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知道是自己继承皇位以后为何会痛哭不已?

宋安之


“我哭,泪洒心中,悲与欢苍天作弄”。弘历此时也是一样。弘历知道,他将要继承皇位了。此刻,他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他的哭声,既是悲与欢在心中翻腾之声,也是亲情与权利互相碰撞之声。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8月23日,雍正皇帝驾崩。民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雍正驾崩后,军机重臣,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果亲王允礼等人立即前往乾清宫,取出了正大光明匾后的传位遗诏。这的确不是一份简单的遗诏,这份遗诏饱含爱子之情,道出了雍正皇帝对爱子弘历的关爱与期许,也诉说了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间。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上日,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上日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雍正遗诏》

而且,雍正不单单留给了弘历一份遗诏,还留给了他四位辅政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更为重要的是,雍正留给了弘历一份安定的基业,还有甚是充盈的国库。


何为安定呢,国无内忧外患,百姓安居乐业即为安定。此时的大清,经过雍正十三年的勤奋治理。朝内无枝繁叶茂的权臣,朝外为之一新的新政正在施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就是弘历的父皇雍正。雍正上台后,先是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稳定边疆。之后,胤禩,年羹尧,隆科多,这些树大根深的权臣全被雍正一一剪除,就连不稳定因素皇三子弘时,也被雍正果断处置了。之后,雍正任用能臣李卫、田文镜等人,大力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耗羡归公等新政。雍正革除积弊,大清的国库也变得充盈了。此时大清的国库,已有6000万两存银。而康熙六十一年,国库存银却只有800万两。


可以说,雍正将一片耳目一新的大好河山交给了弘历。弘历可以舒舒服服的做一位“富二代”了。偌大的基业,对于刚刚25岁的弘历来说,这既是殊荣,也是莫大的压力。

皇爷爷康熙走了,皇阿玛雍正走了。独留弘历孤身一人,扛起这万里江山。弘历肯定也是百感交集,从此,他再也沒有父亲了,他需要独自面对惊涛骇浪,尔虞我诈,弘历感到很孤独,他唯有放声痛哭,才能释放自己的内心。

而且,弘历是孝顺之人,父亲雍正虽然严苛,但对自己却是照顾入微,就连遗诏都是处处为自己着想。弘历痛失至亲,又怎能不悲伤而泣呢。

再者,弘历继位登基后便是皇帝,是上天之子。“天子”乃万民之父,老百姓失去至亲放声痛哭,持节守孝,天子更应如此,这样才能配得上“天子”称号,才能称为统驭万方的皇帝。所以,弘历放声痛哭,也是哭给满朝文武,哭给天下百姓看的。上行下效,这也是大清该有的样子。


最后,弘历的哭,是一幕亲情与权利的碰撞之音。当了二十五年皇子,弘历也是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的。因为,最是无情帝王家,万一走错一步,必然前功尽弃,也可能会像哥哥弘时一样,无疾而终。人人都想当皇帝,弘历又何尝不想呢,可是,当上皇帝的代价必须是父亲的撒手归天,皇位和皇帝,是如此的冰冷孤独,高处不胜寒,谁又能理解弘历复杂的心情呢?无人理解,弘历又怎能不放声痛哭呢。

山川草木皆有情,点个关注行不行。


风雪梦不逝


常人的哭,可能是喜、怒、哀、乐、惊等内心情绪的直观反射。帝王之泪,就会蕴含更多的复杂因素。雍正的遗诏公布后,乾隆伏地大恸良久,他的眼泪应该说是悲喜交加的。

激动、感动、喜悦与悲痛并存

雍正元年,雍正就已经秘密立储君了。表面上看,是让大清臣民猜谜语,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当时的雍正,就是三个儿子:弘时、弘历、弘昼。

弘时是长子,却不受雍正待见,后来还被雍正过继给胤禩了,所以他没机会;

