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商朝的覆滅,紂王曾有兩次機會挽救,但他沒有能把握住

起初的紂王是個賢明的君主,他在剛登基的時候,封神演義中曾形容商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一個國家有這樣的氣象,其君主必定不是昏庸之輩。但是在封神的後期,紂王卻變得昏庸無道,一路在“滅亡”的道路上疾馳,別人攔都攔不住,最後導致了商朝的覆滅。

在封神演義中,歷來愛講一個“天數”,所以從開始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到最後商朝的覆滅,有人說這是“天數”所定,是上天拋棄了紂王。其實並不是這樣,有句話叫“自作孽不可活”,商朝覆滅的命運,是因紂王自身墮落而產生的,而上天憐其登基之初的功績,反而安排了兩次機緣,給了紂王挽救商朝的機會,只是紂王沒有把握住而已。那麼是什麼樣的機緣?紂王為何沒有把握住?且聽我慢慢道來。

面對商朝的覆滅,紂王曾有兩次機會挽救,但他沒有能把握住

紂王

雲中子進獻巨闕劍

紂王自從被狐妖妲己所迷,早把政務拋在了腦後,每日只是跟妲己在後宮之中尋歡作樂。左右大臣雖然苦苦勸諫,但是奈何紂王已經墮落如此,哪會聽得進去?只鬧得皇宮後院,妖氣森森,全無帝王氣象。

有一日,闡教的雲中子從朝歌路過,被皇宮中的妖氣所衝。於是雲中子按下雲頭,用慧眼觀瞧,方知是狐妖妲己禍亂宮廷。雲中子乃是闡教道德之士,知道妲己是妖魅所化,為的是葬送商朝的600年江山,本著好生之德,便決定送紂王一口巨闕寶劍,剷除內宮妖魅。

面對商朝的覆滅,紂王曾有兩次機會挽救,但他沒有能把握住

雲中子

但是紂王連大臣都不信,哪裡會聽雲中子一個道者的言語。雲中子無奈,為了博取紂王信任,先與他談玄論道,讓紂王知道自己是個得道的高人。此時的紂王還未被妖魅侵蝕太深,這一論道,紂王豁然開朗,原文寫道“聆先生之言,不覺精神爽快,如在塵世之外,真覺富貴如雲耳”。

紂王有此感悟,也證明他是個有慧根的人,而云中子點撥紂王,也是上天念其本性不壞,借雲中子之手鏟除妖魅,挽救商朝覆滅的命運。但是紂王終究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雲中子一走,紂王又沉迷在了溫柔鄉,並且焚燬了雲中子贈送的巨闕劍。

面對商朝的覆滅,紂王曾有兩次機會挽救,但他沒有能把握住

紂王

姜子牙火焚琵琶妖,入朝為官

這是又一次善與惡的力量對紂王的爭奪。如果說雲中子除妖的手段過於隱晦,那麼姜子牙通過火焚琵琶妖,直接告訴紂王,妖怪是存在的,而且是要害人的。但是紂王此時墮落已深,分不清忠奸好壞,妲己一撒嬌,紂王便聽她的話,把顯出原形的琵琶妖留在了內宮之中。

不過紂王是生就的聰明人,雖然被妖魅迷惑,但是心裡還留著一絲的清明,他在留下玉石琵琶的時候,也封了姜子牙為“下大夫”。這也是上天給紂王第二次挽救商朝命運的機會,如果紂王能把握住這次機緣,重用姜子牙,商朝還是有救的。

面對商朝的覆滅,紂王曾有兩次機會挽救,但他沒有能把握住

但是一個人墮落起來的速度是驚人的,紂王雖然留姜子牙在朝為官,但是在妲己的侵蝕下,早已忘了最初的目的。紂王聽信妲己的妖言,造炮烙、建酒池肉林,日漸沉淪,生生的氣走了姜子牙。此時的紂王,徹底的墮落到了最深處,只剩下了昏庸愚昧。面對這樣的人,上天也不會再給他機會了,等待紂王的,只有商朝覆滅的命運。

面對商朝的覆滅,紂王曾有兩次機會挽救,但他沒有能把握住

紂王與姜子牙

其實商朝在封神演義中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朝代,更是紂王內心的映射,也是紂王人生的縮影。也就是說,商朝覆滅的過程,也是紂王墮落的過程,這兩者之間是存在因果關係的。而結局也是因為紂王徹底的墮落,導致了商朝的覆滅,縱然上天給過機會,讓紂王挽救商朝覆滅的命運,但是紂王沒有把握住,也怪不得別人。只是不知道紂王封神後回想當初,是個怎樣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