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戰國的時候魏國的版圖支離破碎?

寂寞的人140029721


春秋時期,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滅掉後,又於公元前453年聯合韓、魏滅掉了最強大的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一時期的晉國疆域圖

然後再看一下,韓、趙、魏以及智氏的地盤劃分

三家聯合滅掉智氏後,瓜分了智氏的地盤,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便形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

在晉國時期,六卿之間相互混戰爭奪地盤,所以就導致了本來勢力範圍靠近西邊的魏國,進入三晉時代後,獲得了隔著韓國的東面的飛地。

在魏文侯魏斯時代,當時的三晉並不算團結,趙國想聯合魏國滅韓、韓國想聯合魏國滅趙,但都被魏文侯拒絕了,魏文侯提出了三晉聯合發展的戰略,但因為利益如何劃分,三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但在魏文侯的建議下,三家停止了內鬥,走上了各自發展的道路。

由於趙氏在北、韓氏在東、韓氏的發展方向是韓和魏國飛地以東的鄭國,於是在魏文侯時代的魏國發展方向是西面的秦國。

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419年),魏國西度過黃河,開始入侵秦國,經過長達11年的戰爭,魏國獲的了秦西河地區,奪取了北面戎狄大片土地,在此設置了上郡(陝西洛河以東)隨後又佔據了陝(河南三門峽西),控制了西方與中原的黃金通道,秦國被壓迫在了洛水以西。

下面這張圖大致上是戰國前期,魏國擴張的地形圖: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魏武侯號召韓、趙結盟、三晉第一次結成聯盟,開始向南方於楚國交戰,攻取了楚國軍事重鎮大梁,輕取襄陵,楚悼王求和而不得,後來楚國賄賂秦國,秦國偷襲韓國,之後齊國又乘機攻擊襄陵。

這一時期的魏國疆域圖大致如下:

到了公元375年,三家分掉了原先的晉室,魏惠王繼位後遷都大梁(開封),但是安邑與大梁之間的土地聯繫很薄弱,只能向北繞道榆次、陽邑南下進入河內、大梁版塊。這條交通線不僅繞道,麻煩、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斷,於是為了遷都,魏惠王開始跟趙國和韓國換地。

經過一系列的換地,到了公元前361年,魏國遷都大梁。然後魏國的疆域就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魏惠王時代魏國逐漸開始衰落,先是在馬陵之戰遭受齊國重創,主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之後又被秦國幾次攻擊,河西之地盡喪,又被迫割讓上郡15城,黃河以西的土地全部丟掉不說,還使得秦國在黃河東岸建立了東進的陣地。

之後,魏國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一路丟城失地,到了快被秦國滅亡之前的土地終於全部連在了一起,可惜,只有那麼一小點了.....


文話史


魏國一個國家的版圖確實非常的有意思,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魏國建立的原因就是三家滅智分晉,因為在分晉之前,各家的勢力範圍錯綜複雜(見圖1),導致了分晉之後韓趙魏三家的領土都是零零碎碎。為了方便管理,三家經常互換領地,這也形成了這三個國家版圖的雛形(見圖2),圖2你會發現這個時候魏國的領土是被韓國隔開的非常有意思,魏國的魏文侯任用李俚實施變法後最先強大起來,並且聯合三家東征西戰,佔領了不少領地,因為畢竟是三個國家,各懷鬼胎,三個國家反目以後,魏國也佔領了他們不少領土,這個時候是魏國最鼎盛的時候也是版圖最大的時候(見圖3),而且魏國東西的領土都連接在一起了,這個時候最尷尬的就是韓國了。秦國強大起來以後魏國丟失了西面的國土,魏國版圖變成了圖4的樣子,這下韓國又尷尬了,又變成抗擊秦國的第一線了, 後面魏國的領土就是不斷不斷縮小,直至被滅。見圖5。

希望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能幫我點個贊加個關注,就當是給小編找了這麼多資料和打了這麼多字的安慰吧,謝謝







阿金的歷史世界


魏國原先是晉國的大夫,三家分晉的時候和趙,韓兩家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分為東魏和西魏。魏國先定都安邑,又獲得了秦國河西的土地,但商鞅變法後敗於秦國,只好向東遷都大梁,就是東魏。所以魏國的土地是支離破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