弘昼智商比弘历差太远,弘历又是康熙亲自培养的过的人,而且是雍正夺嫡的加分项。《李朝实录》记载,康熙晚年病重时召见马齐,对他说:胤禛最贤,我去世后立为嗣皇帝,弘历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这说明,康熙选定弘历为隔代太子的事情,在康熙去世的当年就传到了东边邻国。国外都对此沸沸扬扬,国内朝堂自然广为人知。

之所以不公开立储,其实是雍正为了保护弘历,防止他被挤兑,避免出现父子之间的不和谐。

虽说乾隆继位是最公开的秘密,可谁也没想到雍正走的如此突然。雍正平时身体不太好,但是也没有很严重的大病,去世前也没有明显的征兆。大家都觉得雍正能够再当几年皇帝,所以弘历也做好中年接班的准备。

没想到雍正五十八岁就见了先帝,让弘历二十五岁就登上皇位。当“幸福”突然来敲门,弘历甚至还没有回过神,就已经君临天下了,他不得不激动,不得不高兴。

回首中国历史,皇位在传承的时候,往往都是惊心动魄。远的不说,就论当朝:

努尔哈赤去世后,代善与皇太极争夺过;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豪格又跳出来争夺皇位,最后为了平衡让六岁的顺治上位;

顺治去世后,八岁的康熙登上皇位,因年幼不能亲政,造成皇权旁落;

康熙晚年有出现九子夺嫡,其残酷性是弘历亲眼所见的。

清朝自立国以来,只有弘历的继位是最顺利也最有合法性的。而且此时的弘历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既有才华又有朝气,正好大展拳脚。雍正用心良苦,将皇位安稳地传承给弘历,他没有理由不感动。

雍正是弘历的父亲,对弘历有养育之恩。父亲去世,作为儿子的弘历还是多少有几分悲痛的。毕竟生于帝王家,至于弘历到底有多痛,只有他自己知道。

哭给满朝文武看

在雍正去世,皇位交接之时,弘历不管内心多么高兴,也不能马上表现出来。弘历作为一个经历宫廷文化熏陶又情商超高的人,必须集中全部经历,投入到“孝子”的角色扮演中。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很讲究礼法,帝王以孝治天下。一个人是否孝顺,主要表现在父母去世时是否悲痛,这决定着自己的社会评价。

弘历是帝王了,是天下人的榜样,更应该努力扮演“孝子”,越是“伤心欲绝”,越是感天动地,就越能给天下臣民留下一个好印象。


秋媚读史


雍正有十个儿子,皇位只有一个,弘历只有十分之一的机会,他能让弘历接班,那是天大的恩赐,弘历知道雍正把皇位传给了他,无以回报,只能以大哭来表示自己的感恩戴德,表示自己知道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人没问题,才有资格做皇帝。



弘历大哭实际是在接受大臣的检验,除了表达自己懂得感恩,还表达自己有孝心。古代以孝治天下,大臣们认为,皇帝没有孝心是无法治理好天下的,弘历的表现是在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实际上弘历早知道自己是皇位继承人,而且也知道雍正除了他没人可选,对雍正让他继位他心里也许没什么可感恩的。雍正十个儿子有五个早夭,三个没成年,真正可以继承皇位的只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人,弘时不讨雍正喜欢被过继给雍正的八弟当儿子,弘昼没有继承皇位的想法,雍正选接班人,除了弘历也没啥好选的。



雍正祭祖时切下一块祭肉让弘历吃下,两次安排弘历代替自己祭祖,都是雍正在表达让弘历接班的意思。弘历心里早就有数,宣布遗诏只是形式,似乎没什么好高兴的。

不过弘历还是有意外收获仍然值得高兴,弘历觉得,康熙活了69岁,雍正身体不错,活到康熙的年龄大概没啥问题,没想到雍正会死的得那么快,56岁就给他让位了,自己二十多岁就可以当皇帝,内心当然美滋滋的。



雍正死了,弘历作为儿子表现得越悲伤越好,不管他的内心多么澎湃,多么高兴万分,都必须压抑着不露丝毫痕迹。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豫有得


