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见效快,我们是该随波逐流,还是该回归《平复帖》的本意

■唐 龙

笔:特制小狼毫

墨:云头艳

纸:西和麻纸

砚:小瓷碟

最近几年,我对《平复帖》有了新的认知,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后,正好借此次展览检阅一下近期的探索思路。

通过原大临写,熟知其用笔规律;通过放大书写,体会其恢弘体势;通过背临默写,感受其曼妙神姿;通过部首拆分,领略其变化万千。《平复帖》全文仅84字,但通过临帖和几个月的训练,基本掌握其用笔结字规律。期间翻阅《道光大定府志》,见书前之序,乃林则徐所作,深入浅出,别具一格,正是自己想创作的内容。仔细查阅不熟悉或不确定字的草法,以备创作时用。

章草见效快,我们是该随波逐流,还是该回归《平复帖》的本意

入展作品

关于章草书写的材质,笔者尝试颇多。用纸上,白宣、皮纸、麻纸、土纸等,基本都作了尝试。适逢友人相赠一些西和麻纸,大小规格皆有,写来温润如玉,墨色层次分明,颇为顺意。去年在河北美院的一次授课中,发现一位学生所用毛笔别具特色,和《平复帖》用笔甚有暗合之处,于是联系厂家,再按自己所需进行改良,以便最大程度地接近《平复帖》的意蕴。关于作品的形制,综合考虑,采用了条屏进行创作,既可减少满章法创作所带来的识读疲劳,又颇具形式感。

章草见效快,我们是该随波逐流,还是该回归《平复帖》的本意

作品局部

彼时,颇得清闲。六月尚弥漫着晚春的芬芳,借着傍晚的夕阳,关了手机,打开音乐,开始享受无人干扰的“黄金期”。听着许巍略带禅意的歌曲,竟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创作冲动,书写中亦不自觉地平添几分旋律。1000余字,洋洋洒洒,四个八尺窄条屏,两个半小时一气呵成……

章草见效快,我们是该随波逐流,还是该回归《平复帖》的本意

平复帖

章草创作见效快,近年出现此创作群体较大、入展作品较多的“繁荣”现象。同时,多数作品随波逐流,艺术深度欠佳。有国展集训营3天即可让一位不具备创作基础的作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打造出一件初看还不错的章草作品来。

然而回归书法创作的本真,鄙人以为还应该在继承上下死功夫,多临帖、精临帖、深临帖。清代文学家李渔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我想,只有真正触及书法的“香气”,方能酿得书法之“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