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未来的90后真的要过上租房生活吗?

理财万花筒


这倒不一定!

虽然很多人说90后有70后的父母,他们本来就有房,所以90后不用买房也有房子住,但是我们生活中实际会发现其实很多90后也多来自于农村普通家庭,父母也是普通的农民,除了农村家里有一套自建房,大多在城市里还是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

房价高没有人会否认,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情况,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下跌到每个人都能够随便买得起的地步。但是现在国家对于房价的控制以及居住渠道的开发已经越来越好了,至少在现在看来房价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了,对于居住渠道除了商品房还有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等等相对实惠的居住方式。

其实90后不要为现在的房价所担忧,你们应该做的就是发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好自己的生活,买房、买车、成家立业等等,其实每个时代的人买房其实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70后这代人虽然单位有分房,但是也只是一些国企等大型企业才有,普通的私企及农民家庭是没有的,虽然那时候房价便宜没人炒,但是能买房的也是少数派,要知道那个年代工作还没有现在好找,工资也就是几百块而已;在说到80后这代人,也并不容易,基本上赶上了房价上涨最快的阶段,但是慢慢的也要从不可能变成可能,那时候80后也觉得自己买不起房,但是慢慢的80后也成为了买房的主力军。

90后现在有着以前80后买房的想法,都是压力大感觉买不起房,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下来,买房不是目的,大城市里买不起可以去小城市里买,100平米买不起可以买80平米,再不济在农村老家修一个房子也行。


楼盘网


90后被称为新生代,从社会环境到家庭环境等方面,比80后和70后都要强一些。

我遇到的大多数90后,在北京无论什么岗位,都充满了活力,家庭条件都还可以。

之前有一个93年的同事,河南信阳人。2016年她自己存了两万块钱,信用卡套了一万,找同事借了一万,在信阳买了一套一居室,装修好的新小区,月供一千五左右,房子租出去一千二,自己添三百块钱就可以。过了半年,听之前买房的那个中介推荐,做了零首付,中介费加税费一共八万多,买了一套顶层三居室,月供三千多。

前几天她又将一居室加钱换了两居,现在小两口没别的外债,三居室自住,靠工资还点房贷,在老家活的很轻松。

大多数90后都比较有魄力和胆气,敢想敢做,失败了也好像无所谓。

那个同事家里条件也还不错,父母收入一个月也有一两万,但是直到她买了一居室之后,家里人都不知道。买三居室的时候两口子还没结婚,也没找家里要钱,都是找同事们凑的,我们还开玩笑说她空手套白狼,自己一分没有还买第二套房,哈哈!男方和男方家里都不同意,觉得买房贷款就是坑一辈子,结果听她说2017年结婚的第一个春节,男方家里喜滋滋的拿春联去房子那里贴去了。

房价不可能一直涨下去,今年新增人口不断减少,老龄化严重,会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可能在某天到了一个点之后,就开始下滑,最终进入稳定期。

国内公租房目前还不够完善,普及肯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一些长租公寓项目现在也在兴起,不过租金都比较贵,也不是长久之计。

作为刚需人群,无论房价如何,到最后肯定会有自己的房子。可能是父母给的,爷爷奶奶留的,或者是自己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攒钱买的,可能没有自己的房子就类似于流浪一样,可能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吧。


老白看房


好久没有回答问题了,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的类似经历,所以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在我刚大学毕业时,也正是像现在的九零后大小的年龄。因为工作来到天津,虽然总部在天津,但工作地点却是在外地项目上。当时正是2000年后商品房大量兴起的时候。因为在项目上吃住都是项目负责,当时也还年轻所以也没有住房的需求,对买房一直没有列入计划。

过了几年因为工作关系调回天津总部,这时单位给安排了单身宿舍,可以暂时住着。再后来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住单身宿舍已经很不方便了。于是买房也提上了日程。但这时房价已经涨了不少了。后来咬咬牙用手头的钱买了套二手小面积的老偏单,楼层高无电梯,仗着年轻爬楼还能克服。后来随着经济的积累,逐步改善换大面积带电梯的商品房。

我自己的经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住房需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对于自己打拼无法啃老的年轻人来说,如果确实需要,从旧房小房先买起,一步步改善,这样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暂时买不起房租房又有何妨?