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君王,立朝历代皇位交接都是尔虞我诈,明枪暗箭,甚至腥风血雨,手足相残。唯独乾隆继承大位时,他父皇雍正为了不让弘历重蹈他的覆辙,为弘历扫除了一切障碍。

等王公大臣打开雍正的遗诏前,整个大清帝国上下其实都心知肚明,四皇子弘历是嗣皇帝的不二人选,宣读遗诏只是过场而已。弘历的继位过程没有一丝波澜,显得水到渠成,天经地义。

从很小的时候,弘历对自己这个刻板的父亲就缺乏亲近感,他其实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将来成年甚至老年,在心目中最尊敬,常常提及的是他爷爷康熙,倒是对雍正很少提起。

弘历对康熙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而对于自己的父亲却感到有些隔阂。弘历原本已经做好了中年甚至再晚一些时候继位的准备,因为雍正看上去春秋正盛,万万没想到父皇五十八岁就突然驾崩了。

这对于弘历来讲确实他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的痛哭流涕是鉴于父皇的良苦用心,是自己将要面对王公大臣作为新君必要的表现,是突然发现自己用不着再做十几年太子而压抑的情绪释放,还是现在回想起自己心里和父皇有隔阂而愧疚。

总之弘历的伤心欲绝是真实的,哪怕有一丝即将登基的兴奋,这个高智商高情商的新君也有能力掩藏得滴水不漏,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孝子的行为方式中去。



大殓时,弘历痛苦不堪,几次三番爬到棺材上不让人盖上棺盖,一连几天不思茶饭,不按常规在乾清门内迎接,执意亲自护送棺椁回宫,一路哭声不绝,进入乾清门前,弘历坚持不走正门,从内右门过表示对老皇帝的尊重,所有细节弘历都考虑到了,做足了功夫。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有点常识好不,哥们姐们你老爸去世,你开心吗?

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狼心狗肺的儿子盼望自己老爸早死,好继承皇位,但是弘历可是妥妥的,没有威胁的正统继承人,在加上他又年纪不大,没到急不可耐时候,别人死啦爹,哭不是正常的吗?


笑才是数典忘祖,猪狗不如好不。

话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晚年仅57岁的雍正皇帝,在寝宫突然昏迷,个人认为是突发脑梗所致的多肢体器官衰竭。

这一昏迷就直接奔死路去啦,可怜雍正也,熬过九龙夺嫡那么艰难的岁月,在皇帝位置上兢兢业业十三年临死还在工作突然就这么一病不起,仅仅过啦一天,太医宣布雍正帝抢救无效,死亡,终年57岁。

雍正皇帝可说是清朝最勤奋帝王,平时生活习惯也非常良好,没有太多女人需求,也不喜欢喝酒,除啦工作就是工作,唯一爱好就是权力,还有吃点仙丹啥的。


后世学者分析,雍正帝最有可能的死因就是重金属中毒,加上劳累过度引起的脑梗引发多器官衰竭。

好在雍正早就立好了遗诏,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就是他老爹康熙爷指定的好圣孙弘历。

得知老爸去世,乾隆皇帝弘历那是哭的不能自己,悲伤肯定有,也许还有一点点继承皇位的欣喜。谁也说不清。

其实经历过九龙夺嫡的雍正皇帝,在看到骨肉相残后,最不希望的是自己孩子也和自己一样经历如此人伦惨剧。

于是,他在自己生前就已经建立好秘密立储制度。不仅如此,他还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像所有人都有透露出,下一任皇帝会是弘历。


原因无他不过如下几条。

第一:弘历是老爹康熙亲子教育出来的皇圣孙,本生地位就很高,有传言说雍正能成皇帝,最该感谢的是他儿子弘历。

第二:雍正几个儿子中,最聪明的就是弘历。

第三:其他兄弟都没有和弘历争夺帝位的想法。

我们看看弘历的对手就知道皇位非她莫属,

雍正皇帝有三个皇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

皇子弘时:性格放纵,行事不谨,有心帝位但是才智人品都不咋地。雍正非常不喜欢他,后来还因为勾结八爷胤禩,意图图谋不轨,被雍正发现最后赐死。 (结局悲惨)

皇子弘昼:清朝非常有名的荒唐王爷,从小也很受雍正喜欢,可是荒唐事不断啊,她最爱自己给自己办丧事,然后吃自己的祭品。有人说是装傻报命(本人深以为然)

看看这三个儿子,一个被杀,一个装傻,雍正还有得选择吗?

