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过牛,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地主刘德怎么样了?

可爱365


朱元璋24岁这一年,天下已经乱了,方国珍、韩山童他们早已经起兵造反,郭子兴也在濠州扯起了反旗。

朱一看,小心脏跳的砰砰砰地响,很怕自己会突然被人砍了,所以脑中不停地想,走,还是不走?他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走和不走都将险象环生。

于是,他改算别的——我要不要也造他娘的反?

这一算,便算出了个吉,然后他便跑去濠州投靠了郭子兴,从此逆转了他一生的命运。

后来,他走一路打一路,打下了一片如画江山,这个曾经的和尚、乞丐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不过,在他成为皇帝以前,在他迎来濠州投军这个人生转折点以前,在他当和尚以前,他实际上还当过放牛娃。

牛,是地主刘德家的牛。

朱家穷,所以别说吃肉了,能够吃饱饭也是难事。但是,人活着总不能被尿给憋死,想吃肉了,也总能想到办法不是?

当时,他在给刘德家放牛,牛不正是一身肉吗?

所以,他为了吃肉所想到的办法便是——将刘德家的牛宰了,吃牛肉!肉吃饱了,他又故作慌张地去告诉刘德,不好了,不好了,牛丢了!

他知道,丢牛或许少不了一顿毒打,可是吃牛却可能会赔了小命,所以他只能咬定牛丢了。

这一顿打下来,打得他遍体鳞伤,痛得他咬牙切齿。

可是,这还不是刘德对他做的最残忍的事,最残忍的事发生在至正四年。

这一年,蝗灾、饥荒和瘟疫肆虐,这场灾难收割了他爹娘和哥哥的生命。可是,朱家穷呀,别说棺材了,即便只是一块小小的坟地也拿不出来。他想到爹娘给刘德种了这么多年地,自己也给刘家放过牛,问刘德讨一块坟地总可以吧?

但是刘德不仅没给,反倒对他“呼叱昂昂”,穷鬼,滚!

为富不仁的人和事,谁还见得少了?小朱心中虽然恼恨刘德的为富不仁,可是此时的他确实只是一个没钱也没权的穷鬼,所以他拿刘德没有半分办法。

后来,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突然好心地给了小朱一块坟地,他这才能安葬了爹娘。

小朱和二哥安葬了爹娘后,也没了生计,朱二哥想了想对小朱说,走吧,我们离开这,各自去别的地方谋生吧。

于是,他二哥走了,他想了想,头也不回地去了皇觉寺当了和尚。

几十年后,他已成了皇帝,刘德却仍只是乡间一贪鄙地主,可谓是“攻守之势异也”。

每念及此,刘德便坐立难安。

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平民、乞丐爬上来的皇帝,可谓是一个人人羡慕又人人嫉妒的“暴发户皇帝”,他的性格也略显多疑,所以确实砍过几个人的头,因此被不少人骂为“暴君”,黑他的人更是前仆后继。

所以,对于刘德这个曾经让朱元璋痛恨甚或仇视的人,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的结局也惹来了猜测,他到底有没有被朱元璋这个“暴君”砍了头呢?

没有,朱元璋没有看刘德的头。

此时朱元璋已经贵为皇帝,如果为了这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往事,将刘德揪出来,砍了头泄愤的话,这让天下人如何看他?纵观古今,每一个能够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的人,又有几人是器量狭隘之辈?

他的身份摆在那,所以即便他没有忘记曾经的恨,也不会揪住不放,他不得不为自己在史书上的形象考虑,也不得不考虑手下人对他的看法,如果他砍了刘德的头,势必会让人认为他心胸狭隘,谁还会踏踏实实跟着他?

朱元璋不仅不会为难刘德,甚至为了让自己的形象在天下人面前盛放万丈光芒,他还会厚待刘德,让天下人相信他是个好皇帝。

所以,刘德最后得到了善终,朱元璋则继续在被黑的路上越走越远。


吾与吾国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家庭属于贫困中的极品——赤贫,家中的老鼠都被饿的含着热泪离开了。

父母没文化给他起个像样的名字,只好用数字代替称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辈传流都是以数字为名,比如他父亲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

朱元璋8岁时,为了活命去了地主刘德家放牛,当时他的小伙伴徐达和汤和也在刘德家放牛。

地主刘德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说明没吃饱,哥仨免不了一顿毒打,最后还不让吃饭。



▲地主刘德

哥仨气得没办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制裁刘德的办法。在放牛时他对徐达和汤和说:“刘德太可恶了,这回咱们把他的小牛犊烤着吃了”。

徐达和汤和听了急忙摇摇头说,“刘德每天回去清点,少了牛还不打死咱们?”

