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伽百农:圣经中的地名。耶稣曾在《路加福音》中提到:伽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推下阴间。


01

作为今年奥斯卡颁奖季挤掉《燃烧》入围外语片提名的《何以为家》或多或少令人意外。影片讲述了叙利亚男孩赞恩以难民的身份在黎巴嫩的悲惨生活。

电影的一开始,12岁的孩子赞恩把父母告上法庭,状告的理由是:他们生了我。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赞恩的父母每天躺在家里,是没有理智可言的生育机器,从不教育孩子,却靠孩子为生。

他们生了7个孩子,住在黎巴嫩的贫民窟,生活极其贫穷,只能靠让赞因从药店骗取止疼药制成毒衣,然后让在监狱服刑的哥哥卖出去。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赞恩从小穿行在肮脏街道,靠卖果汁、运送货物挣钱,不时受到父母的辱骂、殴打。

赞因承担起一家人的生活的重担,却从未得到过一刻的温暖。他最喜欢11岁的妹妹也难逃厄运,父母以几只鸡的价格,就把她送给了街上的商贩为妻。

即使赞因拼尽了全力想保护妹妹,最后妹妹还是惨死在医院门口。赞因彻底绝望了,他拿起刀愤怒地奔向那个害死妹妹的男人。

12岁,本该享受着家人关爱的年纪,赞因却因此被带上镣铐锁进了监狱。

他说:“我们活在地狱里,可父母还打算生小孩。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02

在电影里,家是赞恩12岁的人生里,最想逃离的梦魇,是刻在他心口一把滴血的刀。他没有办法活成一个人,他无以为家。

影片中的主角小男孩赞恩善良而倔强,默默地把全世界扛在他瘦弱的肩膀上,历经辛酸,拖着生活,艰难地往前走。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这个角色迸发着巨大的能量,男主的扮演者扎因·拉菲亚精彩演技也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是打动观众、引起情感共鸣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他的表现如此夺目?因为他根本没演,这原本就是他的日常生活。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拍摄背景在号称“中东火药桶”的黎巴嫩,战乱永不缺席,叙利亚战争导致百姓颠沛流离。

正如导演所说“我希望用我的职业作为武器,在城市阴暗的角落里投下一束聚光灯,渗透到那些贫困且无法逃脱的命运的人的日常生活中。

希望能够真切地帮助到这些孩子的生活,通过电影帮助人们意识到这种情况,才能真正做出改变。”

03

何以为家?当赞恩在控诉父母只生不养的时候,他们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我的选择是不得已的,我也没有办法。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贫穷也好,无能为力也罢,这些都不能构成生而不养借口。

影片中赞恩逃离家庭后遇到的黑人女工拉希尔,就是与他爸妈截然不同的母亲。

拉希尔是一个单亲妈妈,可即使生活再难以为继,也从没有动过卖掉孩子换钱的念头。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在收留了流浪街头的赞恩后,她会在偷偷把客人没吃完的蛋糕,带回家给两个孩子吃。

如果爱缺失,那么即使是血脉相连的父母子女,也会和陌生人无异。但若是爱与责任存在,哪怕是住在铁皮箱里,也可称之为家。

04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养儿育女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孩子出生后的抚养教育更为重要!

记得有这样一篇新闻报道:《帮两岁女童找爸妈》,曾经刷屏网络。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父母遗弃两岁孩子的原因是家里已经有三个小孩。家庭条件一般的他们,无力再承担养第四个孩子的压力,才忍心将最小的孩子遗弃。

生了孩子就理所当然是父母了吗?这个世界上最不需要持证上岗的就是父母,最需要考验的也是父母。

做父母的门槛太低了,可童年的缺失的东西,很多人会用尽一生去弥补。做家长是需要资格的,这个资格的审核权,不在旁人,在每一个孩子心里。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最后,愿这世上每个落地的精灵都在爱里长大,蚂蚁乐居愿一直守护!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