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会怀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小神烧香


观南观世界,纠正你的一点说法,谁说那个年代吃糠咽菜,啃树皮,吃树叶太正常不过了?我今年己7O岁了,是正儿八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在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你说的那个情况在一些地区可能出现过,除此之外,只不过是粗粮多,细粮少,根本没有你说的那种情况出现,还再正常不过了。是不是你们那个地区是这种情况?我沒调查沒发言权,但即便有,也代表不了整个中国,何况在我的眼里,看到的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硬是勒紧裤带为你们现在的这些后辈儿孙打造出了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新天地。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依赖于那个时代奠定的经济基础,时间若倒退回解放初期,你再有能耐试试,能有这么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吗?


用户9819868999224


我和妻子两人都是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每人月工资34.5元,加在一起不到70元,两个小孩,一个岳母,五口人,一个两居室,房租每月1.3元,后加到1.8元,电费由单位出,水费免费。生活费开支,集镇上每五天一场(集市),计划开支5~8元,买一只鸭子或一只鸡,买2斤肉,10个鸡蛋,买足五天的时令小菜。在当地算中等生活水平,幸福感比现在强,最大的幸福感就是去上班时不用锁门!


云淡风清283163271


有人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因为这段时间是他这一生最得意的时期。

作为六零后(天津市土著),我感觉我们这代人怀念那个时代的人,比较少。还是有一少部分人深切怀念那个年代,是因为当时,大家都穷,我饿肚子你的肚子也是瘪瘪的。现在我能天天吃炖肉,你却顿顿吃龙虾,生出许多嫉妒羡慕恨来。抱着你跳崖,我不好死你也别好活。这种人最令人恶心。我觉得更多的是年轻人听了长辈选择性的回忆,对那个年代的向往!年轻人,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那个年代,是动乱的年代,具体情形自己脑补去吧。物质生活也匮乏,饿得睡不着觉是太正常了。人生百味可能你们尝了不少,但挨饿的滋味,你们真没尝过。老少三代生活在一间十平米的平房里,做饭吃饭洗澡睡觉全在这十平米里。小夫妻晚间整出点动静,叫叫床,绝没可能。白天小媳妇和老公撒个娇的空间都没有。

孩子们,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呀!毕竟我们这代人,在那个年代生活过来的,回忆总是难免的,怀念大可不必,更别向往。在党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越过越好,物质生活好,精神生活也好。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生活,我们这代人当时想都不敢想。

概括起来六七十年代就是生活困苦、精神压抑、社会动荡。

那个年代,我是中国三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市区的土著!而且出生于根红苗正的工人家庭,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城市农村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苍狼35526756


先说那个年代是怎样的:

人民公社是如今的乡镇,最大的领导也称书记,大队是现在的行政村,村长叫大队长。记得当时我们这三个自然村为一个组,有组长,副组长,会计,记工员,妇女队长等,别看大队长、组长,权利可大了说一不二,分工一句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但很公平公正,分工量力而行,按能力大小记工,评工分,有十分、九分、八分以此类推,记得当时我才二分工,因为我是小孩子,只能放放牛,挑挑稻草,做一些小活,但也有象今天一样,按劳取酬的,比如挑完多少稻草,插完多少秧给多少工分的,总之那个年代很分工明确,公平公正,我所在地年终分红每十分工分一块二角,记得有一年全家三个劳力全年除扣除口粮钱外年终分红四佰多元,在本组算多的。

那个年代有集体仓库,收割的稻谷集中存放,天气好时晒谷挑糧,公粮没钱,余粮记得当时必须上交每百斤九元。没有闲地,只要有水种水稻,旱地有红暑、小麦,虹豆,绿豆等等,闲时还要开荒,田边无杂草,山上无杂柴,因为养鱼需要草,烧饭需要柴。那时大兴水利基础建设,水库建的很多,统一各地方调人,有到邻乡去干的,毫无怨言,植树造林活动很浓,以杉木,松木,油茶居多。

那个年代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劳力少的工分少,口粮就不足,因为口粮按人分配,扣除工分,有些家庭工分不够扣就向别人借,年底不但没余钱还久债,这种家庭生活更清苦,很多家庭缺粮就以红暑饭,罗卜饭,,芋头饭,白菜饭等等,变着花样做,想办法不让全家饿着。