朱元璋附在二人耳边一阵嘀咕,徐达和汤和听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说,“就你小子坏,亏你想的出来,哈哈……

第二天,三人早早赶着牛上山了,随后把小牛杀了烤着吃了,最后把现场清理干净,唯独剩下一条牛尾巴。

原来朱元璋想出的妙计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缝里,露出一点点,让徐达和汤和装作用力往外拉,然后他急忙跑回刘德家,装作火急火燎的让刘德赶紧上山。



▲小时候朱元璋

“小牛犊掉山涧了,幸亏被拉住了尾巴,我们力气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点去吧”朱元璋此时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个“德叔”叫着。

随后刘德随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点。刘德赶到后,徐达和汤和拉出那条牛尾巴,泄气的说,你们来晚了一步,拉断了牛尾巴了,小牛犊掉到了万丈深渊了。刘德望着黑咕隆咚的山涧,心疼的直落泪……

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骗过了刘德,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于35年后,因此事改变了地主刘德的命运。


▲放牛娃朱元璋

刘德35年后被朱元璋厚赏!

(话接前言)转眼间,朱元璋为刘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凤阳发生了一场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

朱元璋和哥哥身无分文,于是跪求刘德看在父母一辈子为他打工的面上,给块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刘德无情拒绝了,并骂骂咧咧把兄弟二人赶了出去。

就在朱元璋兄弟万般无奈下,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伸出了援手,给了朱元璋一块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为安,这一年朱元璋16岁。

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无牵挂,他发誓不再为刘德家放牛,于是踏上了四处漂泊之旅。



▲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当过乞丐,当过和尚,苦难的经历造就了朱元璋奋发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内心强大心怀天下,朱元璋要砸烂旧时代,开创新未来。

经过25年的血雨腥风拼杀,朱元璋在40岁时终于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实现了他的帝王梦,荣华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老家凤阳祭祖,顺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刘继祖。

等回乡后才知道刘继祖已经作古,追封恩人名号,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世世为官。

当时朱元璋回乡吓坏了地主刘德,刘德屁滚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请罪,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痛哭流涕。



▲朱元璋的恩人刘继祖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意思是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后会做皇帝呢?

最后朱元璋没有为难刘德,还赐给了他2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刘德最后的结果。

结语: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报复刘德就不错了。为何还要以德报怨赏赐无数呢?讲真他赏赐恩人刘继祖无可厚非,对刘德这样做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从头想想就明白了,当初不是刘德给他碗饭吃兴许他早饿死了。别说刘德剥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报酬的,况且他还偷吃了刘德家的一头小牛犊。



▲明太祖朱元璋

到后来朱元璋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眼界宽了。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当了皇帝就与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后来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为当时牛是生产工具,牛皮是用来制作铠甲的原料。

朱元璋不会对之前的事斤斤计较。讲真他杀刘德举手之劳。朱元璋心想,刘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刘德给墓地是情分,不给墓地是本分,谁家土地是大风刮来的,都是用血汗换来的。马云钱再多凭什么给你钱呢?想想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这样做了。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还乡,并没有处死当时的地主刘德。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小时候是个给地主放牛的放牛娃,当时他在的那家地主叫刘德,刘德和平时大家所想的地主一样,富的流油,还抠抠嗖嗖的,平时舍不得给朱元璋还有下人们吃饭,所以朱元璋经常饥肠辘辘。

朱元璋小时候其实就很有大无畏精神,因为太饿了,做梦都想吃牛肉,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放牛的时候联合其他小伙伴把地主家牛给吃了,后来地主知道后,把他痛打一顿,还报官捉拿他,朱元璋走投无路,去寺庙当了和尚,后来参加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成为了明朝开国之君,不得不说,朱元璋草根出身,成为九五之尊,让人不得不钦佩。


估计在当上皇帝以后的朱元璋心里,童年的阴影一直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可能特别对虐待殴打他的地主刘德最难以忘怀,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来了次衣锦还乡,却没有杀了刘德。

刘德是万万没想到以前的放牛娃竟然当了皇帝的,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当时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带了一些官员来到了安徽凤阳的村子里,乡亲们看到朱元璋回来都感动涕零,夹道欢迎。

可是刘德就彻底怂了,当时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他怕啊,自己把自己锁在自家屋子里,生怕朱元璋会对他清算,朱元璋让手下把刘德带了出来,当时刘德想的是这下死定了,到了朱元璋面前一个劲的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自己错了以及求皇帝饶他一次小命之类的话。

朱元璋并没有杀刘德,还给了他三十亩良田,刘德感情涕零,朱元璋不杀他是因为刚登基要恩泽天下,作为皇帝应该大度宽宏、以德报怨,没必要和一个小百姓过不去,这样还能图个好名声。

可见朱元璋还是有广阔胸襟的,毕竟刘德当时苛待小时候的朱元璋也是正常的,谁能想到当时连饭都吃不上的放牛娃,日后能成为九五之尊的大明开国皇帝呢?


