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帆醫療,當手套遇到心臟支架,會是一場怎樣的邂逅?

很喜歡日本拍的兩部關於醫療手術的電視劇《醫龍》和《白色巨塔》,覺得裡面的外科醫生真是太帥、太酷了,他們的雙手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有“從上帝手中搶奪生命”的魔力。

披上白色手術服、帶上醫用手套走進手術室的鏡頭,也就成了每一集的經典。

藍帆醫療,當手套遇到心臟支架,會是一場怎樣的邂逅?

醫用手套,不是道具,也不是裝飾,而是對醫生和患者最重要的保護中介。

藍帆醫療,是這類健康防護手套行業的龍頭企業,PVC手套產能和市場佔有率均為全球第一

但是,健康防護手套行業已經趨於成熟,多年來一直保持個位數的總體增長。在公司發展遭遇壁壘和瓶頸之際,藍帆醫療選擇了新的領域:心臟介入器械

心血管領域作為全球醫療 器械行業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細分領域,未來5年市場增速將始終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而中國心臟支架 行業增速顯著高於全球增速,未來5年仍預計可達15%左右

2018年,藍帆醫療併購了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柏盛國際其下屬全資子公司吉威醫療佔據中國市場份額超過20%,是國內心臟支架領域三大巨頭之一。

當然,醫療器械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巨頭強生、雅培、美敦力在前幾年也都進行了大手筆的併購,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優勢,也是藍帆醫療未來要面臨的阻力。

業績表現

藍帆醫療2018年全年營收約26.53億元,同比增長68.35%,其中,健康防護手套實現營收約15.99億元,同比增長5.15%,佔總營收比重為60.27%,新納入合併範圍的CBCH II和CBCH V 貢獻營收約10.18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為38.1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3.47億元,其中,新納入合併範圍的CBCH II和CBCH V 實現淨利潤約為1.74億元。

也就是說,新業務半年所創造的利潤,甚至超過原手套業務全年利潤

根據重組的業績對賭協議,未來2年,心臟介入器械的利潤將要達到4.5億元和5.4億元,年報中批露,管理層2019年的經營目標,是要實現營業收入36.13億元,同比將增長36%。由此可見管理層對新業務的業績還是很有信心的。

藍帆醫療,當手套遇到心臟支架,會是一場怎樣的邂逅?

收購後的商譽

藍帆醫療併購柏盛國際,多少有點“蛇吞象”的跡象。

2018年年報披露的商譽的餘額約63.79億元,在總資產中佔比50%,這幾乎全來自於併購的溢價。

也因此,併購很大程度地改變了藍帆醫療的資產結構,截止2018年,公司的淨資產報酬率下降很嚴重只有 9.89%,原低於2017年的 25.69%。

在2018年的年報中,並沒有對商譽計提減值,報告中的減值測試是基於銷量和銷售單價的預測,預計2019年的收入增長率為 11.69%,2020-2023 年收入增長率分別為 17.56%、13.91%、12.80%、11.31%,2024 年開始為穩定期收入保持不變。

從預計的行業平均增速看,公司預計的增長率還算比較保守,就看行業格局在未來是否有大的變化。

商譽是懸在藍帆醫療頭頂的一把劍,不確定未來能否用增長的業績來“小心輕放”,還是會變成吞噬公司的利潤

不過,從醫療器械行業其他的併購案例來看,高商譽可以說是常態。2017年雅培收購聖猶達獲取其心血管醫療技術,2016年美敦力收購科惠,也都是高溢價收購。樂普醫療在2017年,商譽也高達 21.63億, 分別來源於收購秦明醫學、新帥克(樂普藥業)、新東港、寧波秉琨時,支付大額對價而產生的溢價。

從整個行業看,高商譽可能並不是最可怕的,藉助重組,快速切入新的市場,帶來新的增長,才是最有看頭的。

而且,藍帆醫療併購的另一個特點是:這次併購資產重組構成關聯交易。北京中信是資產重組對手,根據年報披露的數據,重組後北京中信持有公司19.8%的股份。

北京中信是原柏盛國際的間接控股股東,重組後成為上市公司藍帆醫療第二大股東,從北京中信的角度,也可以說是“借殼上市”。

對上市公司而言,這次重組的收購價格可能還略低於私有化價格,而且,通過併購上市公司從低毛利業務快速進入到高毛利領域,預計應該能產生不錯的協同效應。

藍帆醫療,當手套遇到心臟支架,會是一場怎樣的邂逅?

因為重組併購的影響,藍帆醫療的各項財務數據與歷史同期數據沒有明顯的可比性,不過因為採用了股權融資獲得重組資金,藍帆醫療的現金流狀況很好,並不存在流動性風險。

未來最大不確定性可能在於,第二大股東北京中信與大股東藍帆系之間能否長期和睦共處,以及,未來兩大業務能否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形成增長的合力。

在前10大流通股中,有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或者這也是一個信號吧。

以上,僅是個人對藍帆醫療2018年財報的思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若有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