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这两天在读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成为》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 企鹅图书

原作名: Becoming

译者: 胡晓凯 / 闫洁

出版年: 2019-1


该书分为3个部分:

成为我,米歇尔自己的成长历程;

成为我们,成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历程;

成为更多,成为第一夫人的历程。

目前,我看完的是第一部分,“成为我”。

里面有提到她的家庭教育,我受益匪浅,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大家。

01 积极陪伴,参与生命的成长


米歇尔有个哥哥,他们一家四口租住在芝加哥南城的一个公寓里,房东姑婆老两口住一口,他们一家住二楼。

她父亲在一个水处理厂上班,妈妈一直是家庭主妇,直到米歇尔上高中后,才去上班。父亲还一直患有慢性病。

她小时候没有进过餐厅,家庭庆祝的方式就是订个匹萨,这就是她的家庭环境,不富裕,甚至有些困苦。

但她的父母却特别有爱,并且教育得当。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陪伴的重要性

母亲早早开始教我读书,带我去公共图书馆,陪我一起认书上的字。

父亲每天穿着城市工人的蓝色制服去上班,晚上下班后会向我们展现他对爵士乐和艺术的热爱。

当我的哥哥克雷格对篮球产生兴趣时,父亲将硬币抛到厨房的门框上,鼓励他跳起来去够。

晚上,我们一家人会玩棋类游戏,讲故事或笑话,听杰克逊五兄弟乐队的唱片。

大概四岁时,我决定学习钢琴。

不知怎地,作为一个母亲,我就想起了每晚陪涵涵阅读的日子,虽然她现在英文和中文都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了,虽然英文绘本现在都是她自己在读,但是在读的时候我还是会陪着她。

遇见不认识的单词,跟她一起翻翻字典,

看着她把自己第一次读时不会的词划出来,第二遍读时会了又擦掉划线;看着她把第一次接触的常见词摘抄到爸爸送她的小本本上;

看着她一天天地进步,我心里就很满足。

现在做数学思维游戏题时,很多字她都认识,我就坐在一边看自己的书,她需要时,才抬头帮忙。

坚持陪伴的结果就是她一直是主动要求写作业、写日记,而在她写兴趣班作业的时候,都是自己写,我该干嘛干嘛。

学习的主动性很强,这大概是陪伴的收获之一吧。

米歇尔在书中说:对我来说,学习的过程有一种魔力,我从中得到了一种成就感。

所以,更加坚信了我的育儿思路:你想要什么就陪伴什么,其他静待花开,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再回首看当初的付出,想想如今的轻松,就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了。

02 允许孩子“顶嘴”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

父母跟我们交流时不把我们当小孩子。他们从不说教,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不管那些问题有多幼稚。他们从不敷衍我们。

我曾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早餐要吃鸡蛋?”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补充蛋白质必要性的讨论。

然后,我问:“为什么花生酱不能算是蛋白质?”

最终,经过进一步讨论,母亲改变了她关于鸡蛋的立场,这是我早期的一次苏格拉底式的胜利。

他们对于我们学业之外的事情并不过多干预,而且很早就希望哥哥和我能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自己作为父母,在家中的责任主要是倾听以及在需要时给予鼓励。


家庭讨论真的挺重要,不仅能够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让父母每天给孩子说的话,不止局限于“饿不饿”、“吃什么”之类的。

还能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

涵涵从小都不喜欢把主食和菜,或者两道不同的菜,一起放在嘴里嚼。

有一次,我问她:“吃到肚子里还不是到一起了?”

她说:“可是舌头知道味道呀!”

她赢了,我道歉,再也不抱怨她吃饭麻烦了。

从小我允许她有,并且发表自己的想法。

所以当幼儿园老师跟孩子们说:“我们是中国人,不能过外国人的圣诞节,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时,涵涵跟我回来讨论说:“妈妈,外国也有好的东西呀,比如宫西达也,虽然他是日本人,跟咱打过仗的鬼子,但是他写的书很好呀。”

我们常常说国内的教育把孩子都教成了什么都有标准答案的,没有思辨能力了,其实,当咱无力改变现状时,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先做起。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米歇尔在书里提到一个很不喜欢的女老师,有一次在她向她母亲抱怨时,她的母亲这样跟她说:“你不需要喜欢你的老师。但那位女士脑子里的数学知识,你需要掌握。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其他的不要想。”