小聪历史客栈


草根皇帝朱元璋出身农家,朱家贫困潦倒,家徒四壁,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朱元璋为了混口饭吃,小小年纪的他,只得替当地的地主刘德放牛。

朱元璋在晨光熹微中,踏着朝露赶着牛群上山,找到早肥水美的地方让牛儿吃得饱饱的,傍晚披星戴月赶着牛儿回到刘德财主家。

经过刘德的严苛检查,每头牛的肚子胀得鼓鼓的,才能混口饱饭时,否则,不但没有饱饭吃,而且不是破口大骂就是一顿毒打。

有一次,朱元璋和汤和等小孩饿极了,便杀了一头牛犊烤着吃了。

还想了个瞒天过海的方法:把牛皮包上石头扔进山谷,把牛尾巴插在石壁上,谎称牛犊掉落山涧。

刘德到现场一看,看出了朱元璋几个的小伎俩,把朱元璋和汤和等人痛打了一顿,还扬言再犯,就赶出刘家,让他们去乞讨。

屋漏偏逢连夜雨。朱元璋十六岁那年,一场瘟疫席卷了他的家乡安徽凤阳,朱元璋的体弱的父母不幸染病双双撒手人寰。

然而朱家没有一寸土地,朱元璋只得求救于地主刘德,想向刘德借一块地埋葬自己的父母。

然而吝啬的刘德不但严辞拒绝,而且出言相讥,借地,你一个佃农将来拿什么还?有多远滚多远!

朱元璋和哥哥不断地向刘德哀求,刘德心如磐石,始终不肯借地,幸得刘德的哥哥刘继祖慷慨相助,才让朱元璋父母入土为安。

朱元璋和哥哥用烂衣破席卷了父母葬在了刘继祖一块菜地里,千恩万谢后离开家乡去皇觉寺为僧。

时事造就英雄,后来朱元璋跟随农民军起义夺得天下,衣锦还乡。

他不但免了家乡人的许多赋税,赏赐了恩人家土地100顷,还封了当时送他土地安葬父母的刘继祖家爵位。自然而然想见一见当年的老东家刘德。

但当年的地主刘德听闻朱元璋当了皇帝回到家乡,吓得魂不守舍,便跑到西坡上躲起来,不敢见朱元璋。

刘伯温跟随他送饭的女儿,来到山后一个草棚,终于找到了刘德,听到皇上要找他,一下子便吓昏了过去。

刘伯温赶紧掐紧刘德的人中,他女儿也赶忙喂他茶水,刘德才慢慢地醒来。

刘德想是祸躲不过,便把朱元璋小时候在自己这里受过的苦一五一十告诉了刘伯温,同时向刘伯温讨教自己该如何是好。

刘伯温向他耳语阵,刘德频频点头,随后跟着刘伯温前来复命。

刘德见了朱元璋,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得磕头如捣蒜,口中不断地喃喃自语:“草民有罪!草民有眼不识泰山,草民罪该万死!”

朱元璋一看刘德,这当年高高在上,时常吆喝斥骂自己的地主刘德怎么变成粗鄙的乡野村夫。

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垂垂老矣的老东家居然对自己磕头认罪。

朱元璋见刘德头发斑白,便问道:

“刘德,你还记着朕当年吃你的小牛犊的事吧!”

刘德一边狠扇自己耳光一边哭着求饶:“皇上,草民瞎了眼,错怪了皇上,您还记得村子西边的牛尾坡吗?

那头牛跑了,我追到西坡,就大声呼喊,我的牛犊呢,只见您向西一指,我就看见牛犊朝石头缝里钻了进去。

我紧紧抓住牛的尾巴,后来这个尾巴就变成了长长的石头,您出家以后,人们把西坡叫做牛尾坡了。”

朱元璋兴奋地说:“刘德,你是不是在给朕讲神话?”

刘德连忙拱手作揖说:“皇上,您就是神,您用手一指,我就看见了我那牛犊钻进了石头缝里,要不是我亲眼所见,还真让您背了吃牛的黑锅了。”

朱元璋见众乡亲都面面相觑,正等待他的发落刘德,他连忙站起身,扶起白发苍苍大腹便便的刘德说:“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情,你当年也不知道我会成为皇帝。”

刘德哪敢站起来,跪在地上拜了又拜,感激涕零地说:“谢皇上的宽宥,皇上圣明,皇上不计小人过,皇上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报之一笑道:“免去你家五年的赋税,赐良田20顷。”

刘德听言,又是磕头如捣蒜,千恩万谢才退出。

从此刘德一改以往为富不仁的品行,开始一心向善,对乡亲们也宽厚仁慈,和凤阳的老百姓一起安居乐业。

而朱元璋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宽恕刘德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一段佳话。

地主刘德不但没有受到报复,反而受了赏赐,这虽与刘德的认错服软请罪,善于向人请教,说朱元璋未卜先知点石成金有关。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过这次对刘德赏赐展现了一代帝王的胸襟,获得家乡老百姓的好口碑。

有书君认为朱元璋没有为难报复刘德,有其必然的原因:

