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什麼?沒有搞錯吧,夏天還要熱養生,夏天本來就熱,再熱養生不就中暑了嗎?

夏天天氣炎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時候如何降溫成了他們關注的話題,與熱相對應的冷這個時候,成了他們最期待的事情,回到家中打開空調、打夏天天氣炎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時候如何降溫成了他們關注的話題。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陽氣對於身體最重要性

在夏天有些人願意整天呆在空調房裡,坐在電風扇前,接受那種涼意,其實這樣的做法,對於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在中醫理論中,夏天屬火,這個時候是自然萬物生長最為旺盛的季節,同時也是身體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這樣的陽氣就是身體的保護衣,在受到外界侵襲的時候,能夠對身體起到最好的保護。

在《黃帝內經》中有這麼一句話:“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就是說,身體中的陽氣來於天地,陽氣要是失去了,對於身體的傷害是極大的,嚴重的時候會有折壽的可能,可見古人對於身體中的陽氣就無比的重視。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在中醫理論中還有這麼一句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根據時節的不同,對於農作物有不一樣的養護,其實很多時候,人的身體和這理論是一樣的,也就是所謂的順應天時般建議選擇早上,因為人體早上的陽氣比較弱,這時鍛鍊可以補陽氣。還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慢跑、太極、跳操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

女性更要“熱養”。尤其是體質比較寒的女性。中醫認為女性陽氣不足,又以血為用,所以更要注意補陽氣,因為氣能生血。因此,夏日裡女性要特別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少吹空調,多運動,做蒸氣浴,達到出汗排毒的目的。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夏季人體毛孔呈開放狀態,易受到冷風、邪氣侵擾,很大程度上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嚴重的時候會在夏天落下病根,在其它李節會遭罪的,這樣的話對於身體的傷害無疑是明顯的,其實在夏天更適合“熱養生”,下面就說說“熱養生”到底應該怎麼養。

夏天要學會“熱著過”

1、吹空調,不如流一身汗

古語有個說法,叫“冬不爐,夏不扇”。意思是說,冬天不要過分接近火爐,不然就會使陽氣受到干擾。夏天不要一個勁兒的扇扇子,應讓身體自然排汗。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人本身就是要順天時,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夏天體驗炎熱的考驗,讓身體多出出汗。而如今我們夏天空調,冬天暖氣,太舒適了,身體遲早會出毛病。

所以,夏天就應該讓自己大汗淋漓,身體才痛快!


2、喝冷飲,不如喝熱茶

不少的年輕人夏天喜歡喝冰飲,其實較解渴的是熱茶;尤其是一些清醇的名茶。中國古代民間人士早已懂得以熱茶解暑,用來散發內部體熱。通常飲熱茶後,皮膚便慢慢發汗,而發汗能幫助體內熱量散發;換言之,熱量隨即緩緩排出。

但飲冰冷飲品,則熱量較難在短時間內揮發,仍困於體內,只是口腔和食物短暫時間覺得冰涼而已,未幾又會覺熱。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而人飲熱茶後,毛細管擴張,汗孔自開;而又不會像冷飲般刺激腸胃和氣管。不過,茶不可過燙,否則傷害舌頭、口腔、咽喉和食道,對腸胃亦無益。故最好稍微等候它降至攝氏80度以下才慢慢喝下。


3、涼水沖澡,不如熱水泡腳

夏季“熱養”不如多用熱水泡腳。夏季溼氣正當令,人的五臟六腑中屬脾最怕溼,溼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而夏天泡腳,正有助於祛除暑溼,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民間有諺語,“夏天泡腳,暑溼可祛”,說的就是這個理。

泡腳時最好選擇較深的木桶。再就是水溫,水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以40度為好。泡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入熱水,以免水溫下降。

熱水泡腳能夠使氣運行通暢,促進身體氣血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修復身體細胞。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另外,洗澡也要用熱水,常洗熱水澡可以將身上的汗液沖洗一遍,使毛囊及皮膚保持清潔,還可使皮膚透氣,加快皮膚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環,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各部分獲得營養,並加快乳酸等代謝產物的清除。

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另外,洗後用熱毛巾擦臉擦身,還能夠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到涼意和舒適。


