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帆医疗,当手套遇到心脏支架,会是一场怎样的邂逅?

很喜欢日本拍的两部关于医疗手术的电视剧《医龙》和《白色巨塔》,觉得里面的外科医生真是太帅、太酷了,他们的双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有“从上帝手中抢夺生命”的魔力。

披上白色手术服、带上医用手套走进手术室的镜头,也就成了每一集的经典。

蓝帆医疗,当手套遇到心脏支架,会是一场怎样的邂逅?

医用手套,不是道具,也不是装饰,而是对医生和患者最重要的保护中介。

蓝帆医疗,是这类健康防护手套行业的龙头企业,PVC手套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均为全球第一

但是,健康防护手套行业已经趋于成熟,多年来一直保持个位数的总体增长。在公司发展遭遇壁垒和瓶颈之际,蓝帆医疗选择了新的领域:心脏介入器械

心血管领域作为全球医疗 器械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细分领域,未来5年市场增速将始终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而中国心脏支架 行业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增速,未来5年仍预计可达15%左右

2018年,蓝帆医疗并购了全球第四大心脏支架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柏盛国际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吉威医疗占据中国市场份额超过20%,是国内心脏支架领域三大巨头之一。

当然,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巨头强生、雅培、美敦力在前几年也都进行了大手笔的并购,形成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也是蓝帆医疗未来要面临的阻力。

业绩表现

蓝帆医疗2018年全年营收约26.53亿元,同比增长68.35%,其中,健康防护手套实现营收约15.99亿元,同比增长5.15%,占总营收比重为60.27%,新纳入合并范围的CBCH II和CBCH V 贡献营收约10.1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38.1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3.47亿元,其中,新纳入合并范围的CBCH II和CBCH V 实现净利润约为1.74亿元。

也就是说,新业务半年所创造的利润,甚至超过原手套业务全年利润

根据重组的业绩对赌协议,未来2年,心脏介入器械的利润将要达到4.5亿元和5.4亿元,年报中批露,管理层2019年的经营目标,是要实现营业收入36.13亿元,同比将增长36%。由此可见管理层对新业务的业绩还是很有信心的。

蓝帆医疗,当手套遇到心脏支架,会是一场怎样的邂逅?

收购后的商誉

蓝帆医疗并购柏盛国际,多少有点“蛇吞象”的迹象。

2018年年报披露的商誉的余额约63.79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50%,这几乎全来自于并购的溢价。

也因此,并购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蓝帆医疗的资产结构,截止2018年,公司的净资产报酬率下降很严重只有 9.89%,原低于2017年的 25.69%。

在2018年的年报中,并没有对商誉计提减值,报告中的减值测试是基于销量和销售单价的预测,预计2019年的收入增长率为 11.69%,2020-2023 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17.56%、13.91%、12.80%、11.31%,2024 年开始为稳定期收入保持不变。

从预计的行业平均增速看,公司预计的增长率还算比较保守,就看行业格局在未来是否有大的变化。

商誉是悬在蓝帆医疗头顶的一把剑,不确定未来能否用增长的业绩来“小心轻放”,还是会变成吞噬公司的利润

不过,从医疗器械行业其他的并购案例来看,高商誉可以说是常态。2017年雅培收购圣犹达获取其心血管医疗技术,2016年美敦力收购科惠,也都是高溢价收购。乐普医疗在2017年,商誉也高达 21.63亿, 分别来源于收购秦明医学、新帅克(乐普药业)、新东港、宁波秉琨时,支付大额对价而产生的溢价。

从整个行业看,高商誉可能并不是最可怕的,借助重组,快速切入新的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才是最有看头的。

而且,蓝帆医疗并购的另一个特点是:这次并购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北京中信是资产重组对手,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重组后北京中信持有公司19.8%的股份。

北京中信是原柏盛国际的间接控股股东,重组后成为上市公司蓝帆医疗第二大股东,从北京中信的角度,也可以说是“借壳上市”。

对上市公司而言,这次重组的收购价格可能还略低于私有化价格,而且,通过并购上市公司从低毛利业务快速进入到高毛利领域,预计应该能产生不错的协同效应。

蓝帆医疗,当手套遇到心脏支架,会是一场怎样的邂逅?

因为重组并购的影响,蓝帆医疗的各项财务数据与历史同期数据没有明显的可比性,不过因为采用了股权融资获得重组资金,蓝帆医疗的现金流状况很好,并不存在流动性风险。

未来最大不确定性可能在于,第二大股东北京中信与大股东蓝帆系之间能否长期和睦共处,以及,未来两大业务能否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形成增长的合力。

在前10大流通股中,有出现社保基金的身影,或者这也是一个信号吧。

以上,仅是个人对蓝帆医疗2018年财报的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若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