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进宝山—“三部尚书”后裔地

诏安进宝山—“三部尚书”后裔地

诏安蔡氏家庙

诏安进宝山—“三部尚书”后裔地

贵盛堂

蔡姓,在全中国汉族姓氏中排第44位,在漳州位列第10,而且在漳州,是除陈、林两姓外,出进士最多的一个姓。

但在诏安这样一个“沈半县”的地方,蔡姓人口却很少,总共只有上千人,散居于西潭镇的岑头村、建设乡的马头村进宝山自然村和白洋乡的搭桥村匏靴山自然村。

从县城出发,沿诏平公路驱车来到了建设乡的进宝山,车程约十几公里。进宝山,当地人习惯称“深表山”,是建设乡马头行政村下面的一个小自然村,进宝山、北记和马头三个自然村共同组成一个行政村。

进宝山在公路旁,原先这里还有个国营建设农场,如今场部早已荒废。而进宝山原先有个寨子,也早已拆毁了。全村单一蔡姓,人口约三四百人,大多外出务工,整个村落显得很安静。

村口有一座清乾隆二十七年,进宝山村蔡氏族人为褒扬该村三位义士义勇、义烈、义敏而建的坟墓。墓碑上还有一副黑字对联“勇士千古铭,敏烈一族恩”,横批是“慷慨赴义”。

沿着水泥小路来到村中,面前出现一个好几百平方米的宽埕,进宝山蔡氏家庙便坐落于宽埕后,家庙后是一大片树林。

蔡氏家庙坐北朝南,呈现内凹式构造,面阔三间,是三山式悬山顶建筑风格,屋顶饰有丹凤朝阳、飞禽走兽、古装人物等造型的剪瓷雕。墙上砌有古装人物造型的瓷砖,门前屋檐下挂着一对大红灯笼。

从大宽埕沿五级台阶上来,只见石门匾黑底金字“蔡氏家庙”,一对大门扇,红底黑字“济阳家声远,西林世泽长”,“济阳”是蔡氏郡望,在河南,蔡氏之根在中原河南;而“西林”在云霄,表明进宝山蔡氏一脉,自云霄西林开基而来。蔡氏家庙两侧还另开两个边门(子孙门),左边门扇红底黑字“文昭、武穆”,右边门扇红底黑字“祖德、宗功”。

蔡氏家庙由门楼、天井、两廊、拜亭连大厅组成,面积不到200平方米。天井铺规格石,门楼、两廊、拜亭和大厅的地面都铺红色方砖,拜亭和大厅连成一个整体,整座家庙在2015年重新翻修一遍。

门楼内有一对方石柱,柱子上雕镌一副金字楹联“漳水柳江同玉海,云山进宝系济阳”。漳水当指云霄漳江,柳江在广西,听蔡氏族人介绍,进宝山蔡氏一脉,后来又开基到广西柳州。两廊有两对方石柱,其中一对也同样雕镌金字楹联“认祖归宗嗣裔幸,追根溯源子孙福”。拜亭上有一对方石柱,柱子上金字楹联是“国朝明清三进士三部尚书,诗书礼乐四文魁五封侍郎”,这副楹联是清朝嘉庆帝师、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漳浦人蔡新所撰。其时云霄尚属漳浦管辖。

从墙上碑记得知,蔡氏的入闽开基始祖,乃是唐初文学家、银青光禄大夫蔡允恭。明朝末年,云霄(时属漳浦)西林蔡氏出了一个“三部尚书”——蔡思充。

蔡思充(1559—1642),字宝卿、号元岗,出生于云霄西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乡试名列第二,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刑部尚书,死后崇祯帝又追封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因而被称为“三部尚书”,是云霄历史上职位最高的官员。其夫人张鹤娘,诰封一品夫人。

明朝天启元年,蔡氏家庙“致敬堂”始建于云霄西林,明朝崇祯末年,“致敬堂”分支到诏安进宝山开基,建了蔡氏家庙“贵盛堂”。由此说来,诏安进宝山之蔡氏,和云霄西林之蔡氏,乃一脉相承,进宝山蔡氏,源自西林。

进宝山蔡氏家庙的大厅上,还有两对圆石柱,柱子上均有金字楹联。其中一副是“长发其祥望出西林芳接远,永宏斯誉脉延桂台祚频添”,另一副为“贵宗瑞绕喜光辉栋宇,盛祖香生贺锦绣阳春”,上下联各取首字,即是“贵盛”堂号。

整座家庙里,共有12根石柱,均带柱础。

大厅后左边有盏立式纸红灯笼,上写“工部尚书”字样,右边也有盏纸红灯笼,上写“蔡府”字样。大厅后侧横梁悬挂着一块硕大的牌匾,黑底金字的堂号——“贵盛堂”。在大厅左侧横梁上,同样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牌匾“睦族荣宗”,这是漳浦县蔡新纪念馆和西湖蔡氏宗亲会共同敬贺的!

大厅后的供桌上,正中摆放一块较大的神位牌,黑底金字,从上往下依次写着“始祖显考蔡公妣蔡母之神位”,在这块神位牌的左边,同样是一块黑底金字神位牌,内容跟村口那座坟墓的墓碑一样,也是为清乾隆二十七年蔡氏三位义士义勇、义烈和义敏而立。

大厅后墙上挂着“三部尚书”蔡思充和他的诰封一品夫人张鹤娘的画像,画像下还有崇祯皇帝敕封的内容,画像两侧一副对联“云山漳水同千古,万历崇祯第一人”,此联在歌颂蔡思充。

进宝山蔡氏一脉,从云霄西林开基至此,已有近400年历史了。不承想,在这偏远的小小山村里,却世代居住着明末赫赫有名的“三部尚书”蔡思充的后裔子孙,这大概也算得上是块“宝”了!(本文源自《闽南日报》 沈益群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