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而复活的曾国华,曾国藩大惊失色……

咸丰八年,曾国藩胞弟曾国华在江西战场战死。消息传来曾府陷入悲痛之中。咸丰帝为了安抚曾氏兄弟,除安慰嘉奖外特别御笔亲书“一门忠义”以示特别褒奖。

曾氏族人为这巨大的荣宠激动不已,曾国华的死亡带来的伤痛被稍稍冲淡。曾国藩亲自布置将御笔制成金匾,准备择日挂在曾府大堂之上。曾氏族人认为这是无尚荣宠。就在这时被认为死去的曾国华突然出现在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为这突然的状况惊得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原来一个多月前曾国藩派六弟曾国华与部将李续宾,前往江西三河镇攻打驻守的太平天国。其原意是要把自己一向看好的六弟,安排在手下大将李续宾处,磨炼磨炼以增资望。李续宾,老练沉稳本可成事,而曾国华自恃知兵,常常干扰李续宾的判断。头几天战事,太平军故意诈败,把李续宾和张国华一步步引向包围圈。曾国华打了几次胜仗,更加骄傲一味的贪功轻敌。又熬不住欲火中烧,在攻战的头天晚上,跑到姘头家里鬼混,被夜晚发动袭击的太平军战士,从被窝里抓了个正着。其余七千多湘勇随着他们的营官李续宾全部战死。太平军将士没有认出他是曾国华,只把他当普通俘虏,曾国华抓住空子,磨断捆绑的绳索逃了出来,风餐露宿,潜影蹑踪好不容易来到曾国藩的大营。

听完曾国华的介绍,曾国藩陷入了沉思。事实已经如此,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难倒了这位晚清重臣。曾国藩在近代史上影响巨大,后世许多人以他为楷模梁启超说:“曾文正者,岂为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为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更是时时以他为师,枕边从来少不了一部。面对着死而复活的胞弟曾国华和咸丰御笔“一门忠义”,这位差点登圣的曾文正公左右为难。是牺牲胞弟?还是保住一门忠义?一番细思慢想之后,曾国藩打定了主意,个人的荣辱,轻于家族的声誉。他给六神无主的六弟指明了去向,找一个人迹罕至的道观出家隐姓埋名,从此世上再无曾国华。

曾国华的人生从此谢幕,他不能再用曾国华之名,也不能回家与妻儿团聚。只能日日青灯黄卷,孤苦终老。由于悲愤绝望,在一次上山采药的时候一脚踏空,摔下山崖身死。

其实以曾国藩当时的地位据实向朝廷汇报,咸丰也不会将他怎么样,至多是收回“一门忠义”的御题。曾国藩这位所谓的完人,在对待虚名和亲人生死面前选择了虚名。这位晚清的名臣,孔孟的门徒,比普通人更加残忍,把名节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这是曾国藩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