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莊子的人生得失裡,藏著五種大智慧。

其一成功的背後,除了能力和技巧,還要有良好的心態。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即便我們有優秀的能力和卓越的技巧,也很難發揮出全部的實力

其二遇到事情不要逃避,要學會有始有終。

其三語言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學會語言的技巧,因為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卻可能傷害到我們在乎的人

其四遇到意見相反的人,先不要急著反駁對方,學會求同存異,接受與自己想法不一樣的見解。

其五凡是要放寬心,學會虛己遊世,如此便可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坐道誤老莊

莊子是個講故事的高手,在他的世界裡,為浮躁的心靈留下了一道良方。所以,每一次我們閱讀莊子的時候,總能體會到一絲輕鬆愉悅,那困擾在心底的陰霾也終於有一種雲開見日升的釋懷之感了

一、心態

莊子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諸侯間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諸子百家爭相遊走於七國之間,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在亂世中書寫自己傳奇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若是認不清自己的位置,什麼恃才傲物、殘暴無道,顯然會成為被社會優先淘汰的那批人。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飲酒

莊子講: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便是告誡我們即便是出身不凡、才華橫溢,也要學會去尊重世間的芸芸眾生。當然,這個心態不僅僅是指待人接物時,保持平和的態度,還包括面對困難時,要學會自我反省,調整狀態。從而達到技巧和能力,都能夠不受外界影響的程度,好發揮出自己最強的實力。

莊子在山木一章講了個孔子的事例,來說明,心態的重要性。我們知道孔子作為大學問家曾周遊列國,想要傳播自己的學說。有一次,他前往楚國應聘,剛剛來到陳蔡兩國的交界之地時,就被人家派兵圍困了連續七天七夜,孔夫子和他的弟子差點被困死在這裡。

經過了這場磨難,有些弟子就離開了孔子,令夫子感到很困惑。他尋求一位叫子桑戶的隱士解答自己的疑惑:“吾犯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孔夫子

子桑戶很有意思,就回答他:“你的某些親戚、朋友當初和你結交,就不是出於對學習的興趣,而是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如今你遭受了劫難,他們離去只是遵照內心而已。”

聽過了子桑戶的話,孔子的內心也不再糾結這件事,而是更加註重於學問上的事情。在這裡,孔子的學生離不開他,

並不是因為他能力不夠,而是跟著他會遭遇危險,所以,只要他還要繼續遊說,就會一直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下,與其糾結離去的人,不如調整心態,為留下願意學習的人提供更好的教學

當我們的能力和技巧都無法解決問題時,不如調整心態,換一種方式去應對,有時候這樣做比一味糾結更能解決我們的困境。

二、堅持

莊子: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

天下有兩種值得注意的事情,一件是自然註定的“命”,一件是人的身份帶來的“責任”。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颯沓如流星

所謂“命”,不是指玄學範疇的命學,而是那種每個人都會去經歷,固定的事情。比如,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這些都是我們的“命”,無法更改的事情。那是不是知道了這些固定的“命”,就只能坐以待斃等待命運的到來呢?並不是!知命的目的,不是畏懼命運,而是心懷虔誠去堅持不懈,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莊子講,知命不可變,就要一邊順從它,一邊堅持下去。拿生病舉例子,我們缺乏鍛鍊,就容易犯病,這是必然的事情,但當我們加強鍛鍊,就可以有效降低犯病的幾率,這就是“知命和堅持之間的必然性”。

但生活中卻有許多人因為這種無法更改的事情,感受到了困擾,併為之抱怨。追究原因,實際上是他們缺乏自我反省,並且做出改變的勇氣。遇到事情我們不如少一些抱怨,多一點主動面對的勇氣,堅持努力,便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灑脫

三、語言

莊子講: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說話看似是一件小事情,但我們說出去的意思和對方聽到的意思卻可能恰恰相反,因為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經驗裡去看待問題,得出的結果也各不相同。

就拿教育子女說事情,父母眼裡,自己的嚴厲是對子女負責任,而在子女眼中卻變成了父母不理解自己,總是責備自身。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便是父母和子女溝通的時候,雙方在語言上的理解導致。

那麼,又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

此時,莊子又說: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這句話很好理解,直白來說就是直接表達出自己想說的東西,不額外附加什麼條件,就幾乎可以應對各種各樣的情況了。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觀滄海

還是以父母和子女的教育問題舉例,平日裡,若是我們對子女多一絲瞭解,明確知道子女的興趣愛好所在,根據這些和孩子之間多一些交流,讓孩子感覺自己和家長之間是比較和諧的關係。那麼出了問題的時候,我們再來嚴厲一點,有了之前的基礎在,孩子就不會很牴觸家長的幫助。因為交朋友的過程,是我們和子女之間除了父母親的對話之外,又多了一層新的交流模式,這無形間拉近了彼此由於年齡、觀念帶來的隔閡問題,也更容易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了

不需要添油加醋,只是根據對應的事情本身出發,在一些平常生活上做好本份的事情、說好本份的話,如此即可。

四、存異

求同存異,換言之便是換位思考,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在這個問題上,牽連太多,比如我們擅長的某件事,在這個領域長期積累起來的經驗,有一天,突然被人指責“膚淺”“錯誤”等等的話語,分分鐘便想和對方爭論個面紅耳赤,直到說服對方為之。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爭論

當今時代,有一個特殊人群“鍵盤俠”,便是以這樣一種狀態活躍於各個角落。只要他們發現一些不合自己意思的內容,便會毫不猶豫開噴。

實際上,對於這種觀念不同的情況,莊子說過“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的言論。遇見爭論的時候,我們不妨想想對方是不是有可能是正確地,我們只是觀念不同,才本能反駁對方,不如聽一聽對方的理由之類?

五、虛己

虛己,本意保持謙虛,放低姿態。

《莊子·應帝王》中莊子借陽子居見老聃之口,曰:“有人於此,向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倦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聖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

這段話的大意便是,我做到了一些優秀地條件,是否就可以比得上聖明的君王?而老子的回覆卻是,你這樣的行為,就如同一些能力出眾的胥吏,只是被能力困在了崗位上罷了。

莊子此言是在反駁有能力就專注於一個職業的那些人嗎?顯然,並不是。莊子此舉,是為了說明那些有能力的人,憑藉這個念頭,便去和人比較,反而得到不必要的煩惱。這句話真正想表達的,是勸人謙虛,不要因為有了一些能力,就一味想要去超越誰。

莊子:人生的得失裡,藏著這五種大智慧

渡船

莊子講了個渡船的問題,來說明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便是由於不“虛己”,愛好面子而引發的矛盾。

渡河的時候,從上游突然來了一艘小船撞向了我們。此時,就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方船上無人,我們便會自認倒黴。另一種是對方船上有人,我們便會惱羞成怒,想要和對方爭論。這裡,同一件事,結果截然相反,而原因是我們覺得那艘船上有人的話,便是對方傷了自己的面子,必須討個說法和賠償

船上有人,引發矛盾後,自己不高興了,對方不高興了。對莊子來說,這又是何必呢?我們若是學會“虛己”,遇到問題,先保持一種對方“渡船無人”的狀態,讓自己不至於見到什麼不順眼的都惱怒起來,也不失是一種減少煩惱的良方。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