4、吃涼菜,不如泡生薑水

夏季很多人通過吃涼菜解熱氣,更有甚者還把涼菜放到冰箱裡凍一凍再吃。這其實大錯特錯,吃涼菜與喝冷飲一樣,耗傷脾胃,不如多喝點生薑紅糖水。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就應該用姜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薑、大棗一起煮水,調以適量紅糖,溫中散寒,健運脾胃。


5、露臍裝,不如換常服

在夏天,女性更需要“熱養”。女性的熱適應比男性差,尤其是體質比較寒的女性,更該注意避免受涼。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因此,夏日裡女性要注意腰、腹、腿足及後背的保溫。建議換上平常的夏裝即可,不可追求標新立異而總穿露臍裝。


夏天“養心”適合艾灸的穴位

夏天在五行中屬火,其特點是“漲”與“躁”,因此,夏季養生,宜清宜靜。

按照中醫理論,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因此養心也成為夏季保健的一大關鍵點。而中醫說的:夏養心的“心”並非完全現代醫學裡“心臟”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夏季與心氣想通,因為夏季多汗則易使心氣渙散,中醫又有“汗為心之液”之說。大量出汗耗損的就是心氣,因而中醫有“春養肝,夏調心,秋養肺,冬養腎”的四季養生學說。


夏天更需要“熱養生”,教你如何巧用“熱養生”


進入夏天環境熱,人體內熱,可以藉助特定的穴位,用艾灸來調養心氣。艾草本身就有溫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燒後,可以使熱氣內注,把深伏在人體內部的寒邪祛除體外,使人體陽氣充沛。

中艾堂艾灸專家建議,灸一下神門穴和少府穴,心腧穴可以養心安神,發散心火,養心氣、安神定志。

夏天要避免的4個誤區

誤區01

大量吃冷食

炎炎夏日,人們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就是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飲和冰鎮西瓜,因為清涼爽口備受歡迎。很多人因天氣炎熱不想吃飯,常捧著一大個冰鎮西瓜,用來代替主食。殊不知西瓜性偏寒,吃的越多,對人體陽氣的耗損越大。

中醫專家說,夏季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體內陽氣比起其他時期相對不足。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嚴重地傷害人的陽氣。


誤區02

休息太貪涼

每到酷暑時節,晚上納涼時很多人喜歡光著膀子四處溜達;整夜開著空調睡覺;甚至在地上鋪個涼蓆睡覺。這些行為很常見,有很多人也就這麼幹。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行為極易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

因為夏季人體毛孔張大,人在睡覺時,全身基礎代謝減慢,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變弱。這時開空調、睡地板都會使寒邪之氣更容易進入體內,因此不要一味追求涼快。


誤區03

運動後立即沖涼

夏日適當的運動可以將體內部分“寒邪”和“溼毒”排出體內,但鍛煉出汗後,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因為夏天氣溫高,鍛鍊時身體產熱增加,通過汗液蒸發及皮膚血管擴張是身體散熱的重要途徑。

鍛鍊剛結束時,人體仍處於代謝旺盛、產熱增加、皮膚血管擴張的狀況,這時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皮膚血管收縮,結果可使出汗散熱受阻,反而會使散熱困難。另外運動完用涼水衝頭甚至衝腳都會使溼寒進入體內。還有,運動完後也不要馬上吹空調,否則會加重體內的溼寒。


誤區04

不同人群無需特別照顧

酷暑難耐的夏季,我們經常發現一家人吃同樣的食物,老人孩子吃完食物後可能立馬就會出現腸胃不舒服的情況,而其他家庭成員並無大礙。有時,同樣在家中吹空調,女性也比男性更易受涼。


中醫專家認為,人與人體質是不同的,所以對抗寒氣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壯年體質較好,陽氣相對較重,而老人和小孩則體質稍差,抵抗力相對較低,易受到“寒邪”之氣侵擾。而女性因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更容易受到“寒邪”、“溼氣”的侵擾。因此,體質較弱、陽氣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涼,更應該小心寒邪侵體。

另:更多辯證配穴諮詢可以關注“中艾堂”公眾號,好文章值得您轉發朋友圈並點贊!您有任何養生方面的問題,可以在文末給我們留言,我們的專家老師會及時給您答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