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風雪交加的晚上拜別母親,寫下這首詩,短短28個字令人淚目

世間之愛,最偉大的是什麼?或許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母愛!然而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好好去回報這偉大的愛。為了學業,為了生計,對於很多人來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多少人心裡永遠的痛。這種痛或許不會時時湧現出來,但當讀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時,那股心酸總是令我們動容。

大詩人風雪交加的晚上拜別母親,寫下這首詩,短短28個字令人淚目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是清代大詩人寫的一首關於母愛的詩,詩別為《別老母》,作者黃景仁。出身貧寒的詩人4歲喪父,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養大,這一年22歲的他要出遠門為官府辦事。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他拜別母親後寫下此詩。全詩感情真摯,短短28字令人淚目,最後7個字道出了多少遊子的無奈。

《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大詩人風雪交加的晚上拜別母親,寫下這首詩,短短28個字令人淚目

全詩大意:掀起門簾拜別母親,兒子就要走了。白髮蒼蒼的老孃,愁容滿面,眼淚早已哭幹。然而為人子,卻顧不得母親的傷悲和悽慘,只能狠心掩上柴門,走進那風雪之夜。哎,此時有我這個兒子,還不如沒有的好吧!

這首詩前半部分寫拜別母親時的情景,用語平實卻透露出無盡的悲傷。“搴帷拜母河梁去”,首先是掀開簾子,不過在此之前,詩人一定是猶豫彷徨了許久。到底進去之後該如何對母親說,該如何寬慰母親,然而進門之後,千言萬語卻只化作一句簡單的“河梁去”。幕僚的生活,本來就是不能自主,因而前路一定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對於一位母親來說,她最希望知道的或許就是兒子的去向而已,這樣在無數個掩門盼兒歸來的日夜,這位白髮母親心中至少會有一個方向。

大詩人風雪交加的晚上拜別母親,寫下這首詩,短短28個字令人淚目

第二句“白髮愁看淚眼枯”母親也一定知道自己的兒子的不易和不捨,所以並沒有說話,只是“淚眼枯”。是無限牽掛和不捨,都在這3個字中。

第三句,“慘慘柴門風雪夜”,承上啟下。透過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想象,這個狠心地帶上柴門的動作,對於詩人來說是多麼 艱難。門外風雪夜是未卜的前程,門內是老母親的淚眼婆娑和殷切期待,詩人用“慘慘”兩個字概括,種種無奈都被寫盡。

大詩人風雪交加的晚上拜別母親,寫下這首詩,短短28個字令人淚目

最後一句選擇了奔赴前程的詩人,陷入了深深自責。“此時有子不如無”,這就是他對於自己最強的拷問,對於那柴門內的母親而言,此時的他無法在跟前盡孝,甚至無法保證歸期。這短短的7個字,是世間多少遊子的無奈,面對母親他們是愧疚的。但他們不知道,對於天下的母親而言,無論兒子走多遠,他永遠是自己最深的牽掛。

將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話,送給天下游子——常回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