帝王形象无小事。朱元璋衣锦还乡当然是为了让家乡父老尊重他,敬仰他。

而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对于一个几十岁而又对自己毫无威胁的服软的老人报复他,不如收服他,让老百姓看到一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

以德立威,获得良好的声誉,对于开国之初的朱元璋是有利于树立伟大的形象,实施政治抱负的。

朱元璋能从一个农民通过起义成为一个开国皇帝,其中刘德的冷嘲热讽是朱元璋奋发图强的内驱力,没有他当年的刻薄寡恩。

朱元璋说不定还安无现状,不会起义,更不会有今天的君临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元璋还得感谢刘德把自己逼上绝路。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过牛,他当上皇帝以后,以德报怨,不但不为难地主刘德,还赐了良田。

不仅表现出朱元璋的宽厚仁慈,还让自己的美名传播,传为历史佳话。这正是朱元璋驭权的高明之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朱元璋的早年经历在历代开国皇帝中都是极为罕见的,他是完完全全的贫苦农民出身,放过牛,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当过兵,一步步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这样的励志故事只能用“亘古未有”来形容。也因此,围绕着朱元璋的传奇故事特别的多,认真讲起来,恐怕讲个十天十夜也讲不完。

关于朱元璋在地主刘德家放牛的故事在《神机妙算刘伯温》中有所讲述,这里大体上讲一下这个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的某一天夜里做梦,梦到了凤阳老家的邻里乡亲,二十年前的景象还历历在目,熟悉的人儿,熟悉的土地,那是家乡的味道。于是朱元璋决定回老家。但是朱元璋又不愿意看到老家的乡亲们面黄肌瘦的样子,索性提前半年为回老家做准备,先让老家的乡亲们富起来。

为此,朱元璋下了《圣心思乡诏》,让丞相李善才先行到凤阳宣旨,圣旨的大意主要是惠及乡里,每户给20顷地,给银200两。但是地并不需要他们自己来种,他们的任务是看守皇陵,而土地则可以租出去,这样,家家户户就成了大地主。圣旨中朱元璋还提到不愿意看见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地主刘德。提前到凤阳的还有御史钦差刘伯温和戴慎,他们在凤阳搜集龙兴故事,然后村民就讲到了地主刘德和朱元璋的恩怨。

十五六岁的朱元璋曾是个放牛娃,为地主刘德家放牛。有一天,朱元璋在放牛的时候饥肠辘辘,于是伙同村里的七个小伙伴将刘德的一头小牛犊给宰了,然后烤来吃了。回去后,就告诉刘德说牛丢了。刘德不信,就状告朱元璋偷牛,刑司一顿板子下来,那七个小伙伴都招了。但是说来也巧,在他们偷吃牛的第二天,朱元璋就赶紧跑到了皇觉寺出家,因此躲过了挨打和官司。

这是两人结仇的其中一件事,另一件事更是让朱元璋恨上了刘德,当时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因为饥饿和瘟疫在半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去世,朱家没有钱安排丧事,棺材和墓地都成为大问题,朱元璋就跑到刘德家去借地,刘德不仅不借地还把朱元璋骂走了。幸亏邻居刘继祖有了恻隐之心借给了朱元璋一块地,朱家才草草的埋葬了亲人。

这就是两人结仇的事情,因此朱元璋很不愿意看见刘德,但是众人将朱元璋的态度解读为要杀刘德,因此刘德只能躲了起来。

刘伯温却从这件事中看到了一线生机,因为刘伯温知道一件事,即早在很多年前就有童谣“八个小孩一头牛啊,日月同行照九州啊……”在流传,这个童谣不正是说的朱元璋偷牛这件事吗?于是刘伯温让戴慎到时候在朱元璋面前唱这首童谣,这首童谣的意思不言而喻,即改朝换代,朱元璋要做皇帝啊。经过这么一演义,朱元璋明知道大家是在为他吃牛事件做掩饰,但还是为这首童谣动心,龙兴之地,原来早有预言预示他要做皇帝,心里美滋滋。

所以,朱元璋对刘德的恨意已经减了几分,后来他召见刘德,刘德又按照刘伯温的吩咐,再次给朱元璋编织了一个神话故事:丢牛事件发生后,刘德曾外出找牛,看到了朱元璋,然后刘德就边追朱元璋边喊他的名字,气喘吁吁的问朱元璋那小牛犊去了哪里,朱元璋跑到西坡,用手指了指一个地方,刘德一看正是他的牛犊,只见那头小牛正钻进一个石头缝里,只剩下了牛尾巴在外面,刘德赶紧跑过去拽牛尾巴,却怎么也拽不出来,后来牛尾巴就变成了一个石头,而这个山坡也就被叫做牛尾坡。

朱元璋一听,知道这又是一个掩盖他吃牛才弄出来的故事,于是他也不再计较,让刘德享有村民们都有的20顷土地,至于银子并没有提及,虽然不怪罪,但是总是有区别的,没有人会大度到完全不计较,朱元璋也不例外。

