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时评:传承是对先烈最好的追思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到。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时节,正是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纪念先贤、先圣、先祖、先烈乃至列祖列宗的重要时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最为出名的诗句 就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清明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以千年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最近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利用网络全媒体等手段,开展好“传承 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此举可谓适逢其时,对进一步浓厚崇尚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关爱英烈的社会氛围非常必要,也是对不久前国家颁布的英雄先烈保护法规的更好落实,更是对那些肆意诋毁污蔑英烈行为者的“打脸”。

清明祭英烈,是一个国家缅怀英烈、敬重英烈的最好形式,也是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的最好契机。只有传承好英烈精神,才是对英烈最好的追思、祭奠。我们相信,通过组织开展短片展播、网络直播、英烈在身边征文、为烈士寻亲、网上祭扫、寻访烈士陵园等一系列活动。一定会在全社会营造更好的尊重英烈、敬畏英烈的氛围。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英雄,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前些年,曾有人肆意丑化英雄,做出不敬畏英雄的失当言行。如今已是全媒体时代,社会各界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宣传英烈事迹,传承先烈精神。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就需要全国各族人民传承好英烈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要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行,学习他们身上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信念和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投身平凡的工作岗位。我们祭扫英烈,就是要告诉他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更会告慰他们:你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从来就不曾走远!(写于2019年4月4日晚)

作者简介:根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文经济网特约评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