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孩子一生碌碌無為,皆因專注力不夠,97%的家庭沒做好

美國哈佛大學曾在1979年針對應屆畢業的企管碩士開展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有3%的學生非常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並把目標寫下來;13%的學生雖然對自己的未來很清楚,卻沒有寫下來;剩下84%的學生則還沒有確定方向。

10年後,針對同樣的這組受訪者又做了一次調查發現,清楚自己未來但沒寫下來的那13%的學生,比起不清楚人生方向的84%的學生,前者的收入是後者的兩倍多。至於清楚未來方向並寫下目標的那部分3%的學生,他們的收入則比其他97%的學生的總收入還要多出10倍!

比起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我更想要說的是在孩子早期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目標就是專注力。在哈佛大學研究調查中發現,那些有著明確目標的孩子更容易在未來取得成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過的生活,也願意為此付出努力。當確定了目標,並且用文字記錄下來,可以時刻敦促他們自己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持續努力。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碌碌無為,皆因專注力不夠,97%的家庭沒做好

成功是我們需要給予孩子的一套方法和經驗,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由想法到行動的一個過程及結果,包含著想和做兩方面,比如我要去拿桌上的一杯熱水喝,於是我就去拿,之後喝下熱水,這就成功了。它無外乎兩個部分,一個是想,另一個是做。要成功,首先就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才能夠有所行動進而逐步完成自己所想。

我們家長要注重的是給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這是成功的一個最為重要因素,所謂專注力,就是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心無旁騖地思考和行動,要從細細的想開始,思維的專注力就是現代教育最為看重的品質。我們想到美國哈佛大學所做的那項調查研究,就會發現有明確目標的學生,他們的未來更為明朗,也更容易成功。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你坐上一輛計程車,司機會問你,要去向何處,你卻說:“東西南北,哪個方向都可以。”你就很有可能是在浪費時間,我們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時間都很有限,一定要注意時間規劃和管理,這就需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要圍繞目標達成。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碌碌無為,皆因專注力不夠,97%的家庭沒做好

那麼如何培養專注力呢?

專注力就是目標意識,在這方面無論是我們的國學經典,還是國外的一些先相關專業書籍,都有這方面的論述,我們也可以參照閱讀,具體執行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以期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可以長期使用的道路。孩子的專注力培養源於目標意識,目標意識源於孩子的天賦、特質,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天命,要遵循這種自然的力量,以期取得天人合一的效果。

我們現在喜歡說興趣,也就是要結合孩子自身的興趣,啟發孩子去探索,我們家長不能畫地為牢,把孩子箍死在一個他本不適合的地方。孩子本身就不是跳舞的料,媽媽為了圓自己未圓的夢,就拼命讓孩子練習舞蹈,孩子成了父母圓夢的材料,長遠來講,這也是違背規律的。

我們要清楚,孩子有自己的天賦,他有自己的特質,這正是他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我們父母不需要強求一致,反而應該尊重孩子的特性,遵循孩子的本然規律去培養,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丁俊暉、郎朗一樣,他們小時候就表現出自己的天賦,父母也能順勢培養,否則他的天賦就很難實現。而如果孩子沒有某方面的潛質,卻要拼命培養,那麼也只能是事與願違,即使孩子功成名就,但也並非孩子真實所想,那樣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呢?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碌碌無為,皆因專注力不夠,97%的家庭沒做好

因此,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方面要因勢利導,結合孩子的興趣、秉性、天賦加以指導和啟發,讓孩子逐漸清晰自己的專注點,更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目標,這是一個逐漸培養、不斷探索和加強地過程。我們都不想孩子未來碌碌無為,而區別開來的正是我們早期培養孩子的方式,可以這樣說,孩子的命運其實就掌握在我們家長手裡,家長的某個決定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總之,我們要善於挖掘孩子的特性,更多注意培養孩子的韌性和忍受力,特別是對待失敗、誘惑的定力,要在困難面前不退卻,在誘惑前不迷失,就要注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培育孩子的恆心和毅力,特別注重克服那些人性普遍的弱點,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信心,逐漸探索和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只要持之以恆,必定能夠確定好人生目標併為之奮鬥終生,最終成大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