当然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么戏剧性,也没有什么神话故事。1366年开始,朱元璋为自己的父母和兄长修建明皇陵,工程一直持续到1379年。而在1378年,朱元璋怕大臣会在碑文中大肆夸耀,遂自己亲自为皇陵撰写碑文,其中有一段是: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

这大约就是朱元璋对那段历史的一个最简略的回忆了。这些记忆并不美好,甚至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会对这样的过去极力掩盖,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回避,他将这段过去写在了碑文中,为的就是让后世子孙谨记艰苦奋斗的过去。


萧晓四姑娘


朱元璋一家几代人都是穷苦无依的佃户,就是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连贫民都算不上的最普通的百姓。

朱元璋一家与地主刘德。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的父亲叫做朱五四,一家人在朱五四的带领下颠沛流离四处流浪,终于在安徽凤阳安定下来,给地主刘德卖命。

朱重八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因为养不起,先后被朱五四送人了,就连年纪最小的朱重八都要给地主放牛养家。

可以说,地主刘德操控着朱元璋一家的命脉,当然,这个地主刘德虽然比较“抠门儿”,但是并不是一个非常恶毒的人,这也为他留下了一条生路。

朱元璋一家与地主刘继祖。

在朱重八17岁那年,安徽凤阳发生了极为罕见的蝗灾和瘟疫,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朱重八的父母亲、大哥,先后去世,家里的壮劳力只剩下朱重六、朱重八。

但是家里面不要说棺材,就连埋葬父母亲的坟地都没有,“抠门儿”的地主刘德一言不发,最终还是看不下去的地主刘继祖看不下去了,或许是与朱五四有一些交情。

刘继祖说“吾饶于地,曷不谓我,任择用,岂吝耶?”

就这样,朱重八才得以草草的安葬父母、兄长,但是家里面已经一贫如洗,于是一家人各奔东西,四处逃荒去了。

而刘继祖家这一块普普通通的“坟地”,经过明朝历代皇帝的不断修缮,最终成为了明皇陵。

皇帝朱元璋与地主刘德、刘继祖。

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名声真的是臭透了,当然这都是因为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残酷手段。但是说实话,朱元璋对自己的恩人还是非常的关照的。

朱元璋当了皇帝当然是衣锦还乡,但是当年对他有恩的地主刘继祖却早已逝世。刘继祖的儿子刘英在朱元璋身边效命,因“不忍让恩人之子身处险境”,得到了刘朱元璋的特别关照,始终在朱元璋身边。

刘继祖追赐为义惠侯,刘继祖一家成为了安徽凤阳第一家族,“与明朝同寿”。

至于那个“抠门儿”的地主刘德,幸亏他只是“抠门儿”,并没有盘剥、欺辱朱元璋一家,虽然得罪了朱元璋,但是却得到了朱元璋的宽恕“赐地30顷,并免除10年的赋税、徭役”。

朱元璋的家乡父老自此成为了明皇陵的“陵户”,各赐田地,免征赋税。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人诚不欺我。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说到明太祖朱元璋,那可是古代皇帝中一个超级励志的典型之一了,他和汉高祖刘邦一样,自小是贫苦出身,乘乱世征战四方,成为一国之君。但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不同,衣锦还乡之后,对待幼时欺负过自己的人的态度也不同,刘邦称帝之后,回到乡里,把小时候欺负过他的人都杀了,从而被后世留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印象,而明太祖朱元璋却与之相反。朱元璋幼时可以说是一段苦难的经历,家里有六个孩子,朱元璋就是最小的孩子,父亲是一个无地的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地来维持生计。这个地主就是刘德,一家老小都要吃饭,根本就无法饱腹。


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刘德家里放牛,跟他一起放牛的大多是贫苦的孩子,一次,大家实在是太饿了,于是朱元璋就指挥大家把自己放的一头牛给杀了炖了吃,事后害怕遭到地主的毒打,于是朱元璋就把牛骨埋了,把牛尾巴插进石头缝里对地主说,牛钻进石头里了,如此雕虫小技怎么能骗得过大人,于是刘德便把朱元璋毒打了一顿,还要求他的父亲赔偿,本来就贫苦的家庭更是揭不开锅了,几年过后,家里的大大小小饿死了大半,当时的朱元璋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他跪求地主刘德给他一块地来安葬自己的父母,但是刘德不仅不答应还把他赶来出去,朱元璋只得把父母草草的安葬在一座孤山上并发誓:如果将来功成名就再来重新安葬!

于是朱元璋就踏上了征程,为了生计他只好削发为僧,跑去当和尚化缘,后来经过汤和介绍就投身红巾军,一路南征北战,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权利!后来他又来到了自己年少时的家乡,所有的村民们都为他欢呼,只有刘德躲在角落里生怕被他看见,想起来自己对他做过的那些事儿,说不定命都保不住,但是朱元璋发现了他,并主动把他叫住,还分配了他很多土地,刘德感激涕零的下跪叩谢,周围的人都被他的心胸开阔而折服,同时朱元璋也赢得了民心!


