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姓氏中,哪个姓氏出的名人最多?

影视评论小欧


中国是有很多不同姓氏的人组成的,每一个姓氏的名人都有很多,毕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所以,具体落实到哪一个姓氏名人最多,我们还是不好说的。

下面我们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姓氏说一下吧。

姓邓的人里,邓小平恐怕是中国人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历史名人吧,毕竟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他的带领下进行的。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是他倡导人们开始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口号是他提出来的,恢复全国高考,振兴民族事业,是在他的策划下实现的。

同时他还开放了沿海城市,规划了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让先富裕的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伟大的构想,正在全国人民大力发展经济的是实践中逐步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中国人民富有了。

在中国更是涌现出了像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一流的国际大都市。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当初邓小平规划的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经济。

邓颖超,周恩来的夫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世昌,晚清甲午战争中著名的北洋水师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9月17日在中国对日本的黄海战争中,不行中弹身亡。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成就是两弹一星元勋。

......

您还知道那些邓姓名人,欢迎补充。


汉史趣闻


答主姓杨,关于我杨氏起源。

看了下面那些高赞的回答,我也是心有动容呀,其实在小学期间我就想过姓我这个姓的名人有多少个了,还在本子上面写过。我的姓因为是比较常见的“杨”,今天就给大家列举一下,我杨家有多少名人吧。


杨氏之子,小学学的课文应该大家都知道把,就是那个很聪明的小子。

杨万里,就是那一个每一个人都会误会“爱情柔”了,现在想象小时候真是可爱。

隋文帝,杨坚的评论可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在我看来除了成吉思汗无一人可与之相比。

隋炀帝,小时候酒剑仙扮演的隋炀帝可真是我的童年阴影,还就会欺负李云龙的老婆。

杨素,他也是一代名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名字,以为也将是我的孩子的名字。

杨贵妃,微胖美女的代表,都说微胖才是极品,果然千多年前的人的品味不落俗套呀!

杨家将,一代忠臣。这里要给庞太师正名一下,其实在历史上庞太师是一个好人。

杨慎,明朝三才子只首,在我看来能与徐阶并立,定不是凡人。

杨秀清,在我看来洪秀全不过如此,倒是东王杨秀清可惜了他了。

杨利伟,航天员叔叔,也是我童年男神蓝猫的男神,蓝猫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吧?

杨振宁,和我是老乡,我对他的评价不做过多述说,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杨丞琳,早年看的电视剧海派甜心好像是她和小猪罗志祥的合作,也是非常搞笑了。

杨幂,一看就知道她的父亲应该是一位数学老师,或者是对数学比较喜欢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姓氏,每一个姓氏都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拥有者自己的韵味和历史,所以我希望每一个能看见这一篇文章的人都不要妄自菲薄,做好你自己不要给祖宗丢脸,更加不要给自己丢脸,就算不能将自己的名字流传青史,也不要埋没在茫茫人海中,加油,么么哒。


因杨氏名人过多,就不再列举,大家有知道的可以在下方评论中指出来,大家姓氏的名人也可以多多列举。


自由史话


中国的姓氏大概有五千六百多个,其中单字姓的三千多个,复姓的两千多个,三字姓的一百多个。要看哪个姓氏出的名人最多,我们得先看看哪个姓氏的人最多了。

根据2017年的人口普查结果:

姓李的有九千五百万人,也就是近一亿人了。全中国大致有14亿人,也就是说差不多1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姓李的,汉族人口有12点多亿,也就是大致12个汉族里就有一个姓李的,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的高了。同样的排名第二位的王姓也差不了太多。但是人口多,不一定名人就多啊,这个本身就不好判别的。那么我就通过一本工具书来甄别一下吧,《中国人名大辞典》共收人名四万多个,起自太古,止于清末。每个人名下面注明朝代、籍贯、生平事迹。1921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曾重印。当然,这个肯定是不够权威的,毕竟清末到现在又有太多的变化了,凑合着用吧。

李姓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李姓名人2251名,占总名人数的4.95%,排行第二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5.3%,排在第二位;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建立过十多个政权,名人举例(粗略的说几个,这个说不齐的):

李耳:老子,道家创始人,著《道德经》

李斯:秦朝丞相,《谏逐客书》《泰山封山刻石》

李世民:唐太宗,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李靖:卫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

李白:唐代大诗人,诗仙,反正他的诗大家从小背到大。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建立大顺政权。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小龙:武术家,国际巨星,功夫巨人。

李嘉诚:连续十多年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


王姓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王姓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名人姓氏的第一位;著名文学家占历代文学家的6.86%,排第一位;著名医学家占历代医学家的5.37%,排第一位;著名美术家占历代美术家的5.89%,排在第一位。同时王姓为宋朝和明朝的第一大姓,历史上,王姓皇后多达36位,东汉至隋唐末年,王姓的宰相有92位,名人举例(粗略的说几个,这个说不齐的):

王诩:东周纵横家,江湖人称“鬼谷子”。

王翦: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战国四大名将。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创建新朝,也是传说中的疑似穿越者的那位。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人称“诗佛”。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西厢记》的作者。

王守仁:明代奇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创立“阳明心学”。

王国维:人间才子,遗珍未央,著有《人间词话》。

王进喜:石油工人,铁人精神,百年中国十大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王健林:就是先定他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的那个,还有一个儿子,国民老公。

