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何《三体》里的科学家领导者还需要冬眠几百年?

大过劲丶


前面有答主说,这是小说情节的需要。

固然是这样的,小说即故事,故事总是要人来完成的。小说里总要有一些贯穿始终的主要或者重要人物,这样才方便故事展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在《三体》中,人物的冬眠都是有道理的:

1.《三体》是科幻小说,既然是科幻小说就必然有科幻元素,比如现在还不能达到的冬眠技术,在书里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甚至普通人只要有钱就可以冬眠。既然有这项技术,又为什么不加以展现和利用?既然要利用了,凭什么不给那些重要人物使用?

否则读者都会觉得不爽:明明看这个人的故事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来一句他大限已到,死了,读者肯定会说:什么毛病?不会冬眠啊!

2.《三体》第一部就推出了一个恐怖的故事前提:三体入侵地球,400年后就将到达。而以三体科技对地球的碾压性优势,地球几乎没有胜算。

这就会引起读者的极大好奇:照理说,我们都是人类,作者肯定不会写一个人类输的故事啊。但这铺垫又如此言之凿凿,人类对于三体就跟虫子一样,那到底这场仗该怎么打呢?

这是当时的人类接到的一个意外难题,事实上人类社会也必须当时就行动起来,而不可能说反正有400年呢,等后代们去解决吧。那么从阅读者的角度来说,很自然就想看这帮着手解决问题的人怎么解决、结果如何,这时候“400年”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期限,读者一般会记住这个期限,却忘了这个时间长度已经超出正常人的生命周期。

作者如果遵照正常规律,把现在解决问题的人都写成看不到结果就寿终正寝了,读者会有一种看故事看到一半的膈应感。但科幻小说不是玄幻小说,也不可能把正常人写成可以活400年的怪物,所以,冬眠就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手段。

3.正如上面所言,读者总是喜欢看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而在书中,一些主要人物提出的设想都是要上百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的,这个时间段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生命长度,但不管从方案的安全性还是读者的心理来说,都希望看到设计者本身“善始善终”跟进到底,而不是把精心设计的方案留给有变数的“后人”去查看和执行。

既然这样,他们就只能冬眠了。

事实上,在书里,主要人物的冬眠都是有理由的,比如罗辑需要查看“咒语”的效果,他是面壁者,不能把这个实验的真实意图告诉别人,他自己不看效果谁替他看?所以他必须冬眠。

又比如章北海,他本来就一心筹谋要等到人类拥有恒星级战舰以后实施逃亡,如果他不主动要求冬眠,他怎么能到达未来的时代去实施这个计划?

又比如程心,把云天明的大脑送走以后她自觉罪孽深重,本来都打算辞职了,但维德以阶梯计划需要一个熟悉云天明的人去未来为理由,成功让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未来赎罪,那自然就要冬眠了。

甚至普通人也有各种各样冬眠的理由。比如现在治不好的疾病将来可以治,还有章北海说的,一些太空军成员渴望直接到400年后的末日去和敌人决一死战,这些都是很合理的心理诉求。

4.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能说是正常情况下世代交替的特点。但《三体》显然设定了一个不正常的故事背景啊。在这个背景里,人类所以的问题都浓缩成一个:如何在400年里想出打赢三体的方法。

在这种背景设定下,世代交替的概念已经模糊了。更何况书里还有另一个致命的设定:三体人用智子锁死了人类科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办法解开智子的封锁,在这400年里人类科技是不会有质的飞跃的,这就更使一个本来属于“未来”的问题充满了“现实”的意味。

同时这也使当今时代顶级科学家的冬眠有了意义。如果这些科学家要求冬眠,谁能拒绝?

丁仪就是这样。这个老顽童似的人物,冬眠的目的是为了到未来去,亲眼看看三体人的科技。事实上,他醒来后继续在大学教物理,还感慨200多年前教的东西,现在还可以继续教,这就细思极恐了,说明科技在这些年里的确没有质的发展。

5.实际上在书里,也不是所有主要人物都冬眠的,比如第一部的男主角汪淼,以后就再没出现。即使安排一些人物冬眠,作者设置得也比较克制,不会给人滥用的感觉。

事实上,书里没有一个人物是从头到尾贯穿《三体》系列的三本书的,最多有人在两部书里客串。比如丁仪,但他戏份不多;比如史强,但他的作用是重要辅助;真正贯穿了两本书并且都起到重要作用的,也就一个罗辑而已。

所以,整个《三体》三部曲连续看下来,个体的光芒并没有掩盖“群像”,总体阅读体验还是一种波澜壮阔的史诗感,一种全人类前赴后继抵挡突如其来的厄运的悲壮感。如果只是突出个体,而没有注重刻画“群像”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首先一句话申明观点:因为智子封锁了人类的基础科学,也就是粒子对撞实验,人类基础科学产生了断代,所以只能让科学的领导者冬眠几百年。

基础科学被智子封锁,人类必须留下基础科学与希望的种子!