猪肉七角一斤,有食品站,凭票购买,有供销合作社,很多东西凭票购买,什么布票、粮票等等,所有物资按需凭票供应。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包产到户开始,到了七十年代末百姓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提高,温饱己开始慢慢得到解决。六七十年代是一个阶段,八九十年代又是一个阶段,不管那个年代的生活水平怎样,但还是有很多、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留恋,珍惜,怀念的。

先说读书,我那时读的是“北京书”,免费,刚好是文革时期,相信年龄大的都会知道有一个叫张铁生的交白卷榜样,好像全国都在学,大字报满天飞,红卫兵很吃香,读书给家庭没有造成压力,但学到的知识不多,如今想来虽谈不上留恋,但这辈子时常还会想起。

那个年代邻里乡亲相当和睦,大事小情相互帮助是当今不能比的,过时过节气氛很浓,小孩穿件新衣比现在洞房花烛夜还开心,那时听说那有电影看早早吃完晚饭再远也走路去,没有顾虑,忧愁,开心快乐,过年时很热闹,提前二十几天就开始张罗,晒地瓜干,炒南瓜籽,豆子,自家压米糕等等,小孩子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正月从初一开始到十五每晚几乎都有花灯,节味很浓,如今想起,相当怀念。

六七十年代那时的社会治安就很好,按劳分配,公平公正,医疗虽不发达,但就医很便宜,村里的诊所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也很好。

要写的东西很多,有人说那个年代很苦,没有什么值得去回忆,留恋,珍惜,但我觉的每个年代都有值得留恋珍惜的地方,如今生活水平是很好,住的是楼房,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名牌,但在人情事务,贫富差距,医疗社保,读书就业,等等方面难道不存在回忆,留恋与珍惜?

如今的生活虽然好了,吃穿不愁,但我可以说,中产阶级以下的贫民百姓,没有父辈的靠山,生活依然很一般,老梁说的好:富人越富,穷人会越穷,因为他们起步不一样。靠着普通工薪生活,靠着卖苦力的一点工资只能是温饱,一场病,一套房,一个媳妇,一个大学生就会让你累弯脊粱。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也看到了这些,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存在的问题也在慢慢得到解决


基层动态


是谁怀念那时候的生活?每个人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头上身上都有虱子、跳蚤,农民住的是土房,冬天屋里的水缸都结了冰,夏天热得到房顶子上去纳凉。城市人住的是十几平米的小砖房,冬天生煤炉子。农村根本就没有洗澡间,夏季只能去脏水坑里洗澡。城里人也只能泡集体澡堂子。那时候吃的都是玉米面、高粱面,很难吃到白面,你别说肉蛋奶了,我家在农村,冬天就是吃白菜萝卜咸菜。70年代60年代,家里根本就不会有电视机、冰箱、彩电等,我家唯一的电器就是收音机,还有一辆加重的自行车。那时候的婚姻根本就不存在自由恋爱。那时候的长途公共汽车很少,火车的车速也仅有七拾脉吧。毛主席年代,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与那时候相比,现在简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毛主席那个年代确确实实人人平等,人人都过穷日子,很少引起攀比,大家只要按时出工出力就可以了。改革开放以后,全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因为贫富分化造成的社会焦虑开始产生。所以人们都怀念过去的年代,其实如果我们现在有知足的心态,与那时候相比,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好的没边了。


心中的绿荫


我四四年生的,五O年上小学,留了一级,五七年上初中,读的农业中学,农业中学天天劳动,后來让我上县通用机械厂当学徒,最后我考进了浙江冶金学校,学制三年,国家给助学金每月十三元五角,我很幸运,没吃过农村大食饭,没餓过肚子,没受过苦,也不知道你们说的那的苦,六一年,由于国家国民经济的原因,学校缩小了,我没毕业,就支援海岛去了,再后來结婚生子,公社保送我上南京大学,家庭不支持我,就这样,我参加农业劳动十年,尝尽了甜酸苦辣,后來,我当上了人民教师,我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月工资二十九元,逐渐改变生活条件,六十年代,农村生活相当困苦,我什么活都干过,搓草绳,打草包,拖车,做水库,养猪娘,打坑道,打石了,出砖窑,反正有钱挣的地方我就去做,苦是苦了点,但那时很开心,有力气,现在回想起來,觉得那个时代虽然穷苦,还是觉得有滋有味,充满朝气,现在老了,生活无忧,但大家各顾各的,关门不是看电视,就是睡觉,吃也吃不了,农村无声无息,没有六十年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息了。这是我个人感慨。