于是从雍正五年起,弘历17岁那年,雍正就把弘历带在身边,亲手教他,治国之道。所有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都讲解给弘历听。为的就是培养下一代圣君。

弘历个人素质不错,也比较争气,学习成绩非常好,他老爹也是深感欣慰啊。这段故事让我想起朱元璋同志对皇子朱标的培养。

自古以来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其实那是环境险恶,如果环境允许,谁说帝王之家无情亲?

作为一个皇储,弘历是得万千宠爱于一身,当辅佐老臣,从“正大光明”牌匾后拿出遗诏,念出自己继位后。才算名正言顺即为。

再加上,雍正是暴毙而亡,乾隆是没有心里准备的,想起父亲对自己多年疼爱,哭泣不是正常的吗?哭中带情绪交织,于是大哭不止,也就顺理成章啦。


阿斗不傻


爱新觉罗.弘历就是乾隆皇帝,他上位并没有经历如同雍正继位前的九子夺嫡大战,而是直接被宣布成为皇帝的。因此弘历喜极而泣,转而想到皇帝之位已得,而父皇刚死,如果面露喜色,恐被他人笑话,于是弘历按捺住心中的喜悦,失声痛哭,作出无限悲哀状。群臣见皇帝痛哭不已,纷纷认为弘历是至孝之人,虽已贵为天子却悲失父皇!弘历此举得到了一致好评,大家都认为弘历有孝道,会是一个好皇帝,跟着他有安全感。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一上台就秘密立了弘历为太子,但是秘而不宣,以免造成自己上位前同样的兄弟相残悲剧。弘历小时候就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得以被康熙皇帝亲自教授治国之道,多次代表皇帝去祭祀祖庙;雍正深知弘历是康熙选择的帝国继承人,雍正一上位就秘立弘历为接班人。

弘历深得帝王心术,虽知父皇一定会传位自己,但是没有落到实处之前他还是惶恐不安!1735年8月13日,雍正皇帝突然暴毙,内侍太监取出雍正遗诏,宣布弘历为大清帝国继承人。弘历心中大喜,却深知皇帝之位不好坐,很多兄弟会认为是他谋杀了父亲,因此他立马失声痛苦,呼天呛地悲伤不能自己!兄弟及群臣们见弘历如此伤心,一则打消了他们认为雍正暴死可能是弘历下手的嫌疑,二则确认了弘历是一个至孝之人,得皇帝之位非他主动谋取,而确实是雍正遗旨。弘历痛苦一场化解了一场政治风波,帝亡心术确实臻于化境!


大秦铁鹰剑士


如果弘历在得知自己继承皇位以后真的哭过,那么可能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弘历由于出身问题从小一直得不到雍正的重视,甚至被雍正抛弃在避暑山庄里似乎没有把他当作一位皇子来教育,所以弘历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是未来大清的皇帝。

2雍正晚年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非常厉害,在经过几番生死考验之后雍正最后还是选择了弘历并且亲手灭了弘历最大的威胁,把弘历送上了皇位。

从他的出身以及后来的生死经历等多方面原因考虑,弘历得知自己是最后的赢家当然会激动的流泪了


我就是557


他是个潇洒的人,尽礼的人,也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

天命神授,既然上天选择了自己,那就如同新生儿落草时痛哭一般,如同洗礼时一样,将一切迷茫哭尽,迎来自己的让他人哭笑不得你毕生实践!他也这样做了!实际上,所有ⅤIP或大伽全如此,三国演义上曹操的死里逃生之大笑也是一个实证,哭也好,笑也罢,面无表情又如何,尘埃落定,瓜熟蒂落,他终于成了!

以后就是拜神活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