看当孩子的思辨力跑偏了时,妈妈能够引导回来。

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才使得米歇尔一直不迷信权威,并且敢于挑战权威吧。

比如学钢琴时对严肃固执的姑婆萝比的挑战,上大学前对那位觉得她的目标有问题的老师的挑战。

03 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见世面很重要

父亲的别克车仍然是我们的庇护所,是通向世界的窗口。我们经常在星期日和夏天的傍晚驾车外出兜风。

有时我们会到南城的另一个社区,叫做“药丸山”,这样叫显然是因为里面居住着很多当医生的非洲裔美国人。

药丸山是芝加哥南城相对漂亮和富裕的地方,那里的人家车道上都有两辆车,走道两旁的花坛里鲜花盛放。

我猜测,父亲开车带我们到药丸山,有点儿激励我们出人头地的意思,这是个向我们展示良好的教育会带来怎样的前途的好机会。

父亲和母亲一辈子都待在芝加哥,在方圆几英里内搬来搬去。但是,他们不希望我和克雷格也这样。

我们被教导要把单词说完整。父母给我们买了一本词典,还有一整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放在我们公寓的楼梯间的架子上,书名是烫金的。

每次我们对某个单词、某个概念或者某段历史有疑问,他们就让我们去查阅那些书。

我们要超越现状,走得更远。他们早早让我们做准备,并鼓励我们。

他们期望我们不只要聪明,还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要贯穿到我们说话的方式中。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这几年,有好几个妈妈问我,家里在农村,这边的人都不重视阅读,我买书,他们还笑话我,我该不该跟别人不一样?

愿你看完米歇尔的经历能有了自己的选择。米歇尔是黑人女孩,跟她一起玩的亲戚家孩子觉得她不该像白人女孩一样说话,而不用黑人俚语。

但她的父母,甚至祖父,都会一丝不苟地纠正他们的语法,告诫他们说话吐字要清晰。

是的,你要敢于跟周围的,圈子里的人不一样,因为你的努力,难道不是要跳出那个嘲笑努力,嘲笑勤奋的圈子吗?

04 认真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当孩子跟你说她的烦恼时……

我二年级时,班里混乱不堪……教我们的老师不知道怎么维持课堂秩序,甚至也不喜欢孩子……在她眼里,我们是一班“坏孩子”……我在那里什么也学不到……

我气冲冲地抱怨那个新老师,她平静地听着,偶尔插一句‘噢,天哪’和‘噢,真的吗’。她并不纵容我的怒火,但是会认真对待我的沮丧。如果换做其他母亲,可能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你尽力而为就好了。’

但是我母亲知道发牢骚和真正的苦恼之间的差别。

她没有告诉我就找到学校去,开始了持续数周的幕后游说工作。

后来我和其他几个表现好的孩子被悄悄地从班里抽出来,经过一连串考试,在大约一周后插班进了楼上的三年级,那里光线充足,秩序井然,老师是一位笑眯眯的女士,她做事干练,课讲得很好。

这件小事改变了我的人生。

许多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母亲特意找到我二年级的那位老师,尽可能礼貌地跟她说,她不应该当老师,而应该去杂货店当收银员。母亲生性安静、诙谐,但是在任何场合她都是直率最敢言的那一个。


我想正是母亲的认真倾听,并积极对待,才使得米歇尔就算到了大学,也愿意通过电话跟母亲谈心。

才使得她的哥哥在八年级时,遇见喜欢的女孩,暗示去她家里,并且家里父母不在时,最终告诉母亲吧。

米歇尔说:她并不纵容我的怒火,但是会认真对待我的沮丧。

当孩子向我们倾诉成长中的那些烦恼时,你会认真听吗?你会不会觉得小孩子能有什么大事?那么等到她青春期了,还愿意跟你多说话吗?

米歇尔在自序里写道:我的父亲弗雷泽教我努力工作,保持开心,信守承诺。我的母亲玛丽安教会我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

米歇尔·奥巴马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从一个普通家庭的黑人女孩,到美国的第一夫人,米歇尔自身的努力和才智固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因为人家哥哥同样也很优秀。

之前给大家分享把三个孩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的书,有位读者说看来很多人都奔着斯坦福这个目标去了。

今天推荐米歇尔的书,我知道认真看文的人,跟我一样,并不是冲着第一夫人的目标去的。

我们只不过是在向优秀的人学习,我们只不过是在别人成功的育儿经验或故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让育儿之路更轻松,让孩子的人生之路更顺畅。

看一本书就能上斯坦福,看一本书就能成为第一夫人,想什么呢

育儿方法能借鉴,从来都不可能照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