秦桑之


朱元璋,濠州钟离(现在的安徽凤阳)人,因为在叔伯兄弟中排名第八,所以本名朱重八。

朱元璋自幼家贫,其父朱五四靠租种地主刘德家的地为生。朱元璋年少时,也靠给刘德家放牛,赚点口粮。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放牛时,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朱元璋放牛累了,就躺在地上枕着一根大木头睡着了,恰巧被贬官路过的刘伯温看到了。刘伯温看到朱元璋头枕木头,四肢张开,仰面朝天的睡在那里,不由得笑了,突生戏谑之意。刘伯温捡起一根草枝,搔弄朱元璋的脚心。但朱元璋并未醒来,只是感觉脚心痒痒,动了一下,侧过身,蜷着腿又睡着了。

刘伯温一看,心中不由一惊,掐指一算,才恍然大悟。这个孩子竟然就是将来的天子呀,而他也将是辅佐朱元璋成为天子的那个人。

原来,朱元璋开始的睡姿正好是个“天”字;在刘伯温的搔弄下,又变成了一个“子”字,合起来正好是“天子”二字。这是上天在暗示刘伯温要辅佐朱元璋取得天下,成为皇上呀。

刘伯温就暗中打听了朱元璋情况,默默的返乡了。多年后,在朱元璋的邀请下,刘伯温出山,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

刘伯温走后,朱元璋继续放他的牛。朱元璋在放牛的时候,经常会有一堆小伙伴跟着。这些小伙伴中,就包括明朝开国功臣中的三位,他们就是汤和、徐达、周德兴。

当时,他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当皇上”,而那个“皇上”自然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指着自己坐的大石头说,这就是我的龙椅,又指着眼前的山谷说,这就是金銮宝殿。于是,其他人就跪在地上,叩头,大喊“万岁”,玩的是不亦乐乎。

到了元惠宗至正四年,天下大旱,粮食绝收,还发生了大饥疫。元朝廷不但不积极救灾,地方官吏为了官员、贵族的好生活,反而加强了对贫民百姓的盘剥。

朱元璋为了帮助家人度过饥荒,更卖力的帮地主刘德放牛。因为吃的比较少,体力跟不上,汤和在跟着朱元璋一起放牛时,竟然饿倒了。朱元璋抱着有气无力的汤和,咬了咬牙说,今天我请大家吃牛肉。

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徐达、周德兴,还有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帮忙,将正在放牧的一头小牛犊杀掉,架起来烤着吃掉了。他们一边烤一边吃,个个吃得是满嘴流油。恢复了点力气的汤和对朱元璋说,刘德发现少了一头牛,一定会惩罚我们的。朱元璋却说,不怕,我有办法。

他们就在朱元璋的指挥下,将现场清理干净,并将牛尾巴埋在了石缝中。朱元璋回去骗刘德说,牛钻进山里面,只露了一条尾巴出来,他实在是没法把牛揪出来。当然,这种小把戏当然骗不了刘德。朱元璋就被刘德痛打了一顿。刘德打完了朱元璋,还跑去找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让他们家赔自己的牛。

此时的朱家,为了给刘德缴佃租,早已经是家徒四壁了,仅剩下的稻谷种子,也被横征暴敛的官吏给抢去了。老鼠都不敢在朱家待了,纷纷逃亡,再不跑,小命都没了,非被逮到吃了不可。家中断粮,再加上地主刘德也不肯借粮,还恐吓要他们赔牛钱,朱爸、朱妈和朱哥哥一个接着一个相继去世,只留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

朱元璋的父母、哥哥都去世了,可是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无奈之下,兄弟两人只能跑去求地主刘德,希望刘德能够施舍一块地,让他们安葬亲人。可是为富不仁的刘德破口大骂朱元璋,说偷牛钱还没赔,还想要墓地,甭想,直接将两兄弟打了出来。

恰逢刘德的兄长刘继祖路过,好善乐施的刘继祖觉得朱家可怜,就施舍了一块地给朱元璋兄弟,让他们安葬了亲人。

除了刘伯温之外,其他人都没能料到,数十年后,朱元璋竟然建立了明朝,成了大明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为了祭祖,从南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乡亲们知道了之后,一个个兴高采烈,纷纷跑出家门,到朱元璋面前迎接叩拜。

朱元璋看到刚刚经历过战乱的父老乡亲,日子虽然过得还是很辛苦,却对自己如此热情,不免心中感动。于是,当众宣布免除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劳役赋税。乡亲们听闻自然非常高兴,一个个山呼万岁。

高兴中,朱元璋想起了曾经施地给自己的恩人刘继祖,他要重谢这个恩人,就询问刘继祖是否在。有人说刘继祖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弟弟刘德还在。朱元璋听到刘德二字,心中一阵波澜,马上又平静下来说,刘德现在哪里,去找他来。

