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你是真的在表達愛媽媽嗎?

母親節,你是真的在表達愛媽媽嗎?

母親節,每年公曆五月第二個週日,父親節,六月第二個週日。其實一直好奇,為什麼要這麼規定,但好像也沒有動力去找答案。whatever,還是迴歸到正題。

作為致力於服務家庭幸福的我來說,其實我對這些所謂節日,一直都不太感冒。因為我知道,家庭幸福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去呈現,是一種狀態,而不在於某些時間點

母親節/父親節本身而言,我其實蠻認可的,它讓這一天變得不一樣,讓我們將目光轉向了自己父母,關注本身可能就是愛吧。

母親節,你是真的在表達愛媽媽嗎?

但母親節跟其他很多節日一樣,變味了不少,為什麼呢?

一是商業化氣息太重, 二是過度陶醉在自己身上。

我之前寫過變味的情人節《

2019年的情人節,你會如何度過?

》也是類似的。

在商業力量推動下,一切都變得很流水化。從商業視角,我理解只有標準化,才能規模化,才能盈利。即使理解,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對商業化有天然的懷疑。

特別是像情感之類,高度個人化的東西,怎麼可以用標準的東西去套呢?母親節的流程是:送花,吃飯,送禮物,說一些很客套的話,然後發朋友圈。

特別是最後一條發朋友圈,有些時候,給我感覺是前面做那些,可能就是為了拍幾張溫馨照片,錄一段幸福的視頻做的。這讓我覺得,我們愛不愛媽媽無所謂,我們愛的是那個【表現得愛媽媽的自己】。

我們愛的可能是那個表現出愛媽媽的自己,而不是真的愛媽媽。

但我始終要說的是,我並沒有否認這樣不好或者不對。

回過頭來看,發現在自己寫的好多抱怨,真的有點對不起各位讀者。

但我選擇不刪掉,依舊呈現在這兒,可能更多的是希望讀者們可以注意這兩點,因為也不是在編瞎話,身邊很多人其實就這樣做的。

我希望我們可以去和媽媽,有更多的真實連接,建立真實的親子關係,即使不那麼完美都是可以的。

我在想我為什麼有抱怨,

一來是,討厭這種虛假的美好,並且對商業化帶有偏見。但商業化也讓更多人去關注到這些,對於某些人來說,其實並不知道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商業化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來是,自己有些過度理想化,有點苛刻了。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和我一樣在專注家庭幸福這件事情上。如果我沒有做家庭幸福這件事兒,我可能和大家沒有任何區別,甚至表現得更爛。

造成這樣的現狀也很多,

比如整個文化底蘊就是一種含蓄和集體主義,不太善於表達愛,個體更多讓步於集體,強調責任與奉獻。

比如我們教育當中,並沒有過多涉及到愛的教育,更多是各種政治正確式的口號。

比如模仿的身邊人,可能並沒有這種展示。

比如少數家庭確實帶來創傷,我們更不多可能是恨,而不是愛他們。

那我抱怨之外,作為家庭諮詢師的我,可以為理想看到親子關係做點什麼呢?

我想我能做到利用我的專業知識與跟一些家庭打交道之後得到的經驗,分享出來。是的,我這樣做了,而且已經做出來了,我希望你可以點進來看看,歡迎點擊“

閱讀更多”瞭解更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