,就连外国人都很尊敬他。

辜鸿铭将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并且推广到西方的世界中去,印度的甘地就曾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之一”。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国际地位很是低微,辜鸿铭能够获得西方人的赞扬,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辜鸿铭看来,辫子是中国道德文明的标志,对于那些因革命剪掉辫子的人,辜鸿铭是非常的鄙夷的。


总而言之,辜鸿铭是一个观点独特,别具一格的人。那他所讲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意思呢?

辜鸿铭推崇古代的文化,他认为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且他们都是唐代的中国人。随着蒙古人的入侵,中国一半的人都被蒙古同化了,当时宋朝的贵族基本都在杭州一带,中国精神也只保存着江苏、浙江两地,其他的中国文明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失传了。辜鸿铭的意思就是说日本人之所以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因为他们继承了真正的大唐文化,这才是他们有了今日强盛的关键。


辜鸿铭也提出中国的文化是很包容的,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只有东西结合才能成就更强大的民族。

那辜鸿铭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时的日本谋划侵略中国,辜鸿铭知道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想要以此举来惊醒日本让他们不要侵略中国。不过就现在来说,辜鸿铭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连他的观点也让不少人觉得是在亲日。


司徒聊历史


当年极度自卑不自信心态下的精倭理论罢了。辜精倭是没看到美军还未踏上倭岛本土,自倭皇举国投降全民倭奸,70多年紧抱核爆血仇大腿不放,反观中国抗倭到底是主旋律,致胜方休。精倭理论下还有个汪精倭,直到如今湾湾仍残留遍岛绿毒皇民二等倭。

中国人拜祖先重家族讲的是人道,自爱爱人,所以中国遍地是宗室祠堂。倭国人拜鬼神讲的是鬼神道,既不自爱更不爱人,在倭国到处是各种祭。倭国虽然山寨了中华文明的一些皮毛,但精神世界与中华文明格格不入。鬼神道崇拜注定倭国倭右们邪性深重,不知反省,把核爆血仇当神紧抱大腿,却无法接受中国崛起,中国必须对倭国倭右保持警惕。

(声明:倭国倭人特指二战前的日本与二战后不知反省的倭右,倭皇则指犯下反人类罪行却逃脱了罪责的那位。日本鸠山前首相等则是有良知的日本人令人尊重,前任与现任日本天皇爱好和平亦令人尊重。)


1CN


日本人对中国借鉴的比较多,而且从古保留下来的也比较多,而中国经过近代的战役以来,变化太大,很多优秀的文化都丢掉了,很多建筑也被毁坏了,习俗也越来越简了,而日本变化并没有这么大,保留下来的东西比较多


话史聊生


因为辜鸿铭是汉奸,为了配合jap奴化中国人,汉奸都是这么说,汪精卫不也这么说嘛?

jap根本没有中华传统的贞操观念、孝道之心,连DNA排列与中国人都完全不同,哪来的什么“jap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辜鸿铭是真正的汉奸、真正的民族败类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