王菲:歌手-歌后;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


悠然岁月


刘姓是世界第四大姓,有七千多万人,名人辈出,绝对是名人最多的姓氏之一,谁能说比刘姓名人更多呢?没有,最多是不相上下罢了,不信请看:

1.帝王类(主要是皇帝),这个刘姓最多,已有公论: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贺、刘弗陵、刘询、刘骜、刘欣、刘秀、刘玄、刘盆子、刘庄、刘宏、刘辩、刘协、刘备、刘禅、刘渊、刘曜、刘聪、刘勃勃、刘裕、刘义符、刘义隆、刘昱、刘知远、刘龑、刘鋹、刘旻(当然还不全)

2.诸侯王、将相、封疆大吏:刘敬、刘安、刘隆、刘表、刘璋、刘焉、刘琮、刘琦、刘晔、刘谌、刘灵助、刘文静、刘光世、刘秉忠、刘伯温、刘六、刘七、刘大夏、刘宗敏、刘统勋、刘墉、刘铭传、刘锦堂、刘镇华、刘湘、刘文辉、刘显世、刘峙、刘勘、刘斐、刘文彩

3.我革命家、将领、英烈: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开国元帅刘伯承、开国上将刘亚楼、刘震,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刘澜涛、刘仁静、刘志丹、谷牧(本姓刘)、刘英、刘胡兰、刘文学、刘西元

4.文人墨客:刘向、刘歆、刘伶、刘勰、刘义庆、刘禹锡、刘长卿、刘过、刘克庄、刘叉、刘因、刘师培、刘半农、刘文典、刘恒、刘心武、刘震云

5.现代文体明星:刘晓庆、刘诗诗(图)、刘翔、刘诗雯、刘涛、刘德华、刘青云、刘嘉玲、刘金山、刘际、刘文亮



磨史作镜


中国的姓氏多达几百个,可以说每个姓氏中,都有很多名人,没有那个是最多的。有很多名人是为国家作出过很多贡献的, 我们列举几个,大家最为熟知的历史人物。

毛姓中的毛泽东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人,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维护者。人民解放军的创世人和主要领导人。

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了二十世纪,影响世界的100位伟人之一。

毛姓历史名人还有:毛遂、毛延寿、毛晋、毛伯温、毛恺、毛先舒、毛奇龄、毛宗岗......

邓姓中的邓小平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近代史上,对中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改革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无不和邓小平当年实施的改革开放有关。

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走向了世界,迈向了现代化的。

邓小平改变了中国人民在国际上的地位,让中国人民把握住了,历史带来的机遇,让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

邓姓历史名人还有:邓世昌、邓禹、邓石如、邓芝、邓子龙、邓通、邓禹、邓艾、邓中夏、邓军林、邓宝珊......

彭姓中的彭德怀

彭德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是民族英雄,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带领中国八路军指挥了百团大战,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取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让中国人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彭姓历史名人还有:彭玉麟、彭雪枫、彭莹玉、彭孙贻、彭祖、彭越、彭春、彭孙、彭龟年......


史学达人


导读:所有姓氏中,哪个姓氏出的名人最多?

1、

现如今,赵钱孙李已成过去式,时代总是在变化,经历过千年的更迭,让我们来看看最新的百家姓吧!

现如今李氏已成为中国人口第一大姓,单单从人数上来说,李姓还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姓氏,王姓人数略微少一点,位列第二。

中国的姓氏繁多,有的是少数民族专用的姓氏。

有一些复姓很有意思,比如宰父、第二、第五等等,但我不是轻蔑的意思哈~

然后是各省的姓氏排名情况

尚没有人精确统计过各个姓氏出的名人的数目,但从数据上看,位列前三甲包括刘、陈,这些姓氏加起来的人数就有半个中国了,而无论,这些姓氏的子弟也是最多的,常言:林子大的什么鸟都有,这句话虽有贬义(我想表达的不是贬义的意思),但是不无道理,人口基数一多,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既有可能出名人也有可能出恶徒,所以我认为 李姓可能是出名人最多的,也有可能是出坏人最多的。如上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交流评论,不喜勿喷,谢谢

/2、

中国人的姓氏从文献来看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那么究竟历史上有哪些姓氏出现的牛人是最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李姓,李姓人口现在已经接近一个亿,在历史上称王者也高达60多人,可以说是人口多,出名的人就多,历史牛人有:李牧,李广,李世民,李隆基,李煜,李白,李时珍,李鸿章等

刘姓,刘姓建立了西汉,中国人口将近7000万之多,历史牛人:刘家皇帝,刘备,刘向,刘徽,刘裕,刘义庆,刘伯温,刘墉等

张姓,张姓人口位于中国第三位,将近9千万人口,历史牛人有:张仪,张衡,张良,张飞,张道陵,张仲景,张角,张居正,张廷玉,张作霖等

孙姓,中国姓氏第12,占中国人口的1.5%,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国姓,历史牛人有:孙武,孙膑,孙权,孙康,孙思邈,孙传庭,孙承宗,孙中山,等