当然,如果经济实力允许,能买房还是不要租房。一是生活质量差点,二是耽误了资产升值。毕竟房子除了居住,还是有升值潜力的。退一步说,买了房子至少目前比别的资产都保值。比如我,之前在项目呆那么多年,结果还是有一起的同事比我有远见,在天津趁着房价低买了房,以后再回到天津,生活压力要小得多。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更多探讨交流,敬请关注观房社。



观房社


怎么说呢,我觉得如果是男生,那一定得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买不起贵的先买便宜的,买不起大的先买小的,要在城市定居的话没有房子过日子太难了,要么就是回老家。

我是女生,我可以接受租房,但前提是没有孩子的情况下,我不想生个孩子又送回老家,一年都没几次见面。一家人在一起比较重要,真的买不了可以回老家买,在老家工作上班,一家人平平淡淡的也好。一直租房始终是漂着,不现实,就目前的租房市场来说,各种坑,还随时面临房东卖房,中介跑路,公租房这种少量资源就更不用想了,我是个女生,在经历这一次又一次的租房搬家波折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自己买一个,也是自己借了钱的,面积很小,但是自己够住,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份资产,尽管不多。现在婚姻这么脆弱,我还不能要求别人给我什么,要房车说物质,要彩礼说卖儿女,写名字说图房产,我自己都不能指望别人养我一辈子,何况是养我的家人。所以我得努力给自己和家人一点点保障。

当下的房价,没有家里支持确实很难买得起房子,但是我不喜欢有的人直接就放弃了,可以和女朋友一起买啊,或者再借点钱,没有几个人买房子不借钱的,总是有买得起的房子,就是不要太挑,如果丁克无所谓,自己任性就任性了,但是有个孩子你现在的努力就是在为他铺路啊,我们现在很多人不就是苦于父母不能支持首付,如果我们再没有,下一代将会更艰难。


苦丁茶z


这种情况也不一定的,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房价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和一些一二线城市的偏远地区都很有可能会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可能还很大,这样本来买不起房的那些年轻人可能会去买上一套房子,一二线城市因为人口集中市场需求量大房价在近几年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的降价。所以怎么说呢,在家乡工作的年轻人和在其他三四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以后买房的可能性可能会比较大,虽然租房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按中国人的传统看法也就算是有了一个家,而且不用总是租房住,不用把挣来的钱拿出一大部分交房租,不用租房的时候看房东的脸色……总之年轻的人们从内心里还是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但是现在的房价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实在是太高,让这些年轻人们“望房兴叹",自己那点收入和工资实在是买不起一套房,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就算是在这些大城市租房那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以我比较熟悉的城市深圳来说,深圳的房价现在全国最高比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都要高,像深圳的南山区等地方房价均价十几万一平,就算是龙华等城区房价也在五六万一平,一套房动辄上千万几百万对于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很多人在深圳奋斗了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更何况一些初出茅庐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了。据统计深圳80%的外来人口居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深圳的每个城区都有很多城中村,这些城中村容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很多来深圳打拼的人都有过在城中村租房住的经历。就连地产界的老大万科都看上了租房业务,在深圳在全国各地大举开展租房业务,像很多年轻人所熟悉的连锁租房品牌泊寓以及其他一些租房品牌等。

年轻人租房的现象在几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大城市,年轻人租房的比例还会占很大一部分,同时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观念也不是很守旧也比较看的开觉得买房不如租房住,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年轻人不去买房而是选择租房。






