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黃鱔池的技朮規格

養殖黃鱔池的技朮規格

黃鱔養殖的方式很多,如池塘養殖、稻田養殖、庭院養殖、水泥池養殖、網箱養殖等,養殖戶可利用水田、池沼、養殖池等現有設施和條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新建池可按養殖方案設計。小規模養殖或家庭養殖時,可因陋就簡,不必像規模化養殖那樣具備產卵池(種黃鱔池)、孵化池、育苗池、商品黃鱔池,可以一池多用。

1.養鱔池的大小與形狀

養殖黃鱔池面積大小可因地制宜和依據飼養量而設計。過大,不易管理,無法防逃的池塘不宜採用。一般1-10畝的池塘較好,小型的養殖面積4-5 米2亦可,較大規模的養殖可建成連片池組,每個池的面積20~ 30 米2,池深一般有1 米左右即可,池與池不能相通串聯,以防黃鱔越池。池內鋪泥20-30釐米,土質宜軟硬適度,既便於黃鱔穿穴打洞潛伏,也不會因泥質太軟而使洞穴淤塞。水層不宜太深,因為黃鱔晝居穴中,頭不時伸出洞口探測食餌和呼吸空氣。若水層過深,覓食和呼吸就得游出洞外,不利於生長。規模化養殖時,養殖池的形狀以長方形為好,南北走向。

2.養鱔池的結構與形式

養鱔池的結構與放養後的逃跑率有密切關係,各地黃鱔池的結構要因地制宜,根據水源、土質、地形、養殖規模而定。養鱔池結構按用料可分為土池和水泥池兩種,不論何種結構,建池時都要考慮防逃、易捕、進排水方便三個原則。底質較鬆軟的土層處宜建磚池,以防黃鱔鑽洞潛逃。鱔池的四周 由磚或石頭砌成,池子邊緣要有防逃簷,以免黃鱔尾巴鉤牆外逃。鱔池建成後,在池底鋪上一層20-30釐米的含有機質較多的肥泥或河泥青草制的泥土,在泥中摻和一些有機肥,以增加有機質。泥土硬度要適中,以利黃鱔穴居。池的進水口、溢水口、出水口都應有防逃網罩,進水口與水面平齊,排水口與泥層上面平齊。飼養前灌注清水,水層深度保持10-15釐米即可,水面離池頂的距離30釐米以上,一般為30-40釐米。

[吉山花瑤頭條號]水源條件好、土質堅硬的地方可以建土池,土池的面積可以比磚池大。從地面下挖20-40釐米,挖出的土可用來在周圍打埂,埂高40-60釐米,埂寬60-80釐米,埂堤要分層夯實,以防黃鱔打洞逃跑。這種形式適合勞力多、養殖量大的專業戶。如開展大面積工廠化養鱔,選擇有潔淨水源的地方建池,養殖池分室外和室內兩種,池面積為20-30 米2,池深80-100釐米,池內用水泥抹光,池埂上建寬5-10釐米的倒簷,配備蓄水池,養殖池排灌自如,池中放養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覆蓋池面的30%。家庭餵養黃鱔,可利用IB糞坑、積肥凼等加以改造利用。

養殖黃鱔池的技朮規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