王姓,王姓的人口和李姓差不多,历史牛人有:王翦父子,王昭君,王莽,王羲之一家,王昌龄,王安石,王重阳,王守仁等

赵姓,河南赵姓最多,中国约有将近三千万人口,历史牛人有:赵简子,赵武,赵雍,赵奢,赵云,赵姓皇帝,赵普等

吴姓,大陆人口约有三千多万,吴姓人口分布国外十多个国家,历史牛人:吴起,吴广,吴道子,吴权,吴承恩,吴三桂,吴敬梓,吴昌硕

杨姓,中国第六大姓,人口约有六千多万,四川杨姓最多,历史牛人:杨雄,杨震,杨坚,杨素,杨业,杨万里,杨玉环,杨士琦等

陈姓,中国第五大姓,人口散布整个世界,历史牛人:陈胜,陈平,陈汤,陈寿,陈霸先,陈叔宝,陈庆之,陈圆圆等

闵姓,历史牛人:闵马,闵损,闵业,闵贡,闵本,闵声等

3、给大家关于名字对于人的影响的知识。

姓名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虽然只是个文字符号,但它具有信息能量及文字的全息理念。一个恰到好处的佳名、雅号,在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与时俱进,受时尚文化规定影响的高雅文化,应当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是一首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好诗。

它能给我们好的暗示导引,给我们增加能量,激励上进,使我们奋发图强,力争上游,为我们的事业成功助一臂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好的名字,总是以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意境。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位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

一个符合命理五行、数理格局的吉祥名字,对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事业有极强的灵动力和暗示力,增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我们相信传统文化,但我们不迷信命运,取(改)一个吉祥的名字是调整命运的一个有效方法,但不能取(改)名后,坐等好运来临,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取(改)名后也需努力奋斗,找准目标拼搏下去,好运才能降临。

姓名关系到人一生的事业、健康、婚姻、父母和人际关系等等,一个好的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无价的财富!常言道:赐子千金,不如教一艺在身。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字。足见父母为子女取好名的重要意义。因名以定形,名以定事,事以验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躅”。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

姓名学不是迷信,其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的国粹。姓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汇了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文字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多种学科的精髓,体现了汉字的优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研究姓名学,其目的则是要使人们重视汉字信息,相信科学命名,从而传播名称艺术,净化语言环境,弘扬民族文化。

所谓名正,是指好名字而言,好名字,不在于名字的字意、字音好,而在于名字的笔划数理格局好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好。起名叫福顺,一生并非有福,也不是很顺,甚至坎坷不平;起名叫长安,一生并非平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的姓名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它既有象,又有数,还有音,也有义,这些象、数、音、义都具有阴阳五行的内容,每个汉字跟周易八卦的符号来源,有相通之处,不是随意乱造的。它也象八卦来源那样,“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如“水”、“火”二字,很明显就是由八卦中的“坎”“离”二卦的卦象演变而来。“日月山川”,就是宇宙自然物的符化符号。每个汉字相当于一个“小太极”,并通过数千年来无数人对它们的使用,加强了对汉字的意念,必然字内储存了一定的信息。

姓名中的字形,相当于佛、道教中的“符”,字音,相当于“咒”,字义,相当于气功界所说的“意念”。写名字的时候,等于是在画符,叫名字的时候,等于是在念咒,同时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名字加意念。意念这种无形的力,能量是很大的,它能改变一些事物,自然也包括命运在内。根据“万物可类象,万物皆有灵,万物能通灵”的观点,汉字一定潜藏着很多尚待开发的奥妙和信息,很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应用。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作品。


灵遁者国学智慧


间: 2018-12-27 浏览:2370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好听的名人名字,『名字吧网』收集了张姓好听的名人名字,供宝宝家长作为参考。【起好名,上名字吧网!】

姓张的历代名人有哪些?

1.张挥

张挥(ZHANG HUI,), ,。

张挥

传为远古黄帝第五子。母彤鱼氏,为黄帝第三妃。封于迁严山,因耽武艺,观弧制矢造弓,张罗网以取禽兽,帝赐姓为弓长之张。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2.张仲

张仲(ZHANG ZHONG,), 字广明,号仲甫,隐居梓潼七曲山(今属四川)。

张仲

西周贤臣。官至周宣王时卿士,以孝友著称。像取自清宣统元年修《四川汉州张氏族谱》。

3.张道陵

张道陵(ZHANG DAOLING,34—156), 原名张陵,世称张天师,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

张道陵

东汉道士。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后弃儒习道,入蜀住鹄鸣山,以符水咒法治病,创立教派,入道者需输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张道陵半身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4.张骞

张骞(ZHANG QIAN,?—前114), ,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

张骞

西汉官吏。历官大中大夫、校尉,封博望侯,又历卫尉、中郎将,大行,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题跋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张骞头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修张氏宗谱》。

5.张松

张松(ZHANG SONG,?—212), ,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张松

东汉末谋士。官刘璋别驾。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6.张禹

张禹(ZHANG YU,?—113), 字伯达,襄国(今河北邢台)人。

张禹

东汉大臣。明帝永平八年举孝廉。历官章帝扬州刺史、下邳相、修水利,民得温饱,和帝永元六年入为大司农、拜太尉,迁太傅,录尚书事,安帝初封安乡侯。张禹画像取自宋人绘《朱云折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张禹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7.张仲景

张仲景(ZHANG ZHONGJING,150—219), 名机,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

东汉末医学家。学医于同郡张伯望,尽得其传。初举孝廉,传献帝建安中官长沙太守。时大疫流行,乃钻研《内经》、《难经》等古医书,博采众方,所著《伤寒杂病论》,碾转流散,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

8.张良

张良(ZHANG LIANG,?—前186), 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

张良

西汉初大臣。祖与父相继为韩相。募力士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后从刘邦,为主要谋士,高帝六年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张良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张良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愿从赤松子游图轴》清张风绘。张良题跋坐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良题跋全身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张良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张良半身像取自清宣统元年修《四川汉州张氏族谱》。张良立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张衡