天下第二风流才子


因为接触过几例90后投资日本不动产的例子,让我对这些投资人的价值选择得以一窥究竟。


租房生活也许没有想象得那么差。当一个社会的各项法律体系和行业规范高度成熟的时候,当社会经济结构变得异常稳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收入可以一种比较确定的定式衡量出来的时候。房子作为消费品的属性高于其作为投资品,租房生活也就变得稀松平常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尚未出现大起大落,国家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使国家一再打压炒房和囤房,民众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还是愿意买房子,因为觉得房子更保值嘛。可是经历过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过的日本人就不这么想了,那种几乎是一夜之间房子跌到原值60%的感受使得很多人一夜回到赤贫状态,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绝大部分房子都是贷款买来的嘛,当抵押品的价值不足以覆盖贷款额,银行就会要求的贷款人补足因抵押物价值补足而产生的差额部分。那是怎样一种酸楚?房子贬值了贷款照还不说,还要拿出一大笔钱给银行。贷款不还房子不要总行吧? 对不起,不可以。因为银行跟你签署的贷款合同上载明,这笔债务属于你,如果违约就会造成个人征信误点,在日本,诚信破产的结局就是一个人根本无法在社会立足。

当父母不再负担孩子的经济开销,支持孩子买房的行为需要支付一大笔赠与税,年轻人也就只能选择租房生活了,即便是收入高出国内很多倍的日本东京圈的上班族,在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每个月省下钱来积攒出购房的首付款也是很难实现的。加之入职时间短,信贷实力不足,所以只能慢慢熬着直到40岁左右才敢走进银行申请一笔购房贷款。


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因其接受的价值观、物质观、世界观的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会有很大的差异,观念的改变很难,但往往也很简单,只需要一代新人换旧人。国内90后面对的社会竞争压力并不会比80一代小,但同时两代人所面临的困惑与竞争却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一代人来自父辈的支持会更多,他们的成长刚好是国内改革开放步子走得最快的一段时光,接受的教育也更开放更具包容性。生长在信息时代的90后可以不信老师、不信传统和说教,但他们其实更自信,更善于运用网络工具去探求真理找寻真正的价值。


暖灯君


您认为房价能居高不下吗?房价高是暂时的问题,因为国家要卖地,地方债又那么多,又没有别的产业发展,只有发展房地产,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一个主要的产业,那么,房子盖完了,又卖给谁呢?如果按照世俗的观念来说,就是买涨不买跌,只有涨价了,还能赚到钱,所以人们都一窝蜂似的抢购房子,事物都是波浪式向前发展,螺旋式上升,学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泰极否来,否极泰来,这就是物极必反的规律,有谁能改变这种规律呢?当房子涨到一定的时候,卖的卖不动,买的又没人买,所以房子就得掉价,2019年以后,中国房地产是一盘死局,明年就是败局的开始,你说房子能不掉价吗?到那时90后就能买得起房子了,但是这得需要3到5年时间,我认为,当今的90后,是受伤害最大的一代人,等到他们到30岁的时候,可能房子就得掉价,甚至很便宜,等到那个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里的帮助,就能买起房子了,00后,我认为是比较幸福的,那时房子遍地都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年后,中国老龄化达到了鼎盛时期,留下的房子就更没人住了,你想想这些房子怎么样才能消化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90后和00后,不要为房子而忧愁,耽误了青春年华,耽误了事业和学习的时间,我认为,你们现在要利用这最佳有利的时机,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最好学一门儿,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又能为百姓做事情的学问,20年后的天下,就是你们的了,中国现在是历史转轨时期,非常不稳定,人们的心态相当浮躁,顺着说是变态,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的事情,把握好历史机遇,为了迎接下一个历史时期,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兴旺,人们的富足,快乐的生活,都离你们不远了