司令128124097


怀念那个年代的人只有键盘侠们意淫,别无他人。就让怀念那个年代的人,放下手机,丢掉电脑电视,回家做饭烧蜂窝煤,家里几间屋子就几盏灯,甚至在两间屋子之间挂一盏灯。用水到室外,一个水龙头大家排队等着用。夏天洗澡还好说,冬天洗澡就很难。上厕所都是公共厕所,一蹲一排,你能看见我拉,我能看见你拉,让现在怀念那个年代的键盘侠去脑补画面吧。收音机也是极其奢侈品,音乐更是只有听广播,看电影是最开心的事,而且还没有多少片源。吃更是不用说了,肉一个月能吃上一两回就不错了。键盘侠总会说那个时候天蓝,水清。也不用猪脑想想,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人才多少?天能不蓝吗?水能不清吗?就拿现在来说,如果回到那个年代,家里除了手电筒是家用电器,别的都没有,天一样会蓝,水一样会清。真的哪样,怀念哪样生活键盘侠保证第一个过不惯。


玩音乐的辉哥


六七十年代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老百姓很安心,山青水秀,,记得小时候我们吃水都在我们村旁边一条小河里吃的,水很清,鱼儿虾儿来回穿梭,没有汽车,没有污染,生活很清贫,但很健康快乐!再苦再累,干 ̄天话回到家,一家人开开心心,怏怏乐乐,!现在呢?一家人妻离子散,很少在一起,想要团聚,难得春节回家才能在一起,最多十几天,又各奔东西,南下北上打工养儿养女,家里,村里又空荡荡的,又开始盼着下 ̄年春节回家团圆,政策和生话是好了,但总觉得差点什么?特别是高房价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望政府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把炒房的一小摄人抓起束,让大家都有房住,都过上好日子,不要当房奴,,真心希望老百姓过上幸福生话!!!!!


20934034139


我出生在一九五六年,那时属于黑龙江省大来县(现在吉林省大安市),到六O年我记得很清楚,人们吃供应量,根本不够吃,怎么办?人们吃糠咽菜,艰难困苦的过!但有一样,人们的心都往集体建设上想。

起早贪黑不怕苦,艰苦奋斗不怕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人人争先恐后,汗流浃背。修大坝,建渔库,搞生产、刨粪堆,改良田,歇马不歇车和人。一派欣欣向荣的劳动景象。

读报纸,背语录,搞夜战,学雷锋,无私心,争当无名英雄。

那时图个啥?没人问,没人答。一心一意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天天唱红歌,时时背颂毛主席语录,景气盎然,永远也忘不掉!

那个时代的人,虽然穷,虽然苦,开始创业都不怕,心里总感觉最幸福!

现在吃的、住的、穿的都发生了天地变化,但是还是怀念六七十年代、、、。


老张86444


看到这个标题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怎么还有人怀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呢?

那时的生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苦”。当时物质生活相当匮乏,买粮食有粮本还不行,还要有粮票。买肉要肉票,甚至买肥皂都要票。

那为什么还有人“怀念”呢?

我想,这里所说的“怀念”,是怀念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家与家之间的信任吧。

小时候,我家住在前门大街的一个大杂院里,院里住着23户人家。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无论谁家有什么事,说一声就去帮忙:你家买了大白菜,我帮你抱回家;我家的炉子灭了,上你家夹块烧透了的煤;你有急事打一声招呼,我帮你照看门儿;我这个月手头紧,你借我2块……。

孩子们就更热闹了,每天一到吃饭的点儿,把菜和饭放到一个碗里,端着碗去串门,一顿饭从西头串到东头,有时玩儿到兴头上经常把碗落在人家,等吃下顿饭时才想起碗“丢”了,再去找碗。

上班后,师徒之间、同事之间也是充满真情和友情。师傅教徒弟技术,徒弟帮师傅打水。当徒弟干错事时,师傅能非常认真的指出来。

同事之间互相照顾也是常有的事。一天上班时我突然肚子疼,我们办公室的同志,急忙陪着我去医院,又是挂号,又是取药,真像大姐一样非常温馨。

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还真是有点“怀念”呢!

但怀念归怀念,那个年代的苦日子,我可再也不想过了,就让它成为历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不磨灭的“怀念”载入史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