公元2005年,智子到达地球,随即封死了人类的粒子对撞实验。公元2010年随着ETO的暴露科学家宣布高能物理被三体锁死。公元2015年科学界彻底停止高能物理的研究。

因为人类和三体不同,不具备记忆遗传功能,因此不管是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一旦被打断就很难恢复,这就像现在国家对传统技艺进行保护性传承一样,其目的就是害怕断代。传统技艺尚且如此,你可想而知高能物理一个体系的传承该有多么困难了。

因为智子的封锁,人类彻底停止了高能物理的研究,这就意味着在之后都不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将会被废弃,人才将会流失,再也不会有新的人才加入,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加入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想办法保留下关键的科学家,保留下高能物理的种子,等到了几百年后有能力恢复的时候,也将无限的困难。

丁仪的悲哀:200年前的老古董,还能在大学教授物理!

在面对水滴时,丁仪曾说过一段悲哀的话:“孩子们啊,我这两个世纪前的人了,现在居然还能在大学里教物理。”这就是人类的悲哀,也证明了当时让科学家冬眠来到未来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因为三体的目的达到了,几百年来人类的高能物理研究不仅没能前进半步,而且因为人才的流失在向后退步,甚至高能物理作为一个学科,已经在末日之战前夕已经彻底消失。连丁仪这个200多年前的老古董,还能在大学教授物理。

一个值得警醒的例子是,在智子放弃对人类封锁之后,一直到广播纪元人类才恢复高能物理的研究,你可想而知智子给人类基础科学带来多么大的沉重打击。

结论:这不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问题,是在保证高能物理的传承。如果在危机纪元初年不保留下关键的科学家,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当初的科学家相继老死,用不了100年高能物理将在人类世界彻底消失,人类将永远失去战胜三体的可能。

所以不要去揣测大刘写作的因素,《三体》自身有其严密的逻辑,合情合理,能够跨越未来的都是关键人物。如程心,是作为阶梯计划的联络人;丁仪是高能物理领军人物;章北海是为了保证未来人类保持战胜三体的信心。如果按大刘写作的合理性来推测汪淼最该冬眠,因为他是第一部的主角。但汪淼为什么没有冬眠?除了自身的原因,一个核心因素在于他不是基础物理学家,从事的是应用科学,并不需要来到未来,人类在基础物理停滞后从事的几乎全部是应用科学,因此相对而言,他不重要。

全息解读《三体》,深度解读科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说到底只有一个原因:小说情节需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人物在小说中需要展现性格和特点,需要读者对人物进行情感带入,不论是爱还是恨。

我好不容易培养起来对于人物甲的滔天恨意,但是要人物甲死亡的物品A要在两个世纪以后才能在地球出现,这时候作为作者能怎么办?直接让人物甲百年之后寿终正寝?我想很多读者读到这样的情节可以给作者寄刀片了。

三体里就有这样的问题,章北海史强罗辑们,都因为以宇宙时间和空间计算的情节发展,绝对抵不过时间的摧残,这时候让他们死在自己的时代会让所有的读者觉得自己受到欺骗,为了情节顺利开展,为了读者对于小说人物情感带入连续性,刘慈欣只好做出冬眠的设计。

罗辑作为面壁者,向外星球发射咒语后,寿终正寝了。然后几百年后,大家发现那颗星球真的毁灭了,这时候,大家再选一个执剑人,你觉得这样的设计对于读者真的友好吗?



陈年老久久


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科学家领导有他特有的成长环境,他的性格特质不会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的冬眠可以让他的专业能力升级叠代。就如同达芬奇或者邓稼先等人如果不断的冬眠不断地学习,肯定会更牛。



闲来闲话西游记


直到现在,有比得上爱因斯坦牛顿等等大神的人出现么


冰菓1227876855


因为文学作品中,老是换人,特别是主要人物,会影响观众、读者的思路和情感。所以需要人物冬眠来跨越时间的限制。


看官来也


每个人的兴趣不同,科研领域也不尽相同,有的科研工程是相当漫长的,比如滴沥青,如果人能冬眠,他这个科研就可完成,具有实验完备完整性。


浪语726


因为其脑内有"货”,在记忆不能移植前只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