中德康寿


我觉得这问题有点大,90后与80后70后相比,其父辈的经济实力相差较大,所以90后面对的情况分化也较大。如果一些富二代,官二代的90后,其买房应该不存多大压力,就是父辈都是一二线城市的,大多家里早给准备好房子了,所以这部分90后买房基本不存压力。我认为这问题主要针对一些家庭财富不是多充足的90后提问比较合适,针对这部分人我个人认为可能存在几种选择,其一,部分90后可能会掏空6个钱包,承受较大压力选择在一二线城市较好位置买房。其二,90后受享乐精神和提前消费影响,基本不存多少积蓄,选择一二线城市租房,这部分可能最多。其三,当前政府正逐渐完善廉租房,部分产权房等多种手段,让部分90后能够拥有一些一二线城市的这类房子。其四,个人认为以后远离中心城市50到100公里的房子可能价格会较亲民,所以对部分资金不够充足的90后也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预计绝大部分90后会越来越向超大,特大城市几城市群集中,大多数90后是不会回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了。


申屠轩舞


这种说法不准确。90后未来是否会过上租房生活要不同情况区别看待:

1、居住地不变。

根据去年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显示,中国家庭住房拥有率为92.8%。如果此数据属实,说明中国家庭商品房持有量非常高,很多90后已经不缺房;作为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未来夫妻俩还可以从父辈、爷辈那里继承多套房产,从商品房70年的土地使用权来看,未来几十年都不用买房更不会租房;即便中途遇到拆迁,无论以房换房还是换钱都不缺房;或者未来有改善需求,只要卖掉其中一二套,仍然不用租房。

2、居住地改变。

对于有去大城市发展需求的90后来说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大城市的房价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比如现在的一线城市房子,可以买到中小城市几套房子。如果有这样需求的人,则租房也是有可能的;另外要看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有不少家庭把在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房卖了,去一二线城市全款或首付买房,自然也是不需要租房的。

3、目前还没有房。

这也要分情况来看。如果用发展的方法看问题,比如未来的房价出现大幅下降,大量空置房入市,没房的90后可以减轻购房压力;或者因经济持续保持增长,老百姓收入大幅增加,收入增速追赶并超越房价增速,也是不用租房的;而目前没有房,房价又在不停上涨,收入增加又有限,买不起房去租房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具体到题主个人情况,虽然买房压力大,但租房压力也不小,算一下帐就能看到,其实每个月的房租支出与月供支出也差不了多少。但租房是为别人创造财富,买房是为自己建设家园。每月同样一笔固定支出,而且又是刚需,如果把款期向后延长,或者力所能及先买套小的过度,还是比租房划算的多。


抽时间来看看


不知道题主在哪个城市生活,房价和工资水平处于什么比例水平,所以作为从业人员和过来人想提点建议。

1.本来想攒钱买房,但是发现房价水平飙高,工资跟不上房价的速度,积蓄无力支撑房价。作为一个90后,有想法储蓄买房,你已经比一部分同龄人有想法和远见了。不是不想买,是买不起。

心有余,而力不足。

90后最大的已经30岁,属于而立之年,有部分已经告别单身,拖家带口了。95后25岁,正是青春年华处于出校门2-3年,开始奋斗的时候,题主应该处于这个年龄段。

提升自己,是你目前最应该做的,而租房和买房,单看经济能力,租房一定是轻松许多。

然而,几年后你是否还会这么想?谁也不敢保证。后悔租房没买房,是我们这些过来人最痛的领悟。上车时间晚了,错过房产最增值的几年,几年后还是选择上车,并庆幸上车。因为房价依旧在攀升中。买下的房,处于增值中。所以每月辛苦挤出来还房贷,虽苦但甘之若饴。

2.所以,买不买房,看眼前,肯定是租房无压力,但是成家或几年后,你会因为自己没有安身立命之所,还是要想办法去买房,而房价有可能又是一番新天地。

活在当下,看准目前的状况,才是当务之急。

年轻人奋斗有目标是一件好事,如果贪图安逸,不敢背负压力,那么人到中年,你会更后悔。

所以,趁年轻,攒钱买房,迫使自己还房贷,硬性储蓄,总好过人民币贬值,存钱给银行借给别人买房好吧。

借助父母的力量,把父母的血汗钱也参与到增值的房产中,首付向父母借,你的工资水平能够支付每月房贷的话,那就买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