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穿鑿附會的現代古城該走向何方


一個城市的歷史是城市品位、城市氣質、城市底蘊的決定性因素。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保護日益受到重視,各地掀起了建古街、古城的熱潮。但是卻也出現了古城千篇一律,仿古、造估,甚至是穿鑿附會去建古城。福建永泰縣城,一個叫新安古街的地方就是這其中的一例。上圖是永泰新安古街的正門。

新安古巷存留的古建築元素也不多,一進門看去,根本沒有看到“修舊”,更何談“如舊”

上圖是仰止樓,寓意深長,但“重修”於2008年。

上圖是街內林氏宗祠,修於1993年。

一座剛修不久的涼亭

上圖是一座小院的大門,後面建築均為現代建築。這種建築,如果說是仿古中式建築,似乎更為貼切。

上圖是又一座正在施工的“古建築”

難得看起來年代較為久遠的是巷內的一座世科第大門。

但是很遺憾,除了建築本身具有年代感,其餘對聯牌匾等似乎都是後面的裝潢。“代傳金鑑名科,世仰高山望族”,燙金紅聯用的是六字聯,也不太適用於這個場合。

世科牌匾是1999年立.“人居第一山,代著千秋鑑”立於2001年。

大門一進,已全然是一片現代建築,可惜矣!

這是遠景,似乎留了一個大門門樓只為昭示後人,曾經家聲遠揚。

慶幸的是,還在巷子深處找到了一方歷史的珍饈,幹厝。可惜卻為“修舊”,顯得殘破不堪。

上圖是幹厝外景以及幹厝的解釋,原來是一戶姓乾的人家的私塾,幹姓先祖因從外地遷居到此,未落戶,而不能參加秀才考試而創辦私塾。

從古巷裡的建築來看,原本的古建築蹤跡已經所剩無幾,原本是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街區,卻淪落到如此,不僅謂之感到嘆息。不過有倒回來想想,既然已經沒有幾處可“修舊”之古建築,還有必要再造“古街”嗎?我們是不是要更加註重現有古建築之保護,而非熱衷於建新的“古建築”?這是全國城市管理者需要深思的問題。上圖是新安古街正門,當地開發者給新安古街起了個更響亮的名字——永陽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