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培植孩子靈魂的良善

2018年還剩下最後一天,回首這一年,是自己飛速成長的一年,很多事情在理順,人生之路也清晰起來。

回顧自己寫文的歷程,發現一直沒忘初心:以自我的成長來帶動孩子的成長。寫著寫著,發現對於孩子的教育之路也越來越明確了。

一直在思索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應該如何才能引領孩子過好這一生?是培養孩子多才多藝,獲得儘可能多的財富、儘可能高的地位嗎?是將自己未竟的夢想告訴孩子,讓他替我們圓夢嗎?還是和父輩一樣,希望孩子按照既定的軌道升學、就業、結婚生子?

今年,寫了太多關於這個社會的迷思:浙大博士自殺、重慶幼兒園門口砍人、12歲少年殺母......

寫的同時,心也是痛的。而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揭露出一個真相:我們的教育,太注重功利性和適用性,而忽視了教育孩子對生命的尊重,而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珍視生命,應該是教育的核心,因為沒有生命,所有一切都如同空中樓閣。

教育的最高境界:培植孩子靈魂的良善

01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深以為然。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暴風雨後,沙灘上有很多倍被暴風雨捲上岸的小魚。這時一個小男孩不停撿起小魚,扔回大海。

一個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回大海。

“這條也在乎!還有這條,這條......”男孩不停撿起一條條小魚扔回大海。

這位男士深受感動,和小男孩一起忙乎了起來,絲毫沒有顧忌別人異樣的眼光。

教育之道,在於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為外界所動。而這一切的起點應該是從尊重生命開始,喚起自身的“善根”,才能煥發人性之光。

教育的最高境界:培植孩子靈魂的良善

02

一位美國中學的校長,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看多了生命被摧殘、被蹂躪,從集中營出來後,他格外珍視生命。

每位新教師加入他的學校後,他都會將以下這封信交給他們:

“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

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為有人性的人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帶有累世以來的貪嗔痴慢疑,正如《華嚴經》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意思是,每個人都和佛一樣,具足慈悲,只是因為妄想執著,掩蓋了人性的光輝,所以導致人心險惡。

因此,教育應該肩負激發人心向善的使命,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和經驗的累積。否則,一個受教育者擁有的知識愈多,對人類,對生命的危害愈大。

這方面的教訓罄竹難書: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的一位學生盧剛,因論文獎落選,開槍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學家和自己的獲獎同學;

斯坦福華裔女博士歐陽相宇,因嫉妒別的同學不但學業優秀,而且社交廣泛,投毒毒害多名同學;

西安音樂學院的藥家鑫殺死了被車撞的人;

清華大學留美女博士毒死了自己的丈夫;

復旦大學投毒案;

馬加爵殘忍錘殺室友......

目前,學校的教育忽略了學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成,導致有些學生漠視生命,兇案時有發生。

一位日本教育學家說:我們要培養學生

“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

這種情懷,是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對自然的敬畏。人生在世,一切皆是體驗。如果,將自己的一生耗費在仇視社會、仇視他人上面,而走上不歸路,這樣的人生,是醜陋的,毫無價值可言。

珍愛生命,哪怕是一叢野花、一條小魚,也給它們應有的尊重,這才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該有的情懷。

教育的最高境界:培植孩子靈魂的良善

03

生命具有不可重複性,正如同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生命。我們要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對人生、對宇宙充滿敬畏。

不應無端地剝奪生命,哪怕是無情的花草樹木。因為,敬畏之心由此而來。當一個人對無情的花草樹木都充滿憐惜之情,更不用說對於高級生命了,人性之善便由此產生。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

一個對外部世界冷漠無情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

一個由許多對生活、對生命無動於衷的人組成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個喧囂的社會,為自己的孩子開闢一方心靈的淨土,聽大自然的呼吸,讚歎那一個個生命的奇蹟,伸手救助那些無助的弱小生靈,培植孩子靈魂的良善,是作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