张衡(ZHANG HENG,), 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

张衡

东汉官吏、天文学家、文学家。通《五经》,贯六艺,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时征拜郎中,迁太史令,后迁侍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征拜尚书卒。创制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作《东京赋》、《应间赋》、《思玄赋》。

10.张苞

张苞(ZHANG BAO,), ,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

张苞

三国蜀汉大将张飞之子。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1.张飞

张飞(ZHANG FEI,167—221), 字益德,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

张飞

三国蜀汉大将。与关羽共事刘备。刘备入川以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张飞立像取自南薰殿历代圣贤名臣像。张飞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2.张辽

张辽(ZHANG LIAO,169—222), 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代县)人。

张辽

三国魏大将。历官中郎将、裨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封晋阳侯。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3.张俨

张俨(ZHANG YAN,), 字子节,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

张俨

三国吴大臣。弱冠知名,博闻多识,官至大鸿胪。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14.张昭

张昭(ZHANG ZHAO,156—236),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张昭

三国吴大臣。历官长史、辅军中郎将、军师、辅吴将军,封娄侯。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15.张悌

张悌(ZHANG TI,?—280), 字巨先,襄阳(今属湖北)人。

张悌

三国吴大臣。少知名,孙休时为屯骑校尉。孙皓天纪二年,以军师拜为丞相。晋伐吴,督师三万渡江迎战,大败,被杀。张悌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16.张翰

张翰(ZHANG HAN,), 字季鹰, 时人号为江东步兵,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

张翰

西晋官吏、文学家。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张翰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翰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张翰头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17.张华

张华(ZHANG HUA,232—300), 字茂先,范阳方域(今河北固安)人。

张华

西晋大臣、学者。历官中书令、散骑常侍、广武县侯、都督幽州诸军事、太子少傅、侍中、司空,封壮武郡公。博学有文章,家无余财,惟文史充栋,著《博物志》等。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吴江张氏宗谱》。

18.张载(晋)ZHANG

张载(晋)ZHANG(ZAI,), 字孟阳,安平(今属河北)人。

张载(晋)ZHANG

西晋文学家。武帝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作《剑阁赋》知名,历仕佐著作郎、弘农太守、中书侍郎。与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有文集行世。张载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19.张丽华

张丽华(ZHANG LIHUA,560—589), ,。

张丽华

南朝陈后主贵妃。兵家女。陈叔宝为太子时,选入宫,见而悦之。后主即位,拜为贵妃,甚受宠遇。常置贵妃于膝上,使参与听政。隋军攻陷建康,与后主匿于井中,隋军出之,被杀。张丽华像取自清颜鉴题诗,清王翙绘图,嘉庆间颜氏刻本《百美新咏》。

20.张率

张率(ZHANG SHUAI,475—527), 字世简,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

张率

南朝梁官吏、诗人。建武三年秀才。历仕太子舍人、秘书丞、黄门侍郎、新安太守。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21.张碧兰

张碧兰(ZHANG BILAN,), ,。

张碧兰

隋代女诗人。诗作有《寄阮郎》“郎如洛阳花,妾似武昌柳,两地惜春风,何时一携手。” 等。张碧兰画像取自明人绘《千秋绝艳图》,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22.张承业

张承业(ZHANG CHENGYE,846—922), 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

张承业

唐代太监。幼阉,为内常侍张泰收养。唐昭宗时使太原,为河东监军。晋王李克用病笃,以李存勖属之,存勖常兄事之,军国之事悉委之,成存勖大业,其功为多。存勖将即帝位,力谏,不听,遂不食,卒于太原。张承业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康熙中叶刻本《南陵无双谱》。

23.张果

张果(ZHANG GUO,), 号通玄先生,。

张果

唐代武则天时道人。隐居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武后使使召之,佯死不赴。开元中,玄宗好神仙方术之事,因遣使迎至京,欲以公主降之,大笑不奉诏,寻还山。有《阴符经太无传》。传说中为八仙之一。张果画像取自《张果见明皇图》,元任仁发绘,故宫博物院藏。

24.张祜

张祜(ZHANG HU,约785—849), 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

张祜

唐代诗人。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遂至淮南。会昌中与杜牧游。性耿介不容物,数受召幕府,辄自劾去。爱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宫词著名,有集。张祜画像取自明唐寅绘《李端端图》,南京博物院藏。

25.张九皋

张九皋(ZHANG JIUGAO,),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九皋

唐代官吏,张九龄弟,历仕尚书郎、唐、徐、宋、襄、广五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26.张君政

张君政(ZHANG JUNZHENG,),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君政

唐代官吏。历仕隋涂山令、唐武德初韶州别驾。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27.张亮

张亮(ZHANG LIANG,?—646), ,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

张亮

唐初大臣。从太宗定天下,屡立奇功,贞观时累官工部尚书,迁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又以刑部尚书参预朝政,后坐事被诛。张亮像取自清刘源绘,朱圭刻,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凌烟阁功臣图》。

28.张明

张明(ZHANG MING,), 字闻斯,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明

唐代官吏。初举亳州司户,累官司封员外郎,贞观间以才学著名于公卿。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29.张巡

张巡(ZHANG XUN,709—757), 世称张中丞,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

张巡

唐代官吏。开元末进士。安禄山反时,任真源县令,起兵守雍丘。肃宗至德二载移守睢阳,昭拜御史中丞。与太守许远以微弱兵力抗击数十万叛军,苦守睢阳数月,粮尽援绝,城陷被杀。张巡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巡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巡侧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0.张镇周

