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50位經濟學博士走出象牙塔、加入亞馬遜?

為何150位經濟學博士走出象牙塔、加入亞馬遜?

電子商務巨人亞馬遜(Amazon)已顛覆許多行業,從零售業到雲端運算領域都備受衝擊。如今,亞馬遜重用大批擁有博士學歷的經濟學家,正顛覆這些學者在企業內部的傳統角色,也帶給經濟學領域一波大震撼。

CNN Business網站報導,亞馬遜近年來已延攬超過150位經濟學博士,或許在這領域已成為僅次於聯準會(Fed)這類機構的最大僱主。鑑於美國經濟學博士班畢業生每年大約只增加1,000人,博士級經濟學家人才相對稀少,亞馬遜已挖走為數可觀的頂尖經濟學家,並倚重他們協助提升營運效率、改善獲利能力,並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

民間企業僱用經濟學家,並不是新鮮事,他們長久來協助企業主預測總體經濟大勢,作為該生產什麼、該進入哪些市場、該從何處採購原物料等策略性決策的參考。科技業界也常見經濟學家身影,數十年來受僱於IBM、英特爾、微軟等公司。Google也表示已聘用約300名經濟學家與統計學家。但據信亞馬遜聘用的經濟學博士人數在科技業傲視群倫。

同樣重用經濟學家的App叫車公司Uber,目前擁有一支30人組成的團隊。Uber首席經濟學家霍爾(Jonathan Hall)今年1月在美國經濟學會(AEA)公開讚許亞馬遜是“唯一聘用眾多經濟學家,而且做得很成功的公司”。霍爾指出,有別於許多公司聘請經濟學家擔任對外發言人或籠統的企業策略顧問,亞馬遜和Uber則讓經濟學家參與幾乎各項商業決策,運用大數據分析結果提供建議,以科學取代直覺。

任職於亞馬遜的經濟學家須簽署保密協議,實際工作內容不詳。但CNN根據背景訪談和亞馬遜求才資料得知,亞馬遜的經濟學家參與制定房地產決策、訂定仍有得賺的最低產品價格、精確判斷顧客在乎什麼,以及廣告是否奏效。凡此種種,都運用機器學習算法,促成決策大規模自動化。這種資產是小公司無力長期負擔的,讓亞馬遜得以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亞馬遜在一份印得十分精美的招聘手冊中,描述需要聘請經濟學家協助打造貸款給第三方賣家的風險模型、在產品設計與追蹤Alexa和Kindle等裝置用戶的投入度方面提供建議,協助旗下雲端服務事業鎖定目標客戶,並預測客戶網站的伺器容量需求等。

另外,亞馬遜招聘人才的網站上開出的46個與經濟學家相關職缺中,可見該公司徵求經濟學家協助微調賣方訂價、確定卡車穿梭在亞馬遜龐大通路網的最佳路線,並找出績效頂尖員工的特質以利招募一流人才。

這些旨在改善日常營運績效、提升獲利率的任務很實用,別的公司或許藉助數據科學家,但亞馬遜則偏好聘請受過正式經濟學訓練的人士提供商業決策建議,看準經濟學家擁有更多專業知識與技能,更適合解決商業問題。

亞馬遜給經濟學家的待遇可能優於商學院,即使是一般經濟學家薪水也上看16萬美元,是該公司最高基薪,另發給股票選擇權,使整體薪酬更高。

但更吸引一些經濟學家加入這家電商公司的誘因,是可以取用亞馬遜堆積如山的數據。置身象牙塔裡的研究員若想得到這類寶貴的資料,既費時又費力。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AI)技術日新月異之際,亞馬遜這類民間企業產生並掌握了第一手數據,特別是消費者行為數據,是瞭解當今世界所必需的。這也讓熱中分析數據的經濟學家,在亞馬遜找到了能學以致用的樂園。

於是,亞馬遜也正以自己的形象,重塑經濟學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