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迴文詩

迴文詩,也寫作“迴環詩”。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迴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迴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蕩氣迴腸,意興盎然的美感。迴文的形式在晉代以後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種文體中被採用。人們用這種手法造句、寫詩、填詞、度曲,便分別稱為迴文詩,迴文詞和迴文曲。雖然不乏遊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

迴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迴文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迴文詩,回覆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中華傳統文化:迴文詩

清代女詩人吳絳雪的《春夏秋冬》迴文詩,一共四首。這首詩的趣味之處在於,每首僅用十個字,順讀和反讀都能成詩,請欣賞:

《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春》

鶯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夏》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 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這是迴文詩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正讀和倒讀完全一樣,我將它命名為“十字迴文詩”。其解讀方法是:第一句從開頭順讀成七言句,第二句從第四字順讀至末尾;三、四兩句從末尾起按一、二兩句的讀法倒讀,便成。

迴文詩是我國勞動人民創作的傑出表現形式,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華傳統文化:迴文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