张镇周(ZHANG ZHENZHOU,), ,同安(今属福建)人。

张镇周

唐代官吏。历仕高祖武德六年舒城总管、寿州都督、八年舒州都督,亲戚有犯法,一无所纵,境内肃然。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31.张志和

张志和(ZHANG ZHIHE,730—810), 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金华(今属浙江)人。

张志和

唐代官吏、诗人。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赐名志和。后坐事贬南浦尉。赦还,隐居江湖。善歌词,又能书画、击鼓、吹笛。其词今存《渔夫》五首。张志和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2.张九龄

张九龄(ZHANG JIULING,678—740), 字子寿, 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九龄

唐代大臣、诗人。长安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张九龄石刻像刻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一日。张九龄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九龄侧头像取自清雍正间张世纬等重刻本《唐丞相曲江张文献公集》。张九龄题跋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九龄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张九龄头像取自1923年修《江苏扬州张氏族谱》。

33.张公艺

张公艺(ZHANG GONGYI,), ,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人。

张公艺

唐代处士。九代同居,北齐及隋开皇中,王公已亲谒慰抚。唐太宗贞观中,敕加旌表。高宗麟德中封泰山还,幸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高宗善之,命赐缣帛。张公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4.张公谨

张公谨(ZHANG GONGJIN,), 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魏县)人。

张公谨

唐初大将。太宗贞观元年,为代州都督,前后言时政得失,并见纳用。后副李靖经略突厥,破定襄,败颉利,进封邹国公。改襄州都督,以惠政闻。张公谨题跋像取自清刘源绘,朱圭刻,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凌烟阁功臣图》。张公谨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5.张兴

张兴(ZHANG XING,), ,束鹿(今属河北)人。

张兴

唐代武职官吏。玄宗天宝末为饶阳裨将。安史之乱起,守城弥年,城陷,为史思明所俘,劝降不从,被锯杀。张兴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36.张旭

张旭(ZHANG XU,), 字伯高,世称草圣,又称张颠,吴(治今江苏苏州)人。

张旭

唐代官吏、书法家。官左率府长史。工书,精通楷法,以草书知名,相传醉后呼叫狂走而后下笔。《张旭画像》清任熊绘。《张旭狂草图》清吴友如绘。张旭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旭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张旭头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37.张居咏

张居咏(ZHANG JUYONG,), ,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居咏

五代南唐大臣。历官吴门下侍郎、昇元元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宗立,罢为镇海军节度使。像取自1918年修《江苏阳羡张氏宗谱》。

38.张逵

张逵(ZHANG KUI,), 字彦通,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张逵

五代南唐官吏。仕至佥判江阴军。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39.张杓

张杓(ZHANG BIAO,), 字定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杓

南宋官吏。张浚子。以父荫授承奉郎,年少即有能称,历知袁州、衢州,提举湖北、浙西常平,知临安府、建康府,有惠政,官至端明殿学士。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40.张昌

张昌(ZHANG CHANG,), 字正平,晚号桐岗,临阳清江(今属江西)人。

张昌

宋代官吏。进士。仕至广东宣抚副使。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西抚州张氏族谱》。

41.张焘

张焘(ZHANG TAO,1091—1165), 字子公,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

张焘

北宋大臣,政和八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权吏部尚书,反对与金议和,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建康知府兼行宫留守、参知政事。像取自1921年修《江苏武进、宜兴张氏世谱》。

42.张福

张福(ZAHNG FU,), ,郿县(今陕西眉县)人。

张福

宋代官吏。历仕国子监助教、祭酒。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43.张富一

张富一(ZHANG FUYI,), 号希靖,毘陵(今江苏常州)人。

张富一

南宋居士。宝祐进士。隐居教授。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毘陵张氏宗谱》。

44.张坚

张坚(ZHANG JIAN,), 字志立,号一民,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坚

宋代官吏。张忠恕子。进士。仕至台州治中。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45.张俊

张俊(ZHANG JUN,1086—1154), 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张俊

南宋大臣。好骑射,负才气,钦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绍兴间,与金人战,屡立奇功,绍兴十一年拜枢密使,累封广、益国公,进封清河郡王,拜太师。与岳飞、韩世忠、刘锜并为南宋四大名将,然助秦桧成其事,为世所鄙。张俊像取之传为南宋刘松年绘《中兴四将图》。

46.张楷

张楷(ZHANG KAI,), 字楚昭,歙县(今属安徽)人。

张楷

宋代官吏。进士。仕至乐平令。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47.张铿

张铿(ZHANG KENG,1232—1279), 字政五,号志轩,武进(今属江苏)人。

张铿

南宋末官吏。宝祐进士。仕至承德郎,与兄战死泗州。像取自1919年修《江苏武进张氏宗谱》。

48.张扩

张扩(ZHANG KUO,1094—1155), 字德充,号养川,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扩

宋代官吏。张庄子。进士。仕至水部员外郎。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49.张愨

张愨(ZAHNG QUE,), 字慎斋,江阴(今属江苏)人。

张愨

北宋官吏。历官南唐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宋枢密使兼御营副使,经略江淮。像取自1925年修《江苏江阴张氏宗谱》。

50.张三峰

张三峰(ZHANG SANFENG,), ,。

张三峰

宋代武当山丹士。精拳法。徽宗曾召之,道梗不得进。以绝技名于世。后人奉之为内家拳始祖。其法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张三峰像取自清代石刻。