刘德早听闻了朱元璋做了皇帝,要衣锦还乡了,正待在家中惴惴不安呢。听闻朱元璋传他,吓得面如土灰,心想这下完了。但又不能不去见朱元璋,只能瑟瑟发抖的到了朱元璋面前,跪下一边磕头,一边喊饶命。

朱元璋走到刘德近前,将刘德从地上扶了起来,对刘德说,当年蒙你兄长刘继祖的恩情,得以将父母安葬,而你当时也不知道我现在会做了皇上,以前的事情不怪你。当场赏了刘德三十顷地,并免除了刘德十年的赋税。

刘德原本以为做了皇帝的朱元璋,肯定会找他算账,即使不杀他,也会痛打他一顿。可是没想到,朱元璋不但没有报当年之仇,还如此厚待他,竟然以德报怨,不免的跪地痛哭流涕,大呼朱元璋为明君。

朱元璋也赏赐了恩人刘继祖的家人,后来还追封了刘继祖为世袭侯爵。

朱元璋以自己广阔的胸怀,以德报怨,不但感化了刘德,让刘德对自己感恩戴德,还得到了家乡父老,及天下百姓的敬佩。这才是一代明君雄主该有的作为。

毕竟刘德虽然横行乡里,为富不仁,但并没有犯什么十恶不赦的重罪。而且刘德的地位也过于渺小,与其小惩,还不如施恩,借以收服天下人心。反之,如果刘德是功勋重臣,影响力巨大,以刘德的人品,朱元璋必然不会放心这类人存在,必是除之而后快。

刘德正是以自己的渺小,躲过了一劫呀。


奕天读历史


在1367年元朝即将灭亡之时,流传着一首童谣,说是“八个孩子一头牛,日月通行照九洲”,经算命先生测字算卦,八个孩子一头牛,不就是朱字吗?日月是明字,九洲是全国,这就是说,姓朱的要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了。这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让他又回忆起小时候的一段往事。

那时他在安徽凤阳的孤庄村给地主刘德家放牛,放牛时常常和一群穷孩子玩耍,他们最喜欢玩的就是做“皇帝”的游戏,虽然不知道做皇帝是怎么回事,但知道皇帝一定是很有权、很有钱的,朱元璋是孩子们的头,他总是充当“皇帝”的角色,每次做“皇帝”做的过瘾时,总会高兴地对玩伴说,“朕赐给你们白面馒头吃”,一次朱元璋刚说完,一个玩伴就不高兴地回道,“你总说给我们白面馒头吃,可我们连个窝窝头都吃不着,下次不跟你玩做皇帝了”,朱元璋一着急,犟脾气上来了,指着一头小牛犊说,“我把小牛犊赐给你们吃了怎么样?不比白面馒头好吃吗?”,小伙伴们听了很高兴,于是大家一起杀了小牛犊,在火上烤烤给吃掉了。

当朱元璋望着伙伴离去的背影时,才回过神了,完了,小牛犊没了,怎么向东家交待啊?他胡乱地想着办法,慌里慌张地将剩下的牛尾巴夹在山间的缝隙中,就回去向地主刘德谎报说,“小牛犊掉进山崖摔没了”,当然这点小伎俩瞒不过刘德,结果朱元璋挨了刘德一顿暴打,他的家里也少不了一番赔偿,这给原本就靠给刘德做佃农的父母,又增加了一笔额外的负担。朱元璋回想着往事,暗数着昔日的玩伴,徐达、汤和、周德兴……,加自己正好是八个人,看样子,当皇帝真是上天旨意。


这则故事多记载于野史,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但反正1368年,他确实真的当上了大明王朝的皇帝了,10年后,他回到家乡祭奠父母时,并亲题了碑文,回顾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大意是:

当年父母迁居此居住时,靠租种刘德家的土地为生,虽然辛勤劳动,但还常常朝不保夕,有一年一场传染病流行,夺走了父母及长兄的生命,可由于家境贫寒,无一寸自己的土地,父母连死都没有葬身之处,于是只好去求助地主刘德,刘德不给,反而遭来一顿训斥,幸亏同村刘继祖慷慨相助,父母这才有了葬身之地,……。

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父母是外来落户的,无一寸自己的土地,可见即使在贫穷的孤庄村,他家也是最寒酸的。当他荣归故里之时,老乡们都来叩拜他,朱元璋面对乡亲们,想起的只是乡里乡亲昔日的恩惠,而将怨、恼恨抛到了脑后,他当场宣旨,免除了大家的赋税,并给了一定的赏赐,当他看到刘德也跪在那里瑟瑟发抖时,朱元璋没有责怪他,而是亲自把他扶了起来,并额外地赐给了他30亩土地,刘德本来觉得大祸来临了,没想到朱元璋不记前嫌,还如此地大度,不禁感动的泪如雨下,磕头如捣蒜,事后有人问朱元璋为何如此开恩?他只是淡淡地说,“人在贫穷时,很少会有人来帮助你,这是人之常情,谁也不会知道你日后是否会发迹,更不会知道你还会当皇帝,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朱元璋回乡之时,刘继祖早以仙逝,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候,子孙享受各种优惠,是凤阳的第一家,其家族与大明同寿。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诞生在了一个极其穷困的家庭,他的出身在当时社会上基本可以算得上最底层、最卑微的,那时候,他的家庭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拥有,只能用姓加数字的形式来起名字。