51.张世杰

张世杰(ZHANG SHIJIE,?—1279),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张世杰

南宋大将。由小校积功至都统。元兵来攻,提所部兵入卫临安,临安失守,率部入海。从二王入福州,拜少傅,枢密副使, 封越国公。与元将决战海上,突围遇飓风,溺死平章山下。张世杰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世杰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52.张栻

张栻(ZHANG SHI,1133—1180), 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栻

南宋官吏、学者。张浚子。以荫补承务郎、参赞父浚幕府,人称其能,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历出知袁州、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官。张栻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有《易说》、《论语解》、《孟子说》及《南轩集》等。张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栻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张栻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栻头像取自1918年修《江苏毘陵张氏宗谱》。

53.张镗

张镗(ZHANG TANG,(?—1278), 名或作唐,号问轩,潭州长沙(今属湖南)人。

张镗

南宋官吏。宝祐四年进士。仕至朝奉郎,元兵入汀州,与赵璠、张虎等起兵,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派毘陵张氏宗谱》。

54.张英

张英(ZHANG YING,1007—1073), 字汝俊,号勉斋,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英

北宋官吏。皇祐四年中博学宏词科。初授集贤校理,累官枢密副使。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55.张泽民

张泽民(ZHANG ZEMIN,1225—1314), 字爱之,常州(今属江苏)人。

张泽民

南宋官吏。咸淳甲戌进士。仕至翰林院庶吉士。像取自1921年修《江苏武进、宜兴张氏世谱》。

56.张正甫

张正甫(ZHANG ZHENGFU,1158—1235), 字宏道,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正甫

南宋官吏。淳熙十四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像取自1921年修《江苏武进、宜兴张氏世谱》。

57.张知白

张知白(ZHANG ZHIBAI,956—1028), 字用晦,一字端甫,号清叟,沧州清池(今属河北)人。

张知白

北宋大臣。太宗端拱二年进士。历官河阳节度判官、右正言、右司谏、邓州知府、龙图阁待制、工部郎中、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历事三朝,所过皆有惠政,虽显贵,清约如寒士。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58.张忠恕

张忠恕(ZHANG ZHONGSHU,1174—1230), 字行父,学者称拙斋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忠恕

南宋官吏。张杓子。历仕监临安府楼店务,知澧州、湖州、宁国府、鄂州,入为户部郎官、书史弥远,知赣州,进直宝章阁提举冲佑观。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59.张庄

张庄(ZHANG ZHUANG,1062—1125), 字居敬,号蛟字,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庄

北宋官吏。张英子。以父荫初为仙居令,累官桂州知州。取自清同治修《江苏锡山张氏宗谱》。

60.张咏

张咏(ZHANG YONG,946—1015), 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张咏

北宋大臣。太平兴国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张咏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咏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61.张有

张有(ZHANG YOU,1054—?), 字谦中,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张有

宋代道士,书法家。词家张先孙,出家为道士,善篆书,有《复古编》。张有石刻像取自清罗聘绘《说文统系第一图》。

62.张浚

张浚(ZHANG JUN,1094—1164), 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张浚

南宋大臣。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侍御史、礼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吴门节制兵马,绍兴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兵马,隆兴元年除枢密使,再相,有《易传》、《中兴备览》及文集。张浚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63.张纲

张纲(ZHANG GANG,1083—1166), 字彦正,一作彦政,晚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张纲

宋代大臣。入太学,三中首选。徽宗政和四年以上舍及第,特授太学官,除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校定御前文字,后累官中书舍人,高宗建炎初为给事中,以秦桧用事致仕,桧卒,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迁参知政事。张纲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有《华阳集》等。张纲像取自国学图书馆1933年《润州先贤录》。

64.张耒

张耒(ZAHNG LEI,1054—1114), 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张耒

北宋官吏、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累官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知润州。坐元祐党籍,徙宣、复州,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知颍、汝二州。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居陈州。有《宛丘集》、《诗说》等。张耒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张耒像取自清嘉庆修《浙江富春张氏宗谱》。

65.张载(宋)

张载(宋)(ZHANG ZAI,1020—1077), 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祖籍汴(今河南开封),久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

张载(宋)

北宋哲学家。嘉祐二年进士。历云岩令、崇文院书校,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其学佚《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有《正蒙》、《易说》等。张载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张载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张载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张载题跋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张载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载半身之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66.张选

张选(ZHANG XUAN,), 字公抡,关中(今属陕西)人。

张选

北宋官吏。大观间进士。累官至京西团练使,奉命使金国,不屈而死。张选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67.张景

张景(ZHANG JING,), 字德庆,歙县(今属安徽)人,迁居无锡(今属江苏)。

张景

元代官吏。仕至太仆寺卿。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68.张士诚

张士诚(ZHANG SHICHENG,1321—1367), 幼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

张士诚

元末起义军首领。以操舟贩盐为生,顺帝至正十二年与弟士德、士信等十八人率盐丁起事,克泰州、高邮,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十七年降元,二十三年称吴王。二十七年与朱元璋战败被俘,自缢死。张士诚像取自上海大中书局1932年《吴王张士诚载记》。

69.张誌

张誌(ZHANG ZHI,), 字端禄,号正心,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

张誌

元代驸马,至正中尚萃宁公主。像取自清道光修《浙江山阴张氏宗谱》。

70.张雨

张雨(ZHANG YU,1283—1350), 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张雨

元代道士、书法家。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张雨《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1.张国维(进士)

张国维(进士)(ZHANG GUOWEI,1595—1646), 字止庵,一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

张国维(进士)

明代官吏。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初擢刑科给事中。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十六年,南都陷,请鲁王监国,任兵部尚书。还守东阳,兵败投水死。有《吴中水利书》、《张忠敏公遗集》。张国维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国维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张国维像取自1905年上海《国粹学报》。

72.张国维(举人)

张国维(举人)(ZHANG GUOWEI,), 字从化,号惠岗,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国维(举人)

明代官吏。嘉靖辛酉举人。仕至江西饶州府浮梁县知县。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73.张煌言

张煌言(ZHANG HUANGYAN,1620—1664), 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

张煌言

南明大臣、抗清名将、文学家。崇祯举人。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康熙初在杭州被清军杀害。张煌言像上海博物馆藏。

74.张家玉

张家玉(ZHANG JIAYU,1615—1647), 字元子,广东东莞人。

张家玉

南明大臣、诗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学士,监郑彩军。永历帝时任兵部尚书,转战抗清,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张家玉坐像载1905年《国粹学报》。

75.张敬廉

张敬廉(ZHANG JINGLIAN,1571—1636), 字若道,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敬廉

明代官吏。万历戊戌进士。仕至广南提学御史。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76.张居正

张居正(ZHANG JUZHENG,1525—1582), 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居正

明代大臣、政治家。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右中允,官领国子司业事,官至首辅,在位十年,颇行改革。有《张太岳集》、《太岳杂著》。张居正坐像明人绘,张氏宗祠旧藏。

77.张溥

张溥(ZHANG PU,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

张溥

明末文学家。崇祯二年创立复社,三年中举人,并于南京开复社大会,崇祯四年进士。诗文敏捷,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有《七录斋集》,又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溥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溥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78.张三丰

张三丰(ZHANG SANFENG,), 名全一,一名君宝,号元元子,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

张三丰

明代道士。幽栖武当山,明太祖、成祖屡遣使求之不遇。张三丰像取自北平营造社1937年《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

79.张适

张适(ZHANG SHI,1330—1394), 字子宜,号甘白,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唯亭人。

张适

明代文学家。幼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三应江浙乡试。洪武初以秀才举。宋濂荐修《元史》,擢工部都水郎,以病辞免。与高启、杨基等并称十才子。后为滇池鱼科、宣科二司大使。有《甘白先生集》、《乐圃集》等。张适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适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80.张廷瓛

张廷瓛(ZAHNG TINGHUAN,), 号东月,南直隶常州(今属江苏)人。

张廷瓛

明代官吏。弘治己酉举人。仕至光禄寺丞。像取自1947年修《江苏毘陵张氏宗谱》。

81.张维斗

张维斗(ZHANG WEIDOU,), 字圆枢,号上台,又号冰心,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维斗

万历庚子举人。明代官吏。仕至四川荣泾县知县。像取自清光绪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82.张延登

张延登(ZHANG YANDENG,), 字济美,号华东,山东邹平人。

张延登

明代大臣。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太仆寺卿、右都御史,官至工部尚书。张延登像取自明崔子忠绘《长白仙踪图》,上海博物馆藏。

83.张云鸾

张云鸾(ZHANG YUNLUAN,), 字羽臣,号泰岩,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

张云鸾

明代学者。博学宏词。从顾宪成、高攀龙游,仕至儒林郎、淮安府教授,有文集行世。像取自清同治修《江苏无锡张氏宗谱》。

84.张中

张中(ZHANG ZHONG,), 字景华,一字景和,江西临川人。

张中

明初高士。元时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水,佯狂玩世。遇异人授太极及术数之学,谈祸福多奇中。朱元璋克江西,召侍左右,言事多验。平生好戴铁冠 ,人称铁冠子。张中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所附《明太祖功臣图》。张中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85.张子仁

张子仁(ZHANG ZIREN,1524—1590), 字安甫,号澄斋,南直隶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

张子仁

明代官吏。嘉靖己未进士。历仕南京兵部主事、郎中,湖广按察使佥事、浙江布政使参议、浙江金衢道、滇南参政、贵州左布政使。像取自1923年修《江苏武进张氏宗谱》。

86.张世伟

张世伟(ZHANG SHIWEI,1568—1641), 字异度,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

张世伟

明代处士。万历四十年举人,出新城王象春之门,屡应会试不第,砥行植节,与同里周顺昌、文震孟、姚希孟、朱陛宣,称吴门五君子,卜居吴门渌水园,乡人称孝节先生。张世伟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世伟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87.张以诚

张以诚(ZHANG YICHENG,1568—1615), 字君一,号瀛海,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张以诚

明代官吏。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修撰,官至右春坊右谕德,事双亲至孝,万历四十三年父病故,哀痛过甚,泣尽而继之以血。张以诚石刻像取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徐璋绘并正书誌,朱少渔刻,席云山镌《松江邦彦图》。

88.张以诫

张以诫(ZHANG YIJIE,), 字仲绳,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张以诫

明代官吏。万历三十一年顺天举人。官桂林府通判。张以诫石刻像取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徐璋绘并正书誌,朱少渔刻,席云山镌《松江邦彦图》。

89.张任

张任(ZHANG REN,1524—1580), 字希尹,号瀛峰,南直隶松江府嘉定南翔(今属上海)人。

张任

明代官吏。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累擢广东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张任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0.张元汴