比如,朱元璋的高祖名字叫做朱百六、曾祖名字叫做朱四九、祖父的名字叫做朱初一、父亲的名字叫做朱五四,而他最开始的名字叫做朱重八。

朱元璋的家族从祖上三代开始,就一直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能帮一些地主干活维生。

在那个以农业耕种为主流的年代,没有土地是一件很致命的事情,这就导致了朱元璋的父亲没有那么多能力养活自己的孩子,在力难从心的情况下,从小就把朱元璋送到了自己帮干活的地主那里,帮地主放牛赚取起了维生口粮。

地主刘德是一个非常尖酸刻薄的人,基本上就没给过朱元璋什么好脸色,在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因为自然灾难丢掉性命后,朱元璋找到了刘德,想让他给自己的父母亲施舍一块土地,用来埋葬他们。

但是刘德舍不得给朱元璋土地,于是就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朱元璋。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刘德有一个很善良的哥哥,名字叫做刘继祖,他在听闻朱元璋家中的悲惨事情后,就主动给朱元璋一家送出了一小块土地,让其来埋葬自己的父母亲。

朱元璋的和尚生涯

在安葬完自己的父母亲后,对地主刘德绝望至极的他就离开了村子,最终在一个熟人的介绍下,来到了一座寺庙、剃度当了和尚。

如果是太平盛世当了和尚还好,但是当时时逢乱世,人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口粮供奉给寺庙,于是在寺庙陷入了缺粮危机后,朱元璋以及其他庙中的和尚就被住持打发离开了寺庙,云游天下去化缘维生了。

接下来,朱元璋在外行走奔波、化缘了三年时间,依靠这一路上人们的施舍,总算把自己的性命给保了下来。


三年时间过去后,他再度回到寺庙中,做起了自己的清平和尚。

朱元璋人生的崛起

不过没多久,一封信的到来改变了朱元璋的人生。

那封信是朱元璋的发小给他送来的,他的朋友在元末乱世首先参与到了起义军中,因为觉得当起义军比当和尚更有前途,他就专门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劝他一起参与到起义中。

因此在他的劝说下,朱元璋结束了自己的和尚生涯,加入到了起义军中。

后来,朱元璋娶了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养女,凭借着自己本身的能力以及这份独特关系,一步步在起义军中成长了起来。


后来,朱元璋不再满足于在郭子兴的手下发展,于是他脱离了郭子兴的势力范围,在外组建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在自己的军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再度回归了郭子兴的部队,凭借着手中的兵权,成为了郭子兴部下数一数二的实权派人物。

在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成为了郭子兴部队的实际继承者,并在战胜所有江南起义军后,北上彻底终结了元朝。

朱元璋面对恩人和仇人

朱元璋是个记恩的人,在他衣锦还乡回到故乡后,他的恩人刘继祖已经死去,为了报答刘继祖的恩情,他就给死去的刘继祖封了侯爵,让他在地下世界中享受到了贵族的尊荣。

刘继祖的儿子则继承到自己父亲的爵位,与其他几户村中人口一同被朱元璋安排为了朱元璋祖陵的守陵人,为明朝世代守护起了祖陵。

如果按照朱元璋后来抄家灭口毫不留情的性格来说,地主刘德理应是会遭受到朱元璋的报复、家人理应是小命难保的,但是结局与我们想象中不同,朱元璋衣锦回乡后不仅没有给刘德施以惩罚,反而给了他一定的赏赐。


至于朱元璋为何会做出这种超乎常理的事情,我觉得跟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感动于地主刘德哥哥的仁慈,在那份浓重的恩情下,自然淡泊了很多惩罚刘德的念头。

第二个原因跟一些因果关系有关,那个年代的人们是非常迷信的,朱元璋可能觉得如果刘德给了自己父母安葬的土地,在那种风水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己可能就没有后来那样巨大的成就了,因此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可能跟朱元璋的境遇变化有关,在获得了那般巨大的成就后,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放牛娃,他的心胸开阔了很多,所以就放过了在他眼中已经如同蝼蚁一般的刘德。

第四个原因我觉得有可能是朱元璋的作秀,因为地主刘德对他没有丝毫的威胁,所以他就没有如同那些功臣一样毫不留情面地将其杀掉,而是如同发达后的韩信一样,放过了他的小命,成全了自己心胸开阔的名声。

所以说这就是地主刘德最后的结局,以他曾经做过的事情、以朱元璋小时候对他的怨恨、以朱元璋后来的成就,他能活下来,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