张元汴(ZHANG YUANBIAN,1538—1588), 字子荩,号阳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张元汴

明代官吏、学者。隆庆五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好读书,躬行实践,未第时即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翰林诸书选粹》、《不二斋文选》。张元汴像取自绍兴印刷局1918年《越中三不朽图赞》。

91.张凤翼(明)

张凤翼(明)(ZHANG FENGYI,1527—1613), 字伯起,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张凤翼(明)

明代学者。嘉靖四十三年举人。与其弟张献翼、张燕翼并有才名,吴下号称三张,善书,好度曲,有《处实堂集》、《古梦类考》、《文选纂注》、《海内名家工画能事》等,曾为《水浒传》作序,尝作《红拂记》等传奇。张凤翼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凤翼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2.张和

张和(ZHANG HE,1412—1464), 字节之,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张和

明代官吏。正统四年进士,未几,以疾还里,为学者甚众。景泰间授南京刑部主事,官至浙江提学副使。读书数行俱下,为文立就。既仕犹苦学,读《汉书》三十遍,有《筿庵集》。张和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3.张基

张基(ZHANG JI,), 字德载,号敬塘,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

张基

明代处士。嘉靖十九年举人,以亲老不仕,居家事母至孝。年五十九卒。张基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4.张天复

张天复(ZHANG TIANFU,1513—1573), 字复亨,号内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张天复

明代官吏。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官云南按察司副使、太仆寺卿。有《皇舆考》、《鸣玉堂稿》。张天复像取自绍兴印刷局1918年印《越中三不朽图赞》。

95.张孝起

张孝起(ZHANG XIAOQI,), 字将子,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

张孝起

明末官吏。崇祯三年举人,十三年特赐进士,除廉州推官,官至右佥都御史。张孝起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6.张安甫

张安甫(ZHANG ANFU,1454—1537), 字汝勉,私谥贞简先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张安甫

明代官吏。弘治三年进士。官祁州知府,工诗。张安甫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7.张宪成

张宪成(ZHANG XIANCHENG,1512—1573), 字钦伯,号虚江,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居士集)人。

张宪成

明代官吏。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仕南昌县令、工科给事中、都给事中、云南按察使。张宪成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张宪成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8.张寅

张寅(ZHANG YIN,), 字仲明,号晓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

张寅

明代官吏。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右春坊右司直兼翰林院检讨,卒年六十四。张寅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99.张寰

张寰(ZHANG HUAN,1486—1561), 字允清,号石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张寰

明代官吏。张和从子。正德十六年进士。授济宁知州,官至通政司右参议,有《两山游录》


光辉岁月86329466


从万姓之祖上来说,绝对是姬姓,绝大多数姓氏都是姬姓演化而来!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姓氏有周姓、吴姓、郑姓、鲁姓、魏姓、杨姓、蔡姓、韩姓、霍姓、管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蒋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

直接姬姓最有名的就是姬昌,姬发,姬旦,姬伯邑考,姬重耳等等

其次是汉朝盛世国姓的刘姓!这个名人也是非常多的,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奭,刘骜,刘秀,刘盆子,刘欣,刘备,刘禅,刘裕等等!

然后是大唐盛世的国姓李姓!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靖,李密,李治,李贤,李显,李旦,李隆基,李亨,李瑁等等!

宋代国姓赵姓,百家姓之首!赵匡胤,赵光义,赵佶,赵构,赵孟頫,赵云,赵高等等!

朱姓,明朝国姓,朱元璋,朱标,朱棣,朱允文,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朱厚照,朱厚熜,朱由校,朱由检,朱德等等!


鹏程日志


争名论姓太无聊,脸上贴金把钱捞。李姓名人特别多,各种姓氏皇姓瞄。老子李耳道德经,历代书法写的精。托塔李靖輔周朝,姬姓稳坐八百遥。李斯统字度量衡,字体依次正了形。李渊建唐威名揚,世民李治稳坐唐。则天改唐变号周,只因李妻又归唐。隆基玉环爱意荡,贵妃醉酒千古唱。李白斗酒诗百篇,对影三人圆月望。李煜后主坐后唐,无可奈何诗名掦。爱国词人李清照,词含深情意深奥。清代鸿章建海军,清廷腐敗难收埸。共产党人李大钊,视死如归美名标。立三李达李先念,革命意志经考验。德生硕勋李维汉,为国操劳世少见。李姓名人千千万,至此再把别姓谝。


丁怀亮734


1,由于姓氏,牵涉到男丁,继承香火和光宗耀祖,必然产生重男轻女思想;

2,你的姓氏一样,并不一定是一个家族,原因很多,非亲生(过寄,领养等),随母亲姓 ,在特别的环境下改姓等;

3,一样的姓氏,遗传基因却完全不同,既然不同,何必执着你姓什么?;有人会说我姓鹰,你跟老鹰有半毛钱关系吗?也许你跟隔壁老王血缘相近,举例勿怪;

4,本人觉得应该取消所有姓氏,改用更科学合理的姓名,可能很多人要向我吐口水。因为姓氏带有歧视,自我膨胀,等等;

5,虽然姓氏代表了某个时段某个家族的兴衰,也对某部分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其负面影响更大,建祠堂,自我膨胀,意yin;也许你们建了“獪氏祠堂”,也许你的祖宗是隔壁老王,等等老王别高兴,也许老王的祖宗是老猿,祠堂的实际意义有多大